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26.18KB ,
资源ID:101797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797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师大附中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文综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师大附中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文综历史试题.docx

1、云南师大附中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文综历史试题云南师大附中201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考试时间:12月28日09:00-11:30】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议定英

2、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A.反映了该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B. 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着明显的歧视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D.中国让渡部分外交主权的行为促进了中英友好往来【答案】C【解析】考察近代中国外交。“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明显体现。25.阅读表2、表3(都出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其所反映的共同趋势是 A.鸦

3、片战争后,中国外贸顺差逐渐扩大 B.鸦片战争后,中国几乎只依附于世界市场 C.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 D.鸦片战争后,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材料中无法体现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故A不正确;B不符合史实;材料中只反映出茶叶和生丝大量出口,并未反映中国是头号出口国,故C不正确。26.表4是有关“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的表述。据此可知 表4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gkstkI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

4、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A.民主自由思想贯穿始终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一致gkstk C.经历了由反封建到求民主的转变 D.始终体现了各阶级救亡图存的要求【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各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理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史实,A项,农民阶级革命运动没有体现“民主自由思想贯穿始终”;B项,太平天国运动的斗争目标是反封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目标侧重于反帝,戊戌变法的斗争目标是反帝,辛亥革命的主要斗争目标是反封建;C项不符合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的性质;戊戌变法运动是由于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掀起了救亡运动;而

5、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寻求民主共和的要求。27.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 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 D.报道国内外大事【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从材料反映的信息: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可以判断。28.“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后,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求真理,其中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

6、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取明深义,取便发挥”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C项,陈独秀等人利用西学,但没有提及“西学中源”;D项的“创新”没有在材料中体现。康有为、严复等人都利用进化论来研究中国问题,故选B项。29.1901梁启超在过渡时代论里描述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穹古以来,祖宗遗传、深顽厚锢之根据地,遂渐渐摧落失陷,而全国

7、民族,亦不得不经营惨淡,跋涉苦辛,相率而就于过渡之道。”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民主义思思存在严重缺陷 gkstk B.民族资木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C.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过渡时期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应从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两大主题即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理解,即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30. 1913年6月的民主报登载:“前次大革命之后,元气凋丧,民力疲极,并力恢复,犹虞不及,庸能再受莫大之损失乎?且社会心理,莫不翘首企踵以渴望太平之隆盛,一闻变起,心惊胆裂,寝食为之不宁,较诸前次革命时,闻兵变而

8、色然以喜者,盖大相悬绝者矣。夫人民之厌敌既如此,则尚有谁敢为戎首,轻心发难乎?发难之后,谁肯附从之乎?此我国之无二次革命之余地可知。”这段材料说明 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主要论述了自辛亥革命后“元气凋丧,民力疲极”,人们“莫不翘首企踵以渴望太平之隆盛”,而现在二次革命兴起,“夫人民之厌敌既如此,则尚有谁敢为戎首”,反映人民对二次革命并不认同和支持。A、C、D三项在材料没有体现。31.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

9、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办法。”这一论述中不可以确认的是 A.“功劳”是指“战时共产主义”为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B.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条件下的临时措施gkstk C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发挥积极作用 D. 材料反映了列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态度来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相关史实可判断A、B、D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统

10、治后实行的,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C项不符合史实。32.麦德维杰夫的让历史来审判中提及到:“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成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苏联的国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C. 领导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 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取排长足进步【答案】D【解析】考查对苏联斯大林体制的理解。从材料可知其所反映的现象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而这种崇拜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其领导下苏联取得巨大成绩。但是苏联的民主法治建设仍然滞后。故选D。33.表

11、5是四个国家某项数据从1931年到1937年的变化。对图表解读较为准确的是gkstk A这是以1929年为基准的各国经济发展指数,苏联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B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裁军目标,苏联为维护世界和平,裁军数目较大C这是当时各国发展核能发电厂的数据,苏联幅员广阔,所以核能发电较多D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各国武器生产的数据,苏联因准备抵御希特勒的入侵,所以数据较高【答案】A【解析】从年代判断,这是1929年经济危机后,欧洲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下跌的情况。苏联因为当时斯大林推动“五年计划”,发展国家的重工业,所以受到经济危机影响较小。34.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此后

12、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为圭皋;罗斯福新政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木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于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和市场的混合经济【答案】B【解析】无论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二战后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都是为了适应生产力水平进行的生产关系调整,故B项符合题意。A项和C项与“本质问题”不相符; 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35.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首

13、相撒切尔夫人曾说:“(我们的)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是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可见西方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的是 A.通过实行民主社会主义,暂时缓和阶级矛盾 B.防止由于于社会两极分化过于明显而造成社会动乱 C.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显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D.提高生产部门的积极性,刺激经济和生产的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网”目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也就是防止两极分化太过严重造成社会动乱,导致社会动荡。gkstk第卷(非选择题)gkstk (一)必考题(共6小题) gkstk40. (2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4、相关问题。材料一 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材料二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他把自己敏锐的

15、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到: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摘自: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材料三 1931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材料四罗斯福无意发动一

16、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弃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哲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1)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为什么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8分)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6分)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11分)【答案】(1)(8分)原因:20年代初:十月革命的成功,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

