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8.25KB ,
资源ID:101788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788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课程习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课程习题及答案.docx

1、课程习题及答案第六章 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斐斯泰洛齐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 课程任务 B 课程制定者 C 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总和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 知识 B 能力 C 直接经验 D 间接经验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

2、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 A 泰勒 B 罗杰斯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 )A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 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计划 C 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9、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项目10、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

3、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11、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12、(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 泰勒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杜威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 柏拉图 B 毕达哥拉斯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

4、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 杜威原理 B 泰勒原理 C 斯宾塞原理 D 赫尔巴特原理15、以纲要的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A 课程标准 B 课程计划 C 教材 D 教科书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 )A 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 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C 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 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 课程实施 ) A课程目标 B 斯宾塞 C 赫尔巴特 D 杜威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20、下列

5、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 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基础型课程21、下列哪个国家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更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 )A 德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英国22、在我国,中小学教科书长期以来采用国定制,一直持续到( )。A 20世纪70年代末 B 20世纪80年代 C 20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末21世纪初23、课程设计的方法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 )。A 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B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工法、主观法C 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D 实验法、文献分析法、信息加

6、工法、主观法、经验法24、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这种课程观是( )。A 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 课程是生活本身25、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学者是(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杜威 D 亚里士多德26、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以极大的魅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27、在课程目的上

7、,重视人,崇尚个性。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这种教育目的观体现的是( )的观点。A 人文主义课程观 B 科学主义课程观 C 知识本位课程观 D 能力本位课程观28、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学者是( )。 A 桑代克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布卢姆29、制约课程设计的主要因素有( ) A社会 B设计者 C社会、知识和儿童 D政治、经济和文化30、反映试题的基本质量的是( ) A信度 B效度 C实用性 D区分度31、在构成课程的理论基础中,( )对于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A哲学 B心理学 C教学论 D社会学32、课程目标的依

8、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33、在课程评价上,强调目标的首要作用的代表及评价模式是( )A泰勒目标评价模型 B斯里克里文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C CIPP评价模式34、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 A布鲁纳 B布卢姆 C瓦根舍因 D卢扎诺夫35、提出“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泰勒 D赫尔巴特36、一般说,可以将课程计划称为课程的( ) A宏观结构 B微观结构 C抽象结构 D具体结构37、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因素是( )A教材的

9、编写方式 B教师的教学方式 C教学大纲的制定方式 D学生的学习方式38、1944年出版的( )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著作。A博比特的课程 B查斯特的课程编制 C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3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次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 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 综合课程理论 C 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 结构注意课程理论4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41、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 范例教

10、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4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44、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 A 科目 B 知识 C 跑道 D 讲授45、下列对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于课程的界定,各类教育学著作的说法并不一致 B 课程改革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核心C 在我国教育史上,课程一词始见于唐宋时期 D 将课程视为

11、学科和教材的定义,将学生直接经验的学习作为重点46、课程开发或设计的起点是( ) A 课程结构 B 课程目标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47、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 课程内容 B 课程计划 C 课程目标 D 课程设计48、为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叫做( ) A 选修课程 B 学校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必修课程49、课程设计的第一个层次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文件 D 课程标准50、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 A 引导者 B 组织者 C 领导者 D 实践者51、教科书使用的主要对象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12、 教育主管部门52、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 )A 课程目标 B 课程标准 C 课程结构 D 课程设计53、学科课程的基本形式是( )A 分科课程 B 国家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54、下列哪种课程体现了我国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A 活动课程 B 校本课程 C 综合实践课程 D 选修课程55、在课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实施 C课程评价 D 课程设计56、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课程表 D 学校环境57、目标评价模式的提出者是( ) A 斯克里文 B 泰勒 C

13、杜威 D 斯塔弗尔比姆58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评价5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61、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62、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63、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

14、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过程评价模式 D 成果评价模式64、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 A 教师 B 学生 C 教学 D 课程6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66、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6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68、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69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

15、影响。 A基础因素 B智能 C思维 D能力因素 70、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7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7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理论化 7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74

16、、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 安排课程表 B 分析教学任务 C 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 组织教学活动75、在1988年改革之前,( )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罗斯7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 B (美)杜威 C (法)卢梭 D (德)福禄贝尔77、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A 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 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 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 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78、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 整体性原则 B

17、 迁移性原则 C 生理适宜原则 D 合理性原则79、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 活动课程 B 潜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学科课程80、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 为谁教 B 怎样教 C 教什么 D 教给谁81、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 课程分类 B 课程评价 C 课程实施 D 课程设计82、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 A 杜威 B 叶圣陶 C 贾克森 D 苏格拉底83、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 课程是经验 C 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项目84

