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4 ,大小:111.19KB ,
资源ID:102142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142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课例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课例研究.docx

1、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课例研究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课例研究杭州市教科所杭州市翠苑中学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面临着理论如何向课堂实践转移的突出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此,杭州市翠苑中学在杭州市教科所和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了新课程的学科课例研究。本课题将通过行动研究,构建以学科课例为载体,理念引领与教学行为跟进相统整的模式,为解决理念向课堂实践转移的问题提出一种有实践价值的选择。一、课题研究的缘由 杭州市2003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改革力度大,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改革。我们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理念与

2、实践脱节,决策与操作分离的矛盾日益凸现,成为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主要阻力。及时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对于深入认识、完整理解新课程的教学,全面正确地贯彻课程标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解决理论向课堂实践转移的迫切问题,这是我们确立这一课题的首要原因。其次,杭州市翠苑中学是一所1986年随着翠苑小区的建筑而配套的初级中学。在短短的18年间,学校已从一所默默无闻的新办学校一跃成为杭州市的一所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初级中学,学校曾连续三次被评为杭州市“先进学校”。尤其是近十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成果十分显著。在近几年的中考中,无论是学科的平均分还是重点高中的上线率,均名列杭州市公

3、办中学的前茅。我校各学科全方位的“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现象引起了省、市、区教育行政领导和教科、教研部门专家的关注,认为翠苑中学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其教育、教学经验是非常可贵的,应该好好总结,并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推广。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和期望这也是我们确立本课题的原因之一。 再次,学校这几年取得的骄人成绩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批敬业爱生,富有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他们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是学校教学的宝贵财富。但是他们的经验自己无暇总结和提炼,如何将他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宝贵的教学经验及时总结提炼,这又是我们确立本课题的原因之一。此外,近几年来,随着学校

4、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吸取了大量新鲜力量,他们有的是从外地引进的青年教师,有的是从师范院校刚毕业的优秀学生(附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图)。这些年轻教师都毕业于全日制师范院校,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知识;他们思维活跃,上进心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成功欲望,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主导力量。但这些教师本身是旧课程教育下的“产品”。怎样使他们既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又要让他们接受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加快他们成长的步伐。因此,确立本课题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翠苑中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图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1 研究的

5、目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广大教师一方面需要解决课程理念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解决课程操作层面的问题。教师如何将对课程设计的理解与对课程标准的实践有效结合,如何将新的课程理念真正转化成教学行为,需要广大实验教师去探索和实践。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各学科教师们的优秀教学课例描述、教学片段、教学设计。通过教学专家对教学课例的点评和指导,力求引导我校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层面上,促进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2研究的思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为行动的目的,选择中学学科的课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从

6、中探寻和揭示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智慧,促进其专业成长的运作方式与规律。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与教师亲密合作,发展学与教的策略,教师一面从事实际教学,一面从事教学研究,与此同时接受在职教育培训,将上述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三大要素构成:(1)选择典型课例选择典型课例,旨在使教师的理念学习和行为跟进有一个背景式的展示,其操作流程为:提取原教学课例 形成修改后的课例 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例 理论提升。(2)构建教师与专家的合作平台 构建“平台”旨在解决专业引领。其操作流程为:学习(学习新课程的相关理论与教学观念) 探讨(结合教学情况,审议一堂课的设计) 碰撞(不同教学思想观念的交锋、

7、协调) 整合(经验与理念共同作用,完成经验的重新整合)(3)设计运作流程反思教学过程撰写研究报告 运作流程的设计,其核心是教学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本课题研究对运作流程作如下假设,即: 3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澳大利亚的凯米斯(S.Kemmis,1985)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境(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他们认为,研究的结果应该为实践者服务,研究者应该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在行动中解决自身的问题。“所有教育上的研究工作,应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

8、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因此,我们组织教师们参与实践研究,在行动中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反过来,通过实践研究,加深和提高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掌握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而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 4研究的过程本课题2003年3月立项,2005年4月结题,历时两年。在这两年研究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具体研究过程和流程如下图表:研究流程示意图教师参与修改专家指导研究过程一览表阶段时间阶段名称研究内容第一阶段2003年4-8月学习阶段 主要是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并邀请省教

