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IS复习总结MIS复习总结 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一、管理决策与管理层次1、管理决策 2决策: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有选择的活动管理:管理的过程就是基于信息的决策过程分类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简单、直接、有固定的规律,能够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可以用一定的规范和公式来解决。 例:进货方案、获奖方案非结构化决策:一般没有公式可依,无章可循的决策问题。 例:新产品、新市场的设计半结构化决策:介于二者之间 例:证券投资2、管理层次 2高层管理:属战略级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层。高层管理者面临的是战略决策,一般与企业远景规划有关,常表现为非结构化决策,需要
2、的信息韩擀面广,但是对信息的精确程度、详细程度和及时程度的要求不高。中层管理:属战术级管理,被称为控制管理。中层管理者面临的是管理决策和知识决策,既要涉及宏观、长期的规划,又要和具体的工作安排有关,有时表现为非结构化,有时表现为结构化。基层管理:执行层或作业层管理,按照中层管理制定的计划,具体组织人力去完成。面临的是业务决策,其工作主要是解决既定的、明确的、按部就班的任务,多数表现为结构化决策。二、信息与数据的关系;信息的特性1、关系4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要表达的内容;而数据则是信息的表达形式,只是一种描述符号。数据和信息的区别是相对而言的,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
3、信息和数据两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信息必然是数据,但数据未必是信息,信息只是数据的一个子集。3、信息的特性5真实性层次性 战略层、战术层、作业层可传输性可变换性共享性增值性三、系统的概念、特性,系统工程三维结构1、概念 7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为达到特定目标而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特性 7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3、系统工程三维结构 8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时间维(工作阶段):强调一个系统从开始规划到投入使用直至终止运行分为规划、制定方案、系统开发、系统生产、安装实验、运行和更新7个阶段。逻辑维(思维过程):强调在时间维每个阶
4、段的开发过程中,采用工程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分为阐明问题、目标确定、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和实施计划7个逻辑步骤。知识维(技术内容):完成各阶段、各步骤的工作所需要的工程只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行为学等专业知识。四 信息系统的概念;诺兰模型1、信息系统的概念 9信息系统就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检索和传递,必要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从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来看,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输出信息的系统。其基本构造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组成。2、诺兰模型 11计算机时代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信息时代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五
5、MIS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特性、层次结构、发展及分支1、MIS的概念 121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信息系统,具备信息系统的功能;同时又具备它特有的计划、控制和辅助决策等功能,是一个可对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还要考虑人的行为,是社会系统,是管理系统,是用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由人、软件、硬件和数据4种基本资源组成。信息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但人是关键,数据是核心,这两个因素不可忽视。2、特性 14主题性系统性人机系统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相结合的系统3、层次结构 1415业务执行 与基层管理相对应管理控制 为企业各中层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提
6、供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制订资源分配方案、 凭借企业效益等战术级管理所需的信息。战略决策 为企业战略规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4、发展及分支 1620(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2)管理信息系统MIS 狭义 20世纪70年代初特点为实现企业整体管理目标,将企业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和高度共享。目的在于支持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实现信息的价值。主要支持例行的高度结构化的管理问题。利用定量化的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调节和控制等手段为管理者进行结构化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其重要标志是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
7、计算机网络系统,即通过建立一个统一规划的数据库系统,经网络环境支持,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分布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 DSS特点系统只是支持用户而不是代替他决策系统所支持的主要对象是半结构化的决策采用人机对话的有效形式解决问题MIS与DSS的对比MIS侧重于管理,DSS侧重于决策从追求目标的角度看,MIS的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DSS的目标是追求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益(4)信息系统的发展专家系统 ES经理信息系统 EI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六、MIS三大技术基础 22-241、计算机软件与硬件 22-232、数据库技术 24-27数据库系统DBMS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
