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3.70KB ,
资源ID:101782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782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名词解释.docx

1、自然地理学第四版伍光和名词解释岁差:日月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力矩使地球赤道面向黄道面趋近,由于地球不断自转,按照陀螺运动原理,自转轴必然绕黄道轴旋进,而黄赤交角不变。当地球自转轴旋进时,春分点西移,故地球自转不到一周即可两次经过春分点。这就是岁差。(2013)章动:月球每月两次通过地球赤道面,这就在地轴旋进的平均位置上附加了一个短周期摆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扫过的轨迹成为荷叶边形的锥面,而不是一般的圆锥面。附加在圆上的这种短周期摆动叫做章动。钱德勒章动:由于地球质量分布不均匀,真正的极点位置(地球的形状轴与地面的交点)常常发生变化,因此自转轴又将围绕新极点旋转。这一现象称为极移,实际上是地球的自由

2、章动,或按发现者的名字称为钱德勒章动。(2008)春分点: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逆时针运动,黄道和赤道在天球上存在相距180的两个交点,其中太阳沿黄道从天赤道以南向北通过天赤道的那一点,称为春分点纬度:地面点沿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经度:某一点所在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面之间的夹角。赤道:通过地心并和地轴垂直的平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圆即为赤道。 黄道与黄道面:太阳位于地球的轨道面上,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好像中年在这个平面上运动,这就是太阳的视运动。太阳视运动的路线叫做黄道。黄道所在的黄道面与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是重合的。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二面角叫做黄赤交角,为2327。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

3、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大地水准面:地壳: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称为地壳,在大陆平均厚度 35 km,在大洋下平均厚度 5 km。(2008)地幔: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称为地幔。个别缺乏地壳处,如大西洋中部,地幔也可形成地球硬表面。矿物:矿物是单位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2009、2012)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称为岩石。依据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2006)岩浆: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温度在8001200,具有较强的黏性,主要成分

4、为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当其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时,冷凝结晶形成侵入岩;(2)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凝形成火山岩。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2011)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和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其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构造运动:构造运动主要是地球内动力引起的机械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构造运动能够使地壳发生变形与变位,

5、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进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2011)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块体运动大致分为崩落、滑落和蠕动。地貌内外营力:内营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外营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地貌的内外营力又称地貌的内外动力。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过构造运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主要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四大类型。(2007、2011)水平构造: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没有发生褶皱

6、,仍然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翼:褶皱岩层的两坡称为翼,使两翼呈近似对称状态的假想面为轴面)。(2011)背斜:褶皱构造中,岩层上凸的为背斜。向斜:褶皱构造中,岩层下凹的为向斜。直立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而倾角近似相等者为直立褶皱。倾斜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者为倾斜褶皱。倒转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者为倒转褶皱断裂构造:岩石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得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节理、断层:岩石所受应力强度

7、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得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虽有破裂而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明显移动称为节理,发生明显位移称为断层(断层线、断层面、断层盘、断距)正/逆/冲/逆掩/平移/枢纽/阶状断层/地垒/地堑:根据断层盘相对位移分为: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2逆断层(上盘相对抬升,其中断面倾角40度为冲断层,25度为逆掩断层);(2013)3平移断层(沿断层走向在水平方向发生位移的是平移断层);4枢纽断层(两盘沿断裂面某一点发生旋转的是枢纽断层或者?转断层)5数条产状相同的平行正断层组合为阶状断层正断层与逆断层相间分布时,上升盘形成地垒,下降盘形成地堑层理构造:(2013)解理:解理是指

8、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分裂为解理面的能力,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极不完全解理五级。 断口: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形成的断裂面,主要有贝壳状、参差状、锯齿状、平坦状四类。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地表,这种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快速猛烈释放的形式,称为火山喷发。地震:大地的快速震动称为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震源:地震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叫做震源。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做震中。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通常采用美国里克特提出的标准来划分,目前已知最大地震不超过8.9里氏级。烈度:地震对地面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为地震烈度,通常分为12级。烈度的

