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5.11KB ,
资源ID:101906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906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共南昌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决定.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共南昌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决定.docx

1、中共南昌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决定中共南昌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决定(2012年7月11日) 为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鼓励支持省会南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全力支持南昌发展、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若干意见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特作如下决定。 一、打造核心增长极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加快南昌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客观要求。南昌作为省

2、会城市和全省唯一的特大城市,有责任有义务在全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全省区域发展战略构架中,我们必须以开放的眼光、宽广的胸怀、积极的姿态、务实的举措,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把南昌建设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核心区和引领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二)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加快南昌发展,是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支点的迫切需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鼓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联系,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南昌作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

3、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地位和枢纽性区位优势。我们必须聚焦推动、加速发展,以大投入带动大建设,以大建设推动大发展,迅速缩小与武汉、长沙的差距,加快构建“中三角”经济区。 (三)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加快南昌发展,是抢抓发展新机遇、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站在省内看南昌、比照中部看南昌、放眼全国看南昌、走向世界看南昌”,南昌仍属于欠发达省会城市,尤其是近年来,南昌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对全省的支撑、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不仅是省会城市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更是南昌千载难逢

4、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培育竞争优势,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南昌对全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实现南昌跨越发展,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应有地位。 二、牢牢把握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总体要求 (四)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深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做好“两篇文章”和“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充分发挥要素集聚、经济带动、城市辐射、改革示范作用,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路径,把握“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焦”方法,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城

5、市竞争力,全力昂起江西发展的龙头,把南昌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五)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充分利用省里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按照核心增长极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基本要求,明确不同时期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有序安排好各项工作。突出抓好现阶段工作任务,兼顾长远工作安排,做到积极、全面、稳妥、有序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保护。坚持发展成果人民共享,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加快发展中保护和建设好南昌

6、的青山绿水。 坚持合作共赢,联动发展。积极发展与其它城市之间的竞合关系,强化我市城市主体功能和发展优势,推进分工协作,促进资源共享、要素整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充分发挥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实现联动发展。 (六)战略定位 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和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装备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链延伸,打造一批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园区。 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各种交通方式,提升综合运输能力,构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安全畅通、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全国重要的

7、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商贸物流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引进和培育领军企业,加快网络化、信息化发展,增强辐射集聚功能,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贸物流区域。 全国重要的宜居都市。尊崇山水自然风貌,传承历史文化,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把南昌建设成为富有特色魅力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 (七)奋斗目标:要通过不懈努力,继续推动南昌走在全省前列,带动全省发展。努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产业与人口集中度、发展质量、体制活力和创新能力、城市承载力与和谐度“五个明显提升”,全面打造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具体目标是: 到2015年,南昌市极化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占

8、全省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2%,统筹城乡发展初见成效;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框架基本拉开,九龙湖片区建设提速,“十横十纵”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全面开工建设;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氧化碳和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达到国家要求。到2020年,南昌市增长极辐射效应全面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接近或达到三分之一,制造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80%;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基本完善;文

9、化教育、科技创新、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生态人居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鄱阳湖城市群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基本建成生产要素的集聚区、辐射带动的主引擎和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三、扎实推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 (八)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双轮驱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冶金与新材料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千亿、百亿产业集群。抓紧实施江铃30万辆整车项目、K发动机研发,实施整车生产百万辆攻坚计划,形成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积极推动航空城建设,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航空制造和通航服务基

10、地;提升铜、铝、钢铁等精深加工水平,做大产业规模,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特优钢材和铝型材生产基地;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加快发展,重点建设南昌国家医药国际创新园、桑海新医药谷,构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和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形成汽车、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医药3个千亿级产业,航空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机电、新能源等5个500亿级产业。通过政策聚焦,扶优扶强,战略重组,打造一批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经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百亿企业方阵。做大做强工业园区,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竞争有序、错位发展的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一批千亿园区板块。加快

11、县域经济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九)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二三并举”,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企业向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营销环节投入,促进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演进提升,实现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红谷滩金融商务区为主体,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昌金融街,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加快南昌银行等本土金融机构发展,打造综合功能完善的金融业集聚区。依托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服务外包结构,加快建设国家服务外包

12、示范城市,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依托出版、传媒、动漫、影视基地,促进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努力打造富有南昌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大力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营运中心进入南昌,全面打造面向全省、影响中部的总部基地,形成一批亿元楼。突出品牌建设,盘活老字号,打造商业特色街,在发展红谷滩中央商务区和提升完善八一广场中山路市级商业中心的同时,加快构建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高新、经开、红角洲等区级商业中心;突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建成辐射全省与周边的现代物流区。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推进南矶湿地公园、小平小道扩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

