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1.88KB ,
资源ID:103483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483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穴位解剖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穴位解剖学.docx

1、穴位解剖学穴位解剖学1第一章 上肢重要穴位解剖第一节 上肢应用解剖1肩部 分腋区、三角肌区、肩胛区。(一 ) 腋区 腋区又名腋窝。表面皮肤较薄,内含大量的皮脂腺和汗腺。 内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 臂丛及其分支、 腋淋巴结群和疏松结缔组织。1. 腋窝的构成 腋窝由一顶、一底和四壁构成。1顶 :由锁骨中 1/3 部、第 1 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是 腋窝的上口,向上通颈根部。2底 :由皮肤、浅筋膜和腋 (深)筋膜共同构成。腋筋膜有皮神 经、血管和淋巴管等穿过, 使其呈筛状,故又名筛状筋膜。3四壁内侧壁 :由前锯肌、上位 4 个肋骨及肋间隙构成。外侧壁 :由肱骨的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

2、短头和喙肱肌 组成。前壁 :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锁胸筋膜是连于喙突、锁骨下 肌和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静脉 和胸外侧神经穿过。后壁 :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构成。 三边孔和四边孔 : 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形 成 2 个肌间隙。内侧者称为 三边孔,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 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 三头肌长头, 内有旋肩胛动、 静脉通过。 外侧者称为四边孔, 其上、下界与三边孔相同,内 侧界是肱三头肌长头, 外侧界是肱骨外科颈, 内有旋肱后动、 静脉和腋神经通过。2.腋窝的内容物 腋动脉

3、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及其分支、腋淋巴 结群和疏松结缔组织。(1)腋动脉 :以胸小肌为界分为三段。 第一段 :自第 1 肋外缘至胸小肌上缘, 第二段 :被胸小肌覆盖, 第三段 :自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腱和背阔肌的下缘。 主要分支 :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 脉(2)臂丛组成 :第 5-8 颈神经前支和第 1 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 位置:穿斜角肌间隙T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T腋窝, 包绕腋动脉形成内、外侧束和后束主要分支 :胸长神经 : 与胸外侧动脉伴行,分布于前锯肌和乳房锁骨上部 肩胛背神经 :分布于肩胛提肌和菱形肌肩胛上神经 :支配冈上、下肌和肩关节2胸外侧皮神经

4、:支配胸大肌、胸小肌外侧束:肌皮神经T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束 : 尺神经锁骨下部 臂、前臂内侧皮神经肩胛下神经 : 支配肩胛下肌、大圆肌后束: 胸背神经 :支配背阔肌桡神经T浅支、深支腋神经(3)腋淋巴结 :分外侧淋巴结, 前群(胸肌淋巴结 ),后群 (肩胛下 淋巴结 ),中央群,尖群 ( 锁骨下群 )(二) 三角肌区及肩胛区三角肌区 : 即三角肌所在的区域。 区内三角肌从前方、 后方和 外侧包绕肩关节,深面有腋神经。三角肌下囊 :三角肌深面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滑液囊, 与肩关 节囊相通腋神经 肌支 :主要分布于三角肌和小园肌 皮支 :为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三角肌区皮肤。肩胛区 : 指肩胛

5、骨后面的区域。 肌层结构为斜方肌, 其深方为 冈上肌、冈下肌和大圆肌,肌肉的深面为肩胛骨。2臂部 被肱骨内、外侧肌间隔分为臂前区和臂后区。(一 ) 臂前区1.浅层结构 :皮肤较薄 ,浅筋膜少而疏松,主要结构有 :头静脉、 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及皮神经等2.深层结构 :(1)肱二头肌 :起点 长头 :起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 ;短头 :起于喙 突止点:桡骨粗隆(2)喙肱肌 :肱二头肌深面和内侧。 起于喙突, 止于肱骨体中部(3)肱肌 :肱二头肌深面。起于肱骨体下部,止于尺骨粗隆(4)肱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至肘关节前下方分为 :尺动脉和桡动脉分支 :肱深动脉 :伴桡神经,沿桡神经沟下行,分布于肱三