9、研室副主任方红峰等专家来校作讲座,派老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赴全国教改实验区余杭区取经。同时,确立研究方案,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和指导。第二阶段2003年9-12月教学实践阶段 全校教师以积极的姿态、高涨的热情投入新课改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初一年级使用新课程的老师积极实践,就是使用老教材的初二、初三老师也主动地用新课程理念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三阶段2004年1-3月提取原课例阶段 全校教师在广泛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提取自己最满意的课例,进行交流、讨论。同时,请有关专家进行点评,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标准。 第四阶段2004年4-6月课堂再实践阶段 广大教师用新

10、课程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公开课、展示课、研究课、汇报课等形式,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尝试。第五阶段2004年7-8月提取新课例阶段 结合一年一度的暑期教育教学研讨会,再一次进行课例交流、讨论。并评选出各学科的优秀课例。第六阶段2004年9-12月实践检验、理论提升阶段 我们将老师们的优秀课例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在专家的指导下,总结出了符合翠苑中学特色的各学科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于推广,逐步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新行为。第七阶段2005年1-4月结题阶段 通过新课程的实践,同时在新课例的基础总结适合翠苑中学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在专家的指导

11、下,做好本课题的结题工作。三研究的成果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学科都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课例,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示范样板;二是总结提炼出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各学科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这些教学模式不仅适合翠苑中学实际,同样也适用于兄弟学校,尤其是初级中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是获得了学校管理的新经验。具体阐述如下。(一) 提炼创新性教学课例“课例”,这个前几年在中小学教育中还不大为人所知的词语,最近已成为广大教师的“通用语言”。如果在近来教师研究及教师教育领域中有什么新的动向的话,课例研究与开发可以说是其中突出的表现之一。课例正在越来越密

12、切地与教师教育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课例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课例写作可以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课例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课例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老师撰写了大量的优秀课例,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可借鉴的课堂范例。限于篇幅,这里只节录部分优秀课例的主要内容。课例1 主谓句之动词谓语句 (语文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主谓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其中动词谓语句的定语、状语、补语、宾语及中心语的分析是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

13、“句子成分的划分”,一直是许多教师公认的教学难点,不仅找不到很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容易弄懂掌握。如果能够尝试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那么,教学结果一定不错。因此教师就要把握好如何使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以便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事实证明,教学方法的调整,不仅消除学生厌烦、惧怕学习语法的心理,而且也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片段一师: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例句。(同学都低下头看书,有一学生举手。)生:王老师,为什么这个句子中的“三遍”是补语,而不是宾语的定语?师:好!看出问题了。(教师边板书边说)来,大家一起看黑板“朗读三遍课文” 、“朗读三篇课文”,有没有发现

14、什么?生:“三篇课文”的“三篇”是指“课文”的篇数,“三篇”是“课文”的定语;“三遍”是“朗读”的遍数,那应该是“朗读”的补语。(学生纷纷点头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片段二师:我们一起看黑板上的两个句子(两个句子是:“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田里越冬的水咕咕地冒着水泡”)。我请同学说,我来划。生:第一步,主语是“他”,用双横线,后面是谓语用单横线,主语没有定语;谓语“睁”用黑点,“把眼睛”是状语,“特别大”是补语。师:请告知状语、补语符号。生:方括号和尖括号。师:下面哪位同学有疑问?生:王老师,这句话没宾语的。生:又不是每一个句子,都要齐全所有的成分。生:哦!对对对。生:如果有宾语,它和补语

15、的位子,谁前谁后?生:当然不可能固定,也许宾语在前,也许补语在前,但他们都在动词后面。师:哇,棒极了!还有疑问吗?(学生有摇头,有说“没有”的。)好!片段三生:王老师,动词后面是先找宾语还是补语?师:是不是容易混淆?(学生点头)那么,哪个容易找到呢?生:当然是宾语。师:为什么?生:宾语表示的是“谁”“什么”,应该蛮好找的。片段四(教师板书错得较多的一句:自由主义者以抽象的教条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师:请大家看黑板。生:我来。(一学生急匆匆上台演示)师:刚才我看到很多同学括的状语是“抽象的教条”,你怎么是“以抽象的教条”?生:那是介宾短语,是个完整的结构,不可以把“以”丢掉。(许多划错的学生都

