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40.86KB ,
资源ID:103132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3132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docx

1、突发事件应对法答案突发事件应对法复习题一、单选题1我国第一部应急管理的专门法律是:( B )A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预案B突发事件应对法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B)。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4.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C)。A、二级B、三级C、四级5.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

2、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静观事态发展6.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7.(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个人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8.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D、2007年12月31日9.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

3、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 C )的罚款。A、5万元B、15万元C、20万元D、10万元10.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1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 C )、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 12.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

4、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 B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13.国务院和( A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A、县级B、地市级C、省级14.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 A )。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15.( C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16.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 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

5、人民政府报告17.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B、遏制C、消除18.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 A )的原则。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19.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 C )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20.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是:DA 忧患意识B 培训演练C 自救互救技能D 风险分析21.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是:CA 建立

6、应急机制,做好预防工作B 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C 完善应急法制,做好预防工作D 做好应急评估,做好预防工作22.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BA公开透明的原则B上行下效原则C最小代价原则D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23.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C A社会救助机制B社会保障机制C社会管理机制D社会安抚机制24.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要坚持:C A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B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C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的原则D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的原则25.处置

7、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A A 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B 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C 厂矿企业的广大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群众D广大的城市平民26. ( B )是本行政区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A、党委书记 B、政府主要领导 C、政府分管领导 D、应急办主任 27.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工作的原则是(B)。A处置为主、预防为辅B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C预防为主、处置为辅;D处置与预防并重;28.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B红

8、、黄、橙、绿C红、黄、绿、蓝D黄、红、橙、蓝29.国务院和(C)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省级;B地市级;C县级;D乡镇级; 30.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最高级别为级,用(B)表示。 A橙色;B红色;C黄色;D蓝色;31.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32.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D)恢复到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A发生区域;B影响生产;C引发地区;D影响区域;33.(C)是应急机

9、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34.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D公共信息;35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36.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A)”,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37.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

10、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D)。 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经济责任;D刑事责任;38.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9月20日;D、2007年10月1日39.发现刑事、治安案件以及危及公共与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报警电话是(A)。A、110;B、119;C、112;D、12040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是(B)。A、110;B、120;C、112;D、11441“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

11、制、机制、( B )。A、法规;B、法制;C、体系;D、法律42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 B )、现场预案。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D、普通预案43(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D、社会团体44预计将要发生较大(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B)A、红色;B、黄色;C、橙色;D、蓝色45(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企事业单

12、位46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A、不变; B、增加一倍;C、不享受;D、增加二倍47( C )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财政部门48( A )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上一级人民政府;D、社会团体49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 C )。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D、及时向本级人大报告50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

13、( A )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B、遏制;C、消除;D、控制51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 A )的原则。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D、善后为主52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 C )和社会安全事件。A、地质灾害;B、森林火灾;C、公共卫生事件;D、洪涝灾害53(A)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A、县级人民政府;B、省级和市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D、公安部门54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四级,其中

14、橙色表示(B ) 。A、特别严重 B、严重 C、较重 D、一般 55.以下不属于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调整范围的是: C A 自然灾害B 事故灾难C 紧急状态D 公共卫生事件56.以下属于突发事件特征的是: D A 发生的常规性B 发展的确定性C 后果的可预见性D 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与广泛的公共性57.自然灾害指: B A 人为原因造成的各类安全事故B 由于自然因素直接导致的公共突发事件C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D 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以及传染病疫情等事件58.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是: A A 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B 人员伤亡数量和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

15、C 经济损失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D 舆论关注度和突发事件爱你的严重程度5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分级制度适用的事件包括: C A 自然灾害B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D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60.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突发事件的最高级别是: A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61.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属于: AA 自然灾害B 事故灾难C 公共卫生事件D 社会安全事件62.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的突发公

16、共事件属于: BA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B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C 较大突发公共事件D 一般突发公共事件63.金融危机属于: DA 自然灾害B 事故灾难C 涉外突发事件D 社会安全事件64.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突发事件所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状态是: DA 已经造成B 可能造成C 不会造成D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65.根据发生的诱因、领域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 AA 自然性的突发事件和社会性的突发事件B 战争状态的突发事件和一般状态的突发事件C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D 紧急状态和戒严66.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DA 洪灾B 干旱C 森林火灾D 失火67.要实现由政府

17、应急向全面应急转变,需要坚持的原则是:BA 以人为本原则B 社会动员原则C 依法行政原则D 预防为主原则68.确保行政紧急权力正当行使的基本条件,防止行政紧急权力滥用的最好手段是: AA 实行信息公开B 贯彻责权一致原则C 将政府强制最小化D 采取分级负责制69.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是:CA 信息公开原则B 社会动员原则C 比例原则D 预防与应急结合原则70.为了使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有