17、运动,使人们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人们向往之地;(2分)30年代中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现;(3分)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3分)(2)(6分)他们一方面看到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的工业成就;(3分)另一方面也看到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的担忧。(3分)(3)(11分)“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3分,如写“罗斯福新政”只给2分)异: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

18、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4分)同: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分)实质:都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2分)【解析】第(1)问注意分两个阶段回答原因,20世纪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希望和出路;30年代中期的原因结合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和西方国家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明显;第(2)问可根据材料概括“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

19、民阶级”。第(3)问考察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形式,实质而言都是都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美国是开始全面干预经济,而新经济政策是减少干预。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戴高乐将军警告他的后人“永远不要把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时,不会预料到有一天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版图会呈现在这个样子。不过戴高乐可以感到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法国复兴,通过将“法国的命运交到别人手里”实现了,他的国民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我们还应该为欧洲的一体化记上另外一大功:欧洲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时间的和平。

20、欧洲由对杭走向统一,国家间相互制衡是必要条件 评述材料中法国“在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的同时,也掌握了别人的一部分命运”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第一种观点参考要点:材料观点正确。(3分)法国通过“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实现了与西欧国家的联合成立了欧共体(或欧盟),(3分)不仅在合作中得到了发展,也冲击了两极格局,(3分)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共体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下的一极。(3分)第二种观点参考要点:材料夸大了欧洲联合的作用。(3分)尽管法国通过“交出自己一部分命运”而建立欧共体,提高了法国的经济政治地位,(3分)但至今法国也不能掌握

21、他国命运,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政治影响下的阴影。(3分)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靠自己,而不能通过交换获得。(3分)【解析】首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同意材料观点,也可以不同意材料观点,在论述时注意史论结合,史实清楚,语言简练、符合逻辑,突出欧洲一体化的实际作用和影响。(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

22、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材料二 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戌新政已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即从西方引进的进化论。戊戌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

23、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的含义。(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能够超越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7分)【答案】(1)(8分)主观目的:富国强兵或自强求富。(2分)含义: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分)(2)(7分)超越洋务运动的方面:目的是建立君主立宪制;有较系统的近代思想理论作指导;社

24、会基础是新兴社会力量资产阶级;改革内容更广泛、更深入。(4分,每点1分)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新政的领导力量;西学的进一步传播。(3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现代化,主要是洋务运动开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工业;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2)问戊戌变法超越洋务运动的表现可从目的、理论指导、社会基础、内容等方面回答;原因从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上西学的传播等方面回答。46.(15分)【近代

25、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书。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1如何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临时约法颁布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法律的作用,力求运用法律巩固革命成果。(2)如何理解政权和法律的关系。法律足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一个其有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法律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从属于政权的。(3)

26、资产阶级宪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难以实施。 摘编自张晋落中国法制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教育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原则对当时社会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8分)gkstk(2) 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7分)【答案】(1)(8分) 原则:民主共和。(2分)影响: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变革;有利于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6分)(2)(7分)评分说明:观点1分,理由6分。观点一:同意。理由:用法律手段巩固革命成果;袁世凯独裁专制过程中始终不敢完全抛弃法律,复辟帝制失败;

27、新文化运动兴起,从思想根源反对专制。gkstk观点二:不同意。理由:袁世凯独裁专制、复辟帝制说明传统君主专制势力依然强大;法律从属于政权;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尊孔复古说明传统专制思想依然占据统治地位。【解析】第(1)问材料“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书”可得出“民族共和”的原则,其影响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革、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等角度回答;第(2)问首先阐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叙述理由要注意史论结合,语言简练,史实清楚。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45年,德国与欧洲部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看来都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

28、坡,还有深刻的对杭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德国的纳粹分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者以及他们心甘情愿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所犯下的罪行,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 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在处在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摘编自吴友法、梁瑞平论二战后阿登纳

29、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材料三 西德的国家精英一般承认,原则上应赔偿纳粹暴政的受害者的物质损失、身体和精神损害以及无尽的伤害。在过去的20年中“负面记忆”促进了德国与其欧洲邻国的日益全面的和解。由于国际更替和冷战的结束,欧洲人已经承认他们时于纳粹和法西斯统治的责任以及对占领时期的罪行和1945年之后的歧视的责任。鲍尔康泊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在1945年,德国堪欧洲邻国、美国和苏联的和解着来都是不可能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阿登纳关于德法和解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德国和邻国最终实现全面和解的历史原因

30、。(9分)【答案】(1)(6分)原因:二战带来的国家间的仇恨;德国犯下的严重战争罪行;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2)(9分)观点:德法和解拥有共同的文化和生活基础;和解应建立在民主政治之上; 和解的主要途径应以经济合作为主。(3分)历史原因: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对二战历史的深刻反思;冷战的结束;不同时期国际更替的完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解析】第(1)问提炼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欧洲的不仅是毁灭和废坡,还有深刻的对杭和相互之间的指责。更为重要的是严重疏远了从前的被占领各国与德国的关系,而德国本身也将在1940年代末冷战的序幕中分裂。”概括得出;第(2)问阿登纳的观点“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

31、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 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概括即可,和解的历史原因可从政治精英的推动、德国的深刻反思、冷战结束等角度回答。4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为“第二提琴手” 的恩格斯逝世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材料二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