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24.78KB ,
资源ID:102173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17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单元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单元测试.docx

1、学年浙科版必修三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单元测试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一、单选题1流感是冬春常见的一种人类高发率传染病(病原体为流感病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T细胞受到流感病毒的刺激后,会有特定的mRNA合成B 注射流感疫苗可以起到免疫治疗的作用C 感染病毒后引发的细胞免疫会裂解靶细胞并清除血液中的病毒D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是最佳选择【答案】A【解析】人体T细胞受到流感病毒的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会有特定的mRNA合成,A项正确;注射流感疫苗可以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B项错误;感染病毒后引发的细胞免疫会裂解靶细胞,血液中的病毒需要有体液免疫清除,C项错误;抗生素类药物主要针对各种细菌、真菌,

2、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D项错误。2感冒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发烧、打喷嚏等人体内对付被病毒感染细胞并导致其裂解死亡的免疫细胞是( )A 浆细胞 B 记忆T淋巴细胞C 记忆B淋巴细胞 D 致敏T细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为靶细胞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

3、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解:A、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但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A错误;B、记忆T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但其本身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C、记忆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但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错误;D、致敏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并将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调节分子是A 组织胺 B 抗体 C 促激素 D 淋巴因子【答案】D【解析】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调节分子是淋巴因子,可以促进其他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故选D。4某人由于支原体感染而患肺炎,有发热、肌肉酸痛等

4、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神经和免疫系统均参与了调节B病人因供氧不足而使体内乳酸含量增高,导致肌肉酸痛C人的体温主要是由位于下丘脑和垂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的D支原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细胞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过程中,需要神经系统参与调节体温,此过程中由于是病原体入侵引起的发热,因此这一过程中还需免疫系统均参与,清除病原体,A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是因为肺部感染引起肺炎,会使病人供氧不足,而导致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项正确;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项错误;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

5、只含一种细胞器-核糖体,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D项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稳态调节的机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此抗体与促甲体结合后,刺激甲状腺分泌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B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垂体细胞的表面上C 该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 患者血浆中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患者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分布在甲状腺细胞的表面上,B错误;C、该病与类风湿

6、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人,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低于正常人,D正确故选:D6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各种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各种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免疫缺陷症B当血糖含量低于45mg/dl时,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因为骨骼肌得不到血糖供应C艾滋病能传给下一代,因此这是一种遗传病D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答案】D【解析】A选项中的风湿性心脏病是属于自身免疫病;B选项中血糖含量过低,机体出现昏迷等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脑细胞得不到血糖供应:C选项中的艾滋病能传给下

7、一代,是因为爱滋病毒在孩子生产过程中传染了给孩子,而非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是一种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D选项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那么免疫系统正常的机体内就要产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但由于体内的病毒还有一定数量未被清除, 所以就会发病。所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7HIV直接破坏人体的什么结构A 血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肝脏组织 D 呼吸器官【答案】B【解析】HIVT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感染人体后,直接破坏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故A、C、D错误,B正确。【点睛】

8、本题考查HIV的致病原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HIV的作用机理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死因。8下列关于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均属于第二道防线B 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含有的白细胞均为死细胞C 炎症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物理屏障【答案】C【解析】血浆蛋白对抗病原体产生反应的过程有属于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但抗体对抗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A错误。人体克服感染时形成的脓液中含有的白细胞大多数是死亡的白细胞,但还有极少数有吞噬能力,B错误。验证反应时局部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C正确。皮肤中

9、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属于化学屏障,D错误。9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增殖形成E细胞B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E均来自记忆细胞MC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图中的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答案】D【解析】M细胞是记忆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浆细胞),即图中的E细胞,细胞增殖只能增加细胞数量,不能使M细胞变成E细胞,A项错误;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E主要来自记忆细胞M,也可来自B细胞的增殖分化,B项错误;E细胞只能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能与

10、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C项错误;图中的T细胞、B细胞、M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D项正确。【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1构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解2判断细胞识别作用的技巧(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的功能。(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10甲型H1N1流感大规模的爆发,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H1N1侵入机体后,仅有少数H1N

