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3.68KB ,
资源ID:102743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743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曹丕诗歌的女性观.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曹丕诗歌的女性观.docx

1、论曹丕诗歌的女性观论曹丕诗歌的女性观论曹丕诗歌的女性观-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据魏宏灿曹丕集校注载,曹丕现存诗歌40余首,其中女性题材的诗歌有1 0首。从这些诗歌的类别和内容看以看出曹丕所持的女性观,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他从女性行为出发强调并重视妇德,其精神不自觉地隐含着根深蒂固的封建贞节观;其次关于女性审美,他具有“色艺俱佳”的审美倾向,褒扬性评价实为物化女性而满足男性审美需求;最后,认同女性处于附属地位,女性从属于男性而脆弱地存在。在魏晋时期佛道玄三者并行的大背景中,潜藏浓厚儒家思想的曹丕女性观值得关注。关键词:曹丕;女性题材诗歌;女性观;女性行为;女性审美;女性地位在古代

2、诗歌史上,曹丕是建安文坛中的领袖人物,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根据钟嵘诗品所记,曹丕原有诗百余首,留存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诗篇仅40余首。而其中涉及女性题材的诗篇总共有10首,约占总诗篇数量的四分之一,足以引起重视。沈德潜谓“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1。曹丕诗虽不及曹操之雄浑悲壮,曹植之“体被文质”,但笔者认为,清婉娟秀,低回哀怨的诗篇足以令其在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地。正如陈祚明言“魏文帝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答,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倾国倾城,在绝世佳人,本无意动人,人自不能定情耳”。而恬静阴柔、便娟婉约的诗风更是在女性题材诗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所说

3、的“女性题材”,指的是诗歌中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或抒情主体,通篇围绕女性进行描写抒情或是使用代言体、“拟女性”的文学设计进行抒情。现存诗篇中,曹丕共有10首女性题材诗,根据女性身份不同划分为四种女性形象,分别是“思妇”“弃妇”“寡妇”和“佳人”。因此,以女性形象为诗歌分类的依据,将10首诗分成“思妇诗”“弃妇诗”“寡妇诗”和“佳人诗”四大类。以10首诗为桥梁,触摸曹丕的内心深处,管窥他思想中对女性的看法。笔者以魏宏灿先生所撰曹丕集校注为底本,按类别将曹丕女性题材诗整理如下表,以便于探寻诗是如何反映出曹丕的女性观。一、女性行为:重视妇德古代女子有四德,分别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意指女子贞顺

4、的德行。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此中可看出,妇德中“贞静”“守节”和“有耻”三个重要内容。传统的贞节观念在汉代得到完善,成为封建社会束缚女性的枷锁。东汉时期,女性“从一而终”“寡居守节”已成为社会所广泛推崇的行为。但到了魏晋,新的世风、新的道德标准,强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贞节观念。何以曹丕仍在女性题材诗中透露出对女性妇德的重视意味?是否存在个人观念与社会风气的矛盾性?先从曹丕女性诗中挖掘体现其重视妇德的观念的内容。钓竿行是曹丕强调女子守节守德的体现之一:“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鱼尾何蓰蓰。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以钓鱼作为男女求

5、偶的象征,赞扬女子不为芳饵所诱的贞节。为痛惜英年早逝的阮r和怜悯被遗留的遗孤寡妇, 诗人曹丕作寡妇诗,诗中末二句说到“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八评日:“末二,结到从死忘愁,曲达其深情,即隐坚其贞念也,何等宛至。”言诗中阮瑀遗孀欲随夫去乃藏其坚贞,高度强调妇德亦被隐藏其中,分析可从之。强调妇德的观念在“弃妇诗”中尤为突出。代刘勋出妻王氏作其二则更为直接坦白地显露出曹丕对从一而终,坚贞不渝的妇德的重视。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远望未为遥,踟蹰不得共。此诗属于代言诗,以隐藏的第一人称和女性口吻代言。诗中第三四句所言,将要远行千里的人尚不以唾液弄脏故乡

