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77KB ,
资源ID:102390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39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测试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测试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docx

1、课题申报模板信息技术支持下测试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信息技术支持下测试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名称:信息技术支持下测试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关键词:测试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

2、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青年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对其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受重视的问题。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标志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四阶段发展理论,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3、0-2020年)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些进一步引起了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研究热潮。一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如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兴趣发掘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在线课堂等。虽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将极大改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终归只是手段。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的服务的。作为已得到广泛认可的高等教育先进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理应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应主动利用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以更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的。在当前已报

4、道的相关高等教育研究中,多集中于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之间的关系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很少涉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围绕具体工程类课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而后者又是在工程高等教育中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基础环节,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测试技术课程,是工程类专业中广泛开设的课程,且往往是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开设,是工程类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在不同的院校和专业中,该类课程可能具有不同的名称,如“传感器原理”、“测试技术”、“自动测试技术”等。通过教学模式改革,

5、提高该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提高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全方位提高测试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拟针对该类课程进行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一些高校围绕该类课程也进行了较多的教学研究与改革,但这些研究与改革基本都是集中于“探究式”、“项目式”等单项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基本都还处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尚没有涉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本课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提高该类课程的授课效果,同时也将为高校工程类专业进行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学

6、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探索经验与案例支持,进而为工程类专业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奠定课程层面的技术基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1、本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现有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该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该新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础上的,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且在教学中充分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确定测试技术课程新的教学目标体系与教学任务体系目前的测试技术课程体系已沿袭了十年以上,迫切需要更新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

7、学任务。拟通过社会调查和对测试技术重要发展趋势的研究,按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标准,拟定课程的总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创新性与协作性方面的培养目标等。将总教学目标合理分解为各子教学目标,以子教学目标为依据落实教学任务(含实践环节),改变现有课程中以章节组织教学的模式。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测试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在深入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测试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对各教学任务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平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如何对子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监督和考核等进行深入研究。3

8、)信息技术与测试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各类教育信息技术均有其自身特点和适用情形。在深入研究当前各类教育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各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最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或组合)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并同时实现泛在学习(无缝学习)。该部分会涉及微课视频资源库和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4)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和优化新的教学模式任何好的教学模式都是在实践中不断锤炼出来的。研究中将及时收集和归纳新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补正和优化,不断提高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优越性。3、主要观点和创新本课题以测试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基础上,通过信息

9、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探索出适合该类课程特点的新教学模式。 主要观点和创新如下:1)在研究中,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观点融汇在一起。2)以测试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脚踏实地地探索新理念及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有效教学模式。3)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突出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泛在学习方式的实现。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拟将整个课题划分为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是测试技术课程新的教学目标体系与教学任务体系的确定(第一项研究内容);第二阶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测试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

10、与测试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两部分内容(第二、第三项研究内容),由于这两部分的研究有交叉和需要协调的部分,所以放在同一个阶段进行研究,在该阶段研究时,拟将课题组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在确保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共同推进研究工作;第三阶段是教学实践检验阶段(第四项研究内容)。在第一阶段,拟通过走访、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对行业内企业和毕业生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确定该类课程的新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任务体系。在第二阶段,拟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统筹协调,先进行理论研究和课程分析,在完成顶层设计和各教学任务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微课资源库和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设。在第三阶段,拟通过师生交流、

11、问卷调查和课题组研讨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总结新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最终凝练出信息技术支持下测试技术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2、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技术路线本课题拟定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见附件一)。首先如前所述对该类课程进行研究,拟定新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任务体系,之后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测试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与测试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两部分内容。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研究结果,并不断优化新的教学模式,最终获得完善的新教学模式。2)实施步骤2016年09月2016年11月确定新的教学目标体系和教学任务体系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以学生为中心

12、”的教育理念在测试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与测试技术课程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2017年12月2018年06月 通过教学实践,完善新的教学模式2018年07月2018年08月 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1)李建伟主持完成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电子课件,2015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成果奖三等奖。2)李建伟主讲的微课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及目的,201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河南省二等奖。3)李建伟作为第四参与人完成的研究报告农业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及特色研究,2011年获得

13、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4)李建伟作为第三参与人完成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特色培养研究与教学新体系的构建”,2012年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结项鉴定。5)田辉、王玲、李建伟等参与完成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业院校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方略研究”,2013年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结项鉴定。6)李建伟任副主编的教材工程测试技术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7)王玲参编的教材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以上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见附件二的第1部分。2、主要参考文献1 李培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

14、变J. 中国高等教育,2011,Z2:8-9.2 刘献君. 论“以学生为中心”J. 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6.3 李曼.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2,08:32-36.4 熊才平, 何向阳, 吴瑞华. 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 教育研究, 2012, 06: 22-29.5 何克抗.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02: 58-62+67.6 韩庆年, 柏宏权. 超越还原主义: 在线教育背景下微课的概念、类型和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 07: 98-102.7 桑新民, 谢阳斌,

15、杨满福. “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 Z1: 12-15.8 王红, 赵蔚, 孙立会, 刘红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08: 5-10.9 Tamar Levin. Universities Reshaping Education on the WebN. The News York Times, 2012-07-12.10 魏顺平. 学习分析技术: 挖掘大数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02: 5-11.11 魏伟, 马歌.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和展望

