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4.16KB ,
资源ID:1035734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5734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docx

1、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目录:13最后一次讲演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1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鲜明观点表达特色。2体味本文口语化特点和感情色彩强烈语言。【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所起到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学情诊断1情境导入。播放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的视频片段。师:同学们了解演讲吗?谈一谈你们对这种语言艺术的了解。(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介绍演讲词的特点

2、: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不同寻常的演讲。这是一篇著名的演讲,是生命与血所谱就的壮丽篇章。因为,闻一多先生在做完演讲的当天傍晚,就被国民党统治当局枪杀于昆明街头,所以人们将它题名为最后一次讲演。2写作背景。学生交流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后,大屏幕展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3、,坚持民主和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便是闻一多先生。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事前他没有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三个小时后,他就被特务暗杀了。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3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子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

4、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4介绍李公朴。李公朴(19021946),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

5、务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在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杀害。二、自主探究1积累生字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诬蔑(w mi) 卑劣(li) 捶击(chu) 赋予(f) 蛮横(hn)(2)解释下列词语。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破坏团结。赋予:给予。卑劣:卑鄙恶劣。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意。提示:让学生注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思考: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

6、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注意把握作者的情绪变化。比如,读到课文第一句话中的“最卑劣最无耻”时,语气要在沉重中读出对反动派的憎恨和蔑视之情。读到第2段开头“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时,要注意眼神和手势的配合,眼神应是环视四周而带锐利之色。读到“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等语句时,语调要高昂、有力,读出作者的自信和自豪之情。读到最后一段时,要读出作者为捍卫真理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与号召力,应配合用右手向右前方振臂的动作。(3)分组讨论,划分层次结构。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先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本文的结

7、构该如何划分,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提示明确:全文共13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开门见山,先声夺人,直趋主题。表现了演讲者当时的义愤填膺,表明了演讲者的立场和所持的态度是支持革命的。第二部分(第310段):回顾历史,借以号召、激励昆明的人民,特别是青年继承并发扬死难者的斗争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第三部分(第11、12段):以发出号令的形式向敌人发出一战到底的挑战,也在向世人宣告,不仅他闻一多,还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将会站立起来,与反动派决一雌雄,同时表达了广大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三、合作探究1这篇演讲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明确:这篇演

8、讲词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对李公朴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他们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了他们的革命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进行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2课文表现了作者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反动派怎样的态度?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提示、明确:课文表现了作者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的无比痛惜和高度赞扬,表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大愤慨与蔑视,充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3演讲者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

9、,这是为什么?学生浏览课文,勾画圈点,找出相应句子。讨论明确: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演讲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演讲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演讲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现了演讲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4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5“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这句话是对谁讲的?表现

10、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话是对反动派讲的,怒斥反动派屠戮人民、毁灭正义的暴行,正告反动派正义的力量、真理的光辉是永远扑不灭的;这句话也是对群众讲的,激励群众为坚持正义、维护真理而战。这句话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心,对真理永存的坚强信念,为正义、真理而斗争的壮志豪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学情诊断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2指名读句子,感受其情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

11、不被人民毁灭的!(信心百倍地宣布,表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谁也违抗不了的。)“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表明了要像李公朴那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豪迈地表达决心,义正辞严,大义凛然,令人钦佩,)二、自主探究1文章是怎样使语言具有感染力和论辩力量的?归纳明确:整篇演讲词恰当地运用了多种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论辩的力量。全文运用了多个感叹句,这些感叹句,有的是对英烈和人民力量的赞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属于云南人民的。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12、!”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揭露:“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有的是对光明前景的展望:“现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换取政协会议的重开!(热烈的鼓掌)我们有这个信心!(鼓掌)”有的是对敌人虚弱本质的揭露:“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有的是对昆明学生的号召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爱憎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2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情色彩和语言特色两方面具体分析。学生圈点勾画后,小组交流。明确:感情色彩: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语言特色:(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

13、责反动,不留余地。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对比运用更突出了情感。(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语句简短,更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反问句: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感叹句: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无限的爱以及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教师小结:闻一多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中走上讲台的,他所讲的,乃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作为一个著名诗人、学者、教授,一个坚持正义的中国知识分子,他在这白色恐怖重

14、压下的内在情感的喷发也格外地感染人,激动人。为有力地斥责、打击敌人,他使用的语言短促直捷,朴质晓畅,字字铿锵,具有很强的战斗性。这是战斗者的绝唱。当我们来读这以全部的生命热情谱写的篇章时,要用心灵去感受它、品味它。三、合作探究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2假设你是参加李公

15、朴追悼会的爱国热血青年,听了闻一多先生的演讲,看到了他的铮铮骨气,但时隔几小时,闻一多先生便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之下。你怀着沉痛的心情又参加了闻一多先生的追悼会,请你代表青年一代讲几句话来表达自己此时的心情。(模拟演讲氛围,请三四名学生踊跃到讲台上即兴发言)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看到了革命战士坚持正义、追求光明、不畏强暴、不怕流血,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胜利果实,努力学习,积极成才。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了解丁肇中的有关情况,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16、,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2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学会合理安排议论文的论证结构。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师:曾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17、。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那么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也许它会我们极大的启发。【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上课之初设悬念,使学生想了解本文的内容,从而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1作家作品:丁肇中(1936- ),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

