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2.89KB ,
资源ID:103597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597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docx

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09 培训材料 张一信 上海创新质量认证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安排 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4月下旬 2.初始能源评价报告 5月-6月 3.能源因素识别、评价 5月-6月 4.确定组织结构、职能分配 5月中旬 5.收集、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 5月-6月 6.编写部门及岗位职责 5月-6月 7.体系文件策划 5月15日前 8.手册、程序文件初稿 6月10日前 9.手册、程序文件修改、评审 6月30日前 10.确定能源核算单元 6月10日前 11.确定公司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 6月10-30日 12.确定管理方案

2、6月30日前 13.三层次文件梳理、修改、补充 5月15日-6月底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GB/T233312009(ISO5000) 一( 背景 1 GDP与能源:GDP增长伴随能源紧张,至2006年我国能源缺口近20000万吨标煤。今年进口约1亿多吨煤。 2 经济结构:我国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第二产业耗能最多。日本第三产业占70%、印度第二产业只占25%。 3能源、资源消耗高居不下:生产同样价值的产品,我国消耗的能源、资源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6倍、是印度的3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 4 总量消耗与人均消耗量:中国人

3、均年消耗1.21吨标煤,日本人均年消耗6.4吨标煤,如果按日本人均年消耗水平,世界总量的50%将被中国消耗,如果按美国人均年消耗水平(12吨标煤),世界总量的90%将被中国消耗。按目前消耗趋势,至2055年,我国所有的煤消耗完。美国、俄国、中国煤储存量占有世界一、二、三,但美国、俄国很少开采-我国以煤为主,碳排放相应较高。 碳排放(热点)-新能源(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切入点)-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的瓶颈)。 5 消耗增加的困境(问题) 1)环境难以承受: a)大气污染突出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10、16/20) b)水污染严重-27个湖泊中25个污染,地下水50%污染 第三期绿

4、色照明革命淘汰白炽灯(时间表) 碳排放总量控制时间表(哥本哈根)-计量、方法(合同能源管理)-问责制; 2) 能源难以支撑煤、原油(2050-2060) 3)能源安全难以保障: a)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安全生存、生产。中断能源、中断供应通道、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加剧能源争夺。 b)核能的生产、运输、使用安全。 c)外交:寻求能源丰富国合作-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加大对外援助-经济问题遭于政治化(苏丹达尔富)。 4)生活质量难以提高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 二(能源发展战略 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

5、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节约优先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向、鼓励节能技术开发、普及节能产品、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提高能源效率。); 2立足国内提高国内安全提供能力(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 3多元发展-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建设、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多能互补、稳定供应; 4依靠科技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 5保护环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三(八项原则: 总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完成节能目标。 1领导作用:统一目标-态度决定一切,领导是关键; 2全员参与:组织之本-

6、创造节约型环境的动力(电缆工艺、锅炉、配电); 3协调一致:与法规、标准、体系一致,职能明确; 4过程方法:资源、活动按过程管理,提高工效; 5系统管理:与目标、能源因素和管理的相互关联过程进行管控,注意接口; 6事实决策:数据、信息-决策,注意异常点; 7持续改进:降低消耗是永恒的主题,精细化管理、计量是关键; 8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社会贡献。 四(特点 1全过程控制用能过程(采购、贮存及使用等)、生产运营过程(生产、管理和生活过程)以及新产品和过程设计,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运营PDCA 3融合性与QMS、EMS、OHS管理原则一致,对

7、象及目的不同; 4不改变组织应负的法律责任-认证的基本要求; 5未对管理绩效提出绝对要求根据组织自己的技术、经济、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绝对可以达到的能源绩效(如用能单元),只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保证组织取得最佳效果; 6未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但标准提倡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产品本身(家电); 7 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采用低成本和无成本节能技术,可减少能源消耗的15%-30%; 8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特点如将难以统计、节能技术、能源基准和标杆、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纳入体系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 1 范围

8、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3)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 理解要点: 1适合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位置或成熟程度。 2无定论、是探索-只要能节能就行,关注

9、结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规范性引用文件还应补充以下文件: GB/T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通用机械认证实施细则 GB/T17167 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0、/T6422 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GB/T13234 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GB/T17166 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JBJ14 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19000和GB/T2400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能源energy 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的资源。 注1:具体指在运营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包括生产运营用能、管理运营用能和生活运营用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和加工转换后的电力煤气、焦炭、沼气、热力

11、等) 注2:水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也视为一种能源/一种耗能工质。 3.2 能源因素 energy aspect 在组织的活动、生产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 注1:即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因素,它是造成能源损失和浪费的原因。重要能源因素是指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能源因素及相应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 注2: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加强能源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组织运营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也可称为节能。 注3:通过能源因素的识别也

12、可以发现节能潜力。 如:行车吊零件耗电, 3.3 能源方针 energy policy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 3.4 能源目标 energy objective 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 注:依据方针、基准/标杆、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与及优先控或定量测量。 制的能源因素-能源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包括定性和/3.5 能源指标 energy target 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注:可以是耗能设备运行指标、节能指标、能源消耗指标和转化指标等 如方针:降低能源消耗目标:吨锻件/标准

