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4.19KB ,
资源ID:102032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032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docx

1、浅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浅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内容提要:我 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弊端导致司法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司 法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用两大部分来 论述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第一部分,详细分析我国现行司法制度所存在的六大弊端。 第二部分,提出了针对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具体措施。 那么,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到底 存在哪些弊端?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内容和具体措施是什么?本文正试图把这些问题做 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为如火如荼的司法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和基本符合国 情的具体改进对策。(引言)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2、的建立,现行的司法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日 益显露出诸多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不 利于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 司法改革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对所谓的司法不公、 司法腐败表现出的强烈不满,为司法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与动力, 司法改革已经成为时下整个社会的强烈期待。因此,尽快改革司法制 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司法职能为市场经济服务,成为当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一、我国现行司法制度的弊端前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大法官”论 坛上,作了首场题为法院、法官与司法改革的报告。他曾坦陈了 中国现行司法

3、制度的缺陷,并将现行的司法制度的缺陷概括为“三化”, 即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权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另外,笔者认 为,我国现行司法制度审判方式的陈旧落后,审判流程管理和监督机 制不完善;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执行难现象,“人情案” “关 系案”,甚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情况仍普遍存在,个别司法裁判 不公,使公众对司法的公正性产生“信任危机”。而这些情况的存在 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所 以,司法改革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一)司法权力地方化所谓司法权力地方化,是指从司法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看,司法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受制于其他国家机关与组织,特别 是由

4、于地方司法机关受制于地方政府,地方权力机关和党委,由此导 致了司法权的地方化。我国按照宪法规定实行多级政权体制,每一级 政权都设有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除了乡镇政权外,其他各级都设 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现行的人事财政体制也以分级管理为主,法 院的产生,法官的任免,司法人事,司法经费都在同级地方控制下, 这就导致了司法权力的地方化。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张卫平曾针对这种 状况说,司法地方化适得司法不是以国家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规为裁判 依据,而是以是否符合地方法律机关和行政机关领导人的意志为标准。 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导致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解决案件时受地方政府的 干涉或者潜在的威胁。其后果是使地方各级人民法

5、院丧失了作为国家 司法机关应有的中立性而沦为保护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司法工具, 使国家的司法活动地方化,使国家的某些法院成了 “地方的法院”, 不仅严重制约了审判工作的发展,而且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直接 影响国家法律的权威。(二)司法权行政化司法权行政化,是指司法在整个国家体制构成和动作方面与行政 管理在体制构成和运作有着基本相通的属性,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 和动作模式建构和运行的。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我国的司法体 制、运行过程带有明显的行政化色彩。一方面,在法院同其他国家机 关的外部关系上,法院往往被视为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一个专门 负责司法活动的职能部门,他和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的

6、其他下属部 门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而抹煞了司法机关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从 法院内部结构看,司法行政化表现为从检察长(院长)、副检察长(副 院长)、处(科、庭)长到普通检察官、法官形成一个等级体系,这 种等级是按照行政官员的职级套用的。工资奖金也一律只与其行政级 别挂钩。行政性职级成为检察官、法官能力 与水平高低的计量器,从 而使司法过程贯穿着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法官在司法中难以独立、 自主的进行审理,必然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三)法官职业大众化法官职业大众化,指行使国家司法权的法官并没有职业化、专业 化、知识化,而是什么人都可以当法官,于是,本来只有这一特定专 业水平和具有法律专业经验的人才能

7、够当法官,但是,奇怪如天方夜 谭一幕幕在法官这个职业上上演。如被媒体称为文盲、法盲、流氓的“三盲院长”,并且还是当地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正是这些低素质的 法官给法院工作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直接产生两个方面的恶果。一 方面是错案往往难免,由于一些法官素质不高,对发条理解能力偏低, 对证据的判断失误,不能胜任高度专业化的审判工作;办案水平低, 超审限办案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法官缺乏对审判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运 用,审判技能较差,无法独立地、高质量地处理复杂案件,不能很好 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公正司法的职责;另一方面是法官违法违纪情况时 有发生。有的法官甚至贪赃枉法,办“人情案”“关系案” “金钱案”, 殉私舞