6、水井,何况是过去恩爱侍奉的丈夫?以“不唾井”比喻弃妇虽被夫所弃,但对其仍有深厚感情,不愿破坏其名声。如此深情眷眷、大度包容之妻,实在令人动容、让人怜惜。远望丈夫竟不觉距离之遥远,更为不能与丈夫继续一起生活而徘徊忧愁、伤心踟蹰。封建社会婚姻爱情中男女之不平等可见一斑。玉台新咏载此诗序云:“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门二十余年,后勋悦山阳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还于道中,作诗二首。”同为刘勋出妻事的出妻赋,文中日:“夫色衰而爱绝,信古今其有之。伤茕独之无恃,恨胤嗣之不滋。”赋中讲到,王氏之被弃的两大原因,一是“色衰”,二是“无子”。结合诗序所言,刘勋是因爱慕司马氏女而以“七出之条”中的“无子”将

7、王氏休弃。所以“色衰”和另爱他人才是休妻的真正原因。所谓“无子”,不过是男子堂而皇之喜新厌旧、抛妻弃女、另娶新人的借口和托辞。曹丕通过“男子作闺音”,代言王氏之伤心欲绝。却在如此被弃的背景下,将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的重心置于“去妇情更重”之中,曹丕实际上将自己对女子从一而终、忠贞不渝的妇德要求隐藏于诗意之中。代刘勋出妻王氏作其一同样是以女性口吻代言、自白被弃的痛苦和渴望回归夫家的哀怨:翩翩床前帐,张以蔽光辉。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同归。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以帐的张缄比喻夫妻爱情生活的变化,流露出王氏被人休弃的悲痛和无法恢复旧爱、回到夫家的痛苦。“当复何时披”和“千里不唾井”所言之情一致,均是抒发王

8、氏顺从接受被弃命运却仍深情不渝的情感。两首弃妇代言诗之异曲同工之处,足见曹丕虽同情弃妇,却并未质疑“出妻”的不合理性,显示出其对男子“出妻”陋习的认同。魏晋这一时期,上至王室,下至平民百姓,女子主动离婚和再嫁是很正常也很普遍的事。曹操对于妇德、贞节一类的观念十分淡薄。曹操在何晏的父亲去世后纳其母为妾,而且还常对众妾说在其百年之后,可自行改嫁。三国志记载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甄氏原是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在曹操打败袁绍并俘虏其家人后,曹丕见袁熙之妻甄氏容貌非凡,即纳为妾,归自己所有。曹丕的抢妻行为与其诗歌中流露对妇德的重视,两者之间并无矛盾性。归根结底,女性行为长期受男性控制和左右,即使在女性意识得到高

9、扬的魏晋时期。据钱南秀先生总结所言:“几乎每位任性而行的妇女背后,都有一位男性支持者,或父、或夫、或子、或兄弟。”建安时期伟大的女诗人蔡文姬先嫁河东卫中道,被掳入匈奴后与左贤王成亲,并生有子女,被曹操赎回后又嫁与董祀。两次改嫁均非处于自己的选择,两次均为势所迫。建安年间的民歌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不讨婆母欢心,其夫被迫休掉她,回到娘家之后,马上就有众多提亲者找上门来,而是否改嫁,改嫁给谁都需听由兄长安排。魏晋妇女再嫁现象虽然非常普遍,但其中不乏男性做主导支配的推动。一言以蔽之,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中,哪怕风气大开、人的意识普遍觉醒的时期,男性也一直在背后真正控制着女性使用主动离婚或者再嫁的权利机会

10、。在文化、观念繁杂的魏晋时期,曹丕诗中体现出的重视妇德的女性观是封建贞节观根深蒂固的缩影。二、女性审美:“色艺俱佳”的审美倾向曹丕的女性诗中不乏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其中更是塑造了一些美丽动人、纯真可爱、多才多艺的佳人形象。而“佳人诗”中的佳人形象最为突出地展现了曹丕对女性的审美要求和审美倾向色艺俱佳。其中,又以善哉行有美一人为成功塑造“色艺俱佳”美人形象的经典之作。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流郑激楚,度宫中商。感心动耳,绮丽难忘。离鸟夕宿,在彼中洲。延颈鼓翼,悲鸣相求。眷然顾之,使我心愁。嗟尔昔人,何以忘忧。423曹丕在诗中刻画出美人“姿”

