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122.95KB ,
资源ID:101756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75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整理.docx

1、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整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合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我国灾害地域差异显著: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5、.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

2、灾害为主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干旱和旱灾干旱旱灾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特点(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形成原因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即使降水丰富地区,但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影响或发生地区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常常发生在

3、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影响的主要地区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我国东北(夏旱)、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具体见选修五P46表)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的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防御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

4、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思考: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原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 冬季风的通道; 接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2、热带气旋台风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产

5、生条件有广阔的暧洋面(26OC以上); 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台风眼风力微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天气特征狂风暴雨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台风登陆后势力削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

6、;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具体见选修五P4849)(有利影响:带来丰沛降水缓解伏旱与水荒 缓解高温酷暑。)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及时转移和安置广大民众;加强对交通、通讯和供电等部门的管理;进行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7、等3、寒潮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国家规定:24小时内降温10OC以上,最低温在5OC以下,称为寒潮)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高峰期:34月(最强)和1011月侵袭我国的路径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具体见选修五P50)天气特征北方: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雨(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降温、冻害、雨雪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其中:东北(次数)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

8、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寒潮益处:冻死害虫;带来雨雪,改善土壤墒情;带来大风,利于风力发电)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采取防寒措施(如添衣保暖、固紧室外搭建物),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耐寒品种。4沙尘暴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0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

9、象。形成原因:三个基本条件: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快行冷锋影响)。发生时间冬春季节危害空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的好处:增加降水,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水域营养盐类,塑造地表形态。)华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原因靠近沙源地,且雨季未到,地表干燥,土壤疏松;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大,且多大风;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严重;滥垦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植被覆盖率下降,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10、导致沙尘暴多发。防御措施生态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是最有效的人类行为;调整农业结构,农林牧综合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监测和预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控制人口数量。(二)地质灾害1、地震概念和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基本概念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

11、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特点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震级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烈度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分布规律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 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最主要最强烈)地中海一

12、喜马拉雅地带;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分布特点:西多东少(以105oE为界),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如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遵循活动性断裂带分布)灾情特点(我国)东重西轻(原因: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度大;西部人烟稀少)因震死亡人数减少(原因:科技进步,防震、抗震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抗震能力提高),经济损失加重(原因: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分析因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a.震级大,破坏性大; b.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 c.浅源地震;d.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 e.诱发了其他灾害等防御措施a.积极开展防灾、减

13、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b.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f.加强国际合作等。2、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特点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特点时空规律时间上: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空间上: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重灾区。

14、)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1)自然因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气象)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2)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会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同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主

15、要由重力作用人类活动可诱发破坏力极强 由外力作用导致 突发性不同点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 泥石流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靠近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山区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易发生滑坡;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对植被的破坏,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到位。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减轻灾害的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工程措施(修建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

16、)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三)水文灾害1、洪涝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从降水和地形和河流水系特点分析)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

17、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洪水类型暴雨洪水洪水来源: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集中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洪水来源: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发生时间: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洪水洪水来源: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分布: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松花江部分河段。发生时间: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暴雨洪水特点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

18、大的洪水灾害我国的雨涝成灾原因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围湖造田,毁林)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在河流下游低洼地冲蚀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防治洪涝的措施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加大对洪涝灾害的预报、监测 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退耕还湖,提高蓄洪能力 加固堤坝,疏浚河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 开挖入海新河,提高泄洪能力(如海河)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2、风暴潮(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发生

19、季节发生地区特点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主要危害海水倒灌,毁坏船只,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受灾体的价值越高,造成的损失越大。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影响风暴潮强弱的因素风力、海域轮廓、天体引力、

20、海岸防护等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修筑防潮工程(如加固堤坝,修建海防林)。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拟定紧急疏散计划。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等。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见选修五P42)自然因素: (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 (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建垸 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为我国经济核心地带。治理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

21、湖,平垸行洪;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四)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1、蝗灾蝗灾与旱涝的关系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危害是最严重的爆发性生物灾害。其中,危害最严重、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俗称“蚂蚱”。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防治措施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2、鼠害重灾区农田、牧场及森林危

22、害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中国)老鼠不仅糟蹋粮食、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而且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我国鼠害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虫、鼠害的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造成虫害和鼠害流行的因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防治措施农药灭鼠、投放天敌、人工诱捕3、病害类型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常见的森林病害有: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病害发生的原因:A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B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

23、因。危害病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坏。不仅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还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水稻病害: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棉花产区(黄河流域和新疆棉产区最严重)防治措施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4、虫害常见的农作物虫害有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常见的森

24、林虫害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森林枯死,不仅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我国主要森林害虫松毛虫。常发区:海拔低于400米、平均气温25以上的地区偶发区 海拔400500米、气温在1025的地区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性丰富的原始森林,使森林对有害生物的自控能力降低。防治措施农药灭虫、投放天敌、人工诱捕、加强检疫,阻止有害生物进入国门三、防灾和

25、减灾(应从以下几方面答题)防灾和减灾的措施1、加强灾害的研究, 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做好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2、灾前防御工程防御措施: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可以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可以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非工程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3、救援和救助(建立健全救灾指挥机构,编制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机动完善的救援体系。)灾前准备:1储备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灾中应急:维护交通(最关键)、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灾后恢复:修复重建生命线(供水、供电和通信)和生产线(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恢复生活、生产秩序。自救和互救教育公众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训公众学会逃生途径,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