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340.74KB ,
资源ID:102400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400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高一物理第一章全章教案原创人教版 精品.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高一物理第一章全章教案原创人教版 精品.docx

1、最新高一物理第一章全章教案原创人教版 精品绪 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概括的认识,初步知道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2、知道物理学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知道它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阅读能力;4、知道学习物理的方法;5、 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志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及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教学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砖(三块)、泡沫塑料、瓦、书、四个鸡蛋、静电金属屏蔽罩、带绝缘座的金属板、感应起电机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初中我们已接触到物理学的初步知识,我们已能运用物理知识解

2、决一些实际问题,但要解决更为广泛的问题,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就显得很粗浅,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共同来开始高中物理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初步知道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2、知道物理学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 3、知道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知道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演示实验 (1)用投影片出示第一个演示实验的装置图。问学生:用锤砸下去后,是蛋碎瓦全还是瓦碎蛋全? (2)学生进行猜想,分组发表意见。 (3)演示:在泡沫塑料(不要太厚)上放四个鸡蛋,且把一本硬皮书的四个角支在鸡蛋上。在书上轻轻地放三

3、块砖,并在砖上轻放一块瓦。请一位同学用一把锤子在很短的时间内猛击瓦片。 (4)实验现象:我们看到瓦被打碎而鸡蛋完好无损。 (5)总结:为什么用那么大的力去敲,瓦块都破了,而鸡蛋却完好无损呢?后边我们学习了动量定理就会明白了。 2、做演示实验2 (1)做课本03的演示实验:用网罩把小鸟罩在绝缘座的金属板上,将感应起电机的一个放电极用导线接在金属网罩上。将另一放电极接近金属网,调整放电极的金属球与网之间的距离,使感应起电机起电时能看到球网之间有明显的火花放电现象。 (2)现象:产生火花放电现象,且两极间电压很高,但网中的鸟却安然无恙。 (3)总结引导,激发兴趣: 为什么感应起动机产生很高的电压,产

4、生电火花,而鸟却安然无恙呢?我们以后在静电场的学习时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3、物理学的研究范围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页、第3页的内容。 (2)用投影片出示以下思考题 a、物理学有哪几个分支学科? b、从时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 秒到 秒,共跨越了多少个数量级? c、从空间尺度上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 米到 米,共跨越多少个数量级? (3)学生回答后,用投影片总结: a、物理学的分支学科有: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 b、从时间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1018s到10-25S,共跨越了4344个数量级。 c、从空间

5、尺度看:物理学的研究对象从10-15m到1027m,共跨越了4243个数量级。 总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4、物理学同其他学科、现代技术的关系。以及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7页的内容。 (2)用投影片出示阅读思考题。 a、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交叉、产生了哪些交叉学科?举例说明。 b、许多高新技术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你能举几个实例说明吗? c、试结合实例说明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3)总结: a、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b、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

6、c、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 5、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1)过渡:看了刚才的演示实验和课文内容,同学们对物理学既感到神秘,又觉得很重要,都下定决心要努力学好高中物理,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物理呢? (2)用投影片出示学习物理需要做到的几点: a、重视观察和实验 b、重在理解 c、学会运用知识 d、做好练习 (3)结合物理学的学习方法,老师详细介绍应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研究范围;物理学同其他学科的联系,物理学对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学好物理的方法。希望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学好高中物理。 四、作业 (1)阅读课文有关内容 (2

7、)预习下一节“力”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力 教学目的: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名称可按力的性质和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4、 通过具体的例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够画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5、 从实际的物理情景出发,养成一种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的图示 教学方法: 启发式、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磁铁、铁钉、弹簧秤、钩码、圆规、三角板、讲练所用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8、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力的现象太多了,打过篮球吗?提过水吗?举过哑铃吗?帮人推过车吗?都干过,这些事情通俗的话就是出点力气,可在物理学里力是一个什么概念?产生力的条件又是什么? 板书:第一节 力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矢量 2、力的图示要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3、力的分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学生实验:磁铁吸引铁钉 用手拉弹簧秤的挂钩 引导回答出:磁铁对铁定施加了力,同时感觉出力铁钉也在吸引磁铁;用于拉弹簧时,手也被弹簧所拉。 (2)出示投影片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

9、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板书: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一个孤立的物体不会存在力,力不能脱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在研究一个物体受力时,不一定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且能找到。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 找出下列带“”的物体所受的力,指出各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A木块飘浮在水面上 B手里托着一本书 2、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1)在弹簧的弹性限度以内轻轻地拉一下弹簧的挂钩,测一下拉力的大小。 (2)测钩码的重力的大小 引导得出: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提问:在初中学习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