8、的、集成的、时变的和非易失的数据集合,支持管理部门的决策过程3计算机网络 2831Internet 全球计算机网络的互联系统,是局间网Intranet 把Internet技术应用到企业内部建立的基于开放技术的网络体系结构,它基于TCP/IP通信协议和WWW技术规范,通过简单的浏览界面,集成各种系统。 Intranet所提供的 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Extranet 扩展的Intranet,它通过Internet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相关组织的Intranet联系起来OA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CRM 客户关系管理
9、的定义是: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用相应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来协调企业与顾客间在销售、营销和服务上的交互,从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向客户提供创新式的个性化的客户交互和服务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吸引新客户、保留老客户以及将已有客户转为忠实客户,增加市场份额。C/S C/S 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B/S 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一、信息化的组成要素及构成层次1、组成要素 39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10、2、构成层次 40从小到大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领域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二、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含义、过程1、含义 40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竞争力的过程。2、过程 41从动态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及产品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进行系统化、集成化、自动化的过程,也是对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实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
11、度等密不可分的。2、内容 41信息技术要求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模式,包括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搞好信息组织工作。根据企业情况,建立相关的信息系统,如MIS和CIMS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三、信息系统引发的组织变革历程 48-491、自动化信息技术支持组织变革最基本的方式。自动化直接支持组织业务环节工作模式的改善,导致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2、合理化为适应自动化发展的要求而对生产过程的变革。过程合理化就是简化标准的操作过程和不必要的环节,消除明显的瓶颈,使自动化操作过程更为有效。3、流程重组更为强力的组织变革方式。企业重新组织起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业
12、务流程,并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服务质量。4、立足点转移更彻底的组织变革形式,从根本上重新考察组织的业务和组织本身,包括对企业性质及组织工作自身性质的信重新认识。组织结构变革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共同特点是扁平的、分权的,层级减少四、信息素质 431、信息意识指人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2、信息知识3、信息能力4、信息道德五、MIS与管理 MIS与技术 451管理3、技术信息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就无从谈起,六、BPR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步骤,采购业务重组原则1、含义业务流程重组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
13、以求再速度、质量、成本和服务等各项当代业绩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2、步骤描述环境,明确目标。分析原有流程,找出问题。设计新的流程方案,并进行评估。制订与业务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业务流程重组方案。3、采购业务重组原则“数出一门,共同使用”。整个流程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在关键环节设计控制点,强化实时控制。七、MIS建设复杂性、应具备的条件1、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55技术手段复杂用户需求复杂建设环境复杂: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发展趋势,考虑到现行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考虑到人的习惯、心理,以及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同时给系统留有足够的可变
14、余地 ,使企业可以按照变化了的环境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调整。开发管理复杂2、系统建设应具备的条件 56-57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保证企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系统建设的需要第三章系统开发方法与战略规划一、系统开发过程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二、系统开发方法的特点、优缺点及适应范围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68特点:面向用户的观点 强调用户是整个信息系统开发的起源和最终归宿严格区分工作阶段自顶向下的系统观点工作文件的标准化和文献化采用图表工具描述优点和不足 69优点:开发过程易于管理和控制有利于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不足:文档资料工作量大与用户沟通
15、难度大开发周期长适用范围适用于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管理相对规范、成熟、定型的单位,而且其系统需求应明确、稳定。2、原型法 69-70原型法的基本原理是:在获得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建立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及有关人员在试用原型的过程中,加强沟通和反馈,逐步确定各种需求的细节,通过反复评价和修改原型系统,使系统满足用户的最终需求。优点:有利于项目的开发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提高了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开发时间短、效率高。不足:开发过程不易管理和控制开发大系统非常困难适用范围:比较适合用户需求模糊、业务理论不确定;系统规模不大、结构比较简单的系统。三、系统五种开发方式及各自特点72-7