11、1刺激T细胞就可以形成浆细胞B效应T细胞能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H1N1入侵的靶细胞C患者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H1N1病毒D被H1N1感染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H1N1病毒【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H1N1侵入机体后,仅有少数H1N1能直接刺激B细胞形成浆细胞,A错。效应T细胞直接识别并与靶细胞接合,B错。患者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H1N1病毒,C错。被H1N1感染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H1N1病毒,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意在考查对所学知识要点

12、的理解能力,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1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C 细胞a只能为B淋巴细胞,细胞b只能为T淋巴细胞D 细胞c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只能为效应T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是B细胞(记忆B细胞),细胞b是T细胞(记忆T细胞),细胞c是效应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是体液免疫过程,是细胞免疫过程A、由题图可知,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通过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发挥免疫效应,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B、大多数病原体需要经过巨噬

13、细胞的摄取、处理和呈递,B正确;C、若是二次免疫反应,细胞a和细胞b可以分别为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C错误;D、细胞c能产生抗体,只能是效应B细胞,细胞d作用于靶细胞,只能是效应T细胞,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名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2人接种埃博拉病毒(EBV)疫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出现相应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被动免疫是以诱发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的B 抗体与内环境中病毒类抗原发生中和而失效C 血液中出现抗体可以确定其已被病原体

14、感染D 抗原和抗体比较,前者的成分不都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接种疫苗让机体产生抗体是主动免疫过程,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内环境中的埃博拉病毒发生中和,而不是病毒类抗原,B错误。血液中出现抗体不能确定是否已被病原体感染,有可能是接种过疫苗,C错误。抗体都是蛋白质,而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D正确。13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A 致敏B淋巴细胞B 效应B细胞C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 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答案】C【解析】致敏B细胞的作用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最终再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不是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细胞,A错误;效应B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不

15、是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细胞,B错误;能识别并消灭被病毒感染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致敏T细胞),C正确;成熟的辅助性T细胞接受到树突细胞的信号刺激后,被活化,分泌淋巴因子,D错误。14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 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 一种抗原往往具有多个抗原决定簇,一个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D 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因为过程可迅速完成【答案】A【解析】和过程都要进行细胞识别,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过程是抗体与抗原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B细胞和T细胞都由

16、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但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相应的抗体,C错误;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由于过程可迅速完成,从而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D错误。15图中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所在的阶段中,没有吞噬细胞的参与B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C细胞3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D参与细胞4合成并分泌物质5的结构包括: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体液免疫是指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

17、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增值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1为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为效应B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为抗体解:A、为吞噬细胞处理抗原的过程,A错误;B、免疫过程为初次免疫,为二次免疫,免疫效应中比要慢,要弱,B错误;C、细胞3为记忆B细胞,可以直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的为效应T细胞,C错误;D、为浆细胞,为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故参与合成和分泌的结构有:细胞膜、核糖体、内质

18、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正确故选:D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6研究发现:免疫细胞释放的MIF分子能抑制表皮生成因子受体蛋白(EGFR)的活性;EGFR的激活能够促进多种肿瘤的增长;癌细胞能释放降解MIF分子的酶MMP1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细胞通过释放MIF分子来实现相应的防卫功能BMIF分子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的增长C癌细胞能释放酶MMP13,是其易扩散和转移的主要原因D癌细胞被患者服用的抗癌药物杀死属于细胞凋亡【答案】A【解析】EGFR的激活能够促进多种肿瘤的增长,而因MIF分子能抑制EGFR分子的活性,所以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实现相应的防卫功能