10、,浮力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竖直向上 老师归纳:所以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板书:力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方向由具体的作用去定。 3、力的图示 提问: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引导回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其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教师总结归纳引入: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那在物理学当中可以形成准确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就是力的图示。 (1)教师板演: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如何表示这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要

11、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学生:根据过程总结什么是力的图示。 板书:力的图示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示意图。 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时,只需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不画大小,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3)巩固训练AG=50N,表示其所受中立的力的图示: B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斜向右上房的500N的力的图示。 师生公平学生答案。归纳:标度可以任意选取,但要依题而定,还要使所选取的标度有利于作图。在力的图示中要正确反映力的三要素。 4、力的种类: 提问:同学总结一下学过什么名称的力 学生答:拉力、支持力、压力、重力、动力、阻力 教师分析:象拉力、支持力

12、、压力、动力、阻力一听名称,同学够知道力的作用形式及效果,这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分类的。但这些力产生的条件及性质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象重力、拉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但都可以作为动力或阻力;而性质相同的力,又可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支持力、压力是同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效果却不同。所以力的分类按效果和性质来分。板书: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浮力、动力、阻力等。 三、小结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图示和步骤 (3)能从效果和性质两方面区分力。 以上内容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我们下节课就分别学习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常见力

13、产生的条件及大小、方向的确定。 四、作业 1、P5 练习一(1)(2) 2、我们在游泳时,用手向后划水,身子却会向前游去,为什么呢?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重力 教学目的: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5、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6、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通过课本内容的完成

14、,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观察、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看问题不要片面。 教学重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

15、识。 板书: 第二节 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学生猜疑: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教师释疑:严格地说,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个分力,以后才会学到这些知识,现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说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的。 提问: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实例物体是谁?学生:是地球。强调:

16、物体只要在引力范围内,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实验:重锤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从静止释放的小石块总是竖直下落,分析球的受力情况,由二力平衡知重力竖直向下。 归纳: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强调: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指的是与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笼统指垂直方向。 (2)学生动手实验: 提问: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为什么? 学生会从二力平衡角度回答:物体静止时对弹簧秤的拉力或对水平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其重力。 动手实验:用弹簧秤测量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的重力的大小,观察计算重力G与钩码的质量m的关系。 学生马上得到:G与m成正比。 板书:重力大小与物体质

17、量关系: Gmg(g9.8N/kg) 强调:g值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取值不同,同学阅读课本内容可知,赤道上g值最小,而两极g值最大。一般的处理方法:在地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可认为g值是恒定的。 (3)巩固训练: 出示投影片A如图: 已知小球、物块的质量为m,求悬绳的拉力是 N。物块对地面的压力(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是 N。如果说悬绳的拉力等于重力,物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这种说法对吗? B、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a、就是物体的重力 b、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c、这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 d、这压力是竖直向下的。C、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如图所示,这个表

18、示对吗?师生共评得到: A:只要在静止状态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物体对水平支持物才有上述关系。 B、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上面说法不对,只能说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3、重心: 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就是在研究问题时,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物体的重心。 我们把物体的全部质量压缩成一点将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代替的思想。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同学们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找出这些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出示投影片) (2)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找到。 学生动

19、手找自己的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并且说出其原理。教师演示:木圆环,直角三角尺的重心。 具体过程:先用悬挂法确定重心之后,在板上固定一条细线ab,让ab穿过重心c点,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绳提拉,验证薄板可以水平平衡。 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木在物体之外。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即跟形状有关,也与质量分布有关。 比如:往高处叠放东西,重心不断随高度而上移。 (4)重心的高低与支承面的大小决定物体的稳定程度。 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一种印象,为以后学习平衡的种类奠定基础。 三、小结 1、用投影片出示小结内容 (1)重力产生的条件以及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3)在月球上,

20、物体也会由于月球的吸引而受到相应的重力,到其他星球表面也一样。 (3)Gmg,g值在不同位置数值上略有差别,通常不特别说明的话,g9.8N/kg (4)重心的确定 四、作业 1、试画出物体A的重力示意图 2、课本P5、练习一 3、4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总结 这节课在教学思路上应注意知识的接受要循序渐进,只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深化,并把以后要用到有关重力的知识点了一下,为以后学生接受知识的路铺的平缓些。第三节:弹力 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