16、41、自行开发适用于用户的业务经验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比较重要,具有能力极强的开发队伍的组织和单位。2、委托开发适用于信息系统开发能力较弱、IT专业人才匮乏的企业,但资金较为充足,可以借助外部专业公司的力量开发信息系统。3、合作开发企业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企业业务流程比较复杂,需要开发适用性强、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4、购买软件特点和对比在74页上方四、系统规划阶段任务及内容 77-781、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具体的实施方案2、信息系统规划的过程目标设定环境分析:技术环境 管理环境 社会环境战略选择3、特点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关键问题,具有较强
17、的不确定性,结构化程度较低。是高层次的系统分析,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系统规划不宜过细。信息系统规划是组织规划的一部分,并应随着环境的发展而变化。五、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重点突破法)78-801、概念关键成功因素是指对组织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2、步骤确定组织和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针对关键成功因素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方向和策略六、企业系统规划法 BSP (全面调查法)81-851、关键步骤确定管理目标准备工作调研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确定管理部门对信息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评价信息资源管理提出
18、建议书和开发计划提交规划成果报告2.U/C矩阵及作用比较难,需要重点看,从83到85页七、可行性分析与内容86-881、技术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否达到系统所提出的要求,所需要的物力资源是否具备、是否能够得到。2、经济可行性成本分析直接经济效益分析间接经济效益分析3、社会可行性第四章 系统分析一、系统分析的任务 93-941、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定义用户需求,确定新系统逻辑方案的过程。2、特点系统分析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的第一步,它的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最重要的阶段,其目
19、标就是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定义,为信息系统设计取得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二、系统调查方法 96-971、研究资料法2、召开调查法3、用户访谈4、问卷调查5、实地考察三、业务流程图1031、定义业务流程图是系统业务调查中最普遍使用的业务流程描述工具,是一种反映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信息流向的流程图2、基本符号业务处理单位 业务处理表格/单据 数据/文件存档业务流动方向四、数据流程图 105-1081、特征数据流程图是一种便于客户理解、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摆脱了系统的物理内容,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2
20、、基本符号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指系统之外又与系统有联系的人、组织或其他系统,表达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和去处,是外界与本系统有信息关联的部分。注:重复项在外部实体右下角画一斜线数据流 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它可以是一项数据,也可以是一组数据。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表示的是一种处理功能,是把输入数据变成输出数据流的逻辑处理过程。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用来描述数据保存的逻辑地点,用一个右边不封口的长方条形表示。3、绘制数据流程图绘制顶层数据流程图分解顶层,绘制中层数据流程图。细分中图,绘制底层数据流程图。4、绘制数据流程图的注意事项划分层次的原则: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数据流程图划分多少层次,每层中的一个处理
21、功能能分解为多少个低层次的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提高数据流程图的可读性:合理布局,易理解命名应当恰当编号规范检查数据流程图的正确性:父图与子图的平衡任何一个数据流至少有一端是处理框在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存储,必定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即写数据和读数据。数据流程图需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最终形成。五、数据字典的作用、内容1、作用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对数据流程图上每个成分进行定义和说明,目的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归档,同时也是下一个阶段进行数据库设计的依据。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的各种成分起注释、说明的作用,对这些成分赋以实际的内容,并对系统分析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说明。2、内
22、容数据元素: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既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描述重点是数据元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说明这个数据结构包括哪些成分。数据流:数据流是数据处理的输入和输出,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元素或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存储: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描述内容包括名称、编号、简述、结构以及相关的处理。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用来描述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功能。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是数据的来源或去向。六、处理逻辑的描述工具112-1131、决策树(判定树)决策树是用来表示逻辑判断问题的一种图形工具。最左侧为树根,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各种条件,左边的条件比右边的优先考虑
