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58KB ,
资源ID:102004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2004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红学家吴世昌宝钗后来嫁给了贾雨村.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红学家吴世昌宝钗后来嫁给了贾雨村.docx

1、红学家吴世昌宝钗后来嫁给了贾雨村红学家吴世昌:宝钗后来嫁给了贾雨村 原题:红楼梦原稿后半部若干情节的推测试论书中人物命名的意义和故事的关系(吴世昌著)红楼梦作者为书中主要人物命名时,盖有所取义1。这不是说,以前蔡元培一派的“红学家”把这书中的人名用“影射”的方法附会清初的文人学士是对的。那样做只能把红楼梦研究倒退到二十年代的幼稚状态中去,重复那些不科学的胡猜,当然不会有出路的。这里所谓命名的取义,乃指书中某一个人物的名字和他(或她)本人的性格、品德、活动有何明显的、相关的意义或象征的含蓄的暗示。这些意义或暗示,又和书中(尤其是后半部)故事的发展有何关系。因此,这里所谓命名的“取义”,只限于本书

2、故事范围之内,不牵涉到任何题外的影射。一个作者给他故事中的人物赋予有象征意义的名字,这是古今中外作品中常见的。例如庄子中许多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名称,其本身即含象征意义:如“罔两”(无二),”景”(影)(齐物论),“支离”(人间世),“浑沌”、“鯈”、“忽”,(应帝王)等,其名字本身即已说明了作者所要阐发的意义。至于汉赋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子虚”,“凭虚公子”,“安处先生”等名,则不但为人所习知,甚至已成为后世文学语汇的一部分了。如唐牛僧孺玄怪录中有“元无有”之名,即从“亡是公”、“乌有先生”等名化出。外国作品也有这样命名的例子。最明显的是英国十七世纪作家约翰本盈的宗教小说天路历程,其

3、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象征其本人的性格、品德及其活动的情形。比这早一些的,如十四世纪意大利短篇小说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时也故意用有含义的名字2。曹雪芹有没有从当时的传教士那里得知象天路历程或十日谈这样的书,那很难说。但即使从中国古典作品象庄子、文选一类书中,他也可以得到启发,为他书中人物的命名赋以与故事有关的意义。书中男主角宝玉的命名,作者是有交代的。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贾家人物时,说因为他“衔玉而生”,“就取名叫作宝玉”。“佩玉辟邪”是中国古已有之的 迷信,至于所谓“衔玉而生”,当然只是骗小孩子的话,好叫他留心保存这佩玉,不可失去。小孩长得好看,为人喜爱,就取名“宝玉”,也是过去常

4、有的风俗3。所以第十五回北静王初会宝玉时,称赞说:“名不虚传,果然如宝如玉”。又如江南甄家的四个女仆到贾家时,贾母问他们:“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他宝玉。”(第五十六回)这虽是说甄宝玉命名的意义,但贾宝玉既与之同名,这解释当然也可以用在他的名字上。这是当时富贵人家宠爱孩子常用的名称。但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楔子”中女娲炼以补天的顽石下凡,也就是他所佩的邇灵玉。至于林黛玉之名,作者在第三回曾借宝玉之口引古今人物通考上的解释,作为他送给她表字“颦颦”的理由。黛玉的名和字在雪芹原稿后四十回中可能与故事还有关系,但原稿既已失去,现在也就无从推测了。

5、下面我们只能就几个意义比较明显的名字,从它们在古典文学或文字学上常见的意义与本书故事的关系中试图探讨作者命名的原意。又凭这些明白无误的意义,结合脂评和前八十回故事中的暗示,推究作者在后半部原稿中的某故事应该或可能是怎样发展的。一、宝钗的下场宝钗之名,凡是熟悉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关这个名称的含义者,大概一见就会想到这不是个好兆。这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秦嘉赠妇诗:“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原诗序文说:“其妻徐淑,寝疾还家,不获面别,赠诗云尔。”从此,诗人常用“钗”为分离的象征。如梁朝的陆罩4的闺怨说:“自怜断带日,偏恨分钗时。”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杜牧送人:“明镜半边钗一股

