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8.35KB ,
资源ID:102448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448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个案社会工作基本方法探析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中运用和实践的探索.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个案社会工作基本方法探析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中运用和实践的探索.docx

1、个案社会工作基本方法探析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中运用和实践的探索个案社会工作基本方法探析: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中运用和实践的探索【摘要】儿童福利院是收养无人抚养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理念,协助社会弱势群体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和职业,或者说工作方法。本文以宜宾市儿童福利院为例,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特点和需求的调查,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以完整的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呈现,积极探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福利院的运用和实践,最终得出“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福利院的运用和实践应该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并灵活运用”的观点。【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 儿童福利院 服务对象【正

2、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儿童福利院是由国家民政部门举办,国家给予经费,以保障儿童的公民权、生存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权利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这个在社会和谐背景下的民生工程,不仅得到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拨款,而且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然而,从目前儿童福利院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和社会更多的是关注福利院的硬件设施和儿童物质条件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儿童的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福利院儿童作为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与社会一般同辈群体的沟通与交流,其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更加值得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3、的助人服务活动。1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以个人和家庭作为服务对象,运用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2如何将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于福利院儿童发展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儿童福利院发展的需要。(二)研究的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在儿童福利院的工作经验,以及对儿童发展和儿童权利的了解,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采用个案社会工作报告的形式,旨在儿童福利院传统的服务模式下发展新型的服务模式,从而促进福利院儿童物质发展和精神发展同步进行。二、儿童福利院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要(一)儿童福利院服务

4、对象的特点1.特殊的成长经历导致服务对象缺乏安全感、信任感作者结合在福利院长期的工作经验,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生活在福利院的儿童,由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在生活中较一般的儿童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孤独感严重。3婴幼儿的依恋发展是奠定今后人际关系、群际关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也是婴幼儿身心全面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福利院收容的孤残儿童,因其特殊经历,遭父母遗弃,缺乏与抚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造成安全感和信任机制无法建立,依恋发展障碍或缺失导致他们早期的人格发展产生障碍。健全的人格与正常积极的社会交往是孤残儿童将来回归社会的必备基础,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了残疾和疾病对他们本身的影响。2.失去父母

5、,未进入福利院前的生活状态对服务对象良好习惯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服务对象在失去父母,未进入儿童福利院时,一般有三种生活方式:一是和其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二是自己独立生活,三是在外流浪。第一类,服务对象和其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亲戚朋友一般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父母方面的兄弟姊妹,或者其他远房亲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老,没有足够的精力管理和教育服务对象,致使服务对象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服务对象和父母方面的兄弟姊妹一起生活,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自卑感严重,兼之其亲戚因教育水平低等因素,教育方式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粗暴,孩子受到伤害后,随之也传承了其亲戚朋友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

6、在与人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不时呈现这样的行为方式。第二类,服务对象独立生活。虽然服务对象有其固定的居所,但其生活来源简单,并且伴有间断性、不稳定性等一些不确定因素,服务对象基本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满足其身心健康、教育等高级需要。第三类属于在外流浪的。曾经在外流浪的服务对象,因为生存的需要,四处流浪,因此在进入儿童福利院后,厌学情绪严重,喜欢“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3.自我概念普遍偏低阻碍了服务对象学习能力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我存在的体验。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构成部分,是影响儿童行为的主要因素,起着社会行为自我调节与定向的作用。4经过研究,作者发现

7、福利院儿童的自我概念较一般的儿童普遍偏低,自我评价也较低。这种偏低的自我概念,较低的自我评价直接影响了服务对象在进入福利院后的学习成绩和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儿童入学年龄偏高,这种自我概念偏低的现象更为突出。另外,由于服务对象偏低的自我评价水平,很容易产生自己不受他人喜欢的想法,从而给自己和他人的社会交往制造了障碍,致使服务对象更加孤独,形成更加低的自我概念。4.服务对象的负向行为在群居生活中具有相互传递性、传承性服务对象进入福利院之后,以群居方式生活,部分儿童身上存在着厌学、上网、早恋等负向行为,大龄儿童欺凌弱小儿童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些负向行为具有相互传递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对

8、构建互助、互爱、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二)儿童福利院服务对象的需要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生理需要排在人类五大需要之首,充分说明了满足其的必要性。5在福利院儿童身上体现的生理需要更多地是衣食住行的需要,如何才能穿得暖、吃得饱、住得稳、行得通是福利院儿童最基本、最底层的需要,也是满足服务对象其他需要的基础。2.治疗和康复的需要经过调查了解,儿童福利院的服务对象们,由于其在进入福利院前的特殊生活方式,在身体和心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如何治疗这些问题,并使其康复,进而让这些服务对象健康生活是社会工

