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78.55KB ,
资源ID:102204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204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31讲 环境保护.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31讲 环境保护.docx

1、高考地理总复习知识点导学附答案第31讲 环境保护高考总复习:环境保护 考点解读考点提示环境与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管理复习建议理解并掌握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危害、治理对策;认识生态破坏问题产生的根源,掌握生态破坏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理解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类型、危害,并掌握各种主要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了解环境问题在治理过程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知识清单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和_的。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四个发展阶段。 (3)解决

2、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实质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及其原因 a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淡水资源总量_,空间分布_;水资源的不合理_,世界_增长很快。 b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地区分布_,时间分配不均,_用水量急剧增长。 (2)耕地日渐减少的原因 a世界: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_的问题。 b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耕地比重不大,人均耕地_;耕地的_很不均匀;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耕地质量下降。 (3)矿产资源(主要是能源问题)及产生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煤、石

3、油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2)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科学开采,防止环境污染,保护耕地,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实行_改革。 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a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和_。 b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发_;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_,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利用,注重水在_建设中的作用。 (2)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a我国耕地的合理利用、保护措施:实行耕地总量_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_等。 b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_措施、工程措施和农牧业措施。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与生态环境保护 (1

4、)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森林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减少、土地_化、水土流失。 (2)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危害。 (3)草地退化及防治。 (4)湿地减少的原因、危害及其保护。 a湿地的生态功能:涵养_、蓄洪防旱、降低污染、调节_、补充地下水,控制_等。 b湿地减少的人为原因:土壤侵蚀、引水灌溉和河道_、围湖围海造田、环境污染等。 c保护措施:签署_,恢复和重建湿地。 (5)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为原因: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捕猎,开发和走私野生动植物;_破坏生物生存环境;_入侵。 2我国生态环境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在_,局部在改善;巨大的人口压力和_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四、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5、 1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硫氧化物、_、_、碳氢化合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a调整能源战略: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_技术,开发_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_污染以及工业污染;b植树造林,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实施清洁生产等。 2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体污染物的来源:_、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2)主要污染类型:_、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治理 (1)主要污染物:工农业固体废弃物、城市_固体废弃物。 (2)危害:污染大气、_和土壤。 (3)治理措施:填埋、_和焚烧。五、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

6、按管理范围分:资源环境管理、_、部门环境管理。 (2)按职能性质分:环境规划与计划管理、_管理、_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_、行政、经济、_、宣传教育手段。 3实施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环境问题的_和共同性。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_。 4公众参与。参考答案一、相互制约二、有限 不均 开发与管理 总需求量 极不平衡 工农业和生活 耕地资源 不足 少 地理分布 能源结构 节流 水源 利用率 生态 不减少 质量 生物 三、荒漠 水源 气候 土壤侵蚀 截流改向 湿地公约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 恶化 资源不合理利用 四、氮氧化物

7、 碳氧化物 洁净煤 新 机动车 工业废水 水体富营养化 生活 水体 堆肥五、区域环境管理 污染源 环境质量 法律 技术 普遍性 利益冲突考点聚焦考点一 环境与环境问题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人类通过消费活动(生产消费、生活消费)使产品消耗、转化,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废弃的物质能量输出给环境。人类通过自己的发展活动(生产、消费)作用于环境、改造环境。环境把它所受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反馈作用。人类社会就是在与环境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环境自净能力:环境对

8、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环境问题的产生:A、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B、或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产生环境污染环境问题表现和分布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导致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这些环境问题的出现,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表现形式主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地区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城市或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

9、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海水入侵乡村或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深入探究: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的原因 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后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典型例题】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2)扼要回答乙类环境问题的形

10、成原因。(3)简述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措施。(1)根据环境问题分布的省区判断环境问题。甲类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云南,应该是森林减少;乙类环境问题出现在山西,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丙类环境问题在新疆最典型,为土地荒漠化;丁类环境问题分布在广东省,主要为酸雨危害。(2)水土流失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3)酸雨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解决酸雨的主要措施是减少酸性氧化物的排放。答案:(1)

11、甲:森林锐减;乙:水土流失;丙:土地荒漠化;丁:酸雨危害。(2)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等。(任答三点即可)(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等。(任答三点即可)考点二 环境污染与防治水污染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类型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水体富营养化生产、生活污水含有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恶化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预防: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治理: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重金属污染工业污水中

12、含有的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石油污染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分类主要来源主要危害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废弃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占用土地,加剧可耕地短缺;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危险废物危害人体健康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工业垃圾工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建筑垃圾建筑工地产生的废弃物医疗垃圾

13、医院废弃的各种垃圾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大气质量恶化;二是影响了原有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 (2)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m以下的固体颗粒,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污染物来源自然渠道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人为渠道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影响有利影响少量吸收可刺激并锻炼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影响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会危害人体健康 (3)酸雨的防治定义pH值小

