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7.21KB ,
资源ID:101813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81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名校必备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名校必备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docx

1、名校必备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2007年高考高考文综专题热点复习专题提示:热点问题的特点: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反思对策设计依据:文明史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专题导学第一节热点和重点扫描考点1科教兴国【知识要点】1、古代科技成就(史实回归课文),特点: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原因可从封建制度先进、经济繁荣的需求、国家统一稳定等角度回答);以应用性技术为主;明清后没有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落后于西方(原因从封建专制

2、制度落后、自然经济制约、轻视科学技术、思想控制严密等角度分析)。2、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历程(为什么不能使中国富强?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独立与富强的关系两个层面分析)3、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列强侵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学习西方,产生近代工业,现代化起步;第二次,加紧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兴起民族救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第三次,中国正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六七十年代又出现了建设失误,未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现在要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4、三次科技革命中代表性技术,三次科技革命对经济结构(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社会生活(城市化

3、)、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5、德、美、日、新、韩等国科教兴国的历史经验。考点2和平与发展【相关主题】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联合国成立60年;恐怖主义;朝核危机;伊拉克问题;日本右翼势力活动【知识要点】1、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根源是不平衡规律。具体原因要能分析。2、一战前的国际矛盾和战争进程。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内部矛盾。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4、二战前的国际危机和战争爆发。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历史根源和具体原因。国联为什么没有能阻止战争?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相互合作。对法西斯侵略的制裁大西洋宪章二十六国宣言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和第二战场开辟-雅尔塔会

4、议和战后安排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成立。6、战后对德日法西斯的惩处。德日的区别及不同后果。7、20世纪后半期的冷战和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苏争霸。如何认识冷战?一方面给世界带来不安定因素,另一方面,两大超级大国相互制约,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8、当前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冲突和宗教冲突,边疆争端和地区霸权,恐怖主义,极右势力复活等。当今世界总形势是什么?有哪些维护和平的有利因素?形势是和平发展。世界格局暂时一超多强,趋向是多极化。有利因素:和平力量发展(如中国);联合国作用(如核试验条约);多极化趋向;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合作增加。9、五百年大国

5、崛起之路(1)崛起方式的单一性(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武力扩张):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2)崛起影响的破坏性搅动地缘政治、打乱现存国际体系。崛起之路几乎同于战争之路。(3)大国兴衰的基本秘诀:国力和国际义务之间能否保持平衡。举例: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和世界大战;英帝国的兴衰10、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对世界和平的体制性安排:举例:国际政治层面的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国际经济层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战后)11、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举例: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12、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崛起)(和平崛起)(1)近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

6、演变。(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是怎样确立的?有什么意义?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崛起之路?(4)中国的崛起与传统强国崛起的不同现在我们用“和平”来界定“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威胁论”的一种回应。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处于“热核时代”。今日大国的崛起,除和平外,别无他途。一个和平的世界不仅是中国崛起的需要,而且永远是中国所追求的目标。中国崛起的国情起点:中国的面积、人口,后发追赶型的现代化类型以及长期积累的深层次问题,必然要带来不少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现象、新问题乃至各种不确定因素。选择和平,我们就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在世界上的道义性和正当性基础。正因为中国崛起

7、的规模之大、问题之新,我们应该对中国崛起过程的困难性、曲折性和不确定性持客观、理性态度,要更加认识到对于中国的崛起来说,和平的保证是至关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中国选择和平崛起是为了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则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通过和平方式面对内外问题的挑战,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她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不仅为了自身的和平与安全,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尽职尽责。举例:中美关系、中非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中印关系。考点3统一问题【知识要点】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具体的措施。2、清朝初期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措施及作用。3、宏观把握我

8、国古代的分裂与统一问题(哪些时段统一,哪些时段分裂,统一与分裂的关系如何?分裂时期蕴育着统一因素,主要是各分裂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实现)4、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和台湾省)、西藏(元设宣政院,明设卫所和僧官制度,清设册封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制度)、新疆(汉设西域都护,唐设安西北庭两都护府,清设乌里雅苏台、伊犁将军府)、钓鱼岛等地区的管辖。5、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全民族抗日战争。6、明末以来台湾与祖国的分合,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区别(前者是内政问题,后者是主权问题)7、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一国两制政策的提出、内涵、实践。8、德意志

9、和意大利完成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对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9、美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及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扩大、西部的开发)。考点4法治社会与民主政治【知识要点】1、古代中国法家思想的内涵及与现代法治思想的根本区别。强调法律的作用,依靠严刑酷法维护专制统治(根本上为专制统治者服务,现代法治则是建立在主权在民,民主立法,司法独立的基础上)2、近代民主政治和中国法治的探索:资政新篇中“以法治国”的主张;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提出“民权主义”,颁布临时约法,提出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规定中华民国

