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年 级语文试题机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九 年 级 语 文 试 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及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用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29分)1.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1)-(2)题(5分) (1)褚遂良是唐代书法四巨头之一,下面是他的一幅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
2、之气。B采用楷书书体,笔画一板一眼,规规矩矩。C用笔方圆有度,粗细有变,章法疏朗,自然和谐。D上下紧密,左右舒展,呈现跌宕多姿的空间。 (2)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 流利 美观。(3分)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讪笑(shn) 陨落(yn) 带挈(qi) 锲而不舍(q )B癖好(p) 襁褓(qing) 嗤笑(ch) 鲜为人知(xin )C嗔怒(chn) 阻遏() 禁锢 (g ) 惟妙惟肖(xio) D分外(fn) 玄虚(xin) 狡黠 (xi) 味同嚼蜡(ju )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3、一项是( )(2分)A遐想 眼花潦乱 鹤立鸡群 豁然贯通 B亵读 浑身解数 恍然大悟 天伦之乐 C题纲 根深帝固 吹毛求疵 重蹈覆辙 D惊悚 孜孜不倦 随声附和 化为乌有 4. 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若想获得最好的收成,无论是谁,都该在最好的时光里,努力 阳光和水分,扎根发芽,拼命生长。B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 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C“自然”的含义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精彩纷呈,唯其丰富多样方才 , 所以我们的课程要丰富多元。D连他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 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
4、有点自信的人。A汲取 探索 蔚然成风 斩钉截铁 B吸取 探求 蔚然成风 直截了当 C汲取 探求 蔚然大观 斩钉截铁 D吸取 探索 蔚然大观 直截了当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湖北大学艺术学院13名教授先后到草店镇(随县禅香小镇)、唐县镇华宝山(中国摄影部落),开展为期两天的文化艺术和旅游采风写生。B在“城市精绝”环节中,随州用曾侯乙编钟的中国声音讲述了中国故事,将城市文化中的“精绝之处”充分展现了出来。C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了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
5、东南亚地区。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苏洵、苏轼和苏辙。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C明朝科举考试等级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就是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考试中了举人的。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他获得第七名称为“亚元”。D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着名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经典名言就是他最早提出来的。 7.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电影芳华热映,一天一个亿的票房。电影结束之后,很多人一直听完这首片尾曲绒
6、花才肯走出影院。B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不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去大的意思。C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得故事。D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8. 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填空题。(2分) 众泼皮道:“这几日见师父演力,不曾见师父家生器械,怎得师父教我们看一看也好。”A道:“说的是。”自去房内取出浑铁禅杖,头尾长五尺,重六十二斤。众人看了,尽皆吃惊,都道:“两臂膊没水牛大小气力,怎使得动!”A接过来,飕飕的使动,浑身上卞,没半点儿参差。众人看了,一
7、齐喝采。 选段中A是 (人名),其绰号是“ ”。数日前因为 (情节名称)令众泼皮一起拜倒在地。请再写一个与A有关的故事情节 9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 , , , , 。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A B C D10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请以“青春是 ”为话题,完成下面的仿写。(2分)
8、 青春是早晨的太阳。她容光焕发灿烂耀眼,把所有的阴郁和灰暗驱散。 青春是 。她 , 。 11.补写下列诗词中的空缺部分。(6分)(1)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醉花阴)(2)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5) ,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6) ,君子好逑(关雎)二、阅读(41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5分)山 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注释】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
9、灞水。1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小诗主要写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B首句写山中溪水。诗人抓住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来写,使读者不但可以想象山溪的颜色和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C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这里的“红叶稀”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表现了初冬山林的荒冷和落寞。D尽管“山路元无雨”,诗人却感到“空翠湿人衣”。“湿衣”是诗人的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 13.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试作简要分析。(3分
10、)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1分)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注释】经年:一年左右。列说:到处游说。干:谋求沟洫:沟渠。甫:刚。14. 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2分) 水 大 至 顺 渠 灌 入 人 几 为 鱼15.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11、 (3分)A自谓可将十万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B会有土寇 会天大雨 (陈涉世家) C几为所擒 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D使试于一村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2)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 17.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9分)人生立志须趁早近来读书,历览前人事状,深刻体会到少时立志的重要性。有人说“成名要趁早”,其实,莫如说立志须趁早。“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宰相之杰”张居正写下“愿以深心奉
