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9.26KB ,
资源ID:1031538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153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药理学药动力学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药理学药动力学练习.docx

1、药理学药动力学练习第2章 药动学名词解释1.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肠黏膜及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效应。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结合型药物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在小肠内水解,游离型药物被重新吸收入血,称为肝肠循环。简答题1.试比较药物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特点。药物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消除的特点比较如表3-1所示。表3-1 两种动力学消除过程的特点一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定义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按恒比规律单位时间内转运或消除按恒量规律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关系与血药浓度有关,成正比

2、与血药浓度无关,而与载体或酶数量有关t1/2与血药浓度关系t1/2恒定,不受给药途径与血药浓度影响t1/2受血药浓度影响,浓度高,t1/2延长基本公式Ct=C0e-ktt1/2=0.693/kCt=C0-k0tt1/2=0.5C0/k0出现情况是大多数药物的消除形式,在药量较小、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是少数药物的消除形式,在药量较大、血药浓度较高时出现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什么影响?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如下影响:结合型药物暂时贮存在血液中且无药理活性,因为结合型药物的分子质量变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时贮存在血液中,不能到达作用部位发挥药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具有饱和性

3、,达饱和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可使游离药物浓度迅速增加,容易引起毒性反应;存在竞争性置换现象,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异性较低,而与药物结合的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当两个与血浆蛋白均可高度结合的药物同时使用时,两药可能竞争同一蛋白结合部位而发生置换现象,使其中一种或两种游离药物浓度增高,使药理作用增强或中毒,如当抗凝血药华法林与保泰松合用时,结合型的华法林被置换出来,使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增加,抗凝作用增强,可造成出血。3.试述血浆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血浆半衰期(1/2)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药物消除半衰期的临床意义:根据药物1/2长短可将药物分为短效药、中效药和长效药等,如1/2在1h

4、以下为超短效药,1/2在14h为短效药,1/2在48h为中效药,1/2在812h为长效药,1/2在24h以上为超长效药;1/2是确定临床给药间隔的重要依据,1/2长则给药间隔时间长,1/2短则给药间隔时间短;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一次给药后经5个1/2,药物体存量只剩下3.13%,达到基本消除;预测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连续恒速给药时,约需5个1/2达到血药稳态浓度。4.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d)临床意义有哪些? 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即按血药浓度来推算药物分布的体积。它不代表某特定生理空间的大小。其药理意义在于表示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的大小、结合程度的高低。单选题A

5、型题1.某弱酸性药物在pH值为6时约99%解离,该药的pKa应为BA3 B4 C5 D6 E72.能发生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是CA静脉注射 B皮下注射 C口服 D舌下含服 E肌肉注射3.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C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的药物 E药物消除到零4.在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D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 E药物的分布状况5.dc/d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

6、过程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当n0时为一室模型E当n1时为一室模型6.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取两次血样,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8g/mL及22.5g/mL,两次取样间隔9h,该药的半衰期是DA1h B1.5h C2h D3h E4h7.影响半衰期的主要因素是D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 消除速度 E给药的时间8.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DA0.05L B2L C5L D20L E200L9.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B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

7、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10.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药物是BA所有药物 B主要由肾脏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月于脏代谢的药物 D自胃肠道吸收的药物E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B型题A饭前内服 B饭后内服 C睡前内服 D定时内服 E空腹内服1.首剂现象明显的药物哌唑嗪首次服用应剂量减半并应C2.增进食欲的药物应A3.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B4.需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药物应D5.催眠药应CA吸收速度 B消除速度 C血浆蛋白结合 D剂量 E环境因素1.药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D2.药物起效的快慢取决于A3.药物作用持续的久暂取决于B4.药物的半衰期取决于B5.与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

8、有关的是C第4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名词解释1.耐药性(resistance):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现象称为耐药性。2.耐受性(tolerance):连续用药后药效递减的现象称为耐受性。简答题1.举例说明药物的依赖性。 连续应用某种药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用药者产生一种要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的欲望及强迫性用药行为,这种现象称为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按其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分为心理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也称精神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需要药物来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万一停药也不致对机体形成危害,如酒精和某些镇静催眠药常常会产生心理依赖性