18、、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 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 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 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5、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 )的问题。 A 现代化 B 综合化 C 系统化 D 理论化86、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87、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 活动课程

19、B 社会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特色课程8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89、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90、注重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 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91、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以上都不对92、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20、( ) A 教师 B 学生 C 班级 D 课程93、根据课程任务分类,课程可以分为(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9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95 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活动 B 教学 C 科研 D 教育96、课业及进程是指( ) A 课表 B 课程 C 教程 D 学期97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体现( )A 以

21、智育为主 B以上课为主 C以课外活动为主 D以社会实践为主98、学校教育内容按活动的途径可分为( )A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内容 B智育、德育和体育教育内容C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内容 D课上和课下教育内容99、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学生会 B 班级 C 小组 D 团委100、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特别注重( )A 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 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C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D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101、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兴趣开发的容许

22、学生有所选择的课程称为(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102、全面系统的论述活动课程的价值的人是( )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杜威 D 洪堡10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属于什么类型的综合课程( )A 活动中的综合课程 B 经验中的综合课程 C 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D 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104、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105、具有间接性、无意识获得的非学术经验和非计划特点的课程称为( )A 活动课程 B 显性课程 C 隐形课程 D 综合课程106、心理的发展顺序与学科的知识逻

23、辑顺序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 )的关系。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10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反映在课程类型上主要表现为( )的关系。A 必修课与选修课 B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C 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108、从课程范式来看,研究性课程属于以( )为代表的课程范式。A 活动课程 B 学科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109、课程的( )是指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的内容。A 纵向组织 B 逻辑组织 C 横向组织 D 心理组织110、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 )更多地运用了横向组织

24、理论。A 学科课程 B 分科课程 C 选修课程 D 综合课程二、多项选择题1、依据任务,课程可分为(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多元课程 E 能力课程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 )A 知识结构 B 社会发展 C 教育部门的政策 D 学生的身心发展 E 课程理论3、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 )A 对学生的研究 B 对社会的研究 C 对课程的研究 D 对学科的研究 E 对科学的研究4、活动课程( )A 又称为经验课程 B 重视儿童直接经验的培养 C 以儿童发展为中心D 缺点在于儿童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完整 E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国

25、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B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之间具有价值互补性C 校本课程是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的课程D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E 地方课程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6、安排课程表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 整体性原则 B 有效性原则 C 迁移性原则 D 生理适应性原则 E 实时性原则7、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有( )A 新课程计划的特征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B 教师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C 学校管理是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 D 校外环境支持是影响新课程

26、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 E 学生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程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其重心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B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C 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D 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E 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重心的转移9、下列对目标评价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泰勒在系统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B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C 它只关注预期目标,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 D 它的一个优点是

27、操作简单又容易见效E 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10、CIPP模式包括哪几个步骤(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输出评价 D 过程评价 E 成果评价11、依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课程可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综合课程 E 学科课程12、制约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A政治 B社会 C知识 D儿童 13、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 ) A学科目的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 D学周安排 14 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 A时限性 B具体性 C预测性 D实际性 E操作性 15、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是由两门

28、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16、活动课程主要的局限性在于 ( )A不能给学习者提供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 B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般教师难以适应 C容易导致学生散漫、凌乱的学习 D片面强调从“做”中学,容易导致活动课程沦为肤浅的、缺少智力训练价值的纯操作活动 E组织和实施活动课程需要一定条件 17、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 )A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

29、划实际的结果上 E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18、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包括( ) A强制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科学性 19、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20、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21、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22、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 ) A 趣味性 B 逻辑性 C 简约性 D 系统性23、学科课

30、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 )A 学生被动学习 B 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 C 忽略个体知识 D 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 )A 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 B 弄清两者之间的内在依据 C 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 D 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25、综合课程的优点是( )A 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 B 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 C 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 D 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6、综合课程的缺点是( )A 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 B 导致浅层次的学习 C 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D 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7、隐形课程具有( )的特点 A 计划性 B 内隐性 C 随机性

31、D 不确定性28、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 )A 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维性 B 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C 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 D 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29、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 )A 加强课程的趣味性 B 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C 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 D 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30、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 ) A 教师 B 学生 C 学生家长 D社区代表31、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 )A 课程的开放无度 B 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C 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 D 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32、当课程被认识为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 )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D课程是重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