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2.69KB ,
资源ID:102011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01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docx

1、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第一篇: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网络教研,它以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和优势,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构建新型教研文化和课程文化、全面建设学习型学校,有着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眉县现有人口30万,总面积852平方公里。全县中小学81所,在校学生48654人,教师3408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4所,全县中小学装备计算机5200台,多媒体教室200个,网站35个,资源库容量8t,中学及中心小学

2、实现 10m光纤接入互联网,其余学校均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近年来,我县以实现县域教育现代化为总体目标,按照教体局“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内涵、提炼教育文化、提振教育精神”的工作思路,坚持以生态创生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重点,按照“研修、研训、研习齐创新,学校、教师、学生同成长”的教研理念,积极实施“教育专网建设”和“远程教育”两个工程,坚持网络教研,努力实现“立足教学实际、立足一线教师,立足教研实效”的网络教研目标,探索出了“人人都是新课程改革的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网络教研新策略,开发出了“专业网站、学科主页、区域教研网”三大网络教研群

3、落,形成了“学科xx站、网上论坛、qq学科群、电子邮件、教育博客圈”五种网络教研方式,全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应用,拓宽和拓展了教育科研的空间和手段,促进了教育内涵的提升和发展。一、坚持生态创生教育理念引领,创新县域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教研新机制1、进一步强化网络教研意识,探索建构“资源化网络运用”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是我县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结构布局调整的不断发展,我县区域之间、校域之间、学段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重组、挖掘、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县提升教育内涵、整体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准和品位的迫切问题

4、,这也是我县教育科研必须直面的热点、难点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按照:打破一个堡垒、突出一个重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的基本思路,确立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网络教研管理工作策略,实施了“以眉县教育网站为平台、以学校网站为辐射、以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交流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网络教研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化网络运用”的现代化教研格局,实现了常规管理网络化、教研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科学化,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提高和均衡发展。自20XX年起,逐年开展了“三分管理模式校长论坛”、“需求管理与人本管理

5、专题讲座”、“学校科学质量管理热线讨论”等网络教研活动。20XX年3月,我县教研室应邀参加了陕西省基础教育工作年会,并做了题为依托网络技术,创新教研机制的专题发言,我县的经验和做法向全省交流推介。2、以眉县教育信息网站为平台,以区域教研网络群为支撑,拓展“三区四级一网络”区域化管理教研空间。“三区四级一网络”是我县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网络资源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协作模式。“三区”是指全县按高中招生范围划分为三大区域,“四级”是高中初中中心小学村小,以高中带动初中,以初中带动乡镇中心校,以乡镇中心校辐射所有村小,“一网络”是以眉县信息中心为平台辐射的管理网络。为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在“三区

6、四级一网络”联片协作管理机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完善网络环境下的教研制度建设,我们利用眉县教育信息门户网站,定期推介全国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报学校、乡镇教委教育教学管理动态,积极引导基层学校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的大讨论;三所高中龙头校依托校园网站,和片区内的初中和小学开展了“生源所在地学校教学问题会诊”“网上主题式教研”“学科会诊指导”等远程研训活动;城关二中、金渠中学、槐芽初中三所平台校,通过“网上送教下乡”“xx上帮扶”等积极发挥驱动作用;中心小学通过“网上示范课”“网上协作研讨”“网络专题讨论”发挥辐射作用。同时,我们还坚持常规教研活动与

7、网络教研活动相结合,以问题驱动带动“教、研、修”一体化,逐步形成区域管理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植、优质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研训目的,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良性发展、高效发展。3、依托县、校两级教育网站,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瓶颈”和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三级五维”和 “1234展”评价机制是我县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的新举措。教师“三级五维”评价中的“三级”是指评价三个层次,“五维”是指评价的五个基本要素;学生“1234展”评价中的“1”是指学生发展为中心,“2”是优秀性学习组织和学科特优生两种评选,“3”是指三种考试和考察相结

8、合的模式。“4”是四种基本评价方法,“展”是指展示性评价。为了深化“三级五维”评价改革,我们充分利用县级和校级教育网站,重点对“教师鉴定性评价、校级诊断性评价、县级展示性评价”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通过“网络会诊”“专家指导”等栏目形式及时纠正和引导,凸现评价的透明性、客观性、公正性;在学生“1234展”评价机制运行中,通过县教育门户网站、校园网开展“学科标兵、实践能手、艺体之星”两级评选,中小学学生“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学习经验交流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参与校园生活、发展张扬特长、激发学习潜能。4、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拓宽校本课程建设渠道和领域。创造性的开发校本

