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42.84KB ,
资源ID:101987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987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二轮教师用书16份 通用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二轮教师用书16份 通用1.docx

1、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二轮教师用书16份 通用1专题十一环境建设(含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知识结构互联易错易混辨析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我国的土地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我国的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荒漠与荒漠化一样,都是土地退化的过程。()我国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自我校对世界性钢铁过剩发展科技市场条件扩大煤炭开采量能源的综合利用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退耕还湖、还沼泽地理位置过度开垦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考点1生

2、态环境建设(对应学生用书第91页)品真题圈定高考考查范围12014全国卷T36(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78194054】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题眼点拨本题题眼是“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桑曲与巴索曲之间为山

3、谷,西部为错那湖”,说明风力强劲,为风沙活动提供了动力,“冬春季盛行西风”,说明冬春降水少,西风会挟带沙尘掩埋东部铁路路基、铁轨,且对机车、路基产生磨损。【解析】第(1)题,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2)题,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第(3)题,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接触。【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

4、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1)有人通过观察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沙丘,绘制了一幅沙丘剖面图,你认为正确的是()(2)简述错那湖对高原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桑曲与巴索曲之间常年盛行西风,沙丘的西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东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故选D。第(2)题,错那湖属于高原湿地,

5、其对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从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D(2)调节气候、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周围生态环境。22013全国卷T37(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解析】第(1)题,森林有涵养水源的

6、生态作用,图a中山坡上森林较密集,使得山坡下有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速生桉和其他植被抢夺水源、阳光等,造成天然次生林和灌丛的退化。【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考题统计五年2考:2014年卷T36(2)(4);2013年卷T37(1)(2)考情分析1高考考查特点以区域图、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7、、湿地的治理、物种入侵也将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2解题的2个提醒(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出现“植被破坏”“降水集中”则可能是水土流失;出现“围湖造田”可能是湿地破坏。(2)根据区域判断生态问题。西北地区、内陆地区可能出现荒漠化;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地区,可能出现水土流失;山地可能出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可能出现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平原区可能出现荒漠化。释重难剖解核心知识备考1生态环境问题危害、成因及措施2我国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区域生态问题成因措施东北地区黑土地被开垦后,黑土层变

8、薄;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破坏;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被严重破坏黑土地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植树造林,土壤培肥;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注重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华北地区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气候具有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基岩裸露,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发展立体农业

9、;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气候异常;人口增长过快;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等消除贫困;早期预警;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预测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考向1荒漠化、水土流失的治理1(2017豫北联考)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1)(3)题。(1)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

10、,其中必须具备的是()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2)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3)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A BC D(1)B(2)D(3)A第(1)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与地势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结合备选项可知,B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中“近几年来”“短期”“水土流失现象”可以判断主要是人为原因,结合题干中“低山丘陵区”可排除选项A、B;生态

11、环境改善不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排除C;故D正确。第(3)题,一般情况下,随坡度增大,流速越快,流水侵蚀作用越强,单位面积产沙量越高,随着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由于地表径流量减小,加上土壤本身含沙量减少,因此变化趋于平衡,故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曲线是。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读图,完成(1)(2)题。外环式梯田 内环式梯田(1)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的

12、好处是()A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B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C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D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2)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地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下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A B C D(1)D(2)B第(1)题,内环式梯田没有减少梯田的工程量,A错误;内环式梯田对气候的影响是有限的,微弱的,故不能增加水资源量,B错误;内环式梯田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从而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D正确,C错误。第(2)题,利用小浪底水利枢

13、纽进行调水调沙,可以增加黄河下游的水量,加快河水的流速,从而使河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因此,黄河的河床会逐渐地下降;且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黄河南岸侵蚀作用强于北岸,南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坡度较陡,北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坡度较缓。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是西电东送工程的重要输出地。该省水土流失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石漠化速度,强石漠化使一些农民失去了生存条件,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局面。下图为贵州省地形及夏雨比重分布图。(1)推测该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2)针对该省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石漠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解析】第(1

14、)题,由图可知,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海拔逐渐降低,而且西部地区地势起伏变大;根据图中夏雨比重曲线数值可知,中西部地区夏雨比重高,说明夏季降水较为集中,降水强度较大,由此推断水土流失由东部向西部越来越严重。第(2)题,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因地制宜,坚持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核心,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答案】(1)分布规律:由东部向西部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推测依据:由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降水强度更大。(2)调整农业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

15、、还草工程;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与生态移民相结合。考向2森林、湿地的保护3(2017海口调研)植物墙是用绿色植物编植成的墙体,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对生长环境的超强自适应能力,使自然界中栖息于平地上的植物永久地生长于垂直的建筑墙面,为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生态材料。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78194055】(1)在城市中,植物墙的核心功能为()A净化雾霾 B美化环境C减弱噪声 D保护建筑(2)植物墙被称为植物的空调,在冬季植物墙对气温调节效果最显著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 B哈尔滨C郑州 D广州(3)在北京大面积推广植物墙,对当地小气候的影响是()A. 夏季增温增湿 B冬季降温减

16、湿C. 夏季降温增湿 D冬季增温减湿(1)B (2)D(3)C第(1)题,植物墙可以增加城市的美感,B正确;对减弱噪声、净化雾霾、保护建筑作用较小,A、C、D错误。第(2)题,冬季植物墙在乌鲁木齐、哈尔滨、郑州等北方城市已经落叶,对建筑的保温作用很小,故A、B、C错误;广州冬季植物仍然枝叶繁茂,对气温调节作用显著,D正确。第(3)题,植物墙可以通过遮阴和蒸腾作用使夏季降温增湿,A错误C正确;北京属于北方城市,植物冬季作用微弱,B、D错误。4(2017江西省高三调研)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