18、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斯坦福大学的里克特共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检查预习,夯实字词。(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或看课下注释,为其正音、释义)给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丁肇中(zho) 淹没(m) 彷徨(png hung)r(儒)家 荣y(誉) 不知所cu(措)解释词语。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致知:获得理性知识。修身:指陶冶身心,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帮助别人

19、。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男女生各为一组,进行朗读比赛)3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学生读课文,自由回答。明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二、合作探究1课文共13段,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第二部分(第412段):分析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分析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一层(第4、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并说明这

20、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第二层(第611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第三层(第12段):分析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个人的经验为证对此进行说明。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2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什么是“格物致知”和“格物致知精神”。【第二课时】1提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学生读第2、3段,圈点勾画相关句子,自由回答。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传统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

21、天下。2思考: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学生读第3段,圈点勾画相关句子,自由回答。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3追问: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学生读第412段,圈点勾画相关句子,自由回答。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4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读第13段,圈点勾画相关句子,自由回答。明确:“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

22、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5探究课文,深入理解“格物致知”精神。(1)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2)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然后各组选一名代表作总结发言。全班交流。明确:(1)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付今天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使其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而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

23、知”的精神,关键要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的、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具有“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精神,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6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思路。(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学生跳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分析论证方法。明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2)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通读全文,小组讨论后回答。明确:开头紧扣论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引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真正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

24、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经验三个方面,分析了真正“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对新的一代提出希望。全文思路清晰,说理严密。7质疑问难,互动交流。(1)每人提交一个问题,前后座四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并参与同学讨论。(2)每组将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交付教师,教师汇总归纳为15个探究主题,然后再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解决,如有问题,可留待学生课余检索资料完成。示例: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在儒家思想中被埋没了。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儒家思想?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的比较。请用事例来证明研究人文科学也要重视实验精神。8延伸拓

25、展。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请说出来与同学交流。学生自由发言举例。例如:(生1)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雪融化后是水。(生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张翁失表”,焉知非福?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重要抉择。2学习论证方法。3品味风趣幽默的语言。【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论证方法。2品味风趣幽默的语言。难点:学习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26、同学们听说过“北大方正”吗?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二十年来,凭着以王选为核心的科研人员的奋力拼搏,在中国IT产业发展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2007年集团总收入超过400亿元。核心人物王选,就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在成功的道路上有过怎么样的抉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他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二、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演讲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一种文稿。演讲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要有针对性,关注听众的身份。第二,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观点鲜明。第三,演讲语言要体现口语化的特点。2了解作者王选(1937.2.

27、52006.2.13),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4年晋升为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2002年2月1日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选主要学术工作是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研究,主持华光和方正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的研制,用于书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的编排。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

28、很高所带来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型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方法,并在华光型和方正91型、93型上设计了专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复原算法,显著改善系统的性能价格比。3检查预习,识记字词。(1)给加点的字注音。抉择(ju) 趋势(q) 堕落(du) 署名(sh) 名人逸事(y)(2)解释重点词语。贴切:妥帖,确切。抉择:挑选;选择(用于较正式的场合或书面)。扶植:栽种;扶持培植。比喻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多多益善: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堕落:是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狡辩:指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用虚假掩埋真相把无理的事情说得很有道理。

29、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逸事:世人不大知道的关于某人的事迹,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不修边幅: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拘小节。4自读课文,感知文意。(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王选作了他一生中一个重要抉择的演讲。(2)按演讲的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划分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第一部分(1):开头。开场白,介绍自身情况,引出演讲话题。第二部分(27):主体。具体阐述“我”一生中的第六个重要抉择。第三部分(8):结尾。向大家提出希望:把自己溶在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三、局部

30、探究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回答问题。这篇演讲是如何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引用微软原董事长盖茨的话,并把自己跟李素丽比照,阐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接着运用太阳的比喻,拉近了演讲者与现场听众的距离。这样幽默生动的开场白,引起下文,为提出演讲话题铺垫。活跃了现场气氛、有吸引听众的效果。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进行这个抉择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原因: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结果: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多出成果。(2)在作者阐述重要抉择,为什么在第7段列举名人和凡人的差别?作者通过列举生活中人们所认为的名人与凡人的差别,让人们意识到这是

31、一种偏见,从而告诫自己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3在演讲中,作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一系列论证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作具体分析。(1)举例论证。作者列举“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了2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它就有很好的扶植年轻人的传统。”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的观点。(2)引用论证。作者引用盖茨的话证明自己60岁脱离第一线的必要性。引用名人名言,说服力强。总之,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4作者在演讲过程中有很多幽默的语言,找出例句,体会其作用。(1)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