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1.47KB ,
资源ID:102558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558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师宗县5000亩热区蚕桑基地建设项目.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师宗县5000亩热区蚕桑基地建设项目.docx

1、师宗县5000亩热区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师宗县5000亩热区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建 议 书一、项目背景与理由师宗县蚕桑站及参加本项目实施的欣益茧丝绸公司共拥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5名,助理农艺师11名,管理人员15名,多年来一直从事蚕桑生产的技术指导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曾承担多项省、市科研项目,在蚕桑品种选育与推广、生产与管理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师宗县茧丝绸产业发展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的时机已成熟。目前全县桑园面积12000亩,年养蚕2000张,产鲜茧66000公斤,茧丝绸行业产值突破152万元,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蚕桑科技含量不高

2、,产量低、质量差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全县茧丝绸行业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市场对茧丝绸产品质量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茧丝绸行业基础不稳,给整个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将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加速全县蚕业科技进步,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必须首先在蚕桑品种更新、技术更新上力求新的突破,通过师宗县5000亩热区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茧丝绸行业走高科技、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之路提供一条重要的新的产业途径。二、国内外市场分析预测与项目设计考虑茧丝绸产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多年来,一直处于国际垄断地位,随着我国加入W

3、TO以后,关税减让、出口配额逐步取消,给我国的茧丝绸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从国内市场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穿着需求不断向高档化发展,丝绸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尤其是高质量的真丝绸产品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我国目前茧丝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师宗县的实际情况看,师宗是全省茧丝绸产业的老县、质量弱县,与国际化市场要求差距比较明显。从这个出发点着眼,通过实施本项目,利用本项目的典型效应,辐射和带动全县蚕桑生产,全面提高蚕茧产量、质量,给茧丝绸的后续加工提供优质原料,以满足市场需求。三、项目区基本概况师宗县的高良、五龙、龙庆三个民族乡,属于低热河谷槽区,全年平均温度18.5,最高月

4、7月达25,最低月1月8.6,无霜区333天,全年10活动积温5860,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土壤熟化程度快,云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该地区是桑树生长的最适宜区,亦是养蚕的最适温度区。该区域国土面积为1512.49平方公里,农业人口8.6万人,居住着壮、苗、彝、瑶等少数民族。三乡辖区内虽有较好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比较困难。如何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该区域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据此,师宗县蚕桑站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研究该区域的适应性和特异性,并于20

5、022003年在五龙乡、高良乡进行了试栽试养工作。经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区域是桑树生长的最适宜区和养蚕高产区。据此,我县决定在该区域实施本项目建设。四、发展热区蚕桑生产的优势条件(一)桑树生长在河谷槽区表现极好,气温适宜养蚕。通过近几年栽桑养蚕的实践已经证明:我县的低热河谷槽区当年栽桑当年可以养蚕。桑树年生长可达23.5米,亩桑产叶23吨。养蚕龄期为2223天。(二)桑树生长期长,养蚕次数多、养蚕效益高。由于低热河谷槽区土地肥沃、气温适宜桑树的生长发育,这里栽培的桑树发芽早、落叶迟、产叶量高,可提前养蚕,增加养蚕次数。该区域内每年可养蚕45季。据初步测算,每季最低以1张蚕产鲜茧30公斤计算,年产

6、鲜茧收入可达20003000元。(三)布局科学合理,劳动力资源充足。师宗上半部地区的主导产业是烤烟,河谷槽区主导产业则仅依靠水稻,产业结构极为单一,河谷槽区发展蚕桑业既可以避免烟桑矛盾,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富余劳动力解决养蚕中劳力不足的问题。河谷槽区每年水稻栽插后,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闲置,可以充分利用劳动力发展家庭经济。(五)河谷槽区发展蚕桑业生态效益好。蚕桑业的发展对河谷槽区水土保持、绿化环境、改善生态、促进旅游业发展都将起着积极作用,大量桑条可缓解农民生活用燃料问题,缓解农民开荒种姜的恶性循环。特别是在我国森林面积锐减的今天,在当地发展蚕桑业既可缓解农民开荒种姜的恶性循环,又对保护森林有着

7、重要的作用。五、项目来源、任务、目标1994年,我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的15个蚕桑基地县之一后,我县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2006年7月12日,曲靖市人民政府又下发了(2006)65号文件,明确了我县是曲靖市茧丝绸产业主导产业县之一;2005年县人民政府以师政发200544号文件下达了“完成热区桑园基地建设2500亩”,要求定植工作于2006年1月20日前全面结束。通过蚕桑科技人员和热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今年热区新发展桑园面达2913亩,加上2005年以前发展的2164亩,热区桑园面积累计达5077亩。六、项目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一)建设标准:热区蚕桑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45