9、大小与震源深度、震级、距离震中的远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等综合特性有关。震源越浅,震级越高,距离震中越近,地面建筑物抗震性越差,地震烈度越大海啸: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剧烈破坏性海浪。(2012)泥石流:发生在山区,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2009)崩落(崩塌):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2006)蠕动:坡面岩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洪水:河流水位达到某一高度,致

10、使沿岸城市、村庄、农田、建筑物受到威胁时,称为洪水。厄尔尼诺:由于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偏弱,引起赤道泥流南下,热带海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寒流,导致东太平洋南美洲沿岸海面海水异常增暖,当增温超过0.5并且持续6个月以上时,就称为厄尔尼诺现象。(2010)南方涛动:热带太平洋与热带印度洋之间气压变化呈反相关的振荡现象,称为南方涛动。具体为:当以复活节岛为中心的高压系统气压升高时,盘踞在印度尼西亚与北澳大利亚上空的低压系统气压相应下降。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是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强烈信号,故合称“ENSO”。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

11、的吸收较少,但却强烈吸收地表长波辐射,致使从地表辐射的热量不易散失到太空中,地表和低层大气平均温度升高,这一效应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等都强烈吸收地表长波辐射,是主要的温室气体。雾:雾是漂浮在近地面层的乳白色微小水滴或水晶。霾:空气中烟尘等微粒较多导致能见度变坏的现象,称为霾。太阳活动: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面上的一系列物理过程如黑子、光斑、耀斑、射电等活动过程的总称。太阳辐射:太阳向宇宙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短于4m波长范围内。太阳总辐射:经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直接辐射;二是经大气散射后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散射辐射。

12、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是太阳辐射总量,即太阳总辐射。(2004)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成为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上每分钟接受的太阳辐射称为太阳常数(So)。(2003、2006)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2005)大气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向下的那一部分,其辐射方向刚好和地面辐射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辐射平衡(差额):在某一

13、时段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辐射平衡)。大气:连续包围地球的气态物质称为大气。气候: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的特征。(2010)天气:某一地区短时间内或瞬时的大气状态。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海洋、冰冻圈、陆面(岩石圈)和生物圈在内,能够决定气候形成、分布及变化的一个物理系统。天气系统: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统称为天气系统。一般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台风、龙卷风等。气压:定义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铅直空气柱的质量为大气压强,简称气压,国际单位为帕斯卡(Pa),气象上使用百帕(hPa)。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叫

14、做水汽压(e),也用百帕(hPa)表示。饱和水汽压: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气温: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的数量度量。空气中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与绝对温度T成正比。因此,气温实质就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等温线:等温线是将温度相同的地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其间隔按需要而定。气温的水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封闭等温线则表示存在温暖或寒冷中心。分水线(岭):两个相邻集水区之间的最高点连接形成的不规则曲线,称为分水线(岭)。雪线: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雪线实质是降雪

15、量与消融量的零平衡线。粒雪线:在冰川上雪线又叫做粒雪线,是夏季冰川上隔年粒雪的下限。水平温度梯度:在等温线图上,垂直于等温线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的变化值称为水平温度梯度,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等温线愈密,水平温度梯度愈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分布不均产生气压梯度,使得空气具有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趋势。把存在水平气压梯度时单位质量空气所受的力,称为降水变率。地砖偏向力:由于地球转动而使在地球上运动的物体发生方向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又称科里奥利力气温垂直递减率:气温随垂直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变化率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单位为/100m。(2003)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

16、或水密度,通常以(g/cm3)为单位。相对湿度:大气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f),用百分数表示。(2005)f = e/E 100%露点温度:湿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情况下,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d),简称露点。(2007)降水量:降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雹等,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积聚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mm)。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多年降水量的平均距平数与多年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变率。大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水平尺度可涉及某个大地区甚至全球,垂直尺度有对流层、平流层或