11、“笑”“心肠”和辨音奏曲的音乐才能。“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实为借用诗经郑风野有蔓草中的原句,描绘女子美貌,尤其“清扬”谓之“眉目之美”。“妍姿巧笑可见女子妍丽之姿容、迷人之微笑。“和媚心肠”直接点出女子性情之和,心肠之好。诗中女子不仅巧笑嫣然,有着美丽容貌,更是心地善良、风姿绰约,正如美人在骨不在皮,“妍姿”之美更是动人。开篇四句着力于美人的外在美,实为传递出重视女子之“色”的审美要求和倾向。而后八句,则极力渲染美人的精通乐理,多才多艺。以“知音识曲”概括女子通晓乐音,进而铺叙写出女子非凡出色的演奏,并以“感心动耳,绮丽难忘”归结之。曹丕笔下的女子既有外在之“色”美,更拥有内在之“艺”妙,可谓

12、是形神兼备。此般“色艺俱佳”的美人,谁能不为之所迷?诗中后八句以洲中离群之鸟悲鸣求伴,道出男子眷恋顾盼而不得美人之忧愁。比兴形象、直抒胸臆、情有独钟。男子之求,亦是曹丕之求。诗人接受和肯定内外美的女子,恰恰反映出其内心崇尚对女性的“色艺俱佳”的审美格调和审美情趣。“色艺俱佳经常是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褒扬性评价,这里面隐含着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便是色和艺构成了女性获得男权社会认同和接受的重要条件。”在中国古代,女性的“艺”主要指歌舞、乐器等的表演技艺,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这种女性的“艺”,总是和帝王贵族、世家公子等主流社会的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他们附庸风雅、娱情怡性的途径和媒

13、介,同时也成为文人乐于描写的对象。所以,“色艺俱佳”是服务于男性,审美目的指向于满足男性审美需求和对“色”“艺”的欲望、追求。朱乾乐府正义卷八中记载,“按魏文答繁钦书云:守士孙世,有女日琐,年十五,素颜玄发,皓齿丹唇。善歌舞,芳声清激,逸足横集。可谓声协钟石,气应风律。吾炼色和声,雅应此选,谨卜良日,纳之间房。诗当指此。离鸟夕宿以下,乃其纳之闲房之意也。傅振商日:是时钦为丞相主簿,当征西,留太子守谯,钦从。宜以令德匡辅,乃以车子奸声相乱,太子亦以艳女为答。旧云:魏祚所以不长,君臣淫佚之过也。黄节于魏文帝诗注中说“文帝好声伎,秬堂(朱乾)之论,未为无见”,表示赞同朱乾的看法,认为其说法存在可能性

14、和合理性。明代王世贞在其艺苑卮言中也谈到曹丕“以少年美姿负才性,而好货好色”9】。曹丕对“色”和“艺”的追求偏爱可见一斑。加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蓄妓之风的存在,更足以证明“色艺俱佳”的女性,大多属于迎合和娱悦曹丕等贵族男子的被物化的纯客观审美客体和审美对象。三、女性地位:男性附属品在按女性形象划分的四类女性题材诗中,“思妇诗”“弃妇诗”和“寡妇诗”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女性处于弱势群体,她们从属于男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并在生活、情感等方面受到男性或大或小的限制和影响。“弃妇诗”中的女性地位,主要通过诗歌背后所隐含的以男性主导的不合理的“出妻制”,以及诗人曹丕仅以女性口吻代言弃妇之悲痛欲绝而未在诗中

15、进行任何质疑和谴责两个层面的内容来体现。“弃妇诗”已较为详细地分析过,此处便不再赘述。“思妇诗”中燕歌行其一尤为典型地凸显出诗人曹丕所肯定的关于女性附属地位的观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411秋风萧瑟,天气寒冷,草木凋零,白露为霜。最知时令的群燕回归南方,大雁也向南飞翔。鸟亦知归,我的丈夫也客游思归,念亲断肠吧。可是为何我的丈夫您仍久久不归呢?明明是深闺妇女对自己丈夫的思念深切,

