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磁场solarmagneticfield解读太阳活动 目录1. 引言 12.太阳活动简介 13.太阳黑子sunspot 23.1太阳黑子简介 23.2太阳黑子的测量 33.3沃夫数 Wolf number 44.太阳磁场 solar magnetic field 54.1太阳磁场的定义 54.2太阳磁场的起源 54.3太阳活动区磁场 64.4太阳普遍磁场 84.5太阳整体磁场 84.6太阳磁场的巴布科模型 84.7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 95.太阳周期 96.太阳与地球的交互作用 106.1在总辐照度上的变化 116.2在紫外线辐照度上的变化 116.3在太阳风和太阳磁通上的变化 116.4云
2、的效果 116.5由太阳活动导致的其他影响 127.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 137.1太阳风 137.2银河宇宙射线 158.结论 16参考文献 16本文主要讨论了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以太阳磁场的角度探讨了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产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讨论了太阳活动的周期及太阳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关键词:太阳黑子 ,太阳磁场,太阳周期,太阳风1. 引言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
3、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故本文讨论了太阳的活动及产生的其影响。12.太阳活动简介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是太阳发射出的太阳辐射在总量上的变化。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它们的组成有周期性的变化,主要是平均以11.04年为周期的太阳周期(或是太阳黑子周期),并且有非周期的波动。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
4、象。3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中局部区域各种不同活动现象的总称。包括:太阳黑子 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 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 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太阳风 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耀斑 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4日珥 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5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
5、。在最近的数十年中,太阳活动经由人造卫星的观测,已可经由一些前期的现象提前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被称为太阳驱动力。过去30年的太阳活动在卫星时代来临前,总体太阳辐照度(TSI)的变动,虽然只是在紫外线的波长上有百分之几的差异,但始终都在检定的门槛之下。现在对总太阳输出的测量变化(涵盖最后这三个11年的太阳黑子周期)只有0.1%的差异或是在11年黑子周期期间的峰顶对谷底大约是1.3 W/m,而在地球大气层上层表面接收到各式各样太阳辐射的平均值为1,366W/ m(每平方米1,366瓦)。没有对较长期变异直接测量的代理测量变通的不同度量,以最近的结果建议在过去2,000年间的变动大约在0.1%
6、,虽然其他来源的资料建议从1675年起的太阳辐照度增量为0.2% 。太阳变异和火山作用的组合可能是造成一些气候变化的起因,像是蒙德极小期。6对2006年现有文献的回顾,刊登在自然,确定自1970年代中期太阳亮度没有净增值,并且在过去400年中太阳输出能量的变化不太可能造成全球性变暖的主要部份变化。 然而,同一份报告的作者也警告说:除了太阳的亮度之外,来自宇宙射线和紫外线辐射对气候更微妙的影响不可能被排除。他们也补充说,因为物理模形认为这样的作用不足以开发,使得这些影响尚未能被证实。3.太阳黑子sunspot3.1太阳黑子简介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