9、课程,是我县三级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我们按照“资源论证项目确定任务分解资料收集网络交流专家审定形成成果”的思路,通过定期举办“网上课改沙龙”,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于网络的校本课程多元化、开放性、立体式建设开发,促使教师的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等,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拓宽拓展了校本课程建设的视野和领域。几年来,我县先后开发出了太白山风光猕猴桃栽培实用技术青铜器鉴赏张载与关学扶眉战役英雄事迹名将白起共和国上将李达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力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二、以资源应用和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积极推广“三四四”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堂教学1、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建构高

10、效课堂。“重组知识、创新课堂、再造课程”是我县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三四四”教学模式是我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范式。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倡导教师以“三四四”教学模式为范式,积极构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注重课程的揉合与资源的重组、问题的生成与预设、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现高效化、课标化的课堂教学。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我们依托眉县教育信息网,先后实施了“三四四教学模式推广年”、“教学资源应用年”、“有效教学深化年”等主题活动,开辟了“教学资源重组与高效课堂建构”、“课堂教学设计与网络资源的应用”、“教学资源低效化问题会诊”等专题栏目;充分利用“班班通”优势

11、,将优秀的教学课例实录、生动直观的影像资料、图文并茂的优秀课件等资源引入课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这些网络手段,使具有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目前,一个整合教育资源、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热潮正在我县如火如荼的开展。2、以“三级”教育资源库建设为依托,努力实现“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研训态势。开发课程资源、远教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管理资源等教育因子,建立县、乡校、个人“三级”教育资源库,是我县实现研训、研修、研习“三位一体”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训

12、的基本做法。从xx年起,我们把本地资源开发以及远程资源本地化改造作为建设具有县域特色的“三级”资源库重点工作,按照“县室统筹-学科负责-学校实施-任务驱动-人人参与-团队协作-形成成果-资源共享”的研训流程,大规模组织教师开展远程教育学科教学应用案例编写,搜集、整理和开发教学新资源,全县共编写、收集包括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1800多个教学案例,充实到资源管理系统中。同时,通过眉县教育资源平台、教研员xx页和学校网站等网络途径下传,使这些具有浓烈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共享到每个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节课堂。20XX年,我县承担的农远工程教育卫星教学资源的应用及本土化二次开发国家课题,获国家

13、级优秀奖;在首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评比中,我县教育信息网获国家级优秀奖。3、设立名师网上工作室,发挥名师及首席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名师和首席教师在教师培养过程中起着示范、榜样、引领作用。我们定期录制名师、首席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利用眉县教育网定期播放,组织网上点评;成立网上名师、首席学科教师工作室,通过答疑、点评、交流、论坛等方式,实现名师优质资源共享。三、搭建网络教研平台,深化“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引领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1、 建章立制,打造信息化、现代化教研平台。制度保障、硬件建设是网络教研的正常开展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依托天网、地网、人网,形成县域网络教研新平台。今年。制定并

14、实施了眉县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了眉县教育信息平台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学校网站信息发布制度学科核心组工作例会制度网络集体研讨制度教研员网络教研联络制度等制度,组成县、乡、校三级网络教研骨干管理团队,从制度上保准了网络教研常态化、全员化。2、拓宽网络教研空间,丰富网络教研手段,全面深化“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力量。从xx年起,我县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一支高素质的校长管理队伍,树立一批县域“名师、名校长”。在工程实施中,每年的5月份组织全程式赛教、7月份进行教育科研成果评选、10月份进行教

15、师网络教研校本研训团体对抗赛、11月份进行教师教学和校长教育管理实践反思竞赛、12月份开展教师资源库评比等系列活动。为了深化“双高双名工程”,我县通过教育信息网中的网络课堂、精彩视频、教育科研、学科教学、课程改革等栏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支持。建立眉县教育博客圈,推荐学科教改前沿文章、教育论著研读、学科教学策略、教学案例引领、问题剖析等内容,为教师提供专业引领。全县建立学科互动交流qq群13个,进行教研专题讨论,教学反思、课堂困惑等交流指导活动,真正建立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点评,相互研讨,共同提高的实时交流平台。逐步配置视频交流平台,积极探索实时视频互动、协作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16、教研室主任的“一个县区教研室主任的博客”发表教育教研博文420余篇,访问人数达15万人,成为我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领军人。20XX年,在全国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中,我县县域“双高双名”教师培养工程的实践与探索获国家级三等奖。3、积极落实“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策略,丰富网络教研内涵。“教师人人都是培训者、人人都是教育资源建设者”是我县深化网络化校本教研的新策略,它赋予网络校本研训新的内涵,为校本教研由理论走向实践、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化走向群体化找到了抓手。在实施中,构建了备课组、教研组、学校三级网络培训组织机制,开展了网络个人反思、案例研讨、课改沙龙