6、 头肌、肱骨2尺侧上、下副动脉:参与肘关节网(二 ) 臂后区 指肱骨和臂内、外侧肌间隔以后的部分,主要包括臂肌后群 (肱三头肌 )、血管和神经等结构。 肱三头肌与肱骨的桡神经沟之间围成肱骨肌管。管的下口约 在肱骨中、下 1/3 交界处,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动、静脉通过,又名桡神经管。 臂后区的内下侧有尺神经与尺侧上副动脉下行。33肘部肱骨内、 外上髁连线上、 下各两横指的环行线为其上、 下界1.肘前区(1)肘窝的境界和内容物 :上界 :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侧界 :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 :为旋前圆肌。内容物 :主要有 3 条动脉 (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和 3 条神 经(正中神

7、经、尺神 经和桡神经 )。具体内容 :肱二头肌腱在肘窝中心, 是寻找神经血管的标志性 结构。肱动脉位于肱二头肌腱的内侧,至桡骨颈水平分为桡动脉和 尺动脉。 2 条肱静脉伴行肱动脉。肱动脉的内侧为正中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位于肱 二头肌腱的外侧,皮神经的外侧为桡神经的浅、深 2 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达前臂,深支经 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桡侧副动脉 与桡神经伴随。肘深淋巴结位于肱动脉分叉处。2.肘后区(1)内容物 :主要包括肱三头肌腱、 血管和尺神经等结构。 尺神 经走行于肱骨内上髁后下 方的尺神经沟内,紧邻鹰嘴,贴近皮肤,故尺神经在此处极 易受损。(2)肘后三角 :肘关节屈曲 90o 时,肱骨内、外上

8、髁和尺骨鹰 嘴 3 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 肘后三角。肘关节伸直时,上述 3 点成一条直线。肘关节脱 位或肱骨内、外上髁骨折时,三 者的等腰三角形关系发生改变。但肱骨其他部位的骨折,不 会影响它们的三角形和直线关系。4前臂(一)前臂前区 位于尺、桡骨和前臂骨间膜以前的部分。包括前臂肌前群和 血管及神经等结构。1.浅层结构 :(1)前臂筋膜 :为臂筋膜延续, 于近腕关节处增厚, 前方形成屈 肌支持带,后方形成伸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横于腕骨沟上组成腕管。(2)浅静脉 :贵要静脉、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2.深层结构 :(1)浅层肌肉 :6 块,由外侧向内侧依次 :肱桡肌、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掌长肌、

9、指 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2)主要血管神经 :桡动脉、尺动脉、正中神经、尺神经(3)深层肌肉 :3 块,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二)前臂后区(1)肌肉 :10 块,主要由伸腕、伸指和前臂旋后的肌构成。主 要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和旋后肌等(2)血管神经 :骨间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骨间后神经是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之后,伴随骨间后动、 静脉走行,改名而成。5腕和手4腕的上界为尺、 桡骨茎突近侧 2 横指的环行线, 下界相当于 屈肌支持带的下缘水平。手分为手掌、手背和手指 3 部分。1.腕 是前臂的屈、伸肌健和血管、神经到达手的通路,可分 为腕前区与腕后区。(1)腕前

10、区 :表面有腕近侧、中侧和远侧 3 条腕横纹。 用力握拳时腕横纹处可见 3 条纵行的肌健隆起。 掌长肌位居 中线上,其深面有正中神经通过。该腱的桡侧为桡侧腕屈肌健,与桡骨茎突之间有桡 动脉,是常用的诊脉部位。该腱的尺侧是尺侧腕屈肌腱。腕掌侧韧带 :前臂深筋膜在腕前区增厚形成腕侧掌韧带, 对 前臂屈肌腱有固定、保护和支持作用。屈肌支持带 :位于腕掌侧韧带的远侧深面,又名腕横韧带, 是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带,其 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屈肌支持带桡侧端分两层附着于舟骨和大多角骨,其间的间隙形成腕桡侧管,内有 桡侧腕屈肌腱及其腱鞘 通过。屈肌支持带尺侧端与腕掌侧韧带的远侧