21、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4、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5、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1、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2、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答疑 教学用具:弹簧、海绵、薄竹片、微小形变演示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场上跳远时要用踏跳板,撑杆跳高运动员的杆,都是利用他们弹性形变时的弹力,同学们还可以举出许多利用弹力得力子,谁来说? 学生回答拉弓射箭、跳跳床、跳水踏跳板 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形

22、变的概念 2、理解弹力是因为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3、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4、知道形变的种类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1)实验演示: 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 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 老师:对,这就是形变。 板书: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2)被压缩的弹簧上放一黑板擦,放手,黑板擦被弹起;被弯曲的竹片上放一粉笔头,放手,粉笔头被弹起。 提问:为什么黑板擦、粉笔头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和它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就被弹起。 提问:如果粉笔头、黑板擦与形变物不接触,会受到这个力吗? 引

23、导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这个力 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板书: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地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2、任何物体都会发生形变 实验操作: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向学生作一简单介绍。 (1)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用力压桌面,同学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 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

24、,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成。 3、弹力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书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形变,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学生分析: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的压力和木板对书的支持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2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沉重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巩固训练(出示投影片)(1) 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 (2)师生共评: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共切面指向被支持物。 强调

26、:象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 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得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5、形变的种类 请同学阅读P6,看形变的种类有哪些,举例说明。 学生:形变分为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转形变。比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为拉伸形变,弓、跳板的形变为弯曲形变,金属丝被扭转为扭转形变。 总结:产生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三、小结 1、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力方向的确定 3、形变的种类 四、作业 P8、练习二、3、4、5 五、板书设计

27、补充资料相互接触的物体,当相互挤压或拉伸产生形变时,则在接触处产生弹力,若仅是接触,而不互相挤压或拉伸,没有发生形变,则无弹力产生然而,如何判断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了形变从而判断它们间是否有弹力呢?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判断方法1.利用假设法判断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可假设在该处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在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物体在该处是否受到弹力作用例如,如图131所示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AC上,并和AB光滑面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假设去掉AB面,球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可判断出在球与AB面的接触处没有弹力;假设去掉AC面,球将向下运动,故在与AC面的

28、接触处球受到弹力,其方向垂直于AC面竖直向上 图131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在图131所示的情况中,若AC面和AB面对球都有弹力,这两个弹力方向分别垂直于AC和AB面,则球所受的力如图132所示,由于AB面对球的弹力F2,使球不能静止在原来位置,与球处于静止状态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故AB面对球的弹力F2不存在例1在图133中画出均匀木杆受到的重力和弹力解析:均匀木杆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在木杆中心,方向竖直向下分析木杆受到的弹力,首先应分析有哪些物体跟它接触,然后再确定接触面由图可知:跟木杆接触的是水平面上的A点和台阶上的B点,假设木杆滑移,则A点只能在水平面上移动,而B点只能在杆上移动,因此水

29、平面和杆上的平面分别为A和B的接触面(这种方法叫滑移法)由此可判断木杆在A点所受弹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在B点所受弹力方向垂直于木杆木杆所受重力 图133和弹力如图133所示小结:利用“滑移法”判断接触面,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例2画出图134中A球受到的支持力或压力 图134解析:以上几个图的A球与另外物体的接触都是切点接触,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与过切点的切面垂直,所以应该沿球A的半径方向,分别画压力或支持力如图所示小结:面接触时的压力和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但不一定竖直,点接触的压力和支持力与过切点的切面垂直,沿球面的半径方向例3在图135中画出A点受到的弹力解析:在图135中,A为杆AB和AC、绳

30、的结点绳挂重物时将被拉伸,对A点的拉力竖直向下;对AB杆,假设此杆不存在,则AC杆将以C为轴顺时针转动,AB间距变大;再设想AB中间有一小弹簧,小弹簧将被拉长,故挂重物时AB杆将被拉伸,对A点弹力沿AB方向向里对AC杆,假设此杆不存在,则AB杆将 图135以B为轴顺时针转动,AC间距变小;再设想AC中间有一小弹簧,小弹簧将被压缩,故挂重物时AC杆将被压缩,对A点的弹力沿CA方向向外A点所受弹力如图135所示小结:(1)用“假设法”判断物体间有无形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图135属于三角形支架(或三力杆)问题无论AB杆和AC杆与竖直墙壁组成什么样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只要两杆的质量不计(即轻杆),上方的杆总是对A点施加沿杆方向的拉力(此杆可用绳子代替),下方的杆总是对A点施加沿杆方向的支持力(此杆不可用绳子代替).第四节 摩擦力 教学目的:1、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3、知道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uFn解决具体问题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