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8.63KB ,
资源ID:102347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347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汉月湖项目宏观环境调研情况汇总doc 页.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汉月湖项目宏观环境调研情况汇总doc 页.docx

1、武汉月湖项目宏观环境调研情况汇总doc 页月湖项目宏观环境调研情况汇总由于受到时间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我们采用桌面研究的方法获取信息,报告所用的具体数据和城市规划方案均来源于统计局、商业局以及相关网站所提供相关资料。第一部分 城市基本情况地理方位武汉位于中国湖北省地域的中部,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东径,北纬-。以平原为主,丘陵为辅。市内湖泊塘堰众多。长江与汉水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三部分,通称武汉三镇。武汉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水、陆、空交通十分发达,古称“九省通衢”。 国土面积武汉市国土面积944平方公里,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2、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拨米以下,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 气候环境武汉属副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每年1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温度一般在-25左右;7.8月份,气温最高,最高温度在40以上,是我国著名的火炉城市。武汉全年总降水量在1000毫米上下,其中,年初(1月2月)雨雪较多;春秋季较短。全年光照充足,时数达2 100小时左右;全年无霜期近250天。行政区划年末,武汉市将郊县全部改为区,共辖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11个城区,黄

3、陂、新洲2个郊区。区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34个乡。 主要经济指标序号名称2002年指标1人口831.26万2GDP1493.09亿元3人均GDP19611元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0元5第三产业比重49.6%6恩格尔系数0.38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08亿元8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54亿元武汉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和北京统计局公布的两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在全国35个城市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排行中分别位居第十一位和第十位。根据以上数据来看,武汉市经济较为发达,近年宏观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需求特征正由生存需求特征转

4、化为生存与改善需求兼有,为房地产市场及休闲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人口规模 2002年,武汉市总人口为:831.26万(包括外来常住人口) ;武汉市人口密度:947人平方公里 ;武汉市共有家庭户:228.81万户 ;武汉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数量:666.64万人,占总人口的82.86 ;武汉市汉族人口数量:799.37万人,占99.36;武汉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5.18万人,占0.64 ;武汉人口中,男性为416.45万人,武汉人口中,女性为388.10万人,武汉人口的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1 ;武汉市外来人口数量:115万;在武汉市居住半年以

5、上的人口(简称常住流动人口)数量:98.32 万人;在武汉居住半年内的外地流入的暂住人口数量:16.6万人; 13-1 分区人口情况(1999年)单位:人城 (郊) 区总 人 口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出生人口总计男女 合计 768095839622353718723459341054005江岸区 6328293184723143576102323607江汉区 46082407502200814519642728桥口区 5373782711702662085232062878汉阳区 4662572421172241404010843220武昌区 909319469474439845889820526

6、8青山区 4503142337242165904476172841洪山区 6764513730643033874809186784蔡甸区 4805032435832369201184233604江夏区 6637343408633228711833545478东西湖区 236042119769116273635672204汉南区 108011552665274519378727黄陂区 11075655625275450381869247161新洲区 9517244914564602682169237505注:江汉区人口中含水上人口25844人(其中男性22917人),出生242人。2-2 人 口

7、 构 成项 目全 市人口(人) 比重() 2002年合计 7680958100 其中:男 396223551.59 女 371872348.41 农业人口 308754840.20 非农业人口 459341059.80 2001年合计 7582259100 其中:男 390237851.47 女 367988148.53 农业人口 309336740.80 非农业人口 448889259.20人均收入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2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增长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0.385下降到0.384,农民居民恩格尔系数

8、0.482居民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2001年各级政府为了扩大内需,采取了加大投资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加之市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为居民家庭消费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1年我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342.28元,比上年增长4.4%,居民消费呈以下特点。 1.食品消费稳定增长,饮食消费多样化,质量不断提高。2001年居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2413.44元,比上年增长3.1%。食品的消费质量也进一步提高,营养结构日益改善。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量下降,副食中各种高营养、低脂肪食品受到更多人的青睐;各种方便、快捷的成品、半成品食品已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居民人均从市场上购买的粮食