8、弊。这两个恶果已严重危害了法院的权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 当然,自2002年起实行的国家统一司法制度就是为革除现行的法官职 业大众化的这种弊端而实行的司法制度改革的举措,这一制度对于我 国法官队伍结构,提高法官素质具有深远的影响。(四)审判方式不科学。(1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审判方式是法官职权主义,由法官一 手操作立案、调查取证、审理、裁判等全过程。而这种操作往往又在“暗箱”里封闭进行,从而使审判权的行使得不到监督和制约,给法 官偏袒一方创造了条件,这种“暗箱操作”难以保证实体公正的结果。(2)在我国,合议庭和审判委员会都是审判组织。合议庭负责审 理绝大部分案件,审判委员会则对合议庭的重大、

9、复杂、疑难案件进 行讨论并作出决定。但在实践中,许多合议庭只是负责审查事实,提 出适用法律的意见,最终判决则是通过请示领导等方式得到了最终结 论后才能作出宣判,从而导致了 “先定后审”的走过场现象;法官对 案件只有审理的权力,而无裁判的权力,审判委员会集权太多,讨论 案件过多,而审判委员会成员又大多不参予具体案件的审理,这就形 成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判分离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审判 人员的积极性,还人为地延长了审判时间,导致超审判现象的出现。 由于集体讨论,责任分散,出了错案无人负责,违法审判的责任追究 落实不了。(3)法院的审判结果最终要体现在裁判文书上。而过去 裁判文 书存在的突出问

10、题是不讲理,既不讲判决的道理,也不讲判决的法理, 使当事人不信服,导致上诉、申诉居高不下。因此,为了实现审判结 果的公正,体现审判结果的法律文书的改革势在必行。(五)“执行难”问题生效的判决应当执行,当时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这时社会公 平、正义的实现和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能。但多年来,法院“执行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成为困 扰法院工作,影响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执行难机构互 不隶属,力量分散,装备薄弱,严重制约执行效率,影响执行效果; 整个社会的协助执行观念仍淡薄,对生效的法律文书缺乏应有的尊重; 少数领导干部滥用权力,以权压法,公然非法干预人民

11、法院的执行工 作,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不到执行,就会动摇人民群众对国家法律的信 心,损害法律的尊严。当发生纠纷时,许多当事人要么是“屈死不告 状”,自认倒霉;要么是以私了方式解决;更有甚者,雇佣社会黑势 力,以“黑”对“黑”,因经济纠纷引起杀人越货、绑架勒索的刑事 案件时有发生,“执行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痼疾。(六)司法腐败严重司法腐败,是对当今社会危害最大的腐败,因为它危害的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对公平正义的信念和追求。司法腐败表现在个人身上, 就是将公共权力地方化。国家赋予司法人员的职权,成为个人、地方 谋取个人私利、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手段,司法活动被用作权钱交 易的工具。近几年来一

12、些法官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执法犯法, 贪赃枉法;有些法院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导致司法不公的问 题较突出;这些司法腐败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不仅严重地 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和司法的权威,而且严重地败坏了党和国家的 崇高威望,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二、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措施如何让司法制度在整个国家权力与社会架构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呢,笔者认为,司法制度改革在具体措施上还应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一)改革司法体制,确保司法独立独立是我们实现法治、追求司法公正的必要前提。国家的司法审 判权只能有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来行使,其它任何机关均不得行使这 项权力。为了使法院摆脱行政的束

13、缚,就必须改革目前的人事,财政 及领导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独立而又统一的司法系统,以确 保司法权和国家法制的统一。第一,在党的领导方面,将现在由各级地方党组织对各级司法机 关的领导改由党的中央党组对最高法院和最高检查院党组的领导。然 后,最高法院和最高人民检查院党组根据党的中央组织的授权代表执 政党负责领导全国各地的司法机关。第二,改免目前司法人员的任免方式和程序,根据国外的做法和 我国的国情,地方司法机关的司法人员由地方权力机关选举和任免改 为由国家元首或者由最高司法机关的行政长官根据一定的程序任命。第三,改变目前各级地方司法机关的财政体制,将目前由地方政 府负担地方司法机关的财政改为