7、显的活动现象。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500摄氏度。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常是成群出现。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7 83.2太阳黑子的测量太阳黑子是太阳强烈的磁场活动抑制了对流的作用,因而使得于表面温度相对较低、颜色较暗的区域。黑点的数量关联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在1980年代,以阿布特、Foukal等人(1977年)意识
8、到辐射的增加值与黑子的关联性,只依据一颗卫星的观测,估计其变异是很小的(只有1 W/m的等级或总量的0.1%)。雨云7号(在1978年10月25日发射)和太阳极大期任务卫星(1980年2月14日发射)查出,因为围绕黑子周围的区域更加明亮,整体的作用是越多的黑点意味着太阳越明亮。曾有一些建议认为太阳直径的变化也许会导致输出的改变,但是最近的工作,主要是SOHO的米契森多普勒影像仪,显示这种变化量极为微小,大约只有0.001%(Dziembowski et al., 2001)。各种各样的研究都应用了黑子数目来进行(因为这项纪录已延续了数百年)做为其他太阳输出活动的代理(因为最好的也只有数十年的观
9、测资料),同样的,地面仪器与在轨道极高高度上的仪器之间也做了比对和较准。研究人员结合目前的数据和调整历史上的数据,其他代理的资料 像是宇宙射线产生的同位素 被用来推断太阳磁场的活动和可能的亮度。图示显示太阳的活动,包括黑子的数量以及由宇宙射线产生的同位素 透过树龄学使用放射性碳的浓度变化,已经重建了11,400年的黑子数目。在过去70年的太阳活动水平似乎是异常的,而相似的巨大变化最后一次大约发生在8,000年前。太阳的磁性活动较过去的11,400年高出了大约10%,并且早期的高活动性期间都比现在的事件要短。重建太阳黑子的11,400年活动期间,在8,000年前曾经有明显的活跃期。、3.3沃夫数
10、 Wolf number沃夫数(也称为国际黑子数、相对黑子数或苏黎世数)是用于测量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和群组数目的数值。 从1750年开始的沃夫数。这个计算黑子数目的想法鲁道夫沃夫于1849年在瑞士的苏黎世提出的,因此以他的名字(或地名)做为名称,使用黑子数和它们的群数组合,以补偿小黑子群对观测数量的变异。这个数值已经被研究人员记录和制成表格累积了近300年,并且发现黑子的活动每9.5至11年附近到达它的极大值(注:依据SIDC最近300年的数据和使用FFT作用于数据得到的最大值平均周期是10.4883年。),这个周期在1843年首度被施瓦布注意到。相对数使用下列的公式来计算(每天收集一次黑子活
11、动资料数值):此处R是黑子相对数,s是单独计算的黑子数目,g是黑子的群数,还有k是随地点和仪器改变的因素(也称为天文台因素)。这个索引使用黑子的数量和群组数量两者补偿在测量上的变化。芬兰Oulu大学的Ilya Usoskin在2003年的研究指出,黑子的活动从1940年代开始比过去的1150年都要频繁。9从1750年开始的沃夫数4.太阳磁场 solar magnetic field太阳的绝大部分物质是高温等离子体,太阳的物态、运动和演变都与磁场密切相关。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活动现象,更是直接受磁场支配。因此,太阳磁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1太阳磁场的定义分布于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磁场。分大尺
12、度结构和小尺度结构。前者主要指太阳普遍磁场和整体磁场,它们是单极性的,后者则主要集中在太阳活动区附近,且绝大多数是双极磁场太阳普遍磁场指日面宁静区的微弱磁场,强度约110-4310-4特斯拉,它在太阳南北两极区极性相反,近年的观测发现,通过光球的大多数磁通量管被集中在太阳表面称作磁元的区域,其半径为100300千米,场强为0.10.2特斯拉,大多数磁元出现在米粒和超米粒边界及活动区内。如果把太阳当作一颗恒星 ,可测到它的整体磁场约310-5特斯拉,这个磁场是东西反向的。在太阳风作用下,太阳磁场还弥漫整个星际空间,形成行星际磁场。它的极性与太阳整体磁场一致,随着离开太阳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各种太阳