9、作在介入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关爱福利院儿童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3.心理需要心理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需求,儿童福利院的服务对象作为特殊的群特,其心理需要更加值得关注。孤独、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自卑、自我概念低、自我评价水平不高等是福利院儿童普遍存在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改善,正是福利院儿童健康心理形成的必备,是他们勇敢面对新生活、融入社会的基础。4.精神需要按需要的对象划分,可将需要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虽然物质需要是福利院儿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面对福利院服务对象时,我们更不能忽视其精神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于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包括对健康游戏的需要、对

10、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审美和道德的需要等。6对于福利院儿童来讲,进入福利院是新生活的开始,同时也是新挑战的开始,如何去发现这些精神需要,并将其满足,不仅是服务对象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5.社会化需要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心理学认为,早期的社会化奠定了个人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标准和人格的基础,尤其是个体的人格。从人类社会化的若干理论中可以得出,儿童社会化是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儿童社会化的核心要素是家庭。而生活在儿

11、童福利院的儿童,不是无父无母的孤儿,就是无人抚养的弃儿,他们被迫脱离家庭,进入福利院,但是他们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化的需要。福利院儿童社会化主要是通过和同辈群体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的,所以发展儿童福利院的社会工作,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从而尽可能的弥补其缺陷,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非常必要的。7 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福利院的运用和实践(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概述个案工作即社会个案工作,是从Social Case Work直接翻译而来,意指以个别的方式、针对单个案例进行的助人工作。对于个案工作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定义都不相同,大多都从运用的手段、服务的内容、目的以及方法等方面界定。综合各种

12、定义,我们可以把个案工作定义为: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8 个案工作是个别化的,一对一的社会工作方法,以尊重个性、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为基本价值理念,以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旨在动用资源,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二)个案服务报告1.接案与建立关系服务对象是宜宾市儿童福利院的收养对象之一,学校和院内的工作人员一致认为对该服务对象的教育管理难度大,教育效果低,院领导希望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化的方法

13、和服务帮助其调整自身的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虽然服务对象属于被动求助对象,但在前期的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有过较多的接触,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有所了解,而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在前期服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方式方法也比较认同,兼之本人也希望通过调整自身的行为和方式获得大家的认同。因此,在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表示如果服务对象愿意,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个案服务,协助其调整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后,服务对象表示愿意接受个案服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了专业关系,并与服务对象达成口头协议,同时承诺在不危害服务对象生命、权利,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为服务对象保密。2.收集资料和

14、问题分析(1)案例背景基本资料服务对象:小江(化名),男,14岁,1995年11月出生于珙县,目前在宜宾市六中读初二。学习兴趣低,成绩不理想,不喜欢到学校上课;周末经常外出玩耍和上网,值班人员如果不批准其请假会翻墙外出;性格冲动,与教师、工作人员和同伴不时发生冲突;服务对象生理状况良好,身体健康。个案背景资料服务对象的家庭背景:服务对象父母双亡,2001年6月13日进入儿童福利院,2005年1月22日寄养于珙县二爸家中,2008年8月从寄养家庭回到福利院。在寄养过程中,因寄养家长教育管理服务对象的方式简单粗暴,导致服务对象心理极端不平衡,逆反心理严重。回福利院后,服务对象与原来的寄养家庭没有联

15、系,甚至在谈及其二爸时,情绪异常激动。在福利院的群居生活中,与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学校老师和同伴的关系异常紧张,冲突时有发生。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福利院领导、院内工作人员、同伴、学校老师及同学、小江二爸,是服务对象可以利用的资源系统。部分资源系统目前在引导服务对象健康成长方面起着正向的、积极的作用,而一部分资源系统可通过积极的争取成为服务对象的支持网络。(2)理论运用及问题分析服务对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亲情缺失、社会交往技巧缺乏、情绪容易失控、学习兴趣低、网瘾较重等。心理和社会治疗模式的问题分析心理和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

16、用,共同影响个体的成长过程。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个体的问题视为由某个或某方面因素导致的,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认为导致个体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原因是个体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经常干扰个体当前的生活,妨碍个体人际关系的适应。9服务对象的心理在亲情严重缺失的状况下呈现出压抑、没安全感、孤独、自卑、自暴自弃等的心理,没有得到应有的疏导和发泄,从而妨碍服务对象与人正常沟通和交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问题分析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个体在引发事件A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C与个体的信念系统B有关,只有通过个体的认识和评价,引发事件A才能影响个体。由于个体通常