11、部分之间的间 隙称为腕尺侧管,内有 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尺神经在腕部表浅,易受损伤。3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 9 条肌腱 和 1 条神经通过,即 4 条指浅屈肌腱、 4 条指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 1 条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 1 条正中神经通 过。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4腕前结构的排列 :通过屈肌支持带浅层的结构, 由桡侧至尺 侧依此是桡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T桡侧腕屈肌腱T掌长肌腱T尺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T 尺神经。通过屈肌支持带 深层的结构即是通过腕管的结构。(2)腕后区 :1表面解剖 :在腕背部可触及桡骨背侧结节,又称 Lister 结 节。当桡骨

12、下端骨折需要作髓 内针固定时,此结节可作为进针标志。解剖学“鼻烟壶” :位于腕和手背桡侧。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 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为 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由舟骨和大多角骨组 成,在此处可摸到桡动脉的搏动。舟骨骨折时,“鼻烟壶”可因肿胀而消失,且可有压痛。此 处也是切开拇伸肌腱鞘、结扎桡 动脉的合理途径。2深层结构伸肌支持带 :由腕背部深筋膜增厚形成, 又名腕背侧韧带, 其 内侧附于尺骨和三角骨,外侧附于桡骨。 伸肌支持带向深方发出 5 个纤维隔, 附于尺、 桡骨的背面,将腕后区分成 6个骨纤维性管道, 9 块前臂后群肌的肌腱及腱鞘在管内通 过。2.手 手肌主要分布于掌面,可分为

13、: 内侧群 :称小鱼际肌,主要作用为屈小指和小指外展 外侧群 :称鱼际,可使拇指作内收、外展、屈和对掌运动 中间群 :由蚓状肌和骨间肌组成 手背:皮肤薄,皮下组织松弛, 浅静脉丰富吻合成手背静脉网。 5 第二节 上肢重要穴位解剖 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目的, 解剖学姿势、 方位术 语和轴。2.了解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的分科,解剖学发展史学时安排 2 学时教学内容1.极泉 (Jiquan, HT1 ,手少阴心经 )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腋下筋间动脉。 体表定位 腋窝中央,腋动脉的后方。 操作方法 上肢外展,于腋窝中央,避开动脉取穴。针法:直刺 1-1.5 寸。针感:局部酸胀,

14、 或有强烈触电感向前臂 放射。一般不灸。 临床主治 心绞痛、胸闷、气短、胁肋痛、肩周炎等。 进针层次 1.皮肤 :由第 2 肋间神经外侧支,即肋间臂神经分布。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刺过深筋膜 (即腋筋膜 ),针即进入腋腔。 若刺及臂丛神经或 其分支,可产生向前臂放射性的触电感。4.背阔肌腱 :背阔肌由胸背神经 (臂丛神经的分支 )支配。5.大圆肌 :该肌由肩胛下神经支配。 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 6、 第 7 颈神经组成。 毗邻结构 腋腔位于肩关节下方,近似四棱锥体形。 前界:胸大肌、胸小肌等结构, 后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等结构, 外侧界 :肱骨及臂部肌肉,内侧界

15、:胸侧壁。腋腔,下部 :称为底,由腋筋膜封闭,此筋膜与胸部、背部、上肢的 深筋膜相延续。上部:腋腔顶,直达颈根。窝内有淋巴结、腋动脉、腋静脉、 神经等重要结构。 针刺意外与防治 1.忌猛力提插,因腋腔内组织疏松,且腋静脉壁与深筋膜愈 着,保持扩张状态,如不慎刺破腋静脉,可造成血肿。2.切忌针尖向内侧胸壁方向针刺过深, 以免针尖通过肋间外、 内肌,肋胸膜,胸膜腔, 脏胸膜而刺伤左肺上叶或右肺上叶,而引起气胸,如深刺再 加提插、捻转,气胸更为严重。3.进针时要注意避开腋动脉,常用方法为一手扪住搏动的动 脉,在指尖引导下,于动脉的内后缘处进针。2.肩髃 (jianyu ,LI15 ,手阳明大肠经 )

