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90.68KB ,
资源ID:102327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327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中考化学必刷题《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中考化学必刷题《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docx

1、广东省中考化学必刷题科学探究题word版有答案广东省中考化学必刷题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产生的所有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提出猜想】甲:气体是 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实验探究】针对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进行探究:(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 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

2、中含有SO2。(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 。(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网由黑色变红色 ,证明气体中含有H2。【交流与讨论】(4)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请写出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2H2O+SO2 。但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不断减小,变成稀硫酸时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5)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最好选择锌与稀硫酸 反应,优点是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3、。(6)小童提出:SO2是有害气体,需要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你的看法是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并说明理由防止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答案】解: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故填:H2。(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SO2。故填:品红溶液褪色。(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防止对检验氢气产生影响。故填:吸收水蒸气。(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网由黑色变红色,是因为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了铜和水,证明气体中含有H2。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4、防止发生爆炸;铜网由黑色变红色。(4)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2H2O+SO2;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原因: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不断减小,变成稀硫酸时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填:Zn+2H2SO4(浓)=ZnSO4+2H2O+SO2;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不断减小,变成稀硫酸时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5)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最好选择锌与稀硫酸反应,优点是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故填:稀硫酸;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6)SO2是有害气体,需要连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理由:防止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故填:需要;防止

5、二氧化硫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探究一】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甲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已知CO2与BaCl2不反应,为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X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 NaOH(填化学式);(2)能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中液体进入A中,A中溶液变浑浊 ;【探究二】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程度?(3)乙同学取少量久置的氢氧化钠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根据此现象不能 (填“能”或“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原因是如果少量的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

6、产生气泡 。(4)丙同学对该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作出如下两个猜想,并按下图进行实验:猜想1:全部变质(Na2CO3);猜想2:部分变质(NaOH和Na2CO3);现象a为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若现象b为无色溶液B变红色,综合可知猜想2 成立;【探究三】碳酸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查阅资料】溶洞中的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丁同学开始实验探究(

7、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Na2CO3、NaHCO3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不成立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取实验步骤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讨论交流】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

8、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怀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解:(1)为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X溶液中的溶质应该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中二氧化碳气体进入B中反应,导致A中气压减小,导致B中液体进入A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能证明NaOH与CO2能反应的实验现象是B中液体进入A中,A中溶液变浑浊。故填:B中液体进入A中,A中溶液变浑浊。(3)根据此现象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其原因是:如果少量的稀盐酸

9、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故填:不能;如果少量的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4)现象a为白色沉淀,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若现象b为无色溶液B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综合可知猜想2成立。故填:2。【提出猜想】猜想一:碳酸钠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2CO3;猜想二: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且全部反应时溶质为NaHCO3;猜想三:碳酸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并且部分反应时溶

10、质为Na2CO3、NaHCO3。故填:Na2CO3、NaHCO3。【设计实验】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取实验步骤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不成立取实验步骤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实验步骤中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

11、HClNaCl+H2O+CO2。【讨论交流】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怀疑,其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口久置的“84”消毒液成分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该敞口久置的消毒液中溶质有哪些?【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O为有效成分,有腐蚀性,并易与空气中CO2反应(2NaClO+CO2+H2O2HClO+Na2CO3)。NaClO溶液、HClO都具有漂白、杀菌、消毒功效。H

12、ClO不稳定,受热或光照会发生分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NaCl,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实验过程】:向装入有色布条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消毒液试样,布条长时间不褪色。: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NaClO、HClO 。实验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 。【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

13、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NaClO有腐蚀性 。【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SO4Na2SO4+2HClO 。(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 (填“能”或“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答案】解:分析讨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该消毒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还有NaClO、Na2CO3、HClO中的一种或多种。故填:NaCl。实验过程:另取适量该消毒液试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填: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有色布条

14、不褪色,说明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不含NaClO、HClO。实验过程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综上所述,该消毒液试样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故填:NaClO、HClO;Na2CO3+CaCl2CaCO3+2NaCl;NaCl、Na2CO3。交流反思生活中,“84”消毒液贮藏时应注意;一般不用“84”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消毒,其原因可能是NaClO有腐蚀性。故填:NaClO有腐蚀性。拓展延伸(1)次氯酸钠与稀硫酸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2NaClO+H2SO4Na2SO4+2