13、活动现象都与磁场密切相关:耀斑产生前后,附近活动区磁场有剧烈变化(如磁场湮灭);黑子的磁场最强,小黑子约0.1特斯拉,大黑子可达0.30.4特斯拉甚至更高。谱斑的磁场约0.02特斯拉。日珥的形成和演化也受磁场的支配。10 114.2太阳磁场的起源太阳的磁场来源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现有学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化石学说,认为现有的磁性是几十亿年前形成太阳的物质遗留下来的。理论计算表明,太阳普遍磁场的自然衰减期长达100亿年,因此,磁性长期留存是可能的。另一类是目前得到普遍承认的是太阳平均磁流发电机机制mechanism of solar mean hydromagnetic dynamo。观测表明
14、太阳上存在着随太阳活动周期而变化的磁场和较差自转运动而且它们还具有明显的不规则性和随机性。因此太阳上的磁场和自转速度可认为是由平均磁场和平均较差自转速度分别地同它们对应的湍流部分迭加而成的。由于太阳自转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考虑磁场与流场相互作用过程中可以近似地认为太阳的平均较差自转是已知的即不考虑洛伦兹力对运动的影响。平均磁场的变化规律可由一组平均场的麦克斯韦方程和平均场的欧姆定律来表示。磁流发电机理论认为太阳磁场纯粹是由太阳对流层内磁流体的较差自转与湍流运动在磁场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维持的,认为太阳的磁场是带电物质的运动使微弱的中子磁场得到放大的结果。既然太阳的物质绝大部分是等离子体,并且经常
15、处于运动状态,那就可以利用发电机效应来说明关于太阳磁场起源中的若干问题。该理论不仅能够解释太阳磁场的存在与维持而且能够解释磁场呈现黑子蝴蝶图等现象。太阳磁场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太阳活动周的形成机制。目前得到公认的是较差自转理论。它认为太阳的较差自转(太阳自转,较差自转是指一个天体在自转时不同部位的角速度互不相同的现象)使光球下面的水平磁力线管缠绕起来,到一定时候,上浮到日面,形成双极黑子。由于大量的双极黑子磁场的膨胀和扩散,原来的普遍磁场被中和掉了,接着就会出现极性相反的普遍磁场。这样就可以解释太阳的22年磁周。124.3太阳活动区磁场太阳黑子磁场太阳黑子有两部份本影:中心最黑的位于,磁场线大
16、约垂直太阳平面,温度约4000k。半影:中心外团灰黑色的部份,磁场线较斜,温度约5000k。一个发展完全的黑子由较暗的核(本影)和周围较亮的部分(半影)构成,中间凹陷大约500千米。黑子经常成对或成群出现,其中由两个主要的黑子组成的居多。位于西面的叫做“前导黑子”,位于东面的叫做“后随黑子”。一个小黑子大约有1000千米,而一个大黑子则可达20万千米。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一个黑子群中有两个主要黑子,它们的磁极性相反。如果前导黑子是N极的,则后随黑子就是S极的。在同一半球(例如北半球),各黑子群的磁极性分布状况是相同的;而在另一半球(南半球)情况则与此相反。在一个太阳
17、活动周期(约11年)结束、另一个周期开始时,上述磁极性分布便全部颠倒过来。因此,每隔22年黑子磁场的极性分布经历一个循环,称为一个磁周。强磁场是太阳黑子最基本的特征。黑子的低温、物质运动和结构模型都与磁场息息相关。太阳黑子和太阳磁场有颇大关系,由于太阳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有快慢之别,在太阳赤道部份的自转速度较两极快,因此太阳的磁场线会打结,当磁场线之间的压力达到一定水平,磁场线就会如橡皮圈一样卷成一圈,并露出一部份在太阳表面。在磁场线穿越太阳表面的位置,对流较差,使得太阳内部传到表面的能量减少,从而令温度下降。太阳黑子可以在各处存在几天到几个月,但是它们终将溃散,并且和太阳光球的磁场结合在一起。
18、这个磁场受到对流的搅动散溢开来,并且在太阳表面造成大规模的流动。这些传输机制导致被磁化的产物衰变并且堆积在高纬度,最后导致极性的反转。太阳磁场的偶极性被观察到是在太阳极大期附近时反转的,并且在极小期时强度达到峰值。在另一方面,太阳黑子是由强烈的螺线管(纵向的)磁场在太阳内部产生。在物理学上,太阳周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再生圈,螺线管的分量导致一个顺轴磁场,然后又导致一个新的反向的顺轴磁场,如此不断的反复下去。以太阳自转周期取平均值的太阳磁场径向的时间-纬度图,可以清楚的看见著名的黑子蝴蝶图出现在低纬度通过应用塞曼效应的观察,典型成对出现太阳黑子是不同的磁极性。前后黑子的极性会在每个太阳周期对掉一次