9、76.8kg,比上年下降3.3%,人均副食品支出2213.52元,比上年增长3.8%。人均消费鲜菜129.6kg,上升6.1%;人均水产品消费143.52元,上升11.8%,人均数量为16.8kg,上升15.3%;营养丰富的奶及奶制品人均消费104.88元,增长1.1倍,干鲜瓜果消费121.20元,增长2.3%,人均消费量63.6kg,增长21.9%,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居民消费场所从家庭走向社会。2001年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478.44元。 2.服装价格平稳,衣着消费支出增加。我市服装市场竞争激烈,各种促销活动不断,价格平稳,居民购买服装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10、。2001年居民人均衣着支出570.87元,比上年上升8.8%,其中成衣消费人均420.74元,比上年上升9%。居民购买服装档次进一步提高,穿着更加趋向个性化,在穿着上更加追求服装与鞋帽袜的系列配套。2001年,居民人均用于鞋帽袜及其他服装支出128.29元,比上年增长8%。 3.交通通讯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我市交通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居民信息意识和时效意识的不断增强,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方便出行和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追求,使居民交通通讯支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1年,居民人均此项支出398.42元,比上年增长10.9%。居民人均用于交通方面支出共149.31

11、元,比上年增长6.5%;居民通讯支出249.12元,比上年增长13.7%。据统计2001年末市话用户165万户,增长13%,移动电话用户177.50万户,增长64.4%。市话普及率每百人41部,增长13.9%。互联网业务高速发展,年末武汉热线用户达到44万户,增长76%。越来越多的市民是手机、呼机“一个都不能少”,电子邮件、网上冲浪也开始被更多的居民家庭所接受,上网已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4.医疗保健消费迅猛增长。随着居民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是金”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居民对保健用品及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医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工个人自费负担的医药费比重上升,使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大幅

12、度增加。2001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70.28元,比上年增加35.2%。其中人均医药费支出307.80元,比上年增加33.6%,滋补品17.40元,较上年增长3.7%,医疗保健服务32.09元,比上年增长60.6%。 5.教育消费升温,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知识资源的重要性,随着人们追求科技进步意识的增强,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已成为时尚。2001年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支出442.87元, 比上年增长6.3%,其中成人教育38.76元,比上年增长86.6%,以学生择校费支出为主的其他教育支出90.71元,比上年增长54.5%。同时,随着我市居民文化素质

13、的不断提高,书报杂志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2001年居民人均书报杂志消费41.70元。 6.家电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长。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拥有程度是反映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城市住房条件的改善,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新型家电不断推出,使居民对各种家电需求显著增加,而且更趋于高档、多功能,家庭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居民人均用于耐用消费品支出448.02元,比上年上升3.7%。每百户新购彩色电视机8台、电冰箱3.4台、空调器7.6台、淋浴热水器3.2台、洗衣机3.2台。具有时代气息的厨卫小家电备受青睐,如微波炉新购7.2台、电炊具9.4台。人们追求高时

14、效耐用消费品,如计算机这一信息时代的产品迅速进入居民家庭,每百户新购3.4台。耐用品拥有量进一步增长。截止2001年底,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133.4台、电冰箱105台、洗衣机102.4台、家用电脑20台、空调器94.8台、淋浴热水器71.6台、摩托车8.4辆、摄像机2.2台、微波炉36.8台、影碟机48.2台、组合音响30.2台。与上年相比,其中微波炉、家用电脑、彩色电视机、淋浴热水器的增幅较大,分别增长48.4%、25%、6%、2.3%。 7.居住消费与上年基本持平。2001年居民人均居住消费1046.76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65平方米

15、,比上年提高0.85平方米,居住质量进一步提高。据500户资料,截止2001年底,居民家庭自有房(含部分产权)比例已达67.4%,单元配套房增加,近90.6%的家庭拥有独用厨房,85.8%的家庭拥有独用卫生间,98.4%使用了卫生便捷的液化石油气及管道气,居民住宅配套设备日趋完善,使城区居民居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8.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和优化。在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日趋合理和优化。2001年我市居民吃穿两大类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47.1%,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2000年的38.5%下降为38.1%,表明我市居民生活质量在