8、00亩为建成速生丰产型桑园,达到年亩桑养蚕8张,亩产茧600斤,上车率达95%以上,解舒率达65%以上;500亩建立新桑品种苗圃基地,为全县老桑园及桑品种更新提供苗木保证。 (二)选植品种:在项目区栽植优质、高产的新桑品种“育71-1”、“农桑系列”、“大中华”等品种。饲养云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第五代新蚕品种。(三)当年合理套作:示范园内实行立体种植,桑菜套作,以提高桑园的综合经济效益。(四)技术培训:该项目建设每年拟培训蚕农3000人次,培训技术干部50人次。七、资金投入概算与筹措每年所需投入资金95.9万元,具体如下:(一)桑苗款折旧:5077亩400元/亩=203万元30年=6.8万

9、元/年(二)蚕具款折旧:5077亩520元/亩=264万元15年=17.6万元/年(三)蚕种蚕药款:9000张50元/张=45万元/年(四)采穗圃建设:390元500=19.5万元(五)技术培训:1、蚕农培训:3000人20元/期=6万元2、技术干部培训:50人200元/期=1万元为确保热区蚕桑的健康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拟积极争取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同时,多方筹集资金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本项目总投资95.9万元,其中:桑苗款、蚕具物资款由师宗县欣益茧丝绸公司投资,申请市财政农业产业化资金补助26.5万元。八、组织措施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蚕桑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发展蚕

10、桑业不仅是恢复传统产业,而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县的资源优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借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和省列基地的东风,县委政府已经把蚕桑产业作为我县的一项后备支柱产业来培植发展并摆到了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上来。各级领导定期、不定期分析研究蚕桑生产的发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蚕桑产生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乡镇明确一名领导具体主抓蚕桑生产、乡镇农业中心确定23名专业技术骨干专职抓好蚕桑生产技术指导;各村委会主任对辖区内的蚕桑生产亲自抓、负总责;县农业局蚕桑站做好技术指导,技术人员实行定点、定职责、定奖惩、全面抓好技术服务工作。同时,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五大班子积极

11、配合,齐抓共管,从而强化并保证了组织领导手段。2、推进产业化经营,注重培养蚕桑科技人才(1)蚕茧生产是为纺织业提供原料的第一车间,企业要发展,蚕农要增收,公司与蚕农必须形成利益共同体。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县已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机制。(2)建立和完善了蚕业推广体系。采取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与农村基层辅导员相结合的办法解决技术力量不足的矛盾。除县乡科技人员外,村组还配有蚕桑专职辅导员和小蚕共育户进行养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3、明确任务目标,采用合同管理为进一步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年度栽桑、养蚕、产茧任务明确分配到各乡、村,实行县、乡、村三级层层责任合同管理,把任务、目标、组织完成情

12、况纳入乡、村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并实行押金奖惩,在一年一度的蚕桑工作会上兑现。4、当地农民有栽桑养蚕的迫切要求。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当地农民逐步认识到栽桑养蚕对发展当地经济重要性,广大农民群众主动要求栽桑养蚕,为当地扩大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九、技术措施1、抓好技术培训生产要发展,效益要提高,科技是关键。而农民最缺乏的就是科学养蚕的技术知识。根据各地蚕桑生产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各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把农民最需要、生产最适用的技术知识送到农民家中。培训中由县、乡蚕桑技术人员深入到自然村,采用集中蚕农统一培训和农民夜校、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干部和蚕农进行技术理论培训;到桑园和蚕房中

13、进行实地指导,言传身教,把蚕桑技术知识普及到蚕农中;在走访指导中及时帮助蚕农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2006年已举办县、乡、村各层次培训班60余期2500余人次,发放各种蚕桑技术资料1000余份。2、抓好小蚕共育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可见小蚕饲养的重要性,小蚕共育能使小蚕生长整齐、发育一致,减少劳力、物资的投入,且便于技术指导和养蚕适用技术的培训。着力抓好小蚕共育是我们养蚕技术推广的重点,通过科技人员和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共育率达95%,为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3、加强桑园管理桑叶是基础,养蚕是关键,效益是目的。总体上,打牢基础,加强桑园管理,提高桑园的产出率,是茧丝绸产业实现高