12、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躬身改革、不计毁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民族英雄林则徐树立救国为民的高远志向,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军、安抚叛乱等历史事件中,始终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注重立志,善养“浩然之气”,就能涵养从容内敛的气质,蓄积坚定自信的精气神。立志非常必要,趁早立志尤为重要。晚清名臣左宗棠青年时代就志向笃定,于23岁时自题对联以明志:“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也十分注重家风家教,告诫自己的孩子“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小时志趣要远大,高谈阔论固自不妨”。纵观左宗棠的一生,从办理洋务、主持船政到收复新疆、抗击法军,他一以贯之地践行自己的志向;他的孩子长大后能够
13、报效国家、不辱使命,也与其早立志、立长志的教导密不可分。尽早确立志向,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可以助人避免随波逐流、亦步亦趋,不被诱惑所误导。当然,美好的愿景不会自动实现,早立志仅仅是成长的起点。人生路途漫漫,如何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是生命历程各个阶段都需要作答的命题。特别是在屡遭挫折或逆境时,更加考验一个人意志和勇气。历史上,司马迁狱中遭受苦难不曾移志,坚韧中写就巨着;苏武异邦牧羊数十载不折其志,最终梦圆归乡。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志向如何,直接影响着成就的取得,也只有为志向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志向引领行动、行动考验志向,两者相辅相成,演绎着立志与逐梦的交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14、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立志当胸怀宽广、眼界开阔,大胆追求远大的志向。而这背后,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人生如寄,何以才能不枉此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但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人生就容易迷航。春秋战国时期,一些人感喟人生苦短,主张及时行乐者自成一派;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纵情山水、盛行清谈,逃避现实一时成风;当代西方社会也曾醉生梦死,“垮掉的一代”发人深省。今天,为了“能被知识的亮光照到”,四川凉山州“悬崖村”的孩子曾在峭壁上留下瘦削的身影;为了触碰大山之外的世界,重庆双坪村村民用双手凿出一条“悬崖天路”那些看不见的理想信念与志向追求,正迸发着强大的能量。哲人有言,“没有崇
15、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没海底。”扬起理想的风帆、握紧志向的罗盘,不为风雨所阻、不被颠簸所拦,人生这一叶轻舟才能自信驶过万重山。(选自2017年8月25日人民日报)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立志须趁早”。B本文两段都是讲志向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支撑,因此这两段在结构上是并列关系,可以调换。C“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句话是说人应当追求高的目标,才能有更好的收获。D“没有崇高的生活理想的人,像大海里的一片小舟一样,它时刻都会被狂风巨浪袭击而沉默海底。”这
16、句话运用比喻的论证方法,把“没有理想的人”比作“大海里的小舟”,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有崇高理想的重要性,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19. 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 20. 请为文章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2分) 21. 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早立志” 的感悟。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6题。(16分)消失的瓦松儿子欢天喜地带回一盆多肉盆栽,说是同学送他的生日礼物。我瞄了一眼肥厚的叶片,感慨地说:“瓦房上长出来的猫爪子,现在也摇身一变成了盆栽!”儿子好奇地问:“老妈,这种植物咱家以前也有吗?为啥给它叫猫爪子呢?”我给儿子解释,这是长在屋瓦上的
17、“瓦楞草”,学名应该是瓦松,属于一种多肉植物。因为形似猫爪,在老家俗称“猫爪子”。提到瓦松,我不由得陷入儿时的回忆。小时候,农村老家是清一色的瓦房,早春过后,瓦松种子开始将根须扎在瓦片的缝隙。几场春雨过后,它们变得有模有样,在屋瓦上散发出一簇簇绿意。隔壁阿婆住着新中国成立前的老屋,屋顶的瓦松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像小松塔一样伫立在瓦沟间。每年暑假,我都会攀着梯子爬到阿婆的屋顶,掐下几朵瓦松慢慢地品尝,酸酸的肉质在唇齿间有种特别的回味。每次阿婆见我爬屋顶,就会假装嗔怒地喊:“馋嘴丫头!摘几朵装兜里就行了,我扶着梯子你慢点儿下来,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我嬉皮笑脸地溜下梯子和阿婆狡辩:“阿婆,我
18、主动上房给你修瓦,你得感谢我才对嘛!”阿婆帮我整理凌乱的小辫子,不忘数落我:“上房修瓦是男人们干的活,你一个小丫头逞啥能!”阿婆的瓦房年代久远,很多瓦松都长在瓦沟里,为了防止雨水流速过慢,导致其渗透瓦片的缝隙漏进屋里。阿婆每年都要清理一次瓦松,不懂事的我竟有一些小小的不忍心。阿婆知道我的心思,笑眯眯地说:“馋嘴猫,屋脊上的猫爪子还给你留着呢,不用担心没有零嘴吃!”其实,我更喜欢那种坐在高处的感觉:俯视下去,院里的桐树变成了小矮个儿;鸡鸭们更像一群小不点儿;老黄牛也再不是那么高大健壮。自己似乎是一缕轻烟,可以腾空而起和飞翔的鸟儿交谈,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我独享的一种惬意和自由。暮夏过后,苍绿肥
19、厚的瓦松会开出淡白的小花。秋风吹来的时候,瓦松会长得更高,它们褪掉青绿披上一层金色,在青黛的瓦上疏落有序地彰显秋天的况味。开花结果的瓦松更像一株株野草,伴着升起的炊烟,如同一排看家护院的哨兵,守护着一座座农家小院。后来,随着经济收入逐步提高,老家开始流行将瓦房推倒,重建成二层小洋楼,屋顶全是水泥预制板,气派又亮堂。就连砖瓦厂都只生产红砖,不再烧制屋瓦。随着房屋的拆迁,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村里的瓦房几乎消失殆尽,瓦松也变成了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如今,童年的瓦松又以多肉的身份来到家里,实在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缘分。唐代诗人郑谷有诗云:“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在我的心里,瓦松不但带给我诗意的高
20、远,还让我拥有了一份曼妙童趣和温馨回忆。(选自2017年11月15日天津日报)22. 从全文看,段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分) 23.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1)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我嬉皮笑脸地溜下梯子和阿婆狡辩:“阿婆,我主动上房给你修瓦,你得感谢我才对嘛!”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开花结果的瓦松更像一株株野草,伴着升起的炊烟,如同一排看家护院的哨兵,守护着一座座农家小院。 24. 最后一段引用唐代诗人郑谷的诗句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25. 童年的“瓦松”如今以多肉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事实上并未“消失”,为什么文章以“瓦松的消失”为题,说说你的理解。(3分) 26.文章结尾处说“瓦松让我拥有了一份曼妙童趣和温馨回忆”,瓦松给作者童年带来不一样的经历和感受,你的童年肯定也充满着童真童趣,请你“寻找,捡拾”,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80字以内)(3分) 三、作文(50分)27、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请你以“一段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