19、。黑子出现的位置按从史波勒定律13,在太阳黑子周期开始时,太阳黑子倾向于出现在太阳表面的南北中低纬度地区30至45的纬度上,随着周期的进展,黑子慢慢接近太阳赤道地区,出现的纬度越来越低。当平均位置在15时,太阳黑子达到极大期。太阳黑子的平均纬度仍会继续降低,当周期要结束时老周期的黑子大约出现在7,每一周期完结后,太阳黑子会重新在南北中低纬度地区出现。由于磁场线是互相排斥的,因此黑子也倾向散开,黑子通常在出现后两星期就会消失。太阳磁场近乎垂直地从太阳黑子上方延伸开太阳其他活动区磁场耀斑与磁场的关系耀斑是最强烈的太阳活动现象。一次大耀斑爆发可以释放10301033尔格的能量,这个能量可能来自磁场。
20、在活动区内一个强度为几百高斯的磁场一旦湮没,它所蕴藏的磁能便全部释放出来,足够供给一次大耀斑爆发。在耀斑爆发前后,附近活动区的磁场往往有剧烈的变化。本来是结构复杂的磁场,在耀斑发生后就变得比较简单了。这就是耀斑爆发的磁场湮没理论的证据。 日珥的磁场日珥的温度约为一万度,它却能长期存在于温度高达一、两百万度的日冕中,既不迅速瓦解,也不下坠到太阳表面,这主要是靠磁力线的隔热和支撑作用。宁静日珥的磁场强度约为10高斯,磁力线基本上与太阳表面平行;活动日珥的磁场强一些,可达200高斯,磁场结构较为复杂。 4.4太阳普遍磁场除太阳活动区外,日面宁静区也有微弱的磁场。整个说来,太阳和地球相似,也有一个普遍
21、磁场。不过由于局部活动区磁场的干扰,太阳普遍磁场只是在两极区域比较显著,而不象地球磁场那样完整。太阳极区的磁场强度只有12高斯。太阳普遍磁场的强度经常变化,甚至极性会突然转换。这种情况在19571958年和19711972年曾两次观测到。 4.5太阳整体磁场如果把太阳当作一颗恒星,让不成像的太阳光束射进磁像仪,就可测出日面各处混合而成的整体磁场。这种磁场的强度呈现出有规则的变化,极性由正变负,又由负变正。大致来说,在每个太阳自转周(约27天)内变化两次。对这个现象很容易作这样的解释:日面上有东西对峙的极性相反的大片磁区,随着太阳由东向西自转,科学家们就可以交替地观察到正和负的整体磁场。总之,太
22、阳上既有普遍磁场,又有整体磁场。前者是南北相反的,后者是东西对峙的。4.6太阳磁场的巴布科模型巴布科模型是用来解释观测到的太阳磁场和黑子形成机制的模型。近代对黑子的了解始自乔治埃勒里海耳,将磁场和黑子连结在一起。海耳建议黑子的周期是22年,包括了两次太阳磁偶极的磁极反转。霍勒斯W.巴布科在1961年为太阳表层的动力学提出了定性的模型:22年的周期活动开始于一个沿着自转轴排列的源远流长的磁偶极场分量,磁场线倾向于依附着高度导电的太阳等离子。太阳表面的等离子再不同的纬度有着不同的自转速率,在赤道的自转速率比极区快了约20%(27天自转一圈)。结果,磁场线每27天就重叠包覆20%的太阳经过多次的自转
23、,磁场线变得高度的扭转和叠覆,增加了它们的强度和产生浮力向太阳的表面推挤,在磁场线的纠缠下形成出现两个斑点的磁双极区域。在太阳表面的黑子肇因于强烈的磁场浮升至表面,将发出光线的等离子体排开而出现变暗的斑点区域。磁双极的前导斑点有着与太阳半球相同的磁性,尾随斑点的磁性则相异。双极区域的前导斑点倾向于向着赤道接近,极性相异的尾随斑点则倾向于太阳半球的极轴移动,以使太阳偶极距的总数减少。黑点的形成和迁徙过程继续到太阳偶极场的反转(大约11年之后)。太阳偶极场,继续相似的程序,在22年周期结束时再度反转。黑子的磁场有时在赤道区域会减弱,允许等离子汇集流入日冕使得内部的压力增加并且形成磁泡,这些磁泡可能
24、破裂并且导致日冕中的物质被抛出,留下一个磁场开放的冕洞。这样的日冕物质抛射是高速太阳风的来源。波动在被限制的区域内将磁场的能量转换并加热等离子,导致放射出强烈的紫外线和X射线等电磁辐射。14 15蝴蝶图16显示了黑子的对称模式,下图是黑子的沃夫数4.7太阳磁场的精细结构近年来通过高分辨率的观测表明,太阳磁场有很复杂的精细结构。就活动区来说,在同一个黑子范围内各处磁场强度往往相差悬殊;并且在一个就整体说来是某一极性(例如N极)的黑子里,常含有另一极性(S极)的小磁结点。因此,严格说来,单极黑子并不存在。在横向磁场图上,不仅各处强度不同,方位角也不一样。在黑子半影中,较亮条纹与它们之间的较暗区域的
25、磁场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活动区中,磁结点的直径约为1,000公里,磁场强度为1,0002,000高斯。黑子磁场的自然衰减时间是很长的。 在日面宁静区,过去认为只有微弱的磁场,其强度约为110高斯。可是新的观测表明,宁静区的磁场的强度同样是很不均匀的,也含有许多磁结点。它们在日面上所占面积很小,却含有日面宁静区绝大部分的磁通量。具体说来,宁静区磁结点的范围还不到200公里,而它们含的磁通量竟占整个宁静区的90左右。由于磁通量集中,磁结点的磁场强度可达上千高斯,远远超过宁静区大范围的平均磁场强度。5.太阳周期太阳周期是太阳行为上的循环变化,许多可能的模式曾被建立起来,但在观测上只有11年和22年的周