17、整个大气圈的环流。主要表现形式为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和高空急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构成全球大气运行的基本形势,是全球气候特征和大范围形势的主导因素与各种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背景条件。(2009、2012)季风(环流):大陆和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其实质是由于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2008、2010)局地环流: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为局地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沃克环流:赤道太平洋垂直剖面上出现的一种大气底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东西向热成闭合环

18、流,称为沃克环流。地转风:地转风是指当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所做的匀速、直线水平运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北半球,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反之。(2003、2005)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2004)热成风:由水平温度梯度引起的上下层风的向量差称为热成风(VT)。焚风(效应):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迎风坡空气起初按干绝热直减率降温,当空气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凝结,气温按湿绝热直减率降低,大部分水分在迎风坡降落;气流越山后顺坡而下,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以致背风坡比迎风坡同高度气

19、温高,从而形成相对干热的风,称为焚风(效应)。信风:由于南北纬30-35附近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使得从副热带高压辐散的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北(南)半球形成东北(南)风。其位置、范围和强度随副热带高压作规律性变化,这种可以预期在一定季节海上盛行的风系称为信风,又称贸易风。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形式称为行星风系。全球地面行星风系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南北纬30-35之间 的信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南北纬35-60之间盛行西风带;南北纬60至极地之间的极地东风带。气旋: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

20、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自外围向中心旋转的大型空气涡旋,其旋转方向为北逆南顺。(2007)反气旋: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自中心向外围旋转的大型空气涡旋。涡旋的方向为北顺南逆。(2006)锋(面):温度(T)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度区域称为锋。由于其大小远比气团小,故可看成两个气团之间的界面,即锋面。气团:广大区域内的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垂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团称为气团。水团:大洋中具有特别温度和盐度的,性质相同的大团水体称为水团。洋流:具有相对稳定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称为洋流。潮汐与潮流:由日月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

21、性升降的现象,称为潮汐;在潮位升降的同时,海水还发生周期性的流动,称为潮流。“海”和“洋”: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具有独立洋流与潮汐系统,物理和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水域称为“洋”;大洋靠近陆地的边缘部分及被陆地封闭但是面积较大的咸水水域称为“海”。(2004)内海与外海:内海是四周几乎被陆地包围,仅有一个或多个海峡与邻海或大洋相通的海(渤海、地海);外海是位于大陆边缘,与洋有广阔联系的海(阿拉伯海、巴伦支海)。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相邻海分隔,但直接接受外海洋流潮汐的影响的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岸带: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限起始于风暴潮线,下限止于

22、波浪有效作用的下界。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浅平海底,是大陆向海的自由延伸。其范围从低潮线向海直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2004)大陆坡:大陆坡位于大陆架与深海之间,它是大陆与海洋在构造上的边界。大陆隆:大陆坡下部与深海底之间,坡度转缓后形成的平缓隆起地带称为大陆隆。边缘海沟:边缘海沟是与大陆坡相邻的狭长深海凹地。大洋中脊:大洋中脊隆起于大洋底部,并贯穿整个世界大洋,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海水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的固体与海水的质量比,称为海水盐度,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克数表示(g/kg)。海洋资源:蕴藏在海水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矿物、

23、海洋生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和海洋空间等。(2008)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对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作用下经常或周期性地沿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这就是河流。水系:河流沿途接纳众多支流形成的复杂干支流网络系统,称为水系。流域:河流或水系的分水线包围形成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2006、2010)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河道过水断面的水量,称为流量(m/s)。Q=Av A :过水断面面积;v:平均流速径流量(W):在一特定时间段内流过河流测流断面的总水量,称为径流量