6、,此生何处不相逢?”情人告别时分钗破镜之风,至宋犹存,这里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绍兴乙卯(1135)春日,诸友同游西湖,至普安寺,于窗户间得玉钗半股,青蚨半文,想是游人欢洽所分授,偶遗之者。各赋诗以记其事。明清云:“凄凉宝钿初分际,愁绝清光欲破时。”俯仰今四十余年矣5。分钗与破镜都是情人离别之征,但德昌公主的破镜有重圆之日,而杨玉环的分钗却无再合之时。可见宝钗之以钗为名,早已有生离之兆6。可以再举一些唐诗的例子:韩僱寄恨:“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空留小字红。”才调集卷十录无名氏杂诗十七首之十:“折钗破镜两无缘,鱼在深渊月在天。”这里所说不仅是分钗而竟至“断钗”、“折钗”。词中用宝钗故实者也常象征

7、分离。辛弃疾那首著名的祝英台近,一开始便说:“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三句皆指离别7。晏叔原蝶恋花:“分钿擘钗凉叶下,世间离恨何年罢?”这里用长恨歌中典故,末句仍归结到一般离恨。王沂孙八六子:“宝钗虫散,绣衾鸾破。”虫散”即“凤散”8。凤散与鸾破相对,也正是分钗之意。以上所举例子,都是用“宝钗”来象征生离死别,明言“分钗”、“擘钗”、“断钗”、“折钗”。但也有虽不明言,甚至在全诗中的象征意义也不显著,可是因作者用它来说明“独宿美人”或“居处无郎”的情况,所以仍是暗示离别的事物。这类例子,如何逊的咏镜:“宝钗如可间,金钿畏相逼。荡子行未归,啼妆坐相忆。”虽未明言分钗,却从末联可知全首重在咏

8、分离。又如才调集卷末所录无名氏杂诗十三首,都是属于美人独宿或情人久别,或不能相见这一类闺怨诗。其第八首云:“翠羽帐中人梦觉,宝钗斜坠枕函声。”由上下各首的内容,知这个“宝钗”的主人也是个独宿的美人。又如许景先的长歌折柳篇第五联说:“宝钗新梳髮鬓髻,锦带交垂连理襦。”乍看这两句,似乎只是白描女子妆饰服装,没有什么象征意义。但下文接着说:“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着。”则上联戴宝钗之人,正是塞外征夫的思妇(原诗见搜玉小集)。又如周邦彦的秋蕊香:“宝钗落枕梦魂远,帘影参差满院。”虽不明言离别,但从“梦魂远”三字,可知独宿情况。下句则借李商隐诗“更无人处帘垂地”之意而加以渲染,但不必也指悼亡。红楼

9、梦的作者犹恐读者也许未必熟悉“宝钗”这名词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那就不会了解他用这个名词来给书中一个重要女子命名之深意。因此,他特地借书中另外两个女子的对话,索性点明“宝钗”的含义。第六十二回大观园中因姑娘们寿辰设筵;行酒令时,宝钗出了个“射覆”题,覆了个“宝”字。宝玉因为想到宝钗是用“敲断玉钗红烛冷”这句诗,便射“钗”字。这已经够不祥了。湘云却说:“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出来给宝玉解围说:“不止时事,这也有出处。”并且举出了具体的例子,对湘云说:前日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9?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10。我还笑说他