17、、说课评课、专家引领等活动,落实了教师网络研训“八个一”基本要求,探索出了“课题提出与论证课题分解与演讲者确立资料收集与课题研究论坛的组织与实施课题成果与资源库的形成”的教师网络研训模式。4、立足论坛,实现同伴互助,打造高中教学管理和高考复课工作的网络研训共同体。我们利用教育论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先后组织了“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开发”、“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评价”、“学生学分制实施与规范管理”等专题讨论;在高三复课工作中,我们利用眉县教育信息网,及时发布高考最新信息、各校复课动态、可望生转化方案意见等信息,调控复课进程,凸显高三复课的实效性;同时,组织开展“高中教

18、学公开周”“高三有效备课月”等大型研训活动,鼓励并引导教师通过论坛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打造高中教师网络研训共同体,确保年度高考目标任务的达成。五、充分发挥学生专题xx站引领作用,创新“四自四组”机制,整体提高学生综合学力1、发挥学生专题xx站作用,创造性落实“四自四组”。“四自四组”学习机制是我县全面落实“学生发展为本”、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和张扬学生个性的基本学习机制。学科特优生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壮大学优生群体是我县近年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建立学生学习专题网站学生xx站31个,开辟了“学科学法指导”“学科500强风采”“才艺展示连连看”“心理健康咨

19、询室”“体验德育大课堂”“热点知识辅导”等栏目,通过定期发布优秀学习经验和方法、眉县学生学科500强网上投票评选、评选和表彰优秀学习型组织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四自四组”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壮大学优生和特长生群体。2、借助网络,积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加快学生学习知识的转化与运用。“班级授课打基础、课外重组兴趣组”是我县倡导的学生特长培养和个性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立足学生专题xx站,在全县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中开展网络技术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小学突出小收集、小饲养网上展示,初中突出学生小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活动网上评比,高中突出小课题研究网上发布交流;在全县积极开展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主的“五

20、小”活动,为了确保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我们加大网上科技辅导培训的工作力度,由县室将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价值的科技创新动态以及课题向基层学校公布,对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引领,对科技作品进行网上展示评比。从1998年起,我县连续12年举办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县学生作品屡次获国家级大奖,连续12年位居全市前列,我县教研室也多次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组织奖。第二篇:关于全区农村教研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根据全区农村教研工作现场会会务组对上报材料审读时发现的有关问题,特提出以下经验交流材料的上报要求。1、文字材料的格式要求文字材料主要包括交流材料的名称、撰写单位、执笔人及正文,如果涉及到学科,要

21、在交流材料名称或撰写单位中注明。题目用三号宋体字,正文用五号字,不用加封面。2、经验交流必须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经验交流材料中要说明本次教研活动围绕的专题,为什么要开展该专题的教研活动,主要针对教学、教研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对该专题教研活动效果的预期。3、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前期准备情况要进行必要的说明主要包括活动前对相关经验、材料收集整理的情况,问题搜集和提炼的情况,人员的分工情况以及其它方面的准备情况。4、清晰、完整地说明教研活动的主要过程主要包括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及各环节主要形式的概括,教研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展开方式的说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说明,对预期效果的达成情况的说明等等。

22、5、对此次教研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主要说明教研活动成功的原因,活动取得的成果及与之相关的课堂变化,以及对开展此类教研活动的思考等。6、交流材料的话题要明确集中尽量借助一次或一个专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来说明,把开展此次或此系列教研活动的内容、方式、过程、效果等讲清楚,在此基础上再谈认识和思考,避免空谈理论和认识,也不要罗列、堆砌关联不大的成绩、成果。第三篇:现场会各镇村经验交流材料要求现场会各镇村经验交流材料要求按照现场会要求,交流材料分为镇办和村两类。每个镇办撰写经验材料一份,另选2个有特色、有亮点的先进村介绍特色经验。镇办材料内容:1、创新机关管理、农村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2、开展“升级晋档

23、、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3、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村材料内容:1、如何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经验;2、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3、发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经验;4、推行“四议两公开”,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的经验;5、创新农村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经验。要求:根据以上内容范围,突出一个或几个侧重点,按照重点突出、言简意核的要求,有特色、有亮点,高质量的把好思路、好做法和好成效反映出来。经验交流材料题目自拟,字数应控制在1500字以内,于3月12日以前交组织部组织科,5216339。第四篇: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2全力推进便民服务制度

