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49.13KB ,
资源ID:102272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272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1、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定远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卷历史试题1.西周初年,成王年幼继位,以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共同辅政;西周中期出现了卿事寮和太史寮这样的辅政机构;西周晚期出现了总理两寮及公族事务的冢宰,这是类似于宰相的重要辅政大臣。这说明A. 王权权威提高B. 官僚政治萌发C. 宗族等级严格D. 周王权威削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辅政大臣,说明王权的权威提高,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我国实行的血缘政治,官僚政治萌发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中主要涉及的是政权政治,不是宗族等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辅政机构的出现标志着

2、王权的加强,不是削弱,故D项错误。2.晋书“秦变周官,汉遵赢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材料意在强调A.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D.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秦朝改变西周的制度,而汉代遵循秦的制度,并未强调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遵赢旧”说明西汉主要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不是重在强调西汉制度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制度的传承发展,并不是强调秦汉时期是政治制度的奠基

3、时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得出材料重在强调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故D项正确。3.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人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A. 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 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C. 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D. 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描述的是保路运动,其中体现出的是人们对铁路

4、国有的抵制。保路运动是人们对当时政府的不满,是对封建统治的一种抵制,也是对当时帝国主义的一种打击。因此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A选项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含义;B选项说法错误,并不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对当时封建制度的抵抗;D选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保路运动的【名师点睛】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1910年(宣统二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

5、,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通过此举,全国人民充分看清了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本质。4.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美国结束了越南战争B. 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

6、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答案】D【解析】材料“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地缘政治”体现了美国面对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经济发展陷入“滞胀”等现实,积极调整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的史实,故D项正确;材料中观点不能佐证美国结束越南战争,故排除A项;美国没有放弃遏制中国的政策,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观点无关,故C错误。故选D。5.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表,关于该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阶段英国人击败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B. 在阶段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C. 在阶段美国成为新崛起的世界殖民大

7、国D. 在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的殖民帝国是葡、西,1588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从此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和殖民霸权,英国并未成为海上霸主,故A项错误;在阶段的17、18世纪加紧殖民扩张的殖民帝国是荷兰与英国,故B项错误;在阶段的18世纪中期后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故C项错误;阶段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图示中的时间,结合葡、西、荷、英等国的殖民扩张概况解答即可。6.1903年4月17日大公报注:“他们(当时的上海居民)看着外国事,

8、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材料表明当时上海居民A. 生活方式和日常消费西方化B. 注重传统习俗与西方习俗的融合C. 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D. 从不接受西方的习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中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居民盲目崇洋和讲求虚荣。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盲目崇洋7.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

9、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 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B. 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 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D. 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苏联农业生产发展落后,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发展,而私人土地对促进农业的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由此可知苏联激进的农业集体化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选B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农业集体化8.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

10、断下降趋势。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原因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A. 世界经济多极化冲击了发达国家工业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C. 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取得民族独立D.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答案】D【解析】从19602000年发达国家积极开展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结果使得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故D项正确;观察表格,其数据反映的是世界各国工业比重变化的趋势,AC项表格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9.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

11、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这种现象说明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答案】A【解析】材料中二者关于孔子身高的记载有较大差别,不能相互印证,还需进一步考证,说明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故A项正确,B项错误;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对孔子身高的记载,也属于后世人的描述,不属于原始材料,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史记的记载就存在谬误,故D项错误。10.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1929年的

12、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 经济危机的爆发式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 科学技术史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 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了经济危机能推动新的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则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科技革命并非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选项A夸大了科技革命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就是错误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科学技术也不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1.中国国

13、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称:“中国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因其所处之地位,与所感之痛苦,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国民党于此,一方面当对于农夫工人之运动,以全力助其开展,辅助其经济组织,使日趋于发达。”这表明国民党意识到A. 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B. 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C. 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D. 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国民党认为农工人数众多,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提出扶助农工的政策,认识到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联俄;B项与材料无关;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12.2

