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18.47KB ,
资源ID:103373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373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近代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近代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docx

1、自考近代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这一矛盾基础上建立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

2、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2、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流民不断增加。3、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驰。4、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等主要国家先后确立,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从而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巨大变化。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二)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商品生产的无限增长

3、,需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寻求新的殖民地。2、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他们把目标瞄向古老的中国。3、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开拓国外市场和摆脱国内危机的冲动,严重威胁着中国这个东方古国,一场战争在所难免了。第二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等。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等。1、侵占中国领

4、土。2、勒索巨额赔款。3、屠杀中国人民。4、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的文物和古迹,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2、操纵中国外交。3、享有领事裁判权。4、把持中国海关。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6、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3、对华倾销商品。4、对华资本输出。5、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1、宗教渗透和侵略。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3、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特点: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4、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

6、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是极不平衡的。6、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二)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拥有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但自身也有了很大变化。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3、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4、近代中国诞生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又有其特点

7、:(1) 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其革命性最强。(2) 它人当选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3) 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便于结成工农联盟。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三、两大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论述)(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1、两对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2、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8、:(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2)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3)国内战争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两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2、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办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

9、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1、广州三元里战争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3、香港的造船工人和码头工人罢工4、台湾人民反抗斗争5、义和团抗八国联军(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关天培2、陈化成3、海龄4、史荣椿、乐善5、刘铭传6、冯子材7、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近代中国人民包括统治阶级的爱国人物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1.19世纪70至8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开始蚕食中国的边疆地区。2.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瓜分达到高潮。3.1898年3

10、月,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势力范围。(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原因: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2、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的评价: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历史局限,义和团运动存在盲目、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无法认清帝国主义与清王朝互相勾结的本质,曾一度为清政府欺骗,还存在有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遏制了侵略者瓜分中国的图谋。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的原因。(二)民族意识的觉醒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救亡图存与振兴中华。(1)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救亡的口号。天演论(2)1898年,康有为疾呼3.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