24、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全市推行便民服务制度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周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廉政勤政一起抓、以勤政促廉政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率先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了乡镇职能部门分散、服务滞后、效率低下等问题,形成了“群众对干部、干部对干部、窗口对窗口”的有效监督体系,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维护了基层和谐稳定,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跨越发展。一、主要做法: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建立健全服务网络。政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是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

25、要。为从根本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以勤政促廉政,我们把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大力建设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和村居便民服务站点。一是整合资源,建设平台。乡镇政府各业务口办公分散、条块分割、职能不清,群众办事摸不到门、找不到人,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主要问题。坚持不增加编制、不大拆大建、不加重基层负担的原则,注重实在实用,坚持因地制宜,把较为分散的各业务口进行整合,建立集中规范的便民服务中心。暂 1时没有条件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的乡镇,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有条件改扩建的乡镇,高标准建设便民服务大厅,要求七站八所全部进入大厅办公,实现集中透明办公,形成规范高效、功能完

26、善的便民服务中心。目前,在全区的9个乡镇和城区的7个办事处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116个行政村建立了便民服务站,为便民服务工作构建了有效平台。二是整体进驻,转变职能。按照“便民利民,应进必进”的原则,将农村产业发展、惠农政策兑现、民政、信访、计生、农经、组织关系接转等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实现了人员、事项、职能的整体迁移,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从根本上避免“前店后场”现象发生,使基层政府办公方式彻底实现由分散到集中、由后台到前台、由封闭到透明的变革,以办公方式的变革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三是健全制度,悉心服务。建

27、立了乡镇领导带班、乡镇纪委监督和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办结销号、责任追究等制度,规范了办理程序,提高了服务质量,确保了便民服务中心有序运转,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全方位”和“一站式”服务。我们还创新推出了延时服务、延伸服务、预约服务、应急服务等服务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切实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坚持把政务公开作为推进便民服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印发资料、设臵公开栏、电子显示屏公开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行服务内容、程序、时限、政策、标准、结果“六公开”,建立了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促进了农村社会公平正义。截至目前,全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

28、理各类服务事项5.9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8%。四是构建网络。主动服务。在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以村委会办公地点为依托,建立便民服务站,实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形成了基层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村居干部轮流坐班制,由村两委会成员轮流坐班,并建立了代办、协办制度,主动为群众代办各项事务同时,还提供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信息咨询和科技、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事项,安排大学生村官为老弱病残户办事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全程代办,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实现了群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20XX年,全区村便民服务站为群众办

29、理服务事项2万多件,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以便民利民富民为根本,积极拓展服务功能。一是拓展服务致富功能。在乡镇村居便民服务中心成立支农工作队,开设支农服务电话,在有条件的乡镇还建立了支农服务网站,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劳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开展农业技术、小额贷款、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帮助群众创业致富。针对城郊乡镇园区项目建设多的实际,设立重大项目全程代办窗口,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创业环境。有的乡镇采取“便民服务中心产业协会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健全便民服务中心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真正使中心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基地。共为群众提供用工、农技信息3万多条

30、,实现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与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促进了农村基层发展。二是拓展畅通民意功能。我们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紧密结合干部作风整顿暨“三问三解”活动,着力向收集社情民意、解决基层信访问题等方面拓展。要求干部在服务中,注重征求群众对上级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定期向党委、政府反馈,使便民服务成为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对一些干部存在工作粗放、方法简单、作风浮躁等不良现象,做到及时发现、立即纠正,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对各种热点问题的

31、意见,依托村居便民服务站,认真落实“五议三公开”制度,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村级决策、重大事项、村务公开的监督,及时化解农村各种矛盾。依托便民服务中心,扎实开展领导干部挂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设立专门的信访接待室,印制信访流程图,推行“阳光信访”,使农民群众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难有地方帮,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去年以来,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共化解群众矛盾400余件,涉农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7.2%。三是拓展预防腐败功能。严格执行“村财民理乡监管”管理模式,将村级财务账目、资金全部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代理,要求所有村级集体财务收支必须由监委会成员集体审核,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监委主任“三

32、审联签”后,才能到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报账;把支农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将各种惠农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到账户上,实行一户一折一号,加强对支农惠农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将基层权力运行臵于阳光监督之下,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使中心成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阳光交易的监管平台,成为预防腐败的“隔离带”。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把开展基层便民服务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从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制度提供有力保证。区纪委监察局紧密结合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