14、由中央政府承担,并由最高司法机关 统一管理全国各级司法机关的经费。(二)改革司法人事制度,提高司法审判人员的整体素质司法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依据审判规律 而形成的模式转换,全面提高司法人员的队伍素质,建立严格的选拔 制度和淘汰制度:一是要提高法官资格取得的难度,严格法官的任免 程序,把好选拔关,要严格按照修正后的法官法、检察官法和国家统 一的司法考试制度,选拔、任用、管理法官、检察官,要大力拓展经 过正规高等教育的法律人员进入司法队伍的渠道,建立一套从律师队 伍中选拔检察官、法官的制度,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司法队伍从 事司法工作。调离、辞退业务能力低下的检察官、法官。推行法

15、官逐 级选任,缩减法官人数,实现法官精英化。二要完善培训机制,实现 法官轮训制,努力造就一批精通法律业务、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懂外 语的专家型法官。三是提高法官待遇,以吸引全社会的优秀人才充实 到法官队伍中来。在法院组织体系、人事体制改革方面逐步使地方法 院与地方政府发生脱离,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以减少或消除司法的地方 保护主义现象。(三)改革审判方式,确保程序公正(1)以审判公开为核心,公开审判的实质就是要当庭取证、质证、 认证和裁判,案件事实调查和认定的整个过程应当在法庭公开。(2) 要改革审判方式:一是庭审方式要从询问制向对抗制转变,强调当事 人举证,加强对证据的质证和开庭辩论,充分发挥当事人

16、及其诉讼代 理人参与诉讼的积极性。把开庭审理的过程真正变成调查案件事实、 核实证据和双方当事人说理辩论的过程;二是审判方式要采取法官的 独立负责的责任制,改革现行合议制与审判委员会制,建立主审法官 制。改变现行中的审判集体负责制,要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 与判脱节的状况,取消层层审批制度,使参加案件审理的主审法官享 有独立裁判的权力,同时让其真正独立地负起责任。合议庭与审判委 员会应对主审法官起监督和指导作用,但不能代替主审法官承担责任, 一旦出现错案,应由主审法官个人承担责任。同时还要确定法官独立 审判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且对违反该行为规范的后果作出具体规 定,从而在制度上确保审判是在

17、严格遵循诉讼程序的前提之下实现的。(3)简化诉讼程序,真正体现“两便”原则,避免重复劳动,以最少 的诉讼消耗,取得最佳的审判效果。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实现 案件繁简分离,从机制上确保案件审理的快捷高效,使一般经济纠纷, 能得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4)凡是能够调解,当事人也愿意调解 的,开庭前可以调解,庭上庭下也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 及时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审判庭予以受理和审判,不应久调 不决。(四)切实解决“执行难”切实解决“执行难”,维护法律的权威,使审判的正义、高效、 有序落到实处,必须加快建立执行工作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设立独立 执行局,对执行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

18、统一调度指挥执行装备和 力量,组织进行集中执行;确定执行重点地区、重点案件,组织、实 施对重大案件的专项执行。各级法院还要积极探索解决执行难的有效 途径,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依法惩处拘不执行生效裁判的 犯罪行为,维护案件胜诉方的合法权益。规范执行程序和秩序,对秩 序中应当 公开的事项一律公开,增大执行工作的透明度,自觉将人民 法院的执行活动充分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加大对弱势群 体的保护和执行救济,提高执行的公信度。(五)强化司法监督机制,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惩治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解决这个 问题,根本措施是靠推进司法改革,完善司法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

19、证司法机关依法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我国的新闻舆论素来以 正面报道为主,司法、行政、权力机关之间未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 制,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司法权的专横和滥用,司 法腐败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认为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司法监督 机制,充分发挥司法监督的作用,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人大司法监督力度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我国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各级 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法律监督机关。我国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其监督。虽然人大 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履行了监督职责,但力度远远不够,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监督机构不

20、健全,对监督的保障没有制度化,监督队伍 的素质不够理想。因此,要尽快进行监督立法,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确立监督责任。由于目前地方保护主义及裁判不公问题较为严重,因 此要求加强人大对司法审判活动的监督的呼声较为强烈。强化人大的 监督确有必要,但是,人大的监督应是整体、抽象、一般的监督,即 透过一个时期,一批案件所暴露出来的现象,发现问题,进行调查, 以利决策;而不应是对个案的直接监督。在具体操作上,人大不应该 过多地针对某个具体案件要求听汇报、调案卷,甚至提出处理意见。 即使是对个案的监督,也主要应是事后的监督。如果人大的监督特别 是个案监督影响了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法院作为社会纠纷最终裁决