17、 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沙湖景区15 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A. 增加景区经济收入 B. 防治景区沙漠化C. 美化景区环境 D. 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2)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的季节是()A. 初春 B. 初夏C. 初秋 D. 初冬(3)相对往年,沙湖景区今年对芦苇的处理方式,将()A. 增加土壤肥力 B. 杜绝废弃物排放C. 减轻大气污染 D. 不利于来年芦苇生长(1)C(2)D(3)C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芦苇主要分布在景区,由此判断景区内芦苇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而不是增加收入,C正确,A错误;芦苇具有净化空气、

18、改变景区气候的作用,但不是对景区的主要价值,D错误;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存在沙漠现象,B错误。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芦苇在干枯季节进行收割,结合芦苇的生长周期可知,初冬芦苇停止生长,处于干枯状态,适宜进行收割。第(3)题,该区域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对芦苇进行收割,可以使芦苇进行循环利用,这样可以减少火烧芦苇带来大量烟尘,从而减轻大气环境污染。5(2017德州模拟)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气候及水域条件影响了浮岛的成本和效益。读人工浮岛示意图,完成(1)(2)题。(1)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A遮蔽阳光,抑制水体温度剧烈变化B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抑制藻

19、类生长C为鱼类提供饵料和繁殖场所D提高水域景观的观赏性(2)以下水域中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是()A北美五大湖 B亚马孙河C太湖 D里海(1)B(2)C第(1)题,人工浮岛具有净化水质、创造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善景观等综合性功能。在水体富营养化区域,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根系吸收水中营养物质,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净化水体。第(2)题,由材料可知,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我国太湖周边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中氮、磷浓度较高,导致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考点2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品真题圈定高考考查范围1(2017全国卷T

20、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

21、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题眼点拨本题题眼是“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灰分和硫分含量低,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说明山西省焦煤丰富,分布广,质量优;冶金焦市场广阔,“焦煤和冶金焦用公路运输到焦化厂和钢铁厂”,说明煤矿距焦化厂近,运费低,“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说明小企业数量多,技术水平低,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公路运输,汽车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废弃物,粉尘污染。【解析】第(1)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原因可从资源分布、企业类型及特点、运输费用、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回答。第(2)题,20世纪

22、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从企业数量、技术水平和废弃物排放等方面回答。第(3)题,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可从车辆尾气污染、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煤炭散落和煤粉飘浮等方面回答。第(4)题,属于发散思维类。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可从清洁生产采用减排技术和设备等方面回答,运输过程中的措施可从修建铁路运输专用线及封闭运输等方面回答。【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

23、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2(2016全国丙卷T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

24、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题眼点拨本题题眼是“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说明与煤炭相比,风能属清洁、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土地,“甘肃省80%风

25、能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大风日数68.5天”,说明瓜州大风日数多,风力强,“瓜州有大片的沙漠、戈壁”,说明难以利用土地面积广,地形平坦,“瓜州位于甘肃;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说明周围经济落后,电能需求少,市场不足,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解析】第(1)题,审清题干要求“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因此从风能比煤炭、风能比水能的突出优势角度回答。第(2)题,明确建设大型风电场需要的自然条件:一是丰富的风力资源,二是占用大量土地。结合图示可知瓜州有丰富的风力资源,且有大面积的戈壁,可避免占用耕地。第(3)题,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要从当地的社会经济因素

26、如市场小、基础设施不足、资金不足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保障电网的稳定性”,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建设热电站是为了保证电力输出的稳定。【答案】(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

27、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1)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的主要原因有()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位于河西走廊,形成狭管效应地势平坦,阻力较小靠近西伯利亚高压,风力强大位于非季风区,风力强劲A BC D(2)下列关于煤炭、水能、风能共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可再生能源 B都属于清洁能源C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D能量都不稳定(1)D(2)C第(1)题,瓜州县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其风能丰富与气候、地形、靠近冬季风源地等因素有关;风力强劲与非季风区没有关联性。第(2)题,煤炭、水能和风能从来源上看,都来自于太阳辐射。考题统计五年2考:2017年

28、卷T36;2016年丙卷T37考题分析1高考考查特点以某资源、能源的开发或热点事件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考查资源、能源开发的条件,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措施。2解题的2个提醒(1)能源资源按来源可分为三类:太阳能、地球内能、潮汐能。风能、水能、矿产能源都属于太阳能。(2)风能、水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都是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预测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考向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1(2017石家庄高三联考)各省级行政区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如下图,依据19952005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和平均能源强度的关系把部分省级行政区分为高经济增长低能耗、低经济增长低能耗、高经

29、济增长高能耗以及低经济增长高能耗地区。据此回答(1)(3)题。(1)下列省级行政区能源利用率最低的是()A贵州 B内蒙古C海南 D天津(2)为了优化GDP和能源强度的关系,我们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改进勘探技术,提高能源开采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大能源保护,禁止开采资源A BC D(3)为了促进图中不同类型省级行政区的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延长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的深加工加强对东部发达地区资金、技术的援助加强对西部地区能源资源的调配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A BC D(1)A(2)B(3)B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能源利用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应当是低增长高能源消耗的地区。读图可知,四个备选省级行政区中,

30、贵州能源利用率最低。第(2)题,优化GDP和能源强度的关系即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应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考虑。改进勘探技术,提高能源开采能力,并没有提高能源利用率,反而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故说法不符合题意;禁止开采资源不合理也不现实,故说法不符合题意。第(3)题,为了促进图中不同类型省级行政区的共同发展,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能源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培养节约意识;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援助和对东部(资源缺乏)地区的调配。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全国“一带一路”部署中,西部能源开发是一个重点项目。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且大多数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采。目前新疆正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建设,不仅加大了煤炭开采力度,还提高了煤炭外运能力,拓展外运方式。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