10、两个名字,都原来在唐诗上呢。香菱引岑参和李商隐诗,把宝玉宝钗相提并论,这样提法的含义姑且按下不表。这里先要问:她引的有“宝钗”二字的那一句,究竟是什么意思?要弄清这个问题,当然首先得弄清楚李义山这首绝句的确切意义。此诗题名残花,全文如下: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一作“髻”)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对于这首诗,历来注者都不得其解。冯浩只引了秦嘉与徐淑书及徐答书中所涉及的“宝钗”二字,对原诗意义毫无阐发。其实此诗并不难解。很显然,这也属于“闺怨”一类。首句谓春光将去,即使用残花的泪珠也留不住它(伤心也没有用)。第二句“尖发”(或“尖髻”)是当时流行的女子发型11,举此以代美人,正

11、如以“蛾眉”、“红粉”代美人,乃修辞学上常见的以部分代全体的用法。“怨别”二字连读。“怨别人”不是说怨恨“别人”,而是说伤离“怨别”之“人”。此句谓那些年青时髦的妇女,哪一个不是怨恨与丈夫别离的人?所以第三句点明“独梦”。“独梦”是“同梦”的反面,是反用诗经齐风鸡鸣:“甘与子同梦”的典故来衬托这里是“单栖”,不是“双宿”。既然她只能闭门(“掩关”)独自个儿劳魂役梦,平时还要什么妆饰呢?所以虽有宝钗,也无须“耀首”,天天弃而不用,当然要“生尘”了。page1弄清楚了李义山原诗的意义,就更明白曹雪芹让香菱引这一句包含“宝钗”这名字在内的李诗是有深意的。香菱名义上是薛蟠之妾,实际上是宝钗的侍女和伴侣

12、。雪芹用香菱来点明宝钗这名字在其所从出的诗中的原意,似乎也不是偶然的。如果上文所引例子证明作者用宝钗来象征夫妇离别之说可以成立,那就不难理解雪芹用这二字来命名书中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正足以说明在作者全书计划中,她是注定要与书中的男主角先结婚而后离异的。宝钗在后半部书中因宝玉出家而被遗弃,不仅可以从她的命名以见作者原来的计划,也可以从前八十回中的正文和脂评得到证明。第二十二回宝钗十五岁寿辰演戏,她自己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又把曲词念给宝玉听:“没缘法,转眼分离乍。”第二十一回脂评说到后文有“悬崖撒手一回”,这是因为宝玉有“世人莫忍为之毒。”“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剩

13、下的问题是,宝玉出走以后,宝钗的结局如何?当然,按照高鹗所补,宝钗已有了孕,所以宝玉“高魁”(中举人)以后,又有“贵子”。此子将来也会飞黄腾达(否则就不算“贵”)了)。不消说,母以子贵,宝钗也会博得个诰封之类。但雪芹原作却并不如此。不但宝玉没有去应考,连袭人之嫁也与补作不同。宝钗有否怀孕,脂评既没有说,则“高魁、贵子”,似乎都没有什么根据。因此,宝玉为僧以后宝钗的下落仍待查明。不幸脂评在这问题上毫无消息,只好从别处去调查。我们知道红楼梦第一回是全书带提示性的一回,虽然“真事隐”去,但既有“假语存”在,则后来的故事线索仍可追寻。当年甄士隐隔壁葫芦庙中的那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

14、,后来靠贾政的奥援,飞黄腾达了起来,十分得意。但当年在庙中寄寓时,甄士隐在中秋晚上去邀他喝酒,听他高吟道:玉在奁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一联的表面意义似乎是咏他自己的境遇与抱负,这是当时的甄士隐和今日的一般读者所了解的12。但我们知道红楼梦前半部的诗、词、谜语、歌曲、偈文乃至所演戏文名称,都有暗示后半部书中故事的含意即所谓“伏线”,则这二句联语的意义似乎也不仅只表示雨村主观的抱负而已。贾雨村虽然不是荣、宁两府或大观园中的主要人物,却是全书中贯穿着一些重要故事的关键人物。但在全书中说到他的名和字,只此一次。在以下各回中,除第二回封肃谈起他女婿甄士隐时说到他的姓名一次外,凡是提到他时,经常只称他的