26、期是很清楚的被观察到。17 1811年:最明显的是黑子数量在大约11年的周期中逐渐增加和减少,也因为施瓦贝的观测被称为施瓦贝周期。巴布科模型以磁场的流出和卷入来解释此一周期。当太阳黑子增加时太阳表面的活动也最活跃,然而光度由于明亮的斑点也增加而没有改变(光斑)。1922 年:海尔周期,因乔治埃勒里海耳得名。在每一个施瓦贝周期,太阳的磁场都会扭转,因此磁极要两次扭转之后才会回到相同磁极的状态。87年(70-100年): 格莱斯堡周期,因沃尔夫冈格莱斯堡而得名,被认为是施瓦贝11年周期的调幅(Sonnett and Finney, 1990).Braun, et al, (2005)。210年:S
27、uess周期 (a.k.a. de Vries cycle). Braun, et al, (2005).2,300 years: 哈尔斯塔周期哈尔斯塔周期其他曾经被侦测到的模式:在碳-14:105、131、232、385、504、805、2,241年(Damon and Sonnett, 1991)。在约2亿4千万年前的前二叠纪时期,在卡斯提尔的矿物层显示有2,500年的周期。由于海洋对热的惰性,使受到太阳变化影响的气候敏感性产生更长周期的变化,并且减缓了变化的频率。Scafetta 和West (2005)发现气候的敏感度是22年周期的1.5倍,而强制对应于11年的周期,并且热惰性使得在气
28、候循环中的温度变化大约滞后2.2年。依据模型的预测以11年周期的二次方程为基础,以其谐振建立的一个简单模型,显示在全新世呈出现类似的行为。推测在未来的s数个世纪内,气温将断断续续的略微增温,并在500年之内逐渐进入小冰期的状况。这种较低的温度也许会从现在起回归然后跟随着大约1,500年的高温期,情况与早先全新世的最高温期间相似。有微弱的证据显示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高峰有类似90年的周期。依据这种特征预测下个2010年的太阳周期平滑曲线大约有14530的峰值,在下一个2023 年周期的峰值大约是7030 因为碳-14有类似的周期,Damon and Sonett (1989) 据以预测未来的气候:
29、6.太阳与地球的交互作用有好几种不同的假说试图解释太阳活动对地球可能的影响。6.1在总辐照度上的变化整体的亮度可能改变。在最近的周期变化中的变异量只有约0.1%。对应于太阳的变化以9-13、18-25和100年的期间被与海洋表面温度测量值比较。因为蒙德极小期,在过去300年可能增加0.1%至0.6%,气候模型经常使用的增量是0.25%。一种重建的ACRIM资料显示在极小期的短暂期间内,输出的数值每10年有0.05%增量的趋势。这些显示太阳磁性活动和格林威治测量的黑子相对数之间有高度的交互作用。6.2在紫外线辐照度上的变化在200至300nm的紫外线辐照度从极大期至极小期有大约1.5%的变化 。
30、在紫外线波长上的能量变化介入臭氧产生和损失的大气层效应。 在最后这4个太阳周期期间,30 hPa大气压力的高度被观测到与太阳活动同步变化。紫外线辐照度的增加造成高臭氧产生,导致同温层的热化和在同温层和对流层风系的向极位移。替代的研究认为,因为蒙德极小期,紫外线增加了约3%。6.3在太阳风和太阳磁通上的变化一个较活跃的太阳风和更强的磁场减少触击到地球大气层的宇宙射线。太阳风的活动影响到太阳圈的大小和强度,当充满太阳风的微粒时体积会增大。宇宙线制造的14C、10Be和36Cl的变动显示和太阳活动相关联。宇宙射线造成大气层上层电离的变化,但变化显然不是很明显。再过去的一个世纪,太阳日冕磁通量的倍增,
31、使宇宙射线的通量减少15%。太阳的总磁通量在1964-1996年上升了1.41倍,而从1901年起上升了2.3倍。6.4云的效果宇宙射线被假设对云的凝结核的生成有影响,而会影响到云的形成。观测上的证据认为彼此间并无关联1983-1994年间来自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的数据显示,全球性低云的形成与宇宙射线有高度的关联,但随后的交叉比对消除了这种关连性。经由测量由地球对月球的地球照,在最近的太阳周期中进行了5年的测量,显示地球的反照率减少了2.5%。由卫星在较早的周期期间进行的测量也有相似的减少结果。以地中海为核心进行的浮游生物研究也显示与太阳相关的11年周期,在1760和1950增加了3.7倍。被认为与云量的覆盖率减少有关联。丹麦国家太空研究中心的Henrik Svensmark在实验室推导出宇宙射线的辐照度能产生微粒,虽然这些微粒本质上与在云层中自然构成的凝结核不同。6.5由太阳活动导致的其他影响太阳微粒的交互作用、太阳磁场和地球的磁场,造成行星表面的微粒和磁场的变化,极端的太阳事件可能影响电子设备。太阳磁场的衰弱相信会始抵达地球大气的宇宙射线数量增加,改变抵达地球表面的微粒种类。它被推测的一种变化认为宇宙射线可能导致地球上某种云层数量的增加,影响地球的反照率。 地磁的效果 太阳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