13、煤指标:某锻件、某锻压设备 3.6 能源管理体系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ergy(EMS) 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集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动态过程PDCA。 3.7 能源管理绩效 energ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 注:绩效即为成绩和效果-可测量的结果目标指标、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能源统计、管理评审等评价。 3.8 能源管理基准 energy management baseli

14、ne 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 注1: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针对某一时间节点所确定的、组织运营的能源消耗和/或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基准可包括一系列作为基础的技术基准和数据基准,以评价组注2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纵向、底线 3.9 能源管理标杆 energy management benchmark 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 注:根据自身现状确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能源利用水平作为能源管理标杆。横向-方向、追求 3.10一次能源 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流过水坝的水,采出的原煤、原油、天

15、然铀矿等。 3.11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用做燃料的各种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热能、氢能等。一次能源转换二次能源时,总会有转换损失,但二次能源比一次能源有更高的终端利用效率,也更清洁和便于使用。 3.12新能源 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 3.13可再生能源 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 3.14

16、.1用能单位(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 3.14.2重点用能单位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3.15耗能工质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注:能耗工质主要包括新水、软化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氦)气、乙炔、电石等。 3.16 能源计量器具(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17、3.17综合能耗(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用能单位的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生产、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 3.18单位产值综合能耗(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 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 4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要求 组织应确立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理解要点: 1体系建立、实施、保持: -策划:包括识别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

18、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等。 -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施信息交流和沟通;建立所需的文件和记录;实施运行控制并开展相关活动等。 -检查:包括对能源管理活动和能源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监视、测量和评价;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开展内部审核等。 -处置:基于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对实现管理承诺、能源方针、能源目标和指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达到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目的。 2能源管理体系应: a贯彻执行

19、国家和地方、行业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标准,策划本组织的节能规划与实践: 能源输入能源加工转换能源分配与传输能源使用(消耗)能源计量能耗分析与评价节能技术进步等。覆盖组织全部与能源管理有关的过程生产运行过程、管理运行过程和生活运行过程; b系统地整合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有关制度、措施和方法; c应具有有效识别能源因素的机制,(系统地整合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关的制度、措施、方法以及节能技术和管理制度)-尤其是识别重点用能设备和系统,以规定过程的运行控制和评价准则; d 确定并配置能源计量器具,以规定检定和(或)校准周期,以及控制要求; e开展能源统计、分析与监测工作,进行能耗指标核算、基准/

20、标杆对比,评价能源绩效,以及根据能源审计报告提出的改进要求,持续改进。 3组织应确定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有权自行灵活决定在整个组织,还是仅在特定的运营单位实施本标准) 界定范围应考虑:a组织管理权限;b组织的产品和服务;c组织的能源管理活动;d组织的场所及能耗核算的边界,包括能源购入储存、能源加工转换、能源分配与传输、能源摄影/消耗现场和地理边界等 能源核算边界是指定义的组织界限和/或场所界限,具体信息包含所定义核算边界内一个或一组流程,一个工厂,整个组织或组织控制下的多个场所等。如:上海市卢湾区XX路158号空气压缩机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过程,该生产过程涵盖铸造、锻压、热

21、处理、金属加工、装配、调试、涂装工序等。 4.2 管理职责 4.2.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体系作出承诺,并通过以下活动提供证据: a.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在组织能贯彻实施; b.制定和实施能源方针和目标,并作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 c.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 d.确保配备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能源; e.进行管理评审。 理解要点: 最高管理者除以上ae的职能外 1在运行全过程中,确保优先使用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原材料、设备、设施及服务) 2规定能源管理绩效的测量方法,以确定是否

22、达到了所策划的能源目标。测量方法可包括: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能源评价、节能认证、综合能耗计算、能量平衡等计量工作是基础。 3 在组织内建立循环经济的理念、有计划地推行清洁生产,确保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长期规划。 4.2.2 能源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组织的能源方针,并确保其: a. 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特点,与已有的其他管理体系方针相协调; b. 包含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 c. 包含对遵守与能源管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d. 为制定和评价能源目标、指标提供框架; e. 形成文件,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并实施; f. 可为相关方所获

23、取。 理解要点: 1组织的特点、与其他体系方针相协调; 2降低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及持续改进的承诺(考虑能源消耗的类型质量、数量合理利用); 3遵守适用的法规(采用先进的能源效率标准、执行适用的节能项目和措施、节能技术和节能实践承诺(如空调温度); 4提供框架如节约用电-降低电炉耗电吨钢件耗电 5方针的管理:a形成文件b传达、沟通、员工理解c评审 6相关方获取、接受外部监督;-关注组织能源绩效的人或单位。 7能源方针所涉及的内容由组织的性质决定,但至少包括以下方面的承诺: a遵守适用的法规; b降低能耗、提高利用效率、并持续改进; c通过能源替代、节能技术、流程改革,提供能源综合利用率; d产品

