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8.31KB ,
资源ID:102800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800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docx

1、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莱芜市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内容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12题。站立着,我们当像一棵树。 铁一般坚强的树干,是我们伟岸的身躯。风雨中遨然挺立,任狂风呼啸、霹雳惊天、暴雨肆虐。 披拂摇曳的树枝,是我们挥舞的手臂。和风吹过,树叶沙沙

2、,那是我们真诚的致意向湛蓝的天空,向炽热的太阳,向广袤无垠的大地。 粗壮的树根,是我们有力的双足。深深踏入土壤,与脚下的土地有同样执著的坚持,不论是润如油高的田圃,还是瘠薄干瘦的荒野。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遨然(o) 挺立(tn)B、炽(zh) 热(l)C、广袤(mo) 无垠(yn)D、润(In)如油 高(go)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伟岸 手臂B、真诚 致意C、荒野 有力D、湛蓝 广袤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苏州园林的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

3、的有计划的探索。C、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D、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互动百科被曝光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4、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中。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注释: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烟水:茫茫的水面。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汀(tng)边或水中平地。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A、诗人一开始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借送别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心情。B、“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一个“空”字,不仅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

5、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为朋友的前程的担心和挂念。C、这是一首写景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写五湖的春色。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采用第二人称写法,作者站在高山上远望友人倾诉着对友人的一片痴情。二、积累与运用(共14分)6、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填空。(4分)我国元曲四大家是_、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儒教、佛教、_。下面是鲁滨逊漂流记和海底两万里中人物的语言,请你判断这些话都是谁说的,从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中选择:尼莫,康塞尔,鲁滨逊,星期五,并把人物的名字填写在空缺处。人物语言出处人物姓名“无论在哪里,我都尽力做我能做的好事,同时也干我该干的坏事。要知道,正义

6、并不等于宽恕!”海底两万里A_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鲁滨逊漂流记B_7、观察下面漫画,指出它所揭示的社会现象。(4分)8、填空。(6分)(1)乡泪客中尽,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2)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3)_,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4)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令人想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那气势磅礴的诗句:_,_。(5)使至塞上中将塞外景象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被人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6)多情的秋天,常常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请你写出描写秋天的古诗词:_,_

7、。(填写连续的两句)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第913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

8、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戴安道:即戴馈,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性情高洁,终生不仕。剡县:即今浙江嵊县。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余拏一小舟 拏:_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_客此 客:_即便夜乘小舟就之 即便: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及:及下船 及郡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吾

9、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12、甲文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句话运用了这种写法?(3分)13、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具有怎样相似的性格特点?(3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421题。(一)红豆树下陈歆耕在绵密的江南细雨中,我伫立在古里红豆山庄的红豆树旁。当年钱谦益柳如是共同生活的红豆山庄,已了无踪迹,只余一片废墟,“硕果”仅存的只有这一棵见证了当年钱柳缠绵情史的红豆树。废墟反衬出了红豆树的古老、沧桑、孤傲、孤独我撑着雨伞,夹在数十位观者之中,听不清大家围着红豆树在窃窃私语些什么。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红豆树,躯干之粗须数人伸臂合抱;虽已经是初春时

10、节,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满腹忧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蓝天苍穹唐代王维的咏红豆诗最有名:“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远近的老百姓把它视作“神树”,逢年过节,有很多善男信女来树下烧香跪拜。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祷些什么呢?我收起了雨伞,索性让细雨浙浙沥沥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颊上。流连在红豆古树下,我想得最多的还是写出传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别传的国学大儒陈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写就、80余万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别传,让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学大儒为何要耗费如许光阴,为柳如是

11、这位曾经沦落风尘的女子作传?其实,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经历的人就会明白,寅恪先生为柳如是作传,其意旨不在为钱柳姻缘留下翔实的历史记载,或传播一段轰动一时又为世俗所诟病的爱情佳话。他是要为一位生于国破家亡的乱世,却表现出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的奇女子作传,是为一种伟大的人格和魂魄作传。而柳氏这样一种“风骨”,与寅恪先生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脉、心灵上则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赠来者”。我们这些后来者,在面对先生的精神遗产时,是否存有几分愧疚呢?据记载,在钱牧斋80岁大寿时,柳如是为他做寿,恰逢红豆树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开满树,她从阁前的红豆树上觅得仅有的一颗红豆,作为

12、寿礼呈上,使钱谦益大喜过望。红豆有情,可显然不是为钱某人开花结果的钱氏在明灭后降清失节不说,又不愿过隐居生活,遂不听柳氏的反复劝说,非要到清廷去谋一官半职。柳氏则坚决不肯随同前往,做降臣命妇。没有想到,钱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园山水间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坚信,有生命的美丽的红豆之花,肯定是为从内而外皆美洁如玉的柳如是而开的。世间空余“钱牧斋”,“如是”风骨何处寻?从柳如是到陈寅恪,昂然挺立、傲视红尘的红豆古树,可以看作是他们人格的象征吗?我觉得需要到红豆古树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钙、患软骨病的人可惜的是,此刻,在红豆树的废墟周围,推土机正在发出轰鸣,

13、施工车辆穿梭往来,一厘再造的红豆山庄将在这里重现。令我忧虑的是:人工再现的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的红豆山庄,加上熙来攘往的红男绿女,反倒会把孑然孤傲的红豆古树给淹没了我更欣赏它现在的模样,一副卓尔不群的身姿!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选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4、文中多次写到春雨,有什么作用?(2分)15、作者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4分)16、第段写到,已成废墟的红豆山庄将要再造重现,作者为什么反而觉得可惜?(4分)17、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14、。(4分)(二)花开的方向包利民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