9、。生理依赖性也称为躯体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使患者一旦停药后会出现严重的生理机能的紊乱,如连续反复使用吗啡等麻醉药品会产生生理依赖性,中断用药可使机体出现戒断综合征。单选题A型题1.药物个体差异的常见原因之一是CA药物本身的效价 B药物本身的效能 C病人的药酶活性的高低D药物的化学结构 E药物的分子量大小2.药物发挥作用最快的给药途径是EA肌注 B舌下给药 C直肠给药 D吸入给药 E静注3.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B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脱敏B型题A躯体依赖性 B精神依赖性 C耐药性 D高敏性 E耐受性1.与多次用药无关的是D2.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

10、的是E3.多次用药后病原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是C4.很小剂量就可产生较强药理作用的是D5.长期反复用药后,一旦停药即产生戒断症状的是AC型题A在多次用药后才产生 B在第一次用药后就可产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耐受性B2.耐药性C3.依赖性A4.特异质反应C5.副作用C第5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名词解释1.肾上腺素受体(adrenoceptor):能够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受体。2.胆碱受体(cholinoceptor):能够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3.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能够传递神经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简答题1.M

11、受体主要分布在哪些器官组织?兴奋后主要产生哪些效应? M受体主要分布在副交感神经所支配的效应器上,如心脏、血管、腺体、眼、胃肠道及支气管等,该受体兴奋可引起心脏抑制、血管扩张、腺体分泌、瞳孔缩小、胃肠道平滑肌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2.传出神经按递质不同如何分类? 传出神经系统按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的不同,可分为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前者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后者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胆碱能神经主要包括: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运动神经;极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则包括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单选题A型题1.Ach作用的消失,主要是由

12、于DA被突触前膜再摄取 B扩散入血液中被肝肾破坏C被神经末梢的胆碱乙酰化酶水解 D被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E被神经突触部位的儿茶酚-甲基转移酶破坏2.1受体的主要效应是BA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B加强心肌收缩 C骨骼肌收缩 D胃肠平滑肌收缩 E收缩子宫平滑肌3.虹膜括约肌存在CA受体 BN1受体 CM受体 D2受体 E1受体4.通过激动M受体所产生的效应是DA膀胱括约肌收缩 B骨骼肌收缩 C虹膜辐射肌收缩D汗腺分泌 E瞳孔开大肌收缩5.突触间隙NA主要的消除方式是BA被COMT破坏 B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C被胆碱酯酶水解D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E在神经末梢被MAO破坏6.由酪氨酸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限

13、速酶是CA多巴脱羧酶 B单胺氧化酶 C酪氨酸羟化酶 D儿茶酚-甲基转移酶 E胆碱酯酶7.1受体主要分布在AA心脏 B皮肤黏膜、血管 C支气管平滑肌 D内脏血管平滑肌 E瞳孔括约肌8.2受体分布于BA心脏 B支气管平滑肌和血管平滑肌 C胃肠道括约肌 D瞳孔扩大肌 E瞳孔括约肌9.肾上腺髓质具有CA受体 BN2受体 CN1受体 DM受体 E受体10.下列哪种神经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DA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运动神经B型题A受体 B1受体 C2受体 DM受体 EN受体1.睫状肌的优势受体是D2.肾血管的优势受体是A3.骨骼肌血管的优势受体是CAM1受体 BM2受体 CM3受体 DN1受体 EN2受体1.植物神经节细胞膜上的主要受体是D2.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E3.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胆碱受体是C4.分布于心脏的胆碱受体是BA胆碱酯酶 B胆碱乙酰化酶 C单胺氧化酶 D多巴脱羧酶 E酪氨酸羟化酶1.有机磷酸酯抑制的酶A2.使多巴生成多巴胺的酶3.合成乙酰胆碱的酶BC型题A胃肠蠕动加强 B心脏收缩加快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1.M受体激动时A2.N1受体激动时C3.受体激动时D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