16、却又想作离家远游的丈夫大概也在思念着自己。暗示妇人心中思念之情浓厚,但“念”字揭露妇人心中的忐忑不安,暗示妇人因时空距离而心生恐惧,若是此时丈夫并不打算归乡,更未曾思念自己,这又该如何?只好安慰自己,相信夫妻二人虽远隔千里但仍心系对方,思念对方。想着夫君客游不归定是多生思念我的愁肠。可是这一番情感,不过是深闺妇女的幻想猜度。久盼夫归和臆想夫绪,都与婚姻爱情中女性的附属、从属地位密切相关。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夫君啊,我不敢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落下打湿衣裳。“不敢忘”三字道出思妇心中的心酸,更印证了女性从属于男性而存在。犹道是“不敢忘”而非“不能忘”,前者受外部因素影响而无法忘怀,

17、后者完全是抒情主题内心主动地不愿忘怀。哪怕丈夫久久不归,自己被思念和忐忑长期折磨,处于弱势地位、从属地位的思妇怎敢轻易忘怀。换言之,丈夫可把家中之妻忘了,而妻子怎敢不思念丈夫,怎敢以忘怀为由排遣忧愁?两处思妇内心活动的描述,笔法都极尽曲折之妙。曹丕诗中所体现的女性处于附属地位的观念可分为两层含义:一是上述所言的女性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即对男子的依附性;二是依附性所导致的脆弱性,即难以脱离依附和缺乏独立性,包括情感的脆弱和生存的脆弱。若丈夫远游不归或征戌离别,虽不知归期,却仍有盼头。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作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体忽

18、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473清河作方舟戏长水,澹澹自浮沉。弦歌发中流,悲响有余音。音声入君怀,凄怆伤人心。心伤安所念?但愿恩情深。愿为晨风鸟,双飞翔北林。474两诗主旨一致,都是写纤夫与新婚妻子的别离之情,反映战争劳役所带给老百姓的深切痛苦。第一首以悲凉的秋景烘托离愁别绪,借“凉风”“蟋蟀”“寒蝉”“枯枝”等景物渲染新婚离别之悲恸。第二首书写与丈夫别离的女子感情的凄楚哀怨,动人歌声飘扬入君怀抱,凄怆歌调使人伤心,此处直抒胸臆将离别愁苦直白道来,展露无遗。两首诗虽以不同手法抒发离愁别绪,但诗篇末尾的黄鹄比翼和双鸟齐飞无疑是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19、若是生离,不过是暂时与赖以依附的丈夫分离,即便内心脆弱尚能凭祝愿期盼聊以自慰;倘若面对死别,失去丈夫意味着沦入无依无靠,无可依附的悲惨境地。寡妇诗则彻底暴露了女性荷载失去丈夫、独自生活的双重不幸后的脆弱。霜露纷兮交下,木叶落兮凄凄。候雁叫兮云中,归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怅,白日急兮西颓。守长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怅延伫兮仰视,星月随兮天回。徒引领兮入房,窃自怜兮孤栖。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477诗人曹丕运用骚体形式,假托寡妇口吻,将孀妇独居的辛酸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动人心扉,感人肺腑。霜露交下,树叶飘零,大雁哀鸣,燕子徘徊。而后描写了漫漫长夜中对亡夫无尽的思念。诗末尾以愿随君而去,否则

20、忧愁思念会缠绵无绝期。“夫君之死”和“生活艰难”的重压下,无以依靠的寡妇生出死亡的念头。失去身边关系最为密切的男性,失去依附对象,缺乏独立性的女子一旦承受不住情感和生活的压迫,其脆弱性将击倒她,甚至引向死亡。四、结语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动荡时间长、政权更替频繁的一个特殊时期,长久以来,儒家宣扬的传统道德观念在这个时期受到挑战并出现严重危机。随着儒家思想的幻灭和玄学、佛教、道教的兴盛,崇尚自然、追求人格自由成了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此背景之下,女性的意识开始觉醒,对女性的束缚相对减轻,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而本文剖析的曹丕女性诗中的女性观却有别于魏晋风气之主流,相反处处映射着儒家传统女性观。高度重视妇德与儒家的贞洁观相联系,“色艺俱佳”的审美倾向和女性的附属地位也与“三纲五常”、男权至上密不可分。虽然曹丕诗中之女性观并不能代表魏晋时期文人和社会的主流女性观,但恰恰因其特殊的存在,说明在魏晋时期,在人的意识觉醒和风气开化的主流之下另有一股汉儒思想暗流。尽管儒家思想备受质疑和背弃,其顽强的影响力仍不容忽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