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44.88KB ,
资源ID:102169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169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docx

1、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2、的稳定和团结。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

3、,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皇帝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的建立:秦始皇自以为功德超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度。皇帝的地位及权力:皇帝有天

4、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皇帝制度建立的影响:皇帝制度的建立使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1)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位世袭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注意:秦始皇时期,

5、丞相和太尉地位一样,御史大夫是副丞相。(3)郡县制的推行:郡: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4)思想专制 挟书律和焚书坑儒3、影响(1)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

6、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第三课 从汉至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1、)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2、)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唐朝三省六部制的意义: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

7、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3、)元朝的中书省和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8、史实: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史实: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元朝

9、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A、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B、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

10、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2、)清朝设置军机处 雍正帝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特点:简、速、密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

11、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的背景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 法国挑起的中法战争) 1894189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

12、午战争 19001901 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条约 主要内容 危害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香港岛的割让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

13、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台湾等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债,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丑条约 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巨额的赔款是

14、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勒索;为支付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困难,社会经济更加凋敝。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列强侵华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a.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使无数百姓流离失所。b.列强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毁坏中华我们遗产。c.政治上强迫清政府签订割地赔款条约,破坏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完整。d.经济上向中国疯狂

15、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政治借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列强的枪炮下,中国国门洞开,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抗英 概况:鸦片战争中的1941年5月,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抵抗英国侵略。(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2)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爆发时间:1894年9月 清军爱国将领: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

16、管带刘步蟾、“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靖远”管带叶祖珪等。 结果: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北洋大臣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背景: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人民“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力量:邱逢甲、徐骧领导组成的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 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以劣势装备与日军血战5个月,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

17、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第三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 侵华日军的罪行 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试验并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等。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建立的过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帝出中国。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要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正面战场:凇沪会战:1937年8-10月。坚守宝山县城的姚子青营长率500官兵全部牺牲,谢晋元副团长坚守四行仓

19、库。平型关伏击战:1937年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开赴山西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1940年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胜利的意义:国内: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20、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胜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C、自然灾害严重D、西方基督教思想影响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A、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B、发展:1853年定都天京(标志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C、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D、失败:1864夏,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特点、失败原因及意义性质:反封反侵略的

21、农民战争失败原因:主观上:战略的失误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功绩:深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教训:农民阶级无法承担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4、治国方案 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时间 1853年颁布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振兴太平天国 内容 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政治:中央集权,广开言路经济:发

22、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教:奖励技术发明,兴办学馆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评价 革命性: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 进步意义: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斗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迫于形势,并未实行。 第二课 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孙中山、日本东京。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23、创办机关报民报三民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民族)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 平均地权:资本主义土地纲领(民生)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消极: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同盟会成立的意义: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武昌起义的爆发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3、中华民国的成立 成立:1912年1月1

24、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五色旗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是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目的:为限制袁世凯专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体制、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

25、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据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失败的依据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五四运动(1)直接原因

26、: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线)(2)过程:第一阶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第二阶段: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阶级由此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五四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各阶层的作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2、中国共产党成立(1)条件:经济: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政治: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2)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 嘉兴主要内容:党的名称 党的奋斗目标 中心任务 领导机构(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条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分析。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28、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性质:新型工人阶级政党; 特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影响: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1)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2)北伐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过程:歼灭孙、吴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迁都武汉工农运

29、动发展:农民建立农民政权;工人组织武装举行罢工;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927年):失败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局部失败)。汪精卫发动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失败)。失败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客观)和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主观)。国民革命运动的意义: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土地革命(1)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A、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

30、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今年80周年纪念。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2) 红军长征主要史实(19341936) 长征原因: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过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

31、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红军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长征中红军将士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为后人流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3)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解放战争(1)挺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秋开始-1949年春结束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2)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开(第二次工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