16、频频点头)教学反思1整堂课中,采取了课前设计的注重新知识学习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有梯度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渐入佳境,并自始至终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一直贯穿于45分钟。如此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取得的成效,对我启示不小,它应同样适用于课文等教学。 2这种“学生合作探究,自主解决问题”方法的采用,的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会不会出现华而不实呢?为什么前一堂课也采取了此种教学法,有部分学生忘记了不少所学内容?如何改进这种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当堂课的教学效率?怎样让更多的人主动起来?还是有太多的问题有待于解决。3过去,有

17、学生提问后,大家总希望老师来回答,并且总认为从老师嘴里出来才是正确的、让人放心的。但是这堂课,在同学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仅仅是偶尔点拨而已,随即就有学生能作出很好的回应。这种积极性,必须好好保护。看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坚持下去。4当堂课,我请了四位不同程度同学分析书中的四个句子,用了两分钟左右;又请他们各自讲述了分析的步骤,用了两分钟左右。其中两个同学正确,一个在讲述分析中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还有一个学生的错误由其他同学帮助纠正。应该说,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很不错。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必须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课例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数学 )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这块内容的第一节课。我想

18、打破课本上的一种方法一节课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根据一元一次方程定义的方法自己来定义几元几次方程,并根据因式分解、实数的有关知识建构起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并能初步利用这些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同时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整体思想。师:同学们,我想剪一块面积是150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你能求出这块铁片的长和宽各为多少吗?生:列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设长方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由题意得x(x5)150整理得:x25x150师:你们列的方程是什么方程?生:是一元二次方程。师:为什么你认为是一元二次方程呢?这里“元”和“次”是指什么?生:“元

19、”是指未知数的个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所以这个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师:你能否给一元二次方程下个定义?生: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师:你能推广这个下定义的方法吗?生:一元三次方程是二元二次方程是师:现在请你举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要求与前面同学所举的例子尽可能的不同。同学生思考后举出不们的例子:x2 3 = 0 , 2 a 2 + 3 x + 1 =0, 3 2y = y2 , x ( x + 1 ) =0 , 5a2 3a = 4a2 + 2 2a x2 4x +4 =1 ( x 5)2=1 x2-3x=0 3y(y+2)=5(y+2) (x

20、+3)(x-1)=5 (x-2)2-3(x-2)+2=0(2y-1)2- (y+1)2=(y+3)(y-2) 师:ax2+bx+c=0 mx2 + 12x = 4x(x 4) + 1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呢?(学生讨论)师:下面请同学们就刚才所举的例子,选择你会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它们的解,比一比,看谁会的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指导)师:请会解方程的同学上黑板自由选择一题来解。师:方程(3x2)2=4(x2)2有几种解法?师:题目x2 4x +4 =1除了用因式分解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师:如果题目改为x2 4x +2 =0,那又该怎么办呢?师:对于方程是否一定要先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

21、形式呢?教学反思1 成功地建构了方程的概念。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让学生建立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方程的定义,同时也建构起了其它整式方程的定义。但由于学习并非一种机械的、高度统一的过程,因此,从建构主义的立场出发,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在主体内在的“观念冲

22、突”为前提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刺激,因此这个题目设计得很好,学生在主动建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正常的,“一百个学生就是一百个主体,并有一百种不同的建构”,通过题目“mx2 + 12x = 4x(x 4) + 1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辨析,使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又有了一个较强的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进行一次新的建构,从而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2成功地形成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结构课本上的教学安排是用“分总”的方法安排的,即一节课教一种方法,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方法;而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从而让学生知道学习方程的必要性,并利用“总分”的方法,让学生从总

23、体上把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而后再花几节课逐个突破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建构起一元二次方程与前面所学的因式分解、数的开方之间的知识链的关系,从而重建整个知识网络。3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让学生自主选择会做的题,可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发展,这正是新课程这一理念的体现。 4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让学生自主选择方程求解,而不是所有同学都做相同的题目;先让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上黑板板演他自主选择的题目,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和尊重,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黑板