18、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BA 提高全社会的危机意识B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C 加强监控D 加强应急培训71.哪一过程应当符合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统筹安排应对突发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 DA 应急预案的制定B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C 应急知识宣传D 城乡规划72.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采用调解处理的解决思路加以预防的突发事件是: DA 自然灾害B 事故灾难C 公共卫生事件D 社会安全事件7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过机关是: B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D 国务院74.对自然灾害

19、、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 CA 监测、检查、控制、及时整改B 控制、消除危险源、危险区域的危险性C 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D 归类分析、登记,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75.指导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工作的基础是: AA 风险评估B 调查登记C 检查监控D 安全防范76.对突发事件管理本身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估活动是: CA 风险评估B 影响评估C 管理评估D 损失评估77.为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行动指南、行动向导指: BA 应急准备B 应急预案C 风险评估D 应急处置78.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

20、、地震、地质灾害急、森林(草原)火灾等应急预案的类型是: AA 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B 事故灾难类应急预案C 公共卫生类应急预案D 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79.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预警级别划分标准的制定机关是: BA 国务院B 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C 省级人民政府D 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80.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公益宣传的是: DA 电视B 报纸C 广播D 新闻媒体81.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乡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 CA 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B 必要的应急演练C 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D 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或必要的应急演练82

21、.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C )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A12B8C4D2483.我国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法律规范不包括: DA 防震减灾法B 防洪法C 环境保护法D 矿山安全法84.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对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进行: AA 征用B 征收C 收购D 没收85.增强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CA 提高公众对危机的关注意识B 提升公众应对危机的防范意识C 增强政府的危机意识D 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道德意识86.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

22、 CA 经济支持B 政策优惠C 心理及司法援助D 指导、帮助87.突发事件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DA 应急救援的有效性问题B 恢复重建是否及时C 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D 以政府为中心的各参与主体的权力和责任问题88.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对象是: AA 所有危险源、危险区域B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C 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D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89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并根据其相应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23、规定了不同的应对措施,这体现了: DA 统一领导B 属地管理C 分级负责D 分类管理90通过立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明确机构设置、层级、权利与责任。使得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有法可依体现了: BA 科学应对突发事件B 依法应对突发事件C 以人为本应对突发事件D 协调处理突发事件91领导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的是: BA 国家主席B 国务院总理C 国务委员D 全国人大委员长92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目的是: AA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 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C 避免经济损失D 促进社会发展93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行政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

24、 CA 全国人大规定B 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C 国务院规定D 省级人民政府规定94.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哪些主体的指挥和安排: DA人民政府B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C 所属单位D 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95.一切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都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BA 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B 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C 应急救援D 恢复重建96.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 AA 预防B 救援C 评估D 社会动员97.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并及时处理本单位存在的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

25、态扩大体现了: AA 一般单位内部事故隐患的防范措施B 危险物品的防范措施C 人员密集场所突发事件的预防措施D 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9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机制的内容不包括: DA 预警信息的发布B 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的发布C 突发事件危害警告、建议的发布D 法律责任的发布99.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是突发事件发生地的: DA 居民委员会B 村民委员会C 其他组织D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100.应急处置是一种怎样的强制性行政应急措施: AA 暂时B 长期C 永久D 固定101.现代法制政府行使权力时所普遍奉行的基本

26、准则、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的是: AA 依法行政B 以人为本C 统一领导D 比例原则102.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如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负责主体是: CA 协商确定的人民政府B 市级人民政府C 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政府D 省级人民政府103.应急机构设置分散,缺乏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应急预警体系和指挥体系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专业处置、救援队伍的组织等的不足体现了: BA 政府管理职能失衡B 应急管理体制不健全C 政府应急管理资源投入不足D 应急管理效率不高104.我国第一部全面规定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急

27、管理活动的法律是: AA 突发事件应对法B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C 防震减灾法D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05.下列不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类法律规范的是: CA 戒严法B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C 防震减灾法D 民兵战备工作规定106.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之上、公务员应急能力高低的最终体现是:BA 敏锐超前的鉴别预测能力B 快速决策能力C 统观全局、组织协调的能力D 沟通能力107.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衡量一个公务员政治素质如何、工作水平高低的基本标准是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 AA 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B 提高效率与依法行政的关系C 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D 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

28、108.决定着公务员的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在公务员的诸项素质中处于主导和统帅地位的是: AA公务员的政治素质B公务员的心理素质C公务员的业务素质D公务员的知识素质109.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都有预兆和“导火索”,因此,公务员首先要提高发现、捕捉、判断危机信息的能力,需具有: BA 以人为本B 危机风险意识C 为人民服务的意识D 责任到人110.在突发事件应对中起主导地位的是: AA 政府B 社会公众C 人民群众D 社会组织111.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不包括: DA 提高执政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B 提升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C 加强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D 增强国际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11

29、2.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不变;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 DA 救助B 补偿C 抚恤D 表彰或者奖励113.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体现了: CA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B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C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D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114.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过程是: BA 信息报告B 先期处置C 应急响应D 应急结束115.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