15、别号(雨村),而不再提他的本名(化)。至于他的表字(时飞),则以后再也不提了。这是很可注意的。可见“时飞”之字,作者只是为了要用在这一联语之中才造出来的。因为作者既定此人之名为“化”,又称他为“雨村”,显然是用孟子尽心上的成语:“有如时雨化之者。”则其人的表字中应该有“时”或“雨”,而“飞”却用不上。现在为了要把“时飞”二字作为其表字,嵌在联语之中,以为下文伏线,反而把孟子典故中的主要名词“雨”字掉了,因此只好再给他一个“别号雨村”,才算与本人之名“化”字挂上了钩,使表字的“时”也有了着落。可见作者为此人的名字和号,确是煞费苦心,刻意安排。至于他所吟联语的含意,在这回书中也没有说明或交代。如果

16、照一般的了解,以为这联的上下两句都是指吟者自己的抱负,则是不符合联语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习惯用法的。因为凡是联语,不论是单独的或用在律诗中,上下句照例分指两事:如对方和自己,时和地,景和情,古和今等等;即指同类之物,也必为二事,如桃和柳,风和雨等等。因为既是“对联”,上下句必须相对,否则就不“对”了。故雨村所吟之联,上下二句不会同指他一个人的抱负;而且,如果下句也是指他自己,则以男人而自比于“钗”,也是决不会有的事13。再就文字本身而论,上下联相对的字应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如果照一般的解释,此联下句是说奁内之钗正在等待一个时机飞上天去,则“飞”字是动词,而上句末二字善价的“价”字是名词,也

17、不能相“对”。只有把“时飞”作为一个名词用,才能与上句的“善价”相对。而上下句的第五字“求”和“待”,则都是以动词相对,各领下面的两个名词:“善价”与“时飞”。很显然,雪芹写这一故事是他整个计划的一部分。贾雨村在第一回中的“亮相”,和他所吟的联语,只是作为下文的伏线,其意义耍在后半部的故事中才透露出来。但我们不妨先把这联语加以分析。首先,这两句联语都是双关语。就字面看,“时飞”是他自己的表字。这句末二字隐藏他的字,显而易见,不须多说14。其次,这两句首字为“玉”与“钗”,以钗名者只宝钗一人,以玉名者则至少有三人:即宝玉、黛玉、妙玉。上句可能指三玉中的任何一人,下句则只能指宝钗。但下旬又有“时飞

18、”,即雨村。“钗于奁内待时飞”,岂不是说,宝钗所期待的正是象时飞一样的达官贵人?换句话说,在宝玉出家以后,宝钗最后的归宿,岂不是嫁了贾时飞?贾雨村和薛宝钗在后半部书中会有密切的关系,这在脂评中也有透露:第三回说贾政为雨村谋补了金陵应天府之缺,雨村“拜辞了贾政,择日到任去了。”在此句旁脂评说:“因宝钗故及之。”这是一条极可怪的批语。雨村补了官,与宝钗又有什么相干?为什么“因宝钗”才要谈“及”雨村赴任之事?而且,书到第三回时,尚未说到薛家任何人,怎么挨得上宝钗?如果说,雨村到任与第四回薛家打死人有关,则批语应该说,“因薛蟠故及之”,或“因香菱故及之”,或“因葫芦案故及之”,无论如何也挨不上宝钗。只

19、能因为批者深知后半部书中雨村与宝钗会有密切的关系,才有这一条伏线于千里之外的批语。本来,红楼梦“开宗明义”第一回就以贾雨村为回目下联;在开始四回中,回回提到他,而且第二回和第四回全部都是贾雨村的故事。这样一个关键性的人物,如果在全书总结时再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故事把他和书中别的主要人物连系起来,则在全书结构上未免有失平衡。所以,从全书故事的完整性来看,宝钗最后嫁给雨村,不但极有可能,而且几乎断不可少。再从全书结构和故事组织的严密性来看,香菱的结局必然要与她父亲甄士隐的故友贾雨村有关。而雨村之所以能最后见到香菱,也只有通过他与宝钗结合的关系,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安排香菱的结局,在故事的发展上才能使读