15、HClO。故填:2NaClO+H2SO4Na2SO4+2HClO。(2)次氯酸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有毒的氯气,日常生活中“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混合使用。故填:不能。4、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1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查阅资料】初中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 MnO2,无色溶液是H2O2 (只写一种假设)【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

16、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 2H2O+O2此气体是O2 ,原假设成立【讨论】若要制取该气体,应从图2中选择发生反应的装置为B (填序号)【答案】5、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用品】pH试纸、

17、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总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猜想一:硫酸钠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填名称或化学式均可)。猜想三:硫酸钠、硫酸【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不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pH7产生气泡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 把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2)有

18、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少量氧化铜于试管中,加入反应后的溶液;实验现象: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 。【答案】解:【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硫酸钠。猜想二:碳酸氢钠过量时溶质是硫酸钠、碳酸氢钠。猜想三:硫酸过量时溶质是硫酸钠、硫酸。故填:碳酸氢钠。【实验探究】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不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氢钠;锌和反应后溶液混合,产生气泡,说明溶

19、液中含有硫酸,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方案ABCD实验操作实验现象不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pH7产生气泡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猜想三正确【评价反思】(1)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操作错误是:把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故填:把pH试纸直接伸入溶液中。(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理由: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填:硫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总结提高】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少量氧化铜于试管中,加入反应后的溶液;实验现象: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故填:实验步骤

20、:取少量氧化铜于试管中,加入反应后的溶液;实验现象: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和硫酸。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白色沉淀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只有Na2CO3猜想三:Na2CO3与NaHCO3猜想四:只有NaHCO3

21、【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二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猜想一、二、三、四加入足量稀盐酸都能够产生气泡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并完成实验报。(查阅资料可知,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HCO3溶液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猜想一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密封保存。【答案】解:(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

22、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变质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填:白色沉淀;2NaOH+CO2Na2CO3+H2O。(2)【做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是NaOH、Na2CO3;猜想二:氢氧化钠完全变质是只有Na2CO3猜想三: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后部分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是Na2CO3与NaHCO3猜想四:只有碳酸钠完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是NaHCO3故填:NaOH、Na2CO3。【进行讨论】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猜想一、二、三、四加入足量稀盐酸都能够产生气泡。故填:

23、猜想一、二、三、四加入足量稀盐酸都能够产生气泡。【设计实验】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溶液变红色 猜想一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故填:密封。7、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 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4、Mg+2HClMgCl2+H2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试管(盛有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镁条长度1cm2cm3cm4cm相同的实验现象(省略题干现象)快速反应,试管发热,镁条全部消失沉淀量差异(恢复至20)无少量较多很多【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 镁条长度有关。【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查阅资料】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25、【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Mg+2H2O=Mg(OH)2+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试管操作现象结论A加入足量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消失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B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 不消失猜想二不正确C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 Cl-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答案】解: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2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2HClMgCl2+H2【得出结论】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做出猜想】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A、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B、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C、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

27、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此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Cl-。故答案为:气泡;Mg+2HClMgCl2+H2;【得出结论】镁条长度;【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实验验证2】试管操作现象结论A加入足量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 消失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B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 不消失猜想二不正确C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Cl-8、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提供的试剂:稀硫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紫色石蕊溶液

28、,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小清同学将氯化钠溶液加入到稀硫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将混合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意外地得到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出问题】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1L可能是二氧化硫;猜想2可能是氯化氢;猜想3,可能是氨气。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 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查阅资料】SO2和CO2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他认为猜想2正确。【评价与改进】小煜认为小诚的结

29、论不科学,于是他利用提供的试剂通过实验确认了猜想2正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将产生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为进一步证明结论正确,他们又将该气体通入硝酸银 溶液中,观察到了预期的白色沉淀。【结论】加热氯化钠和硫酸的混合物溶液得到的气体是氯化氢。【答案】解:【猜想与假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猜想3不合理,依据是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实验探究】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小诚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色,于是他认为猜想2正确;【评价与改进】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将产生的气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由上述实验说明,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硫,可能是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为进一步证明结论正确,他们又将该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了预期的白色沉淀。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无法生成氨气;【查阅资料】SO2+Ca(OH)2=CaSO3+H2O;【实验探究】溶液变红色;【评价有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