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参考3份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
2、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3.揭示课题。(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
3、,自学: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3.标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
4、势。五、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2.填空:xi xn fng ch yn( )养 ( )赏 ( )香 ( )紫( )红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三、学习第25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1) 指名朗读。(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
5、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2.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
6、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6) 试背诵3.学习第4自然段。(1) 指名朗读。(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5) 试背诵。4.学习第5自然段(1) 指名朗读。(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
7、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3) 试背诵。四、评析第自然段1.指名朗读。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
8、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6.试背诵69自然段。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教学板书: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快乐在于付出分写:栽花赏花父子之爱分写:写信教子崇高之爱 生命在于奉献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高尔
9、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
10、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3.揭示课题。(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3.标自然段序号。三、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读音指导。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3.
11、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五、作业: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2.填空:xi xn fng ch yn( )养 ( )赏 ( )香 ( )紫( )红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1.文
12、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三、学习第25自然段1.学习第2自然段。(1) 指名朗读。(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2.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朗读。(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
13、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 一直 各种各样)(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6) 试背诵3.学习第4自然段。(1) 指名朗读。(
14、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姹紫嫣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4) 写作指导及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5) 试背诵。4.学习第5自然段(1) 指名朗读。(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仅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3) 试背诵。四、评析第自然段1.指名朗读。2.关于标点
15、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部分)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己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博大深沉的爱)(板书:爱)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己对“给,永远比
16、拿愉快一句的理解。6.试背诵69自然段。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教学板书: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总写: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快乐在于付出分写:栽花赏花父子之爱分写:写信教子崇高之爱 生命在于奉献(教学反思参考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教学中:我首先采用以读代讲,抓住文章重点词句进行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如品读“赏花”。我引导:终于,春天来啦!儿子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
17、果实,想去那片芳草地看一下吗?我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对文章的难点部分,学习信的内容时,第一个“美好的东西”学生能提出指的是鲜花,而第二个“美好的东西”学生一时难以作答,此时,我加以点拨,联系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或事物在什么时候也给别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而愉快?我创设情景,学生交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归纳:美好的东西或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只要是真诚的,这些都是一种付出,而这样的付出却能给人带来快乐,因此说它们都是美好的东西。不足之处:高尔基信的内
18、涵挖掘不够,学生对结尾句的理解流于表面,难点的突破不到位,对信的整体把握不够,在研读教材上仍需下功夫。(教学反思参考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今天上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第二课时,发现问题不少,值得反思。虽然这篇课文很短,但是要求背诵,特别是里面的标点符号值得好好推敲。整课的设计我抓住了“爱”这个主题,通过父子间爱的表露来进一步展开,从而明白“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文中标点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面孔,特别是引号的用法,这里出现了单引号,单引号是用在双引号中的,他是不能独立运用的,但是当把这句单独列出来的时候,又由原来的单转化成了双。在教学时,我首先将他独立出来,用学生所熟悉的面孔和大家见面,然后再
19、联系书本,寻找不同处,然后对比掌握单引号的用法,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我也自以为不用细究。下午默写时,问题来了37本作业,有30本这个标点符号没有掌握。我先是生气,然后静下心来,仔细的琢磨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分析下来,原因如下,这样的对比出示,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双引号的这张熟脸把单引号给掩盖了,学生并没有掌握,而是听到一个结论,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反而削弱了单引号的用法。看来这一部分还得仔细深入,反复强调才成。 在教学课文中,任何环节我都上得比较粗浅,也没有留给学生思考提问的空间,因此,学生没有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所以一些本该重视的地方被忽视了。例如,文中高尔基给儿子的这封信在引用中的标点,有
20、2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关引号,很多孩子都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老师也没有提及。没想到孩子都是马大哈,果然对这个现象视而不见,在默写中,错误率几乎是95%。看来老师必须得是个细心人啊!这样的返工,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朗读时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大戏,朗读的指导自然是语文老师功力的最好展现。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的朗读指导问题多多。如何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呢?教师得有一桶水才能给予学生一杯水啊,语言文字功底的薄弱,才是问题的真正所在。要读好,就必须抓好字词,反复提悟,或通过连锁问题进行感受,同时语调和在标点上的停顿也不能忽视。最重要的还是老师在上课前对教材要进行深入的,反复的思量。(教学反思参考3
2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中,我以读代讲,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抓住文章特点,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基于文章语言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 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读体会儿子的不怕辛苦。学生能找到“顾不上”“一直”“忙着”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然后,让学生欣赏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观察高尔基赏花的神情,想象春风中姹紫嫣红、蜜蜂飞舞的画面,感受阵阵花香中赏花的愉悦。此时在高尔基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花朵,而是儿子对自己浓浓的爱,他心里会想些什么?这些都是子爱父的表现。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多么高兴啊!不久,一封带着花的芬芳,带着父谆谆教诲的信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这封信是用心良苦的一番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我启发学生默读信的内容,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想。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谈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对“给”与“拿”的理解,回忆练习3中柯原的小诗幸福中的一句话: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通过前后内容的有机联系,学生懂得了高尔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从中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一种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写回信时,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的内容泛泛而谈,不够具体明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