13、、梅岭休闲旅游度假区、瑶湖水上城、滕王阁扩建、江西旅游集散中心综合体、南昌国际动漫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区域合作组织、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合作,打造吸引力强的会展业集聚区。 (十)做优做强都市农业。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发挥粮食和油料的主产区优势,推进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建设一批产区型基地;促进特色农产品开发,打造农业名牌,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型基地;推进蔬菜生产和良种生猪养殖,注重从规模、结构和品质上保障市场需求,建成一批城乡保障型基

14、地;提升水产品、苗木花卉等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业标准化产供销一条龙,建设一批区域辐射型基地;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线路,建设以垂钓、餐饮、观光休闲等为主体的旅游农业园区(示范基地)及农家乐示范点;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鼓励龙头企业走多层次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力争建成一批有影响的特色农业示范区。 (十一)高强度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按照聚焦的方法,坚定不移地抓项目,着力提升重大项目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做大做强市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积极创新投融资手段,鼓励和激发民

15、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研究国家确定的投资规划和投资方向,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和重点任务,加强项目谋划与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操作推进水平,着力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和贡献率。 (十二)全力打造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打造九龙湖新城沿赣江下行到鄱阳湖区域约600平方公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加快规划制订,合理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以赣江黄金水道为主轴,形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区、生态环境保护区、都市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的“一轴六区”总体格局。利用先导区内更大的改革权和试点权,加快建设发展,使之成为

1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江西省产业先行先试区,产业转型示范引领区,高新产业核心聚集区。加快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小蓝开发区扩容升级,加快推进英雄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桑海经济开发区,加快进贤县省级工业园的设立步伐。推进园区整合、转型,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积极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微企业工业园、南昌综合保税区,加快建成南昌特殊监管区的水港、空港之间的“港区联动”监管模式。 (十三)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速构建融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城市公共交通为一体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十横十纵”快速路网、高速外环和南昌至铜鼓高速公路建设,改造提升

17、昌樟、昌九高速公路,调整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南昌出城高速公路网,加快周边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的改扩建,提高连接中心镇的路网等级,实现区域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干线公路连通成网,建设环鄱阳湖旅游路网。加快推进杭南长高铁、向莆铁路建设,启动昌吉赣客专、宁合昌客专、昌景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积极融入国家高铁网。加强赣江航道疏浚整治,实施南昌至湖口级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南昌新港码头建设,扩建白水湖国家集装箱货运中心,实现南昌港与九江港一体化,扩大航运能力。加快建设南昌国际航空港,加密国内国际航线,建设南昌国际货运中心。继续实施“城市路网改造工程”,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加快地铁1、2号线、朝阳大桥和南外

18、环路建设,适时启动地铁3号线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推进城市组团快速通道、出城主通道、过江通道建设,构建城市快速路系统。 (十四)全面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昌电厂二期和100万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启动智能电网改造工程,扩大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规模,加速推进油气管网建设。加大南昌大型水系综合整治力度,大力提高我市防洪和治涝标准。改造、整治城镇排水系统,推进南昌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城市供水管网设施,提高南昌城市安全供水能力。加强农村给排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饮水水源和水厂建设,推进城市及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进一步完善消防、气象、人防、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设施

19、,整体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城乡安全运行。 (十五)高标准建设繁荣新城。以省级行政中心搬迁、南昌航空城和地铁建设为契机,推动城市内优外拓,加快形成以赣江为主轴的一江两岸五组团的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格局。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推进红谷滩新区“二次开发”。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九龙湖片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面积100平方公里左右、容纳50万人口的新城框架。精心打造南昌的中央商务区(CBD),加速优质教育、卫生、体育、文化资源向红谷滩聚集,把红谷滩新区打造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标志性区域。快速有序推进瑶湖、昌南、九龙湖、乐化、梅岭五个功能组团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十六)综合改造提升老城。按照“

20、完善城市功能、疏解人口密度、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市容市貌”的原则,大力促进旧城用地结构优化,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鼓励、支持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整体搬迁,鼓励土地利用率低的工业企业进行提升改造,建设研发、办公等产业配套。结合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重点景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切实加大城市棚户区和低洼危旧房改造力度,推动老城区成片开发。加快城中村改造,重点改善城中村基础设施配套和生活环境,加快城中村“社区化”改造步伐。统一收储老城区存量土地,实施分区规划和单元规划,提升老城区品质。 (十七)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以解决市政