16、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比重由4.5%上升为5.8%,娱乐文教由11.5%上升为12.1%,杂项消费由5.2%下降为4.9%,设备用品类由8.6%下降至7.3%,交通通讯由5.9%上升至6.3%,居住由17.2%下降至16.5%。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居民消费呈现生存型比例下降,享受发展型比例上升的趋势和特点。 居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异呈扩大趋势 2001年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逐年增长的同时,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据500户资料,占调查总数的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76.60元,比上年增长20.2%,10%的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56元,与上年相比仅增长3.4个百

17、分点。二者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由去年的6.2:1扩大到7.2:1。 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低收入户收入增长缓慢,使得低收入户生活只能维持较低水平。据调查,2001年最低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2497.32元,只相当于最高收入户的17.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60.6%。最低收入户的食品比重高达55.5%,而最高收入户的恩格尔系数仅为23.1%。按照联合国制定的生活标准,最高收入户已跨越小康,进入富裕水平,而最低收入户生活仍在温饱阶段。储蓄消费结构据相关统计,2002年武汉市居民全年的消费额总计为587.36亿元。11-7 城市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项 目 1999 200020012002调查户数(

18、户) 500500500500调查户人口合计(人)1555.591558.551537.481521.4平均每户(人)3.113.123.083.04调查户就业人数合计(人)825.00789.41778.73712.25平均每户(人)1.651.581.561.42调查户离退休人数合计(人) 320.00344.17348.01375.6平均每户 (人)0.640.690.700.75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人)1.881.971.972.14可支配收入合计(元)9741933.1210537461.2911231367.9612422751.6平均每人每月(元)521.84563.3960

19、8.75680.45消费性支出合计(元)8482931.119468453.279751138.7210396395.6平均每人每月(元)454.40506.23528.52569.4510 -6 金 融 机 构 年 末储蓄存款余额年份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万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定期全市人均储蓄存款(元)城镇居民1978264032272549881992107753994760677776915742457199416967631485037107398224383796199522776952001885141161132314992199633958603060793230123347637

20、446199740336283662798271118156038741199849547514553491322491168071070119995748055534044337059167810123782000659436061688374017068425523885520018818770832874255919344900281170020021079956910212007675748858756214151受教育程度武汉公众拥有高等院校:35所 武汉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5.4% 武汉市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数量:40.69万人 武汉市15周岁以上文盲人口占15周岁以上人

21、口的比例为:6.2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为:98.60万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为:166.82万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初中教育的为:264.77万人 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小学教育的为:187.31万人 第二部分 城市宏观商业情况近年,我市社会商品货源充裕,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商品销售额呈稳步增长,商业亏损额减少,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02年,武汉GDP达1492.74亿元。一、批发零售贸易业平稳发展商品货源充裕,销售平稳增长。随着加大投资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策略,深化发展对外贸易,深度开发国际市场等措施的实施,拉动了我市市场稳步发展。全市社

22、会商品货源丰富,销售总额平稳增长。零售市场,非公有制经济继续扩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后,我市随着商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业经济结构逐步朝着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轨道运行。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格局。在这新一轮开业热潮中,车商、青商、上海商城、老武商等都是梅开二度,使“千店一面”的传统百货市场变成了百货连锁、超市、购物中心和专业店。充分体现出商场的个性化、特色化。显示出各大商业集团的眼光延伸到了新世纪的商业竞争。这不仅符合武汉流通产业发展战略,同时将使我市流通产业结构和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为我国即将进入WTO奠定基础。以仓储合一、平价超市为

23、代表的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猛,抢占市场份额的竞争力更加强烈。目前,全市已有武商集团百盛量贩店、武商集团三角路超市、中商集团徐东平价广场、中商集团中南商都、中百集团唐家墩仓储店及武汉汉福、武汉华联和佰汇等10余家大型仓储式的平价超市,它以品种全、货物真、价格廉、购买方便、舒适等优质吸引顾客,成为武汉三镇市民购物的消费热区,是企业扩大销售新的增长点。二、商品交易市场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呈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尤其是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强劲。其发展呈如下特点: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一是消费品市场数占市场总数的比重虽高,但比例呈下降趋势,其发展速度不及生产资料市场快。市场成