14、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人的头脑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千千万万个印象,“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A. 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B.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C. 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D. 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答案】D【解析】材料文字“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即意识的流动,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创造出了“意识流”这种心理小说的形式,故D项正确;材料中不是理性思维模式故A错误;和属于现实主义写法,不符合题意。点睛:材料中的作家是“意识流”小说的创造

15、者伍尔夫。他认为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的“头脑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刻下来的。这些印象来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阵阵不断坠落的无数微尘”,这就是真正的生活。他否定生活的真实性,强调“内心真实”。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马克斯韦伯材料二(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事实上,它们

16、有的造福于公共利益,有的则造福于私人。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材料三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美)HGCreel顾立雅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耶林格请回答:(1)简述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2)指出材料二中罗马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法是如何有利于“罗马国家稳定”和造福“个人利益”的?(3)

17、村料三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答案】(1)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为中央举荐合适的人才;设立太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6分)原因:通过儒学经义培养的官员缺乏行政管理技能;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缺乏理性的法律精神。(4分)(2)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2分)提高官吏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裁决商业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社会各阶层关系。(6分)(3)科举制以学识作为考试内容,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有利于社会公

18、甲公正。(4分)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为中央举荐合适的人才;设立太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因为通过儒学经义培养的官员缺乏行政管理技能;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缺乏理性的法律精神,所以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根据材料“公法是

19、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可知罗马法分类的依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积极作用:提高官吏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裁决商业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社会各阶层关系。(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分析能力。科举制以学识作为考试内容,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

20、度罗马法罗马法的作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14.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表为19世纪中国和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部分历史事件。从表中提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历史术语准确)【答案】示例一:工业革命引起了中西方历史发生转折性变化。论述: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继之而起。工业革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工业资本主义崛起;政治上以英国议会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掀起高潮,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

21、;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自然科学突飞猛进。这一切预示资本主义将建立起对整个世界的统治。另一方面,为了开展工业革命,开辟世界市场,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加紧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通过鸦片战争等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而造成东方从属西方的局面。同时,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也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但如何实现近代化,是传统且落后的中国面对的重大课题。总之,工业革命促进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国则成为西方侵略对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渐拉大。示例二:西方列强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列强侵华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2、,破坏了中国的各种主权,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列强侵略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经济上,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政治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新的阶级力量崛起,提出建立民主政治要求并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旧有的封建制度和统治秩序;思想文化上,伴随西方思想涌入,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题。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和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尽管如此,西方

23、列强入侵中国的主观目的,是为了自身的殖民利益,而决不是为了传播近代文明、帮助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才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准确提取和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运用能力,解题时应注意社会转型包含社会性质、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解答时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归纳。如从材料全局上看,体现了工业革命时期中西方之间差距迅速拉大,西方国家通过侵略等手段扩大东西方差距,中国被迫开始了缓慢的近代化历程;从微观上看,西方国家加紧侵略中国,也对近代社会带来了双面性的影响;可从以上角度结合中西方同期相应的史实进行阐述即可。【点晴】此类试

24、题为历年高考必考题型,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准确阅读题干中,明确试题的要求,找出关键点;二是需要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三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归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解答时要做到史论结合,一份材料说一份话。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一些公立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重组合并成了13所国立大学、5所学院和9所省立大学,并把经费资助扩展到一些水平较高的私立学校,用于开设新学科和购置设备。在20所私立大学和33所私立学院中,1934年和1935年有32所获得了资助,1936年有40所获资助。不应低估的成就是,在这十年中,中等教育也取得了45倍的增长。到

25、1937年,有2042所中学,1211所师范和370所职业学校,就读学生达545207人。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院校合并;扩展经费资助范围;努力发展中等教育和职业学校。(2)意义: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促进了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受教育人口,提高了国民素质。【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按照材料一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教育部进行院校合并、经费资助范围扩大、重视中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等均是可以答案的。(2)南京国民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按照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分别回答意义即可,例如,教育部进行院校合并极大的提高了高等教育水平,再例如,重视中等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则会促进中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