17、根据自己大量的非理性信念看待引发事件,这就导致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换言之,引发事件A本身无法产生非理性情绪和行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个体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帮助可以对个体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辨别,协助个体克服非理性信念,最终使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10 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的不完整和亲情缺失,更多的是服务对象自己对这些变故的认识,因此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积极的心态,改变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认识,对服务对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3.服务目标和工作计划(1)服务目标阶段目标 具体内容短期目标 1、服务对

18、象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自己面临的问题; 2、协助服务对象宣泄内心压抑情绪; 3、协助服务对象融入集体,正常与他人交往; 4、帮助服务对象回归校园。中期目标 1、服务对象能够正确接纳自己,协助服务对象获取更多的情感支持; 2、提升服务对象的学习能力,从而改善服务对象在老师眼中的形象; 3、服务对象人际关系得到改善。长期目标 1、服务对象发展自己的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培养服务对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抗逆力,克服自卑心理; 3、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提高其自我评价水平。(2)服务计划阶段计划 具体内容短期计划 1、作为倾听者和支持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19、使服务对象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感受讲出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并给予服务对象关怀; 2、作为引导者,给服务对象示范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使服务对象能够融入集体; 3、作为支持者,通过带服务对象回家,让服务对象体验家庭的温暖,协助服务对象调节因家庭变故带来的负性情绪; 4、作为中间人,协助服务对象改变在学校的形象,获取老师的重视。长期计划 1、协助服务对象正确面对自己和自己面临的处境,并迎接环境的挑战; 2、协助服务对象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生活; 3、协助服务对象能力的提高,让服务对象走出孤独、自卑心理,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4.服务计划的实施第一次会谈 时间:2009年9月28日 地点:寄养办公室目

20、标:走进服务对象,关心服务对象,消除服务对象的防备心理,掌握和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及心态。内容:社会工作者以亲切的问候、贴近服务对象的话题(如服务对象最近玩了些什么,感觉如何等)和服务对象进行交流,逐渐消除服务对象的防备心理,然后进入主题。在交流过程中,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偶尔也曾有过改变自己的愿望,但因为效果不明显,坚持不下去,自己也就放弃了;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的尝试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其坚持。在谈到幼年成长经历时,服务对象抵着头,摆弄着手指,表情不太自然;社会工作者鼓励服务对象勇敢表达,并通过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表现出的情绪反映,探索其原因。在表述的过程中,服务对象认为在寄养家庭中其二爸的教育

21、方式方法让他无法接受,对他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社会工作者尊重服务对象的幼年成长经历及其情感,对服务对象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伤害及时给予了认同和安慰,然后从心理和社会治疗模式理论出发,指出导致其个体人际关系失调和心理困扰的主要原因是个体早年未被满足的欲望或者未被解决的情绪冲突压抑在心中,没有得到应有的疏导和发泄,同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传承了其二爸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妨碍了服务对象与人正常沟通和交往,从而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最后,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讲解了个案服务的一些注意事项,约定了下一次会谈的时间和地方。第二次会谈时间:2009年10月3日地点:社会工作者家里目标:让服务对象感受家庭的温

22、暖,与服务对象一起履清服务对象面临的困境,并让服务对象对这些困难进行排序,便于对问题的界定和解决。内容:在家庭中,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吃月饼,一起和家里的孩子玩游戏,一起聊天说话,服务对象从开始的拘谨、不好意思到后来的乐在其中,心情有质的变化。在轻松的氛围中,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履清他目前的困境,对困境的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界定其问题,初步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晚饭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以下对话表明温馨、亲切的家庭氛围对于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促进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关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社会工作者:喜欢到家里玩吗?服务对象:喜欢,但感觉不好意思。社会工作者:不好意思

23、,但很喜欢,很享受这种感觉?服务对象:嗯。社会工作者:如果愿意,你可以随时到家里来玩耍。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低下头,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社会工作者:晚上十点钟关灯休息,你是想在这边玩一会儿,还是想现在回家?服务对象:再玩一会儿。社会工作者:那到时间你自己提前回家。服务对象:好的。九点钟左右,服务对象向我提出回家,我叮嘱服务对象路上注意安全。约十分钟以后,服务对象从门卫室打来电话,告诉他已平安回院。第三次会谈时间:2009年11月6日地点:服务对象就读学校目标:促使服务对象意识到自身问题,激发其自己愿意改变的意愿,并使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帮助服务对象回归校园。内容: 在地理课堂上,服务对象用脚

24、去蹬同学,被老师发现,从而与教师发生语言上的冲突,一怒之下离校回院,不愿意到学校上学。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学校老师进行相互交流,在帮助服务对象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努力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服务对象的心真正回归校园。(1)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交流: 共识:服务对象在纪律上存在着上课和同学讲话、睡觉、自由玩耍、违纪时给老师“难堪”、有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问题。服务对象表示在纪律上存在的问题改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社会工作者表示可以和教师协调,制定服务对象现阶段可以完成的目标。服务对象表示同意。分歧:服务对象表示如果老师态度让他难以接受,他宁愿回院反思(一般情况违纪同学在班上作

