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习题答案最新修订警示:以下答案由本班同学合力提供,估计有小部分答案是错误的(有些人的答案是从网上搜的),敬请大家留意,最好自己看书核对一下,一切以教材为准。第一章答案由220、222提供第二、第三章答案214、216、218由提供第四章答案由208、210、212提供第五章答案由202、204、206提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库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运动 B. 物质可以
2、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
3、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C)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4、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A)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D)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
5、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D)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
6、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17、发展的实质是 (D)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8、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C)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A)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
7、而上学观点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D)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BC)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
8、CD)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CD)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6.意识是(BD)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
9、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AD)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8.“白马非马的命题 (BD)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
10、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ABC)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ABCD)A、凡是
11、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15.质和量的关系是(ABCD)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BC)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BD)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CD)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19.肯定方面是
12、指(BD)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B)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ABD)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CD)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ABCD)A、一因多果 B、同因
13、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ABC)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25.或然率是(AC)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ABCD)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27.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CD)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
14、不同侧面表现本质四、论述题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P39,黑体字下面“(二)矛盾的普遍性”2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P40,黑体字下面“(三)事物发展”3试论矛盾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P38,黑体字下面“(一)矛盾的同一性”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
15、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
16、体的含义的是(C)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B)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 )A.
17、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二、多项选择题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AB)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D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4.实践的基本
18、特点是( ABCD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AC)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6.认识的主体包括( BCD)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BCD)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ABCD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ABCD)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
19、对保守思想的克服四、辨析题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假象不等于错觉。首先,二者的本质不同。假象是事物本质的一种表现,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现象。是站在客体角度来看问题,属于客观的范畴。与真象相对,都是由事物的本质决定的,是事物本质的反映。错觉即错误的感觉,属于主观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个别特性的错误的主观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是错误的感性认识。是站在主体角度看问题,属主观的范畴。 但二者是不同的。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事物。 其次,二者的产生原因不同。假象是由客观事物的实际条件造成的,根源于事物的本质;而错觉的产生即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它可
20、能是假象迷惑的结果,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致。 第三,二者的作用不同。假象掩盖事物的本质,但透过假象,人们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而依据错觉,人们就会犯错误。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本质特征的概括。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它不了解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法。虽然它承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最终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留下了地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首先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它作为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认为人是在积极能动地
21、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来认识世界的;其次它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过程,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从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又能动地回到实践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发展过程;第三,认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是为了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了人的认识的本质和特征,为科学探讨认识的规律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 任何真理都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也称真理的绝对性,相对真理又称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真理。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二
22、者相互渗透,一方面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相对真理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都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无数个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其次相对真理不断地随着实践的发展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就是不断地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的无限过程。 马克思主义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错任何真理都既有相对性又有绝对性,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绝对真理也称真理的绝对性,相对真理又称真理的相对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真理。 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近似
23、正确的反映,因而是需要不断发展的,而每一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因此,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真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因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们只能不断地接近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永远不会穷尽它5、有用就是真理。错 “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的要害在于抹煞了真
24、理的客观性, 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并会导致真理多元论。按照这种观点, 谎言也可以成为真理, 因为它对骗子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因为不同的理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是有用的;按照这种观点, 某一理论今天对我们有用, 今天它是真理, 明天对我们无用或者有害, 明天它就是谬误。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8、认识开始于经验。P58 第一段五、论述题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1)对立表现在:感性认识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主体
25、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和各个片面的认识。理论认识是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而产生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联系和全体的认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3)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因而是错误的。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它们虽各有片面真理性,但在认
26、识论的总体上都是错误的。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 (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类似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因而错误。我们要坚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对立在于: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性,绝对真理指人们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它有两层含义:从认识的现实性上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符合,都包含着不依主体意志。为转移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从可能性上说,人的思维按其本性来说
27、,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相对真理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有局限性,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广度。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片段的正确认识,认识有待于扩展。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达到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认识有待于深化。 (2)统一在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对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中有相对,任何
28、相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构成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不断走向、趋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因此,我们对其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做到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4)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必须反对真理观上的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两种错误倾向。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 单项选择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
29、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C)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30、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A)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C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 D.政体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CD)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C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ABC )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