15、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盆。而搬到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走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

16、音则只字未提。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选自美丽中文,

17、有删改)18、文章第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亲卧室里的花的?(3分)19、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20、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6分)(1)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2)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1、第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五、写作。(共50分)22、半命题作文。题目:让自己_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莱芜市2018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参考答

18、案1、C(2分)解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D(2分)解析:A、伟岸(形容词),手臂(名词);B、真诚(形容词),致意(动词);C、荒野(名词),有力(形容词);D、湛蓝(形容词),广袤(形容词3、B(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A、别有用心,一般形容心中有计谋,有计划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贬义;B、使用正确,符合语境;C、使用有误,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

19、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符合语境;D、使用有误,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符合语境4、A(2分)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B.错误,“收视观众”和“一路飙升”搭配不当,可把“收视观众”和改为“收视率”,并且“引起”缺少主语。C.句式杂糅,“之所以的原因”杂糅,删去“的原因”。D.错误。“难以分开”和“不解之缘”重复,将“难以分开的”去掉。5、C(2分)解析:这是首送别诗,

20、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C.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写法独具一格,主要从送别后的景和情处落笔,赏析有误。【参考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

21、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州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6、(4分)郑光祖道教A.尼摩B.鲁滨孙解析:尼摩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人物,诺第留斯号潜水艇的船长,带领阿龙纳斯教授进行海底环球航行。鲁滨孙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人物。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

22、束的生活的性格。7、(4分)一些人对历史人物一知半解,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分析】这是一幅漫画,画面上四个人在一起讨论“屈原是谁”的问题,一个说是歌手,一个说是厨师,个说是大夫,一个说是运动员。显示出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解析:认真观察这幅漫画可知,画面中的四个人都对屈原这个历史名人一知半解,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地说出屈原是谁,这种现象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观察漫画,从而探究出其思想内涵。8、(6分)孤帆天际看白头搔更短出淤泥而不染(句中“淤”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23、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中“鹜”比较难写,需要认真书写)评分:每小题1分;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题不得分。9、撑;尽力;客居;即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 句意为: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强:尽力。 句意为:在此地客居;客:客居。 句意为: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即便:即刻。10、D11、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

24、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修:身高;昳丽:光艳美丽。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重点词:行:出行;返:返回。句意: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12、白描;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第一二问: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是白描的写作手法;阅读甲文,找出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的语句是: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3、甲文中“我”在大雪天独自去赏雪,遇到知音不问姓名,体现了“我”的率真

25、;(1分)王子猷“雪夜访戴”表现了他率性而为的个性;都具有率性而为的性格特点。(2分)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26、。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14、交代作者前往红豆山庄的时令季节;烘托、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忧思。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

27、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结构上的作用,二是内容上的作用。文章中多次写到春雨,这是一种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多用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等。在该篇文章中的春雨描写不仅交代了作者前往红豆山庄的时间背景春季,更烘托了作者内心的忧愁。15、突出了柳如是超凡的民族气节和风骨,表达了作者对柳如是、陈寅恪这些人不媚世俗的独立精神和伟大人格的赞颂和敬仰,也表达出作者对世人渐渐遗失了前人精神遗产的痛心与遗憾。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把握好该部分内容与文章的关系,分析该部分在表现内容以及照应主题方面的作用。文章通过描

28、写红豆山庄的红豆树,突出红豆树的孑然孤傲和卓尔不群,是对风骨的赞美。文章第段赞美柳如是有“超凡民族气节和风骨”,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红豆树与柳如是、陈寅恪身上相通的品质“风骨”,正是作者在本文中所赞美的,世人所缺失的品质。因此作者花费较多笔墨叙写陈寅恪撰写柳如是别传这件事表达出对柳如是、陈寅恪等人的伟大人格的赞颂和敬仰,也表达出对目前世风的痛心。16、作者担心人工再现的建筑会淹没了红豆古树;作者更为人们热衷于俗世的追求,而忽视了品格、风格的继承感到可惜。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要求和文章中心思想理解分析作答即可。文章表达的是作者对像红豆树一样不

29、媚世俗的独立精神的赞扬和对目前世人渐渐遗失了前人精神遗产的痛心。分析第段内容可知,作者担心再造重建的红豆山庄会破坏、淹没红豆古树,呼应了文章的主旨对目前世人渐渐遗失了前人精神遗产的痛心。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7、结构上,总结全篇,呼应前文。前面写“江南春雨,却催不出这古老红豆树的新枝,它已经有80年未开花结果,到哪里去采撷红豆?”结尾写“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使文章前后呼应,深化主旨。内容上,抒发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写出了作者期盼红豆古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表达了作者对民族气节和傲岸风骨的呼唤与追寻。解析: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根据题

30、干要求,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一般为: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发人深思,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情感等。本文最后一段“不知道红豆古树何时能再发出新枝,何时能再开花结果”与前文照应,总结全篇,使文章前后呼应,深化主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希望红豆古树能再发新枝、开花结果;通过“它那古老沧桑的面容,给我带来的是无限惘怅和忧思”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之情,引人深思。本文中红豆树是民族气节和傲岸风骨的象征,红豆树带给作者的忧思,其实就是作者对民族气节和傲岸风骨的思考和追寻。18、从花的花期、大小、形状、气味以及花开的方向等方面来介绍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和归纳能力。解答时,先分析选段的内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