16、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肩端两骨间。 体表定位 肩端,三角肌上缘中点,肩胛骨肩峰与肱骨大结 节之间。 操作方法 1.垂臂,于肩峰最突出点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凹陷 中取穴 ;2.嘱患者外展臂,肩部可出现两个凹陷,前方一凹陷即为本穴。6针法:直刺法。与皮肤垂直进针,直刺 0.5-0.8寸。2向内斜刺法。与穴位下外皮肤呈 50o夹角。向内稍偏下,斜刺 1.5-2 寸。3向下斜刺法。与穴位上内皮肤呈 50o夹角。向下斜刺1.5-2 寸,亦可向前内下及后内下进行透刺。针感 :局部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 临床主治 中风偏瘫、 高血压病、肩关节痛、 肩关节周围炎、 荨麻疹、多汗症等。 进针层次 (一)直刺法

17、1.皮肤:由锁骨上外侧神经分布。 (神经纤维由第 4 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三角肌 :为三角肌中上部份。 该肌由腋神经支配 (神经纤维由 第 5、 6 颈神经组成 )。4.三角肌下囊 :为三角肌深面与肱骨大结节之间的滑液囊,常 与肩峰下囊相通。此滑液囊肿胀时,可产生“肩周炎”症状。5.冈上肌腱 :此肌腱附着于肱骨大结节上端。冈上肌由肩胛上 神经支配。(二)向内斜刺法13 同直刺法。4.肩峰下囊 :为肩峰下方与冈上肌之间的滑液囊,常与三角肌 下囊相通。5.冈上肌 :该肌为外展肩关节的始动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三)向下斜刺法1-4 同直刺法。5.针贯穿三角肌

18、下囊后,再次刺入三角肌中。3.曲池 (Quchi , LI11 ,手阳明大肠经 )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肘外辅骨肘骨之中 ?以手按胸取之。 体表定位 肘关节前外侧, 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 之中点。 操作方法 半屈肘 (相当“以手按胸”姿势 ),肘横纹桡侧端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针法 :直刺 11.5 寸。针感 : 局部酸胀,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 电感。 临床主治 高热、高血压病、麻疹、贫血、甲状腺肿大、上 肢关节痛、偏瘫、过敏性疾病、皮肤病等。实验研究 :针此穴降压作用缓慢,但作用持久。 进针层次 1.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桡侧

19、腕长伸肌及桡侧腕短伸肌 :两肌均由桡神经支配。4.肱桡肌 :该肌由桡神经支配。5.桡神经干及桡侧副动、静脉前支 :桡神经干于肱桡肌、肱二 头肌腱及肱肌之间下行,桡侧副动脉 :为肱深动脉的终支之一, 在肘关节附近分前后两 支参与肘关节网的组成。有同名静脉与之伴行。 若针刺及桡神经干,可产生前臂外侧、手背外侧并向指端放 射的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即可停止继续进针。76.肱肌 :由肌皮神经支配 (神经纤维由第 5、6 颈神经组成 )。4.内关(Neiguan , PC6,手厥阴心包经)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掌后去腕二寸。 体表定位 位于前臂掌侧, 腕横纹上 2 寸,桡侧腕屈肌与掌 长肌腱之间。 取

20、穴方法 于腕横纹上 2 寸,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之间 取穴。或先取大陵穴,于大陵穴直上 2 寸处取穴。针法 :直刺 1 寸,捻转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 临床主治 风湿性心脏病、休克、心绞痛、心悸、呕吐、胸 痛、胃痛、腹痛、膈肌痉挛、 偏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痼、癔病、哮喘、咽喉肿痛及 各种手术疼痛等。实验研究 :针刺此穴有明显地调节血压及心率作用。 进针层次 1.皮肤:由前臂内、 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 (神经纤维由第 7 颈 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由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通过 :两肌均由正中神经 支配。4.指浅屈肌 :由正中神经支配。 (神经纤维由第 7

21、、8 颈神经及 第 1 胸神经组成 )5.通过正中神经干及正中动脉尺侧 :正中神经干在指浅屈肌 的深面,行于拇长屈肌及 指深屈肌间的沟内。进针稍偏向桡侧,可刺及正中神经干, 产生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正中动脉 :由尺动脉的分支 -前臂骨间前动脉发出,伴正中神 经下行,营养该神经。6.指深屈肌 :针刺部为指深屈肌桡侧半,由正中神经的分支 -骨间前神经支配。该肌的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7.旋前方肌 :该肌由正中神经的分支 -骨间前神经支配。 旋前方肌的深面紧贴前臂骨间膜,必要时可继续深刺,穿过 前臂骨间膜,透刺外关穴。5.外关(Waiguan , SJ5,手少阳三焦经)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腕后去腕二