24、交额方面:一是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呈高速发展态势,其速度大大快于消费品市场。第三部分 城市商业规划情况总体商业规划体系按照中心商业区-市级商业中心-市级商业副中心-社区中心四级商业服务体系的结构布局,加强江汉路、六渡桥、汉正街等传统商业区建设,以中山大道为主轴,以商业零售、餐饮、娱乐 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建设形成辐射中国中部地区的现代化中心商业区;扩大、提高武昌中南路、汉阳钟家村商业区的规模和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分别服务武昌和汉阳的市级商业中心;建立后湖、汉口火车站前、古田二路、十里铺、四新、沌口、解放徐东路、白沙洲、鲁巷、南湖、八大家等12个市级商业副中心;在各居住用地集中的主要地区规划布局9个社

25、区中心。 第四部分 武汉房地产市场情况一、房地产开发量继续增长(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再创新高2002年总投资额为132.5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投资99.39亿元,同比增长15.4%,占总投资的75%,经济房开发投资13.65亿元,占总投资的10.3%。二、房地产交易量继续放大(一)新建商品房销预售增幅较大2002年全市销预售总面积为759.32万(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93.13万)同比增长17.17%;总销售额为118.55亿元,同比增长26.62%。(二)存量房交易量增长较快1、2002年全市存量房成交55622套,面积为524.10万,交易额为62.29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

26、、26%、39% 。2、2002年全市存量住房(不含房改出售公房)成交19820套,面积179.20万m2,交易额为21.53亿元,同比增长10、15、16。3、2002年全市存量住房交易中已购房改房再上市成交6584套,面积42.62万m2,交易额为3.9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3、18、20。三、房屋租赁市场渐显活跃(按纳入租赁备案登记的非住宅用房统计)(一)租赁户数 2002年为20593户,同比增长0.5%;(二)租赁面积 2002年为118.02万,同比增长1.1%。(三)年租金额 2002年为4.91亿元,同比增长21%。四、土地供应及价格2002年全市土地价格总指数为100.7,

27、全年上涨0.7点,住宅用地指数为100.8,上涨0.8点。7月开始,拍卖沙湖及新华西路五幅地块,出让价款达13亿元。五、房地产价格1、普通住宅均价如下图:均价最高的区域为江汉区为2618.05元/,其次是江岸区,2450.60元/,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区域属于老城区,土地价格过高引起的;最低的区域为青山区1827.21元/,全市住宅均价2327.21元/,同比上涨12.68%。2、经济适用房价格也有较大提高,均价已达1700元/。3、存量房价格稳定:六、市场问题房地产市场秩序尚不规范2002年房地产市场虽经过专项整治,但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虚假广告、合同欺诈、违规开发仍居首位;房屋面积

28、缩水“短斤少两”情况较多;业主对开发商前期物业管理投诉较多;中介估价机构行为违规,竞争无序。行业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800余家,开发企业过多,资金分散,规模过小,导致我市开发企业在全国市场缺乏竞争力。全市中介机构共有361家,不规范且实力不强,与上海、深圳、广州、浙江等地的中介发展相比相差甚远;全市估价机构共有35家,其技术水平尚待提高。住房二级市场发展存在制约因素2002年全市住房二级市场交易量虽创历史新高,但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而言,不论是交易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力度还不大,如:公房承租权转让市场对流动人口的政策尚未开放。外地居民购

29、买二手房入户政策尚未开放;购房承租权公房还不能使用住房货币化补贴资金和公积金等。房屋交易办两证不同步,影响入市交易速度;政策性住房租赁价格偏低、租赁行为不规范。购房税费过重,购房契税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仍然偏高。居民收入水平尚待提高购买力是影响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直接因素,而购买力是由消费收入决定的。据统计:2002年111月,武汉市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213.74元,同比增长14.0%,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378.30元,同比增长12.4%,但与部分发达城市相比,如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328元、上海11147元、广州11213元,深圳20912元、宁波10783元,武汉市的个人消费收入依然有待提高。第五部分 汉阳房地产市场情况汉阳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武汉市的工业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改革开放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兴起,汉口和武昌经济发展快速起来,汉阳区由于交通和市政设施得不到根本的改善,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但近几年,汉阳在“沌口”经济开发区建立和神龙汽车城落成之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随之汉阳区内房地产市场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的提高逐渐活跃起来。1、开发规模逐步扩大。2000年汉阳地区的楼盘数量很少,仅有的几个楼盘中除了鹦鹉花园以外,其余的房地产开发规模一般都在5万平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