20、者初看似乎变幻莫测,而细思却又合情合理,才不显得牵强凑合。这样推测宝钗在宝玉出家以后的结局,有些读者一定会不同意,认为故事这样发展,未免太杀风景,曹雪芹不会把宝钗写得如此不堪。但是且慢,我们知道这位皇商的妹妹,其实也不是什么十分幽娴贞静的圣女。她从小“也是个淘气的”,就爱“偷背着他们看”“诸如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这些不是“正经书”的“杂学”。这是她自己向黛玉坦白交代的(第四十二回)。她的随机应变的本领,从她偷听小红的私情话又嫁祸于黛玉(第二十七回)这些事情上,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如果说,她再嫁雨村未免太失身份,那倒也未必。因为雨村彼时已经飞黄腾达,而宝钗自己却已到了“好知运败金无彩”的可怜

21、地步15,不再那么富贵,也不发生什么“身份”问题了。而且宝钗是个重实际而不尚理想,精通世故而又“随分从时”的人,嫁给雨村又有什么不好呢?她被宝玉遗弃时还那么年轻,只要不是道学先生,也不必认为再嫁又有什么不对。关于这一点,棠村在小序中就已指出:雪芹“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迂女夫子。”(脂京本第二十七回前附页)我们又何必倒替素性豁达大度的宝姑娘“迂”起来呢?至于嫁什么人,更不成问题。她和贾雨村虽然处境不同,但他们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二人都是老谋深算,奸诈成性,一旦成为眷属,定能如鱼得水。所以若就思想性格而论,宝钗配雨村远远比配宝玉更为合适。譬如说,“宝姑娘”如果在雨村面前谈起。仕途经济

22、的学问”,他决不会象宝玉似的“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第三十二回)所以仔细想来,宝钗如果配了雨村,实在是天造地设的“佳偶”,真所谓“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定有夫唱妇随之乐。可知第一回中“钗于奁内待时飞”一语,并不是泛泛的点缀,而正是脂砚所谓千里外的伏笔。也许还会有人提出这样的意见:宝玉出家在他婚后不久,则宝钗年龄不会太大,至多只有二十多岁,而雨村当时至少已近五十岁16,和宝钗年龄相差一倍以上,未免太不相称17。其次,雨村早年即已娶甄士隐家丫头娇可为妾,后来其原配死后即把娇杏扶正为妻,则雨村家中已有妻,不必再娶宝钗。如果要合理地解决这些矛盾,在故事的发展上有两种可能

23、的处理方法:(一)在这以前娇杏已死,雨村娶宝钗为续弦。(二)娇杏没有死,雨村娶宝钗为妾在旧社会中娶妾照例要年轻的。上述第二种处理方法,大概有些读者又不能同意,认为那样太委屈了宝钗。但据作者预定的计划,一方面在第八回中已写下了“好知运败金无彩”的伏笔;在另一方面,贾雨村后来“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第五十三回)在后四十回中即使不再升官,其地位已远在贾政等之上。可见贾家“运败”之后宝钗嫁作雨村之妾比作为他的续弦夫人似乎更符合作者的原定计划18。再就宝钗而论,薛蟠当初打死冯渊,夺取香菱,原该抵罪。是雨村徇情枉法,放纵了凶犯,即她哥哥薛蟠,才能全家平安进京,在荣国府过了若干年富贵生活。为

24、了感恩报德,她再嫁雨村也是应该的。其次,从故事发展的需要而论,娇杏不能死得太早,因为她在后半部书中还得和她以前主人家的小姐甄英莲(即后来的“香菱”)相晤,才能使全书故事的前后脉络有连系,有照应。香菱之死,按照警幻仙子的册子上所说,是受了薛蟠之妻夏金桂的磨折19。但她未死之前大概跟宝钗过活,正如宝钗未嫁之前在大观园中香菱也跟她住在一起(第四十八回至七十四回),第八十回已说到香菱因“屈受贪夫棒”,薛姨妈要把她卖了,因此由宝钗领去,从此不与薛蟠夏金桂在一起。第八十回回目早期各脂本也不同,红楼梦稿下联“美香菱病入膏盲”是七言,显系较早的本子,有正本改为上联,且不说病入膏盲,可知原稿经修改,不能让她死得