14、于5.6的降水为酸雨形成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形成酸,溶解在雨水中而降落到地面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来源自然火山喷发释放的酸性物质人为燃烧化石燃料时排放的酸性氧化物(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等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类型硫酸型由硫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的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主要分布在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地区硝酸型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的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主要分布在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地区对环境的影响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作物减产;毁坏森林;破坏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区西欧、美国东部、印度、日本,我国“珠三角”地区、“

15、长三角”地区、贵阳、重庆等地(4)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防治大气污染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主要途径:调整能源战略,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典型例题】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图16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7分)(2)简述改善城市内核水质的主要

16、措施。(3分) 解析:本题考查水污染及其防治。(1)读图分析,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逐年下降,说明苏州河的水质在不断好转。根据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可知,该时期工业用地减少,居住用地、城市绿地和道路用地增加。工业用地减少,减少了污染源;减少了污染源;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2)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措施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总体趋势:水质有所好转。原因: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化,污染源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增加,改善了水质。(2)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引水冲淤;沿岸绿化;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考点三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

17、用、保护水资源问题及其利用、保护产生的原因危害应对措施自然原因可利用的有效淡水资源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人们身体健康,引发国际冲突开源节流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中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充分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蓄水,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根据实际情况把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搭配使用,

18、做好回灌补源,保持地下水资源;沿海地区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增加淡水总量,为内陆地区节省更多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通过行政、经济、技术手段,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生产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工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倡导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因地制宜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从而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调蓄能力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加强对水质和水环境的保护,重视对污水的处理,实施污水资源

19、化,可净化环境和减少对洁净水的需求量;城市污水排放量大且复杂,要在减少污水排放的基础上,强化污水处理和回收,以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土地资源问题:世界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土地退化严重。 土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土地的不合理开发;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污染;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占用耕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危机 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和人均量减少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耕地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的地理分布很不均

20、匀,自然条件较好和生产水平较高的湘、浙、粤、闽等省区人均耕地面积更少非农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不少耕地,使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耕地质量差,土地退化严重,耕地受到严重的污染,更加剧了耕地不足的程度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危机现状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大,耕地面积有限,且分布不均;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危机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退化、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非可再生资源(以化石燃料为例)的分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地理分布开发运输问题应对措施煤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破坏生态,占用土

21、地资源,产生污染造成交通线沿线粉尘污染大气污染;大量排放CO2,硫氧化合物,加剧全球变暖科学开采、环保并行,保护土地,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石油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中东、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会造成生态破坏与原油泄漏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大量排放CO2,加剧全球变暖天然气与石油分布较一致破坏生态存在安全隐患排放CO2,加剧全球变暖【典型例题】例题1 图13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读图回答问题。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6分)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4分)解析:(1)图中水库附近有居民地

22、、农田,入库河流上游为森林。为保护水库的水质,既要保护库区生态,又要防止水污染。因此,既要保护山地森林植被,又要退耕还林、还草,还要注意生产、生活对水质的影响。(2)C处山坡有森林分布,在这里开山采石,势必破坏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开山采石总成山体结构破坏地表疏松,加剧水土流失。答案:(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例题2(2015年新课标I卷)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

23、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保护和利用措施。以喀斯特特殊土层条件为材料,考查在工程建设中,如何保护土层,保护土壤的肥力,保护好生态环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清楚,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的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从开挖石料、堆放弃料

24、之前和之后分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同时需注意结合喀斯特地形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考点四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被破坏而产生生态环境问题。 (2)人为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问题的产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主要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破坏原因破坏后的危害保护措施森林破坏森林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CO2,释

25、放O2,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吸收噪声,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毁林开荒,过度砍伐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牧场退化,载畜力下降,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林草地退化草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CO2,释放O2,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虫害和鼠害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湿地减少湿地调节气候、调蓄水源、净化水体、释放O2、美化环境等围湖、围海造田,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流改向遵守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受损湿地中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分布、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

26、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地区东北、西南、华南林区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林区、草原、近海海域黄土高原、东南丘陵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主要防治措施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实行休渔期制度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砍伐【典型例题】 例题1 某区域内湿地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年份湿地斑块数目(块)湿地总面积(km2)湿地比率(%)1976225188839342.99198637

27、213963919.1720051973192309.30阅读资料,分析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表格中数据分别分析湿地斑块数目的变化、湿地面积的变化。该变化分两个时期,一是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目增多,但是湿地总面积减少较多,说明湿地相对破碎;二是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目减少,湿地总面积进一步减少。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湿地面积的减少必然导致湿地生态作用减弱,由此可以分析该区域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

28、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例题2 (2015年江苏高考卷)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_、_。 (3)“泰勒放牧法”和“

29、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_。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_,针对我国同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_等措施。答案:(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 天气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任答2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1点)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任答2点)解析:(1)由图中折线变化可看出,总体呈下降趋势。 (2)注意图中20世纪30年代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则生态环境脆弱、多沙土是“黑风暴”产生的物质基础:“黑风暴”必然有大风作为动力条件。 (3)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草地资源,草地资源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