14、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具体地说,从冬季桑园的翻犁、伐条开始,到开春后的嫁接更新改造,缺塘补植到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桑园管理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是茧丝绸产业发展的保障。如伐条在元月底按低干有拳伐条结束,施肥在春夏各施一次,并用除草剂(草甘磷、农达、克无踪等)在第一次养蚕结束进行施药除草,6月中旬用多菌灵等农药防治桑褐斑病,加强了桑园管理,促进桑树的生长,使之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4、把好消毒防病关在消毒防病中,重点抓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工作。养蚕前抓死蚕前消毒工作,把蚕房、蚕具进行清洗,后用漂白粉、福尔马林等全面彻底消毒。在养蚕中,根据蚕体各阶段所需的环境条件,创造一个适应蚕体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

15、做到良桑饱食、适温适湿、消毒防病贯穿全过程,使蚕体健康生长发育,达到蚕茧高产优质的目的。5、抓好典型示范户建设。抓好典型户建设,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效果。高良乡纳发田村的陶永明户,有桑园3亩,全年养蚕9张,产茧360kg,产值8280.50元;五龙乡新庄科村委会的伏林户有桑园2.2亩,全年养蚕7张,产茧276kg,产值6216.80元;龙庆乡阿那黑村委会的何存贵户有桑园8亩,全年养蚕20张,产茧703kg,产值15114.50元。这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相邻的村民纷纷主动积极地要求栽植桑树。树立典型带动茧丝绸产业发展的这一做法我们将继续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十、效益分析(一)

16、经济效益1、前期实施情况2006年县人民政府下达全县栽桑2500亩的任务,在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的认真组织下,在20022003年试验示范影响下,很多群众看到了蚕桑业是一个高效益、高产出的产业,千家万户均扩大种植面积,热区桑园面积累计达到5077亩,其中龙庆乡2735亩,高良乡1865亩,五龙乡477亩。据收茧结果统计,最高亩产120千克,产值2760元,平均亩产72.5 千克鲜茧,产值1631元。5077亩蚕桑让农民新增收益551.4万元(详见统计结果表)。2、经济效益分析(1)直接效益分析:20022006年共示范推广5077亩,按农业部科技司1991年规定的“农业科研成果经济效益”的计算

17、方法,保收系数按0.9计,折合4570亩,培训费7万元,栽植桑树前,每年种植玉米总收入约122万元(5077亩200kg/亩1.20元/kg122万元),其它无多耗费用。新增总产量=72.5千克/亩4570亩=331.3吨新增总产值=331.3吨2.25万元/吨=745.4万元新增纯收益=745.4(3+69.4+122)=551万元投资收益率=推广成效率=农民得益率=(2)间接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一是培养锻炼了县、乡、村农业科技人员,巩固了栽桑养蚕技术,为2007年热区累计7000亩栽桑养蚕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二是在结构调整中闯出了一条“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为师宗县热区经济发

18、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子;三是提高了农民科学栽桑养蚕素质,为今后大力发展热区蚕桑业起到了推动作用。(二)社会效益每两亩桑园需要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热区5077亩桑园,可解决254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可促使我县新农村建设及万元增收计划的有效落实,并提供产业支撑。(三)生态效益桑园栽植后,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良性化,同时每年可为农户提供5000吨的桑条作燃料,大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总之,开发热区蚕桑对退耕还林、生态保护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都有积极作用。开发热区蚕桑生产既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需要,又符合国家产业开发政策。多年的实践表明,开发热区

19、蚕桑业在当地农村中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项目。同时,蚕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就业门路,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此外,蚕桑生产有极佳的生态效益,整个蚕桑生产过程对环境无任何污染。2006年师宗县热区蚕桑生产情况汇总表乡(镇)村委会栽桑面积(亩)养蚕张数(张)总产量(吨)总产值(万元)龙庆阿那黑25115388199.4448.7下 寨22431211.525.8小 计27355700210.9474.5高良纳 厦40658021.347.9雨 厦594081630.267.9便 料865118842.796小 计1865258494.2211.8五龙新庄科20542415.735.3牛 尾27229210.523.6小 计47771626.259.1合 计50779000331.3745.4目 录一、项目背景与理由 1二、国内外市场分析预测与项目设计考虑 2三、项目区基本概况 2四、发展热区蚕桑生产的优势条件 3五、项目来源、任务、目标 4六、项目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4七、资金投入概算与筹措 5八、组织措施 6九、技术措施 7十、效益分析 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