25、太早,以便有机会使宝钗带她去会娇杏。宝钗再嫁时薛蟠可能因旧罪被控,或已下狱,或已处刑,以至香菱也已成了孤鬼了。也可能因宝钗嫁后请香菱去作客,或香菱不堪夏金桂的虐待,自去宝钗处诉苦,使娇杏有机会再一次会见她旧主人家里早年丢失了的姑娘。上面这些设想,当然只是有关宝钗、香菱、雨村、娇杏这几个人的最后结局的一种可能的写法。这些设想的情节,不仅在全书结构的完整性上有其必要,而且在美学上有其重要的悲剧价值。因为这样的故事发展包括双重的对比:一个是雨村从贫贱到富贵对比着宝钗的从富贵到“运败”,另一个是娇杏的从婢女到贵夫人对比着英莲(香菱)的从小姐到婢妾,以至夭亡。这两个强烈的对比,不但有助于全书结构的完整,

26、也增加了红楼梦全部悲剧的壮美感。由于宝钗再嫁为雨村之妾,使香菱又见到她幼时家中的侍女而现在已成宝钗的主母的娇杏,这也增添了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在生活上的无情讽刺与沧桑幻梦之感20。这种主仆易位,人事沧桑的写法,以前小说中也有过,如金瓶梅词话中的春梅本来是主妇吴月娘的丫头,在西门庆死后她被月娘卖与周守备为妾,生了个儿子,周妻死后春梅扶正,变成了守备夫人。后来月娘又请春梅到家中,却称她为“大德周老夫人”。(第九十六回)又如古今小说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原来是蒋正妻的三巧儿因与陈大郎通奸被休,再嫁吴太守,蒋因命案将判重刑,其故妻求吴营救,吴发现二人原为夫妇后将巧儿遣还。但因彼时蒋兴哥已另娶陈大郎寡妇为妻

27、,巧儿反退居妾位。至于贾雨村自己,在娶了宝钗之后,故事似乎也没有就此了结。由于薛蟠旧案的追究,自然也揭露了雨村徇情枉法,放纵凶犯的罪恶。而这凶犯,后来又成了他的“大舅子”。并且,当年被他“远远充发了”的深知案情的门子,也就是他寄居葫芦庙时的“贫贱之交”,“原来是故人”的小沙弥,又一次出现作证,和他当面对质。这才是第四回脂评所谓“起用葫芦字样,收用葫芦字样”的“又伏下千里伏线”21的真实内容。其次,使雨村罪恶彰露的另一案件是为了替贾赦夺取石呆子的扇子,非法逮捕扇主,锻炼冤狱,害死良民,这里面也牵涉到雨村所最佩服“有作为大本领的”古董商人冷子兴(第二回)。而冷子兴却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之女婿(第七

28、回)。雨村最后的“东窗事发”,当然不会有好下场,自然也连累了娇杏、宝钗等人。第五回警幻仙子的册子上所谓“金钗雪里埋”,除了“雪”“薛”谐音以外不知是否还有其他意义。例如说,雨村处刑后家属充军,宝钗路毙,埋于雪中等等,作为结束这个悲剧的具体内容。按第五回警幻仙子的正册上第一页“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上句指黛玉憔悴(枯)而死,下句指宝钗的下场。可是钗必须有两股,以便夹住头发。册子上说“一股”,可见已拆散。白居易长恨歌所谓“钗留一股盒一扇,钗擘黄金盒分钿”,正象征夫妇分离的情形。可见宝钗最后被埋雪中时,也只剩下她一个孤鬼了。我们根据前半部书中的一些线索和脂评,设