23、,根据每个条件的取值不同,树可以产生很多分支,各分支的最右端即为不同的条件取值状态下采取的行动。2、决策表(判定表)决策表是一种表达逻辑判断的工具,它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各种条件的全部组合以及在各种组合下应采取的行动。在条件的个数较多,每一条件的取值有若干个、各个条件又相互结合,相应的决策方案很多的情况下,使用决策表比决策树更加有效和清晰。决策表分成4大部分,左上角为条件说明,左下角为行动说明,右上角为各种条件的全部组合,右下角为各种条件组合下采取的行动。第五章 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的任务、内容121-1221、任务以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逻辑方案为方案,根据系统实现的环境和主客观条件,科学合理地进行
24、系统物理方案的设计,解决新系统“怎么做”的问题。2、内容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功能结构设计和系统运行平台方案设计详细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安全控制设计二、模块及其属性 内聚性与耦合性1、模块的含义及属性模块是指一个独立命名的,拥有明确定义的输入、输出和特性的实体,如过程、函数、子程序、宏等模块具备四个要素:输入/输出&处理功能 外部特征 内部数据&程序代码 内部特征2、内聚性内聚性是一种非量化的测量,是从功能的角度对模块内部聚合能力的量度。高内聚是模块独立性追求的目标,下列为内聚性从低到高顺序分为7个类型。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25、模块各组成部分结合起来,完成一个特定功能,模块的所有成分对于完成单一的功能都是必须的。3、耦合度耦合是软件结构中各模块之间联系程度的一种量度。从强到弱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内容耦合公共耦合控制耦合数据耦合独立耦合三、模块结构128-1291、概念模块结构图是分层结构。上层模块调用下层,它们之间存在着主从关系,自上而下是“主宰”关系,自下而上是“从属”关系,同层模块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2、步骤四、系统工作模式 134-1351、集中式集中式系统是集设备、软件和数据于一身的工作模式,包括单机结构和多终端联机结构。2、分布式文件服务器/工作站模式一般用于由PC组成的局域网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26、中,客户机为前台,服务器为后台,协同执行一个应用程序任务。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五、代码的种类、设计原则、校验方法、校验位138-1401、代码的种类顺序码:顺序码用连续的数字表示编码对象。层次码: 层次码也称区间码,它将代码的各数字位分成若干个区间,每个区间有不同的含义,这样每位码本身和其所在的位置都代表一定的意义。十进制码:它把整体分成若干层,每划分一层用一个小数点隔开,然后把每一层再分成若干 层,这样连续不断地划分。助记码:将编码对象的名称、规格等用汉语拼音或英文缩写等形式编成代码。2、设计原则唯一性可扩充性 预留足够的备用代码位标准化系统性简明性
27、和效率性3、校验方法常见的代码录入错误:识别错误易位错误随机错误代码校验方法:校验位 为了保证输入的正确性,在原有代码的基础上另加一个校验位,并且将它作为代码的组成部分。 加权取余 将代码各位乘以权数所得的总数,用总数除以模数所得到的余数便可得。代码库检索 六、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 141-1441、概念设计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模型。实体-联系模型 E-R图2、逻辑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主要任务是将概念结构E-R图转换为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转换的原则与步骤实体转换原则:一个实体转
28、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主码就是关系的主码。联系转换法则:一个联系也转换一个关系,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与该联系相连的实体的主码均作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主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有所变化。 1:1联系 可以选择与该联系两端相连的任一实体的主码作为该关系的主码 1:n联系 n端实体的主码作为该关系的主码。 m:n 两端实体主码的这组合作为该关系的主码具有相同主码的关系可以合并七、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149界面操作简单容易,方便友好。提供用户以简单易懂的界面信息反馈界面表示的合理性界面风格的一致性对输入的容错性第六章 系统实施与维护一、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内容 156系统实施是系统开发的
29、最后阶段,其目的是把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成果转换成实际可运行的系统,交付用户使用。主要任务包括前期的硬件与软件准备、程序设计、系统测试、人员培训和系统试运行与转换。二、衡量编程工作的指标 157可靠性:程序运行的可靠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规范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三系统测试的原则、方法、步骤159-1621、原则尽早并及时地进行测试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结果两个部分。测试用例不仅要设计合理、有效的输入条件,也要设计不合理、无效的输入条件。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身开发的程序或软件部分。严格执行测试计划,避免测试的随意性。对每一个测试结果做仔细分析和全面检查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等文档资料。2、方法按照是否需要实际执行被测软件静态测试:是指并不实际执行被测程序,主要对被测程序的编程风格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种方法:个人复查 走查 会审动态测试:是指利用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检验程序的动态行为,对比运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别以发现错误。按照是否针对程序或系统的内部结构或实现算法来划分黑盒测试:暂不关心程序的内部结构或实现算法,将被测对象看成黑盒子,目标是测试程序的功能。白盒测试:测试者要清楚程序的内部结构和逻辑,将被测对象看成透明的白盒。3、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综合测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