24、。W=QT径流模数(M):单位时间、单位流域面积上产出的水量,称为径流模数。径流模数最能说明与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径流的特征。M=Q/F F:流域面积径流深度:流域面积除该流域一年内的径流总量(以mm为单位),称为径流深度。y=W/F=MT径流系数:一定时期的径流深度y与同期降水量x之比,称为径流系数。(2013)=y/x水位:水面距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的距离称为水位。流域水量平衡原理:进入任意流域的水量,减去所消耗的部分,等于原有水量的绝对增加量。水平衡:一个流域、一个水体或任何一个空间,在一定时间内,水量的收入与支出之差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从多年平均值来说,蓄水量的变化趋于零。关系式可写

25、成:收入水量 支出水量= 蓄水变量水循环:水循环是水分子从水体和陆地表面通过蒸发及植物蒸腾进入大气圈,遇冷凝结后以雨、雪等形式会降到地球表面的运动。水的总矿化度:单位体积的水中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的总质量,称为水的总矿化度(g/L)。水的硬度: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总浓度。容水性:岩石容纳水的性能。岩石中所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岩石的体积之比,称为岩石的容水度。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在其空隙中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质,称为持水性。保持的水量与岩石的体积之比就是岩石的持水度。(2008)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称为岩石的给水性。流出的水的体积与储水岩石的体积之

26、比称为给水度。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能。包气带:饱水带以上(潜水面以上)的部分,除存在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以外,大部分空隙充满空气,这一层带称为包气带。饱水带: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积聚于不透水层之上,使这一带岩石的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这一层带即为称为饱水带。上层滞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分布不广,补给区与分布区基本一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主要损耗方式是蒸发和渗透;因位置接近地表,受气候、水文影响较大,故水量不大且季节性变化强烈,也易被污染。(2006)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称为潜水。潜水面:潜

27、水的水面,即包气带与饱水带之间的界面。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2009)土壤: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也是一个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剖析的自然体。土地: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的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质地、松紧度、干湿度等。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四大肥力因素)的能力。(

28、2003、2005、2006、2008、2011)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一定生态系统内支持生物的生产能力、净化环境能力、促进动植物及人体健康的能力。土壤质量的内涵包括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健康质量。(2010、2013)土壤质地:土壤是由大大小小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不同粒级的土粒混合在一起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是土壤固相组成部分。成土母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称为成土母质。(2009)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之上,称为风化壳或

29、残积物。(2013)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2013)有机土:在地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的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称为有机土。人为土:人为土是人为耕作灌溉、施肥培育活动下创造的具有新性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土壤肥力比起源土壤高,且多蚯蚓等土壤动物、砖块、瓦片等土壤侵入体。人为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河流沿岸平原及三角洲地带。 黄土:由风搬运沉积的第四纪陆相粉沙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物,称为黄土。(2007、2008)冻土: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称为

30、冻土。(2009)寒土:处于零温或负温,但不含冰的各种土体与岩体,称为寒土。构造土:构造土是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地表因冻裂作用和冻融分选作用而形成的网格式地面,是多年冻土区广泛分布的微地貌。自然区划: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一定范围的区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系统研究方法,称为自然区划。以个别自然地理要素为区划对象的是部门自然区划,以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为区划对象的是综合自然区划。全面反映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自然区划和经济区划双重性质的区划称为综合区划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

31、级。(2010)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生态学。(2004)生态因子: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系统。(2006、2008、2009)生境: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子的总体生活型:植物长期受一定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出的生长形态,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苔藓和地衣等。生态型: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同种生物个体群称为生活型。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个体发育和行为等特征与其长期生存的环境条件相统一、彼此适合的现象。生物与环境间的这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00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007)生物的指示现象:生物具有的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某些反映特征,进而根据这些特征能够确定地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现象,称为生物的指示现象。总初级生产量:又称总第一性生产量,即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植物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叫做总初级生产量(g(干重)/a或j/a)。净初级生产量:又称净第一性生产量,即总初级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之后剩余的有机物质或能量(g(干重)/a或j/a)。生物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