21、、园林、绿化、市容、环卫、交通等方面体制性矛盾为重点,科学划分事权财权,推进管理重心由市向区、向街道转移,实行政事、政企和建管分开。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管;增强居民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和自觉性;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差异化,实现城市管理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建立科学、高效,富有特色与活力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十八)着力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给予南昌的先行先试权,不断创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新优势。进一步简政放权,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探索将省级下放及属市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县区(开发区、新区)。深

22、入推进资产资本化,开展体育、文化、人防等公共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体制改革,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全面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设立排放权交易市场,积极建设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试点城市;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进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开展低丘缓坡荒滩劣质农用地或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进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统筹解决新增农村宅基地问题,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积极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申报国家云计算试点城市,开展全省数字化城市试点。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制定支持县区(开发区

23、、新区)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推进城乡统筹体制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开展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申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开放低空领域试点。 (十九)加强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体现南昌城市特色的现代化、标志性文化设施,打造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高地。支持在昌高校积极创建高水平有特色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基础教育网点布局优化和质量水平提升。创新人才政策和机制,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载体和交流平台,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建设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动漫技术中心、传

24、媒资讯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积极建设在全国有影响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把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成全省科技创新的集聚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库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建设,加快“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建设,形成以南昌为中心、连接环鄱阳湖城市群、覆盖城乡的信息网络。 (二十)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牢牢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以园区为平台,以产业链为招商重点,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大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强企业。出台支持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聚集大项目发展。充分发挥泛珠会、中

25、博会作用,继续办好赣台会、绿博会、香港招商周,扩大经贸交流。进一步打响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品牌,广泛开展低碳发展领域国际国内合作。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推动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加大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力度,引进国内外现代管理经验、创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积极推动外贸转型,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延长贸易增值链。积极发展口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新型国际贸易。推动半导体照明、光伏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教育培训、服务外包和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的出口,提升南昌外贸竞争力。 (二十一)提升区域协作联动与辐射带动作用。以环鄱阳湖交

26、通网络为纽带,积极推进与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和抚州等城市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统筹,强化城市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进一步推进昌九工业走廊建设,促进昌九共融。进一步加强与抚州交通、信息、市场、产业的对接,加快抚州融入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推进昌抚一体化。加强与赣南城市群、吉泰工业走廊、信江河谷经济带、赣西城市群等我省其它重点地区联动发展,大力开展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共建,促进上下游产业配套,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多方共赢。 (二十二)精心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效能再造、流程再造、决策机制再造、考核体制再造,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一流的企业。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南昌”建设,营造

27、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反腐败、反渎职为重要抓手,以效能建设为重要载体,加大治庸治懒治贪的力度,大力提倡真抓实干、深入一线、锐意创新、负责担当、难苦奋斗、淡泊名利“六种作风”,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促进严格、规范、文明司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规范有序、高效便民的服务型政府。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加快推进市场竞争主体平等化、竞争要素多元化、竞争秩序规范化,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通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不断降低投资综合商务成本,真正把南昌打造成为投资服务的高地、成本的洼地、回报的福地。 (二十三)倾力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积极创

28、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推进各层面、各领域的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以社区为平台,切实改善城区市容环境,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完善卫生服务、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继续推进“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切实做好水文章,积极推进“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加快实施“一江两岸”景观工程,建设“鄱阳湖世界湿地公园”。加大城乡生态保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力度,建立健全环境执法督查机制,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培育建设宜居城市基本要素。 四、切实完善打造核心增长极的保障措施 (二十四)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

29、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思想步调,凝聚发展共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发展能力,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统一到全力打造核心增长极的伟大实践上来。在实践中更加勇敢地担当起推进南昌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的历史重任,以扎实的工作和进取的精神,推进核心增长极的打造。 (二十五)建立机构,强化领导。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了解相关重大政策的落实和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并就有关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委省政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主要负责有关

30、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和重大项目的督促推进工作,做好与省直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实现省市改革发展思路对接、工作互动。各县区(新区、开发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打造核心增长极的相关工作。 (二十六)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按照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高水平、高标准编制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总体规划,明确总体要求、重大安排、空间配置和时序布局,要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抓紧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对重大事项和重大项目推进设置阶段性目标,并对进展情况定期检查通报。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进度要求,落实责任人员,强化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十七)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全市各县区(新区、开发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域、本部门打造核心增长极的考核督查机制与办法,把打造核心增长极与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干部的年度政绩考核、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软环境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各方面工作全面规范和有效落实。要严格责任追究,将目标考核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坚持“实干、实在”的用人导向,在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具体实践中考察干部、使用干部。对于不主动担当、不积极作为、不适应岗位的“三不干部”要坚决调整和严肃处理,对工作推诿、落实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给予严格的责任追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