25、检查,向老师表示歉意);社会工作者表示服务对象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可以和老师进行协调,商量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服务对象表示和老师进行交流后再决定。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对象希望能够学习烹饪和汽车维修,社会工作者表示可以为服务对象争取,但前提条件是服务对象必须坚持至初中毕业。在反复沟通后,服务对象表示可以接受。(2)社会工作者和班主任老师交流:违纪处理:因为服务对象的性格比较倔强,让服务对象在全班向老师表示歉意困难。老师表示先和服务对象交流,让服务对象单独向地理老师道歉,社会工作者表达了积极的配合态度。工作原则:社会工作者向老师表达了对服务对象帮助的

26、原则是激发服务对象自己愿意改变的意愿,从而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改变自己的行为;老师表示能够接受,同时认为这是目前促使服务对象变化最佳的切入点。性格应对:老师表达服务对象在一个环境中,应该适应环境的相应规则,而不是任性妄为;社会工作者表示同意,同时期望老师能肯定服务对象身上的闪光点,让服务对象明白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提升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促进服务对象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服务对象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反复性:社会工作者表示服务对象在改变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反复性,希望老师能够理解,老师给予了认同,并表示有情况会及时和社会工作者以及院里的老师联系。(3)班主任老师和服务对象交流:在社会

27、工作者的协调下,老师肯定服务对象愿意改变的坦诚态度,针对服务对象违纪现象及有关行为,双方逐一讨论达成以下目标:上学问题:服务对象努力做到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课堂纪律:课堂上说话不能太大声,不能太频繁,不能影响课堂教学;服务对象可以自己练习写字,或者借一些有意义的书在课堂上阅读,但需要放在自己的教材下面。作业问题:完成所有科目的作业,如果有困难可以适当地借助他人的力量。违纪处理:服务对象违反纪律应该自己勇于承担其后果,老师处理的时候应给予配合,尽量减少与教师之间的正面冲突。服务对象回院之后,社会工作者与其进行了交流,一起回忆今天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与老师、服务对象与老师交流过程中

28、社会工作者是如何进行示范的,总结得出与人沟通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一是建立沟通的基础。通过认真倾听,找出可以达成共识和存在分歧的地方,为顺利沟通奠定基础;二是以尊重、关怀、了解、包容、赞美、鼓励、肯定为沟通的主要方式,以欲沟通的内容为目标,两者有机结合,顺利达成沟通目标;三是学会换位思考,尝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查找自身的不足,勇敢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四是运用积极的方式进行沟通,特别是在情绪即将失控的时候,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呼吸,避免运用不理智的方式方法致使矛盾进一步恶化。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积极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引导服务对象努力克服自身的非理性信念,鼓励其不断总结自己在与

29、人交往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积极的态度和老师、同学、院内工作人员及同伴进行交流。在会谈结束时,社会工作者给服务对象布置了作业:一个月内,服务对象尝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运用今天总结出的方法和技巧与人交流,努力调整自身与周围人群的人际关系。第四次会谈时间:2010年1月地点:宜宾李庄,宜宾云南水富目标:通过自行车游,让服务对象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的可能性。内容:2010年1月9日,社会工作者及家人邀请服务对象骑自行车从宜宾至云南水富。2010年1月23日,社会工作者及家人再次邀请服务对象骑自行车从宜宾至李庄。两次出行,路程远,体力消耗大,但由于目标明确,大家的热情相互传递,最终都

30、骑完了全程。活动过程中,在社会工作者的鼓励下,服务对象尝试着运用前期学到的交流技巧和方法与人交流,其表现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李庄河边,大家坐在一起谈自己的感受,服务对象用了五个字概括:“累并快乐着!”社会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和服务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服务对象一起寻找和实践宣泄情绪的办法(如大声喊叫、听音乐、听河水流动的声音、自由自在地躺在沙滩上、色彩呼吸法等等),同时告诉服务对象:调整自身情绪和行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太大的效果。但过程如同骑车一样,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第五次会谈时间:2010年2月15日地点:社会工作者家乡一小上坡上目标:引导服务对象自述个案服务的过程,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对将来进行规划;做好结案准备,处理离别情绪。内容:与服务对象一起分享一学期来的活动以及心得体会,梳理个案期间的点点滴滴。在梳理过程中,服务对象意识到了自身的改变,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改变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引导服务对象对未来进行规划,服务对象表示自己想学习汽车维修和计算机运用,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起讨论如何去获得实现理想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