29、想雪芹在原稿中可能把宝钗的最后结局描绘成上述的大体轮廓,其中也包括雨村、娇杏、香菱等几个次要人物的下场。可以看出,即使是这样粗略的大纲,如果写成故事,也要包含若干久别重逢,悲欢离合的场面,经历多少世态炎凉,沧桑变幻的酸辛。要把这些错综复杂的情节,写成哀感顽艳的故事,其间穿插接榫,要安排得乍看似突然而可惊可愕,细思却自然而入情入理,这确实不是容易的事。在雪芹的原有计划中,因为他早已胸有成竹,这些故事当然了若指掌。而在高鹗的笔下,则不独因为他思想庸俗,见不到此;即使有线索可寻,残稿可据,他也无此魄力与匠心来完成这一大悲剧中那怕是一小部分的结局。他那热中、庸俗的头脑,只能把宝钗写成抚养“贵子”以便将

30、来功名顺利,母以子贵;把香菱写成继夏金桂而被“提升”为薛蟠的正妻,公然把警幻仙子册子中有关香菱结果的原案翻过来,把她的悲剧的结局写成一个小小的喜剧的终场。既然上文所重建的宝钗的下场是根据第一回中雨村所吟联语的下句,则读者必然要问:联语的上句“玉在sx匚卖中求善价”又暗示书中何人何事呢?上面已经说到,红楼梦重要人物中以“玉”名者共有三人:除宝玉外,十二钗中占两人,即黛玉与妙玉。要解答这一问题,先要考察两点:其一,这句联语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其二,在以“玉”为名的三人中,根据前八十回中故事的发展趋势和线索,哪一人与这联语所暗示的情节较其余二人为适合?换句话说,三人中必有二人,由其前八十回中的故事情节

31、,推测其在后四十回的发展结果,势必与这联语的含义不能相符,则此联语必指其余的一人。page2在封建时代,一个男子学了什么本领,准备出而用世,往往比作商贾准备了货物等好价格而出卖,即所谓“待价而沽”。这句话源出于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奁卖而藏诸(之乎)?求善贾(价)而沽诸?”后世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也是这个意思。由此引申,在封建时代买卖婚姻制度下,女子出嫁也可以称为出售。例如刘向列女传卷六:“钟离春行年四十,街嫁不售。乃拂拭短褐,自诣宣王,谓谒者曰:妾,齐之不售女也。”沈约丽人赋:“狭邪才女,铜街丽人凝情待价,思尚衣巾。”因此,所谓“待字闺中”的女子也可说是“待价而沽”。在

32、前八十回中,宝玉对于“待贾(价)而沽”的人物如贾雨村之流是深恶痛绝,经常骂他们为“国贼禄蠹”的。在八十回以后,从前八十回曹雪芹原作的种种伏线以及故事发展看来,宝玉也决不会走“学而优则仕”的孔孟之“道”。即使是热中利禄的高鹗在他补作的后四十回中让宝玉“两番入家塾”,考中了举人,但也没有让他做官,就出家为僧。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说,“玉在奁中求善价”这句话,决不可能暗示宝玉在后四十回中的故事情节。其次,我们来看这句话是否适用于黛玉。很可能有人认为“贾”和“價”本来是一个字,“價”借用为“贾”,而在贾家子弟中,宝玉是最“善”的。所以,“玉在匱中求善價”,是指黛玉“待字闺中”,期待宝玉来娶她。这一说法乍看很合适,其实不能成立。因为第一,所谓“待价而沽”通常不问买者为谁,只问谁能出最高价钱。其次,如果一个买者不能出“善价”,沽者是可以不同意出售的。这两种情况都不适用于宝玉和黛玉的关系。首先,宝玉黛玉从小“耳鬓厮磨”,情投意合,黛玉根本不须“期待”,因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