24、/服务的设计、开发能源因素; e内/外能源、原材料的再利用或再循环: -降低能源成本; -优先考虑能源效率和节能降耗技术的投资; -考虑所有项目的寿命周期的能源成本; -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使用节能型产品和低耗能设备; -将能源降低到标准要求水平以下。 4.2.3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组织内的职责和权限作出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 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b.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 提出改进意见; d. 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

25、系。 理解要点: 1组织结构应力求科学,层次接口清晰,包括组织结构图和职能分配表、程序文件职能一致。 2应对所有员工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文件,并进行沟通。 3管理者代表应有充分职权、节能意识和能力。 4管理者代表职责和权限建立/实施、报告、改进建议、外部联络。 5列入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名单中的组织、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置能源管理部门,由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配备能源专业岗位人员(如能源管理工程师、定额员、统计等)并规定: a)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厂、车间、班组/工段) b) 车间、班组/工段设立节能管理员 c)各级能源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互关系 4.3 策划 4.3.1

26、 能源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能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 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特点等,对能源因素进行评价,确定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 c. 将上述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应对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加以考虑。 理解要点: 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识别、控制能源因素 1能源因素:可大可小、可深可浅。 重要和不重要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一个组织的重要能源因素,对

27、于另一个组织而言不一定是重要能源因素; 2能源因素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节能因素”,例如能源、水、原材料的消耗或再利用、采取降耗的技术措施等; 3能源因素的表述可以不拘于某一固定模式,如蒸汽管道的热散失、天然气泄漏、高温烟气排放、高压气体的放散、输电线路的线损、烟气/煤渣带走的热量、使用白炽灯等; 能源因素划分为燃料(煤炭、天然气、石油)电力、热力、水、生物质能和其他资源。 4能源因素识别实际上不存在一种特定的方法,组织应选择一种适合其范围、性质、和规模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考虑方法的复杂程度、时间、成本、获得数据的可靠性和能

28、源绩效等; 5能源因素识别: a能源因素是本体系的核心,能源因素识别必须是体系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包括应考虑已纳入计划的或新开发的、变更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信息收集: -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因素与潜在的或实际的对能源所造成的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方对能源的关注和投诉 -供方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能源、原材料、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运输、使用和再使用或再循环等 -可能引起政府法规、认证、标准、行业协会或学术机构等重视的能源因素 -机械行业具有熔炼、铸锻、热处理、电镀、电焊等过程 c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耗;

29、热量或冷量的辐射、传导散失(生产、运输、分配过程中,设备、设施、管道由于辐射和传导散失的能量蒸汽管道管壁/锅炉和工业炉窑散失的热量、中央空调系统管线散失的冷量) 燃料、热载体和耗能工质的跑、冒、点、漏) -能源的消耗:燃料、电力、蒸汽等消耗(需要详细到工序和设备,以铸件制造为例:熔化电力、退火煤油、干燥液化气、铸件处理重油); -载热性余能的利用即余热回收:余热包括排出的烟气和产品、物料、废渣、传热工质所带走的高温热及呼吸法余热等如丝袜生产 ; -可燃性余能的利用:即燃烧排放的可燃性废气、废料中含有可燃成分如放空的高炉气、焦炉气、炼油气、纸浆黑液、木屑、可燃垃圾、污泥等; -余压的利用 即有余

30、压性余能回收。余压指有压流体的能量如高炉炉顶有压排气、高压蒸汽、管道中的高压流水等,一般是动力利用如高炉炉顶余压发电; -机械行业常用重点用能设备设施有:炼钢电弧炉、中频炉、锻造加热炉、热处理炉(火焰)、热处理箱式、台式车、井式电阻炉、蒸-空锻锤、电镀、焊接设备、油压机、金属切削加工设备等; -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节能统计、能量平衡; -能源计量和测试; -节能产品评价; -能量流失:电的损耗、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合理性,防泄漏、燃料燃烧合理化; -设备耗能;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再利用; -能源采购; -节能产品可利用程度; -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

31、-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d识别应考虑的活动和过程 -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服务节能产品、节能型建筑、绿色设计等; -生产制造、维护保养定期清洗锅炉中的水垢以提高传热系数等; -运输贮存火灾、能源和耗能工质泄漏事故、能源贮存和运输中的跑、冒、滴、漏等; -动力供应供应过程中的能耗和蒸汽、热水、燃气泄漏等; -废弃物处置废弃物中可利用的能源等; -资源利用。 6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评价准则 a合规性-与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能耗标准的符合程度(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工作规范(规定的能耗指标等)、政府采购目录、采购资料及要求、国家和国际政策、指南和纲要-如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工艺和设备、未按规定配备计量器具等和生产规模或能源消耗指标未达到行业准入要求; b相关方的关注、要求及合同/协议的规定(组织的价值观、公众形象、顾客投诉等)-如政府关注或强制监测的能源因素如热效率不达标的采暖锅炉; c二八识别原则80%的能源消耗,由2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