22、寸。 体表定位 位于前臂背侧, 腕横纹上 2 寸,桡侧腕伸肌与指 伸长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 于腕横纹上 2 寸,指伸肌腱与小指伸长肌之间取 穴。或于阳池穴直上 2 寸取穴。针法 :直刺 1 寸,捻转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 临床主治 感冒、高热、肺炎、腮腺炎、耳鸣、耳聋、偏头 痛、遗尿、落枕、偏瘫、上肢关节痛、麻痹等。 进针层次 1.皮肤:由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双重分布。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小指伸肌和指伸肌 :两肌并列,前者位于尺侧,后者位于桡 侧,针刺时先后或从二 者之间透过两肌。若进针偏向桡侧,仅刺入指伸肌。 两肌均由桡神经的分支 -骨间后神经支配。4.骨间后神经及同

23、名动、 静脉 :位于针的尺侧, 针稍偏向尺侧, 可刺及骨间后神经,产生肉麻感及手背放射的触电感。骨间后动、静脉为同名神 经的伴行血管。5.拇长伸肌及示指伸肌 :两肌并列,前者位于桡侧,后者位于 尺侧。8两者由桡神经的分支 -骨间后神经支配 (神经纤维由第 6、7、8 颈神经组成 ) 。继续深刺,可透刺内关穴。6.太渊 (Taiyuan, LU9 ,手太阴肺经 ) 文献依据 甲乙经 : 在掌后陷者中。 体表定位 腕横纹上, 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的凹 陷中。 操作方法 于腕横纹上, 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的 凹陷中取穴。或于腕横纹上,桡动脉的外侧取穴。针法 :直刺 0.3-0.5 寸

24、。针感 :局部酸胀。临床主治 支气管炎、 百日咳、 流行性感冒、 哮喘、肺结核、 胸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进针层次 1.皮肤 :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 (神经纤维由第六颈神经组 成)。2.皮下组织 :除了上述皮神经外,还有桡神经浅支、头静脉及桡动脉的掌浅支通过。3.于桡侧腕屈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通过 :前者由正中神经支配。后者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4.桡动、静脉 :两者均位于针的尺侧。7.大陵(DaLing , PC7,手厥阴心包经)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掌后两筋间陷者中。 体表定位 在腕横纹正中,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操作方法 于腕横纹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

25、间取穴。 针法 :直刺 0.3-0.5 寸。针感 :局部酸胀,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 电感。 临床主治 心肌炎、心悸、胃炎、扁桃体炎、失眠、肋间神 经痛、精神病、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进针层次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 (神经纤维由第 7 颈神经支配 )。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3.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通过 :两肌均由正中神经支配。到前肌的神经纤维由第 6、第 7 颈神经组成。 到后者的神经纤维由第 7、第 8 颈 神经组成。4.正中神经干 : 该神经干在此处位置表浅,被刺中后可产生向 手桡侧半及指端放射的 强烈触电感。一般此时即可停止继续进针。5.于拇长屈肌腱和指

26、浅、深屈肌腱之间通过 :前者位于针的桡侧,由正中神经的分支-骨间前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 8 颈神经和第 1胸神经组成。后两者位于针的 尺侧,其中,指浅屈肌及指深屈肌桡侧半均由正中神经支配。 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7、第 8 颈神经和第 1 胸神经组成。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 经支配。到该处的神经纤维由第 8 颈神经和第 1 胸神经组成。8.合谷 (Hegu, L14 ,手阳明大肠经 )9 文献依据 甲乙经 :在手大指、次指间。 体表定位 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相当于第 2 掌骨桡 侧缘中点。 操作方法 于手背第 2 掌骨间,相当于第 2 掌骨桡侧缘中 点取穴。针法:直刺法。垂直