21、人的地位,干涉了法院对具体案件的正当审理,违反了司法独立的原 则,从而使法院的独立审判权实际上被干扰或剥夺,无疑是不可取的。 要是人大发现法院或者法官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确有违法行为,可 以建议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但并不能对案件进行任何的指示。 加强和完善人大监督,有利于从宏观政治角度保证司法工作符合国家 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意愿,促进司法的公正性。(2)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为了保障实现审判管理体制的正义价值,必须建立并实行严格错 案追究制度。权力的约束和制衡是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随着审判组 织的独立和法官职权的扩大,必须大力强化对审判主体的制约和监督, 保障实体正确。对独任审判员错误审判

22、,应由独任审判员承担责任。 对审判委员会研究案件,违背事实,曲解法律,导致错案发生的,由 有过错的审委会委员或主持人承担责任。对院长、庭长工作不负责任, 好人主义,有错不纠,导致错判的,要由院长、庭长与有过错的法官 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要客观分析产生错案的原因,准确界定错案范 围,严格执行错案追究程序。区分错案性质、过错程度,把错案责任 追究到人,保障实体正义价值的实现。对司法人员在司法程序中的职 务犯罪行为,要根据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处理。(3)强化检察监督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负有监督的职能。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是一种来自法院外部的监督, 它体现了检察权与审判

23、权的相互制衡,这种制衡,不仅要体现在刑事 案件的审理上,同样也应在民事、经济案件中得到落实。监督仅仅出 自内部是肯定不够的,如果缺乏来自外部的、直接针对个案的监督, 并不足以保证当事人所应该享有的权益。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法律监 督机关,其监督应当触及司法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少数法官在诉讼过 程中的吃、拿、卡、贪、占等行为应及时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改 革检察监督系统,健全检察监督制度,改变目前检察监督软弱无力的 局面。(4)加强和规范舆论的监督 对司法活动的监督除了立法权的监督外,还应当受到舆论的监督, 所谓舆论监督,是指舆论界(主要指新闻界)利用新闻媒体对司法活 动的过程和结果予以报道、传播、

24、评论,以行使监督的权利。西方一 些国家将舆论监督视为除立法、司法、行政以外的第四种权力。近年 来,国外的一些重大腐败案件大多是被新闻媒体披露出来的。目前, 在我国的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 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不许实行 “暗箱操作”。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司 法腐败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某些审判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着各种 庭前、幕后的非法交易和操作,使原本应该公开的审判活动变成了一 种“暗箱操作”,新闻舆论监督可体现为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案 情,使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都能了解法院的审理经过和判决结果,这 对司法就是

25、一种约束,可以防范司法人员暗中弄虚作假,任意枉判, 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我们在肯定舆论和 媒体的监督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过滥的渲染性报道的负面 影响,要使舆论和媒体的监督发挥正面作用,必须使其规范化起来。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闻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力度不够,尚未形成 足够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过滥的渲染性报道又可能造成对司法活动 的不公平影响,损害司法独立和司法活动的中立性。因此我们必须通 过立法对新闻监督予以规范,遏制和减少其监督过程中的非规范行为, 以避免其产生错误的导向,干扰司法独立。保障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尤其是随 着法官独立审判和

26、实行责任制的实施,法官权力进一步扩大。权力若 不受监督和制约,必然导致专断和滥用,也必然导致腐败。但在强化 监督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司法审判活动的乱干预,个别领导干 部以言代法、干预法院独立办案的行为,不仅不是正当的监督,而且 是违法的,应坚决纠正。可以说,如火如荼的司法制度改革不再仅是 专家学者的学术期望,也不再仅是司法实务机关自身的“零敲碎打”, 而将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司法体制大改革,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 快发展的一副良药!参考文献:王利明 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季卫东 法治秩序的建构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杨一平 司法正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李 洁 法官素质与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J法学研究1998年第3期黄松有 透视司法不公J人民法院报2000年6月20日第3版 景汗朝 走出司法公正的误区J人民法院报2000年6月19日第3版 张卫平主编:司法改革论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夏 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陈卫东主编: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