10、是议会制内阁制的共和制度。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体现在重庆谈判和政协决议中)。3、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的建设:共同纲领和新民主主义民主;1954年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反右派斗争到文革在民主政治问题上的失误(忽视民主法制建设、个人崇拜等)4、启蒙思想家对民主制度和法治社会的理论构建:霍布斯、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的著作和主要思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共同特征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法治社会化。5、英国权利法案体现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思想;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拿破仑法典体现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思想;美国独立宣

11、言和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体现的民主制度和法治思想。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类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型和专制型)的历史根源和影响。历史根源是走上资本主义的不同道路,影响是使德日俄等国带有浓厚的封建军事性,德日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战争策源地,俄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民主建设滞后。7、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主制度与法西斯制度的决战(二战)8、20世纪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主要指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发展)9、苏联1936年新宪法体现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中国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成功探索。考点5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知识要点】1中国古代重农

12、抑商政策。前期要看到积极作用有利于农业发展,后期要看到消极作用: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唐初和清初休养生息政策:以唐清为例说明国家如何干预经济。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现制的建立。三大改造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践:十四大5资本主义经济干预三阶段:干预经济时期(重商主义为代表1418世纪末)、自由放任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宏观控制时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等三个阶段。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国家在19世纪60年代仍然处于国家干预经济阶段,如俄、日等国。6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历史进程中的市场问题。1719世纪,英法等国通过殖民活动

13、开辟海外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通过统一战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19世纪晚期,法国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国内市场狭窄,影响经济发展;19世纪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南北战争开辟了广阔而统一的国内市场;日本明治维新后由于国内市场资源狭窄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以甲午战争为代表分析对中日两国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为争夺海外市场而矛盾加深,最后引发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侵略道路;韩国、新加坡等国内市场狭小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采取外向型经济战略,成效显著。7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活动开辟了新的市场;19世纪中叶

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二战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1994年世贸组织建立。考点6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相对不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这固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但人口增长过快,又是我们一个沉重的负担,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一、中国古代人口状况和人口迁移1古代人口迁徙的基本史实:秦夺取河套并筑城置县后,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秦朝征服越族后,迁徙50万中原人到珠

15、江流域,与越族杂居。三国时,为躲避战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同江南人民一道,共同开发江南。自西晋末年起到南宋,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南方。北方农民的南迁,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江南地区。9世纪中期,回鹘政权瓦解,回鹘人大部分向西迁入甘肃、新疆。元朝统一后,许多汉族人民迁到边疆地区;边疆地区各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相处。漠西蒙古的土尔扈特部于明末清初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受到沙俄的控制和压迫。1771年,他们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长途跋涉,回到祖国。华人外流。如唐朝时有人到南洋;郑和下西洋后去南洋的人更多。外族内流。如唐朝时信仰伊斯兰

16、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我国一些地区居住;元朝时形成回族。2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总析: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战争;为加强边防,历代政府组织大规模的居民向边境地区迁移;经济重心南移;自然灾害的影响;对罪人的流放也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一方面。3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意义):先进经济文化传播;民族融合;人口分布趋于合理;边疆开发。(1)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3)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北人南迁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

17、南,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很重要因素之一。(4)开发南洋,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贡献。(5)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人口渐趋合理分布。二、人口迁移和城市化1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互成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的增长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反之,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或偏少,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延缓作用。2建国后,我国城市化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国

18、家政府规划下推进城市化;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尤其迅速。3.当前民工流动的成因、特点和利弊:(1)成因: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农村劳动艰辛,文化落后。农村体制改革。城市的吸引力。(2)特点:流动据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外籍工人以年青人居多。流动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3)利弊:民工的流动有效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许多外来民工

19、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利是主要的。但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他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4.近代世界范围的人口迁移:欧洲殖民者到亚非拉地区殖民活动;贩卖黑奴(三角贸易);工业革命和各国城市化进程(由于工业发展人口迁移到城市)。如英美两国内部的人口迁移(除城市化进程外):圈地运动;西

20、进运动(对国家社会发展哪些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相关主题】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关注民生;科教兴国;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等。【历史解读】1、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其思想实践体现在汉、唐、明清初年减轻剥削、轻徭薄赋。(列举唐清初年的具体政策)2、秦、隋两朝国力较强,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但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不能长治久安。3、古代的环境保护:孟子等思想家提出“斧斤以时入深林”的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关中地区(今渭河平原,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唐代以后逐渐衰退);唐代烧山、圩田

21、等过度垦殖破坏境;古代重视黄河治理。4、洋务运动只有技术进步,没有制度革新,现代化起步后发展困难,说明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更是制度、文化的全方位现代化。5、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与失误。经济政治成就有哪些?经济政治失误有哪些?启示: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综合平衡,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改善人民生活。6、文革的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7、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生产积极性;改革不符合生产力水平的体制8、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破坏资源和环境;国民经