27、进针,深 0.5-1寸。针感:局部酸胀。斜刺法。与皮肤呈 20o夹角,向腕掌关节方向斜刺 1-1.5 寸。针感 :局部酸胀 可向上扩散,有时可到肩、肘。 临床主治 感冒、耳鼻喉科疾病、面神经麻痹、偏瘫、神经 衰弱、各种疼痛、催产、小儿惊厥等。 此穴是针刺麻醉, 特别是头、 颈部外科手术针麻的主要穴位。 进针层次 (一)直刺法1.皮肤 :由桡神经浅支分布 (神经纤维由第 6 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 :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穴区附近,有头静脉起 始部。3.第 1 骨间背侧肌 :该肌起于第 1 掌骨间隙内骨面,止于示 指近侧节指骨底桡侧。作 用为外展示指,协助屈示指掌指关节及伸示指指骨间关节。

28、 该肌由尺神经深支支配。到该肌 的神经纤维由第 8 颈神经和第 1 胸神经组成。4.拇收肌 :由尺神经深支支配 (神经纤维由第 8 颈神经和第 1 胸神经组成 )。(二)斜刺法1-3 同直刺法。4.针的浅面 (背侧 )为拇长伸肌腱, 拇长伸肌由桡神经的分支 - 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 6、第 7 颈神经组成 ;针的深面 (掌侧 )为 拇收肌,其神经支配见前。在 拇收肌近端背侧,有桡动、静脉经过九劳宫(Laogong , PC8,手厥阴心包经)文献依据灵枢本输:在中指本节内间。 体表定位 在掌横纹稍上方,第 2、 3 掌骨间,靠近第 3 掌 骨处。操作方法 于掌横纹稍上方,第 2、

29、3 掌骨间,近第 3 掌骨 处取穴。或屈指握拳,中指尖指处取穴。针法 :直刺 0.5 寸左右。针感 :局部胀痛。 临床主治 中风昏迷、中暑、心绞痛、口腔炎、小儿惊厥、 癔病、精神病、手指麻木、手汗多等。进针层次 1.皮肤:由正中神经掌支分布 (神经纤维由第 6、第 7 颈神经组 成)。2.皮下组织 :内有许多纤维束将皮肤紧密连于掌腱膜上,并将 皮下脂肪分割成若干小隔,上述皮神经穿行于其中。3.掌腱膜 :为掌心深层结构表面特别发达增厚的致密结缔组 织膜,近侧与掌长肌腱及屈肌支持带相连, 远侧端分散连于尺侧 4 个手指腱鞘及掌指 关节侧副韧带上,掌腱膜由正中10 神经分布。4.针的桡侧有到示指的指

30、浅、深屈肌腱 :两者均由正中神经支 配。其中,到前者的神经由第 7、第 8 颈神经组成, 到后者的神经纤维由第 8 颈神 经和第 1 胸神经组成。5.针的尺侧有第 2 蚓状肌、第 1 指掌侧总动脉、第 2 指掌 侧总神经或指掌侧固有神经 :第 2 蚓状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 6 、第7 颈神经组成。第 1 指掌侧总动 脉由掌浅弓发出,至指蹼附近分成示、中指相对缘上的指掌 侧固有动脉。第 2 指掌侧总神经 为正中神经的分支,至指蹼附近分成示、中指相对缘上的指 掌侧固有神经。6.第 1 骨间掌侧肌和第 2 骨间背侧肌 :两肌均由尺神经深支 支配。到两肌的神经纤维均由第 8 颈神经和第 1 胸神经组成。第二章 下肢重要穴位解剖第一节 下肢应用解剖臀部 1.境界:为髋骨后外侧面,相当于臀肌表面近似方形的区域。 其上界为髂嵴,下界为臀沟,内 侧界为骶、尾骨外侧缘、外侧界为髂前上棘至股骨大转子间 的连线。2.深层结构 包括臀部深筋膜、臀肌、肌间隙和血管、神经。(1)深筋膜 :又称臀筋膜, 分两层包绕臀大肌, 臀筋膜外侧移行 为阔筋膜,并参与髂胫束的组成。 臀筋膜损伤是腰腿痛的病因之一, 称臀筋膜综合征。(2)肌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