19、,A正确;MIF分子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的活性,B错误;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减少,致使细胞间彼此的粘着性下降,故而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C错误;癌细胞被患者服用的抗癌药物杀死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名师点睛】细胞癌变知识点的总结:1、细胞癌变的外因:是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内因:原癌基因和抑制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2)形态结构变化:扁平球形;3)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20、。17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并对甲、乙、丙分别做如表所示的处理。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分组甲乙丙处理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同甲),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切除背部部分皮肤(同甲),切除胸腺A 乙、甲 B 乙、丙C 甲、丙 D 丙、甲【答案】B【解析】乙已经过免疫,所以再次移植丁的皮肤小片,相当于二次免疫应答,所以小片最易脱落;丙上的最不易脱落,原因是切除胸腺,免疫能力减弱,B正确。【考点定位】免疫调节。18猫和狗常常用舌头舔舐创面或伤口,因为唾

21、液中的酶素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A 非特异性免疫 B 体液免疫 C 细胞免疫 D 二次免疫【答案】A【解析】猫和狗常常用舌头舔舐创面或伤口,因为唾液中的酶素有杀菌的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选A。19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再由B细胞呈递给T细胞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A B C D 【答案】C【解析】解:抗原进入人体以后,将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大多

22、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选:C【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体液免疫的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进行有效记忆;特别是识记其中的抗原呈递过程,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0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A 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组织液B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C 可遗传变异;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D 免疫;

23、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表示的含义包括和,其中是的一部分。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B错误;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正确。21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B HIV可通过血液传播C HIV能在血浆中大量增殖 D HIV主要攻击T细胞【答案】C【解析】HIV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属

24、于RNA病毒,A正确;HIV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正确;HIV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在血浆中不能增殖,C错误;HIV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D正确。22在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功能是A 分泌抗体 B 与抗原结合C 产生记忆细胞 D 使靶细胞裂解【答案】D【解析】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A错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B细胞或T细胞分化形成记忆细胞,C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明确效应T细胞的作用,同时也要对比识记其它细胞的作用,最好用表格进行列表识记,总结如下:23当病原体

25、侵入人体内,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互协调,以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只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B同一抗原物质既可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也可以被T细胞识别C淋巴因子与抗体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D记忆细胞接受同一抗原的刺激后细胞周期缩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A、抗原侵入宿主细胞后,通过细胞免疫使抗原物质暴露出来,然后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消灭,A错误;B、同一抗原物质抗原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既可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也可以被

26、T细胞识别,B正确;C、淋巴因子与抗体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D、记忆细胞接受同一抗原的刺激后,抗原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因此细胞周期缩短,D正确故选:A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血液和精液 B握手和拥抱 C衣物和卧具 D空气和食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这三种途径传播,A正确;与艾滋病人握手和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B错误;接触艾滋病人的衣物和卧具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C错误;接触艾滋病人空气和食物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D错误。考点:本题以艾滋病的治疗为背景,主要考查了HI

27、V作用机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病原体入侵机体时,只有非特异性免疫被突破,特异性免疫才会发挥作用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C血浆中杀菌物质发挥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效应T细胞能够将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原体吞噬、消灭。【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通过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构成第一、二道防线,有效地抵御了进入机体的各种病原体或其他有害、异体物质,对机体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当第一、二道防线被突破,特异性免疫才会发挥作用,A项正确;免疫细

28、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B项错误;血浆中杀菌物质发挥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项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的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吞噬、消灭,D项错误。【考点定位】免疫调节。【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2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B 侵人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T细胞直接杀死C 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D DNA疫苗(化学本质为DNA)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抗体

29、由浆细胞产生,A项错误;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的抗原通过体液免疫被彻底清除,B项错误;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不具有特异性,不属于体液免疫,C项错误;DNA疫苗(DNA片段)通过控制抗原蛋白质的和合成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D项正确。27下列关于人体内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 细胞膜上有MHC分子标志C 能结合并凝聚相应抗原 D 能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胞【答案】B【解析】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为B淋巴细胞,A错误。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一种叫做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分子标志,B正确。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结合并凝聚相应抗原,C错误。B淋巴细胞能分裂、分化产生记忆细

30、胞和浆细胞,而浆细胞不能进行分裂、分化了,D错误。二、非选择题28列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_。当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反应而脱落,这是_细胞所起的作用。(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于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其特点是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_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 【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 B 浆(2)排斥 T(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 记忆 D【解析】试题分析:(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当B淋巴细胞接受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