22、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9、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问题:社会矛盾问题,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问题,两次工业革命中诞生的近代工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10、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的成就和问题。综合平衡问题,农民生活问题,政治体制问题。11、罗斯福新政与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1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作用是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发展。13、20世纪新加坡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重视道德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经验。14

23、、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利因素,四对矛盾。15、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首先形成于美国,主要动力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可持续发展等特点。经济增长动力的变化,促进了人们的观念从注重速度和数量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转变,出现了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道路。包括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特征等内容。16、古今中外社会稳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因素。【重点探究】1城乡协调与农业问题:针对城乡二元对立举例一:英国、韩国现代化进程中二元经济转型。以

24、韩国为例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不仅在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而且还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缩短城乡差距方面卓有建树。自1970年开展“新村运动”以来,韩国城乡居民的收入长期保持在10.810.9之间。1993年,韩国每100户农民所拥有彩电率达到123.6%,电冰箱105%,燃气灶100.4%,电话99.9%,汽车20.9%,计算机6.7%。如今的韩国更是成功实现了“二元经济”转型。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地区进入了农业机械化、村村电气化、交通网络化、教育普及化、流通服务城市化、住房砖瓦化阶段,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同步提高的目标。举例二:法国大革命时期农业政策的教

25、训;苏联工业化剥夺农民和农业生产严重滞后的教训举例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大跃进、人民公社、改革开放。2全球化进程的双重效应“全球化”的概念表明的是这样一种历史进程:人类从以血缘和种族关系为基础的信息封闭的世界向信息开放和社会化的世界转变;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向市场化的社会转变。这个进程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被表述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我国史学家吴于廑先生则称之为“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应该看到,历史的“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进程,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披荆斩棘,也可能伤及我们自身。对世界各国来讲,“全球化”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利害关系愈来愈紧密,结果极容易产生和

26、加深彼此间的利害冲突;从更广阔的视野看,还会产生诸如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生态灾难等全球性问题。更何况,这五百年是国际资本由小到大,逐渐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五百年。举例:当代世界南北差距的扩大;当代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分化。3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启示(1)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推翻三座大山,是近代化的前提。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中国的近代化才迎来新纪元。(2)坚持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时代的呼唤,是历史的必然。正是长期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

27、味无知;也正是对外开放,使中国得以吸收和借鉴欧美等发达中家一切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使中国走向世界。中国要真正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欧美等国的近代化过过程贯穿着三次科技,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一开始就宣布要“求知识于世界”,确立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国策。而在中国,直到1905年才废除科举制,开始建立新式的教育体制。新中国建立前科技教育仍然落后,仍然是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仍然是一个和现代知识隔膜的国家。由此可见,国家要富强,经济要发展,首先要教育要先行。科教兴国是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的科学决策。【典例欣赏】例1(2003年江苏、广东卷)鸦片战争

28、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进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导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的历程中,中国天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结构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2)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3)产生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新的阶级;(4)出现了新式学堂;(5)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例2(2004年江苏)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1)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复辟。影响:民主共

29、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2)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3)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考点2绘就区域发展的宏伟蓝图聚焦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一、中部崛起的背景扫描(一)概况:1.地位重要,范围: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2.现状塌陷、困境(原因:自身;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二)原因:1.必要性:是“五个统筹”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

30、外开放);是全面激活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2.可行性:按照梯度发展理论应该轮到了中部崛起;国家宏观战略的调整为中部崛起创造了条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降低了中部崛起的成本;良好的发展条件是中部崛起的物质基础。(三)对策:国家启动;东部拉动;中部自动关于中部自动的战略选择:发展区域经济中部选择:中心城市带动;发挥资源优势中部选择:拉长产业链条;承接产业转移中部选择:营造招商环境;面对工业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中部选择:发展园区经济;在全球化市场格局中中部选择:追求细分优势(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二、考点链接中部的历史(一)

31、古代1.政治:(1)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和,都城在(今)。(2)商朝建立时以(今)为都城,后盘庚迁(今)(3)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今)展开决战。(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今),东周开始。(5)齐桓公在(今)召集诸侯会盟,标志其首霸中原。(6)战国七雄中、的统治中心都在中部地区。(7)秦末农民战争爆发于(今),在(今)建立政权。(8)隋末李渊起兵于(今)。(9)北宋都城是(今)。1005年宋辽有(今)之盟。(10)1127年赵构在(今)称帝建南宋。岳飞在(今)大败金军主力。2.经济:(1)战国时,魏国修渠、楚国修(属流域)。山西池盐已开发。(2)六朝时,、流域是重要的产粮区。(3)隋唐时,与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业大都会。隋炀帝令宇文恺建东都。设、著名粮仓都在河南境内,修一条驰道从洛阳到太原。(4)宋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