16、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01: 83-84.12 徐琳, 李伯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现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 29: 49-50.13 彭熙伟, 王向周, 郑戍华, 耿庆波.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5, 01: 29-3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主持人李建伟,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测试与控制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完成厅局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3部,

17、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河南省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等奖,本人被授予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中,周洪、王玲、田辉和张红梅均长期从事测试技术或相关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学术成果丰硕,指导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多次获得全国大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二的第2部分)。项目主要参与人刘新萍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可以胜任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

18、改革任务。课题组所有成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均具有10年以上的高校教师从业经验,均处于35-40岁之间的想干事业、敢干事业和能干事业的壮年期,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课题组成员分别具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农业工程等专业的学术背景。综上所述,课题组团队具有较为合理的职称、专业和年龄结构,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可以确保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本课题拟主要依托河南农业大学进行研究。河南农业大学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

19、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5个博士点,80个硕士点,3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4个本科专业(方向)。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4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250万册,购买了SCI、E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主流文献资源的使用权。申请人所在的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建立最早的一个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层次办学的工科学院。学院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

20、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另外学院拥有河南农业大学工程科学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学院计算中心和“农业测试技术与仪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申请人为该实验室的重要成员之一)。依托单位一直非常重视和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各种方便。依托单位也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专门设有河南农业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多个高规格的视频课录制教室和播音室,积极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服务。可见,依托单位完全能够满足本课题研究中所需的资料文献、实验仪器设备、

21、研究场地等方面的条件。对于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调研资料,除普通的社会调查外,拟主要通过依托单位的校友资源和课题组团队的校友资源获得。研究经费方面,课题组成员拟主要通过自筹和向学校申请创新创优奖励经费的方式解决。研究时间方面,课题组成员承诺均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本课题的研究。综上所述,课题组与依托单位完全有条件保障按期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1)李建伟主持完成的“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电子课件,2015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成果奖三等奖。2)李建伟主讲的微课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调制与解调的概念及目的,2015年获得第二届全

22、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河南省二等奖。3)李建伟作为第四参与人完成的研究报告农业院校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及特色研究,2011年获得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4)李建伟作为第三参与人完成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机械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特色培养研究与教学新体系的构建”,2012年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结项鉴定。5)田辉、王玲、李建伟等参与完成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业院校提升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方略研究”,2013年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结项鉴定。6)李建伟任副主编的教材工程测试技术已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7)王玲参编的教材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已由电子工业

23、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以上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见附件二的第1部分。2、主要参考文献1 李培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 中国高等教育,2011,Z2:8-9.2 刘献君. 论“以学生为中心”J. 高等教育研究,2012,08:1-6.3 李曼. 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架构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12,08:32-36.4 熊才平, 何向阳, 吴瑞华. 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 教育研究, 2012, 06: 22-29.5 何克抗.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02: 58-62+67.6 韩庆年, 柏宏权.

24、超越还原主义: 在线教育背景下微课的概念、类型和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 2014, 07: 98-102.7 桑新民, 谢阳斌, 杨满福. “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 中国高等教育, 2014, Z1: 12-15.8 王红, 赵蔚, 孙立会, 刘红霞.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08: 5-10.9 Tamar Levin. Universities Reshaping Education on the WebN. The News York Times, 2012-07-12.10 魏顺平. 学习分析技术: 挖掘大数

25、据时代下教育数据的价值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 02: 5-11.11 魏伟, 马歌.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和展望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01: 83-84.12 徐琳, 李伯全.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现状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 29: 49-50.13 彭熙伟, 王向周, 郑戍华, 耿庆波. “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5, 01: 29-3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课题主持人李建伟,毕业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测试与控

26、制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完成厅局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3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河南省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团队获得第八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等奖,本人被授予大赛最佳指导教师奖。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中,周洪、王玲、田辉和张红梅均长期从事测试技术或相关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学术成果丰硕,指导学生参与课外

27、科技活动多次获得全国大奖(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二的第2部分)。项目主要参与人刘新萍长期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可以胜任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任务。课题组所有成员均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均具有10年以上的高校教师从业经验,均处于35-40岁之间的想干事业、敢干事业和能干事业的壮年期,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课题组成员分别具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农业工程等专业的学术背景。综上所述,课题组团队具有较为合理的职称、专业和年龄结构,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可以确保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本课题拟主要依托河南农业大学进行研究。河南农业大

28、学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6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5个博士点,80个硕士点,3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84个本科专业(方向)。学校建有国家“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34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250万册,购买了SCI、E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主流文献资源的使用权。申请人所在的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是河南农业大学建立最早

29、的一个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以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多层次办学的工科学院。学院设有“农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和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另外学院拥有河南农业大学工程科学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学院计算中心和“农业测试技术与仪器”郑州市重点实验室(申请人为该实验室的重要成员之一)。依托单位一直非常重视和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能够主动为教育教学研究提供各种方便。依托单位也一直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并专门设有河南农业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建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拥有多个高规格的视频课录制教室和播音室,积极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服务。可见,依托单位完全能够满足本课题研究中所需的资料文献、实验仪器设备、研究场地等方面的条件。对于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调研资料,除普通的社会调查外,拟主要通过依托单位的校友资源和课题组团队的校友资源获得。研究经费方面,课题组成员拟主要通过自筹和向学校申请创新创优奖励经费的方式解决。研究时间方面,课题组成员承诺均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投入本课题的研究。综上所述,课题组与依托单位完全有条件保障按期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 预期研究成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