24、上的同学挑剩的题目让成绩好的同学去挑战,是对他们的考验,更让他们享受挑战带来的成功和快感。这节课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都能体会成功,从而快乐地学习数学。课例3 编画册 学英语 (英语 ) JEFC Book 3 Unit 7 Lesson 26 The man who never give up描述了发明家爱迪生的一生。我为这节课设计了一个中心任务让学生制作一本微型连环画册。我从猜谜语入手(谜底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导入新课,引导到发明家爱迪生;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了解的有关爱迪生的情况。学生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所了解的爱迪生。接着让四人小组的学生根据图片编一编有关爱迪生的故事;把自己组编的故事

25、讲一讲给其他组的同学听。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编的故事和课文比一比;在比较的基础上对自己编的故事改一改;然后让学生给幻灯片配音,演一演自己的故事,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并给每张图片标上说明,让其他同学和老师来评一评。最后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一听,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记住一些课文要点。让学生大声跟读,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对听力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合书跟读。本节课已为学生完成“任务”制作一本微型连环画册作了前期的准备,每个学生课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动手做一做,制作一本微型连环画册,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实现从技能到能力的转化。教学反

26、思:教育部制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标,明确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把任务引入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 )的教学理念,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任务化了,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为完成任务制作一本微型连环画册作前期准备。例如,收集有关爱迪生的生平以及理解课文等。锻炼了学生独立或以合作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比如

27、,小组活动、配对活动、班级活动等)共享资源,互助合作,从做中学,在学中用;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自主实践,教师尽可能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在这里,教师是参与者、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体现了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在这节课的评价活动中,学生既是积极的参与者又是合作者,突出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课例4 开发新能源 (科学 ) 本节内容如果是单纯采用老师讲的传统方式,学生必然感到索然无味。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能源的有关知

28、识,数据,制作成课件,激发学生研究、探索新能源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节能观、积极开发新能源,进一步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以认识的辩证观点。1、提出相关研究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让学生了解太阳每年送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3x1014吨标准煤,其中一小部分被立即反射回太空,其余各部分则留在地球各处,发挥巨大作用:让万物生长、海水搬家、四季循环、百川常流,做完这一切仅消耗0.5%,可见利用太阳能潜力巨大,开发太阳能大有可为.2、学生进行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学生以小组通过来课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1)太阳能储热: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能热能)(2)太阳

29、能直接发电: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能)(3)学生有关太阳能利用的其他科学设想3、师生共同学习和提高: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实际进行补充。人们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时,遇到两大问题:A、转化效率低;B、成本太高。但人们的探索精神却与日俱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正在不断深化,以太阳能为动力的航天器、船只、车辆和其他很多机电设备和家用电器,正在源源不断地涌现,有朝一日,你早晨上学,骑上自行车,不用脚蹬,只要太阳一照,就直接把你送到学校。教学分析 在教学进程中,用 “情境教学法”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列举表述人类面临能源危机,使学生发现积极开发新能源,采取相应对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引起研究的兴

30、趣,从而引出课题。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正确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充当起小老师,让学生有一种新的成功尝试和深刻的切身体验,让学生自己去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寻找值得开发的新能源的诱人前景,并进行太阳能、氢能源、沼气的开发利用介绍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今后报效祖国.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增长,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课例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社会 )思政第六册我国的政体第一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全册教学内容的重点,学生对于这种抽象的制度从理论到实施都有巨大的抵触情绪。如何在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

31、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理解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生命的成熟,让学生的探究理解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体验现实社会中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社会责任感,这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探究的问题。在分析我国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时我提了一个起点比较低的问题:根据“国体与政体关系”的原理,请推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应该怎样组织(政体是什么)?生A:应该是由人民来组织政权。生B:我国人口多,13亿人怎么组织政权?生C:人民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机关,由他们来管理国家。生D:人民是由不同的阶层组成的,层次低的阶层民众接受教育少、文化低,政治素质差,由他们来管理国家,国家还会进步吗?所以国家应由精英分子来管理。(认知开始冲突,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充分调动,议论纷纷。有同学站起来反驳。)生E:我认为既然我们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作为人民主体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应该管理我们的国家。(思辨归于理性,思考力水平有所提高。)老师:我们的思路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行使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