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心理学2013年心理咨询师二级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理论知识部分:1、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从出生到幼儿属于第一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是第二个发展加速期。) (3) 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 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 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注:活动内化是一个过程,内化的过程表现为(概括化、言语化、简约化、和超越化)2、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 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2) 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 (3) 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4) 研究心理发展的基
2、本原理3、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4、 (心理发育停滞)是一种引发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5、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于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学一书被公认为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6、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1) 横断研究:是短的相同时间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
3、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优点是具有(适用性)和(实效性)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具有人为的连结性)和(可能存在的群组效应)。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2),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优点: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缺点: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
4、容易发现心理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发张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各种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7、单因素论:遗传决定论,英国的(高尔顿)其观点【: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环境决定论,美国的(华生)其观点:【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片面地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企图揭示个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二因素论观点【心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
5、决定的,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的两个因素。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遗传和环境是两个各自独立存在的因素】8、相互作用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示、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示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的刺激的要求改变原
6、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9、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化分的4个阶段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示,儿童借助这种图示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2-6、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特点是: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和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特点: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 ,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命题,进行假设演绎推理。10、皮
7、亚杰认为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11、皮亚杰采用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阶段:(1)前道德判断阶段(4-5) (2)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8、9)他律道德判断又称道德实在论,这个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以他律为主要特质。他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道德判断(受到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1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划分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 (1)婴儿前期(0-2)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的品质;(2)婴儿后期(2-4
8、)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4-7)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7-12)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50)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人
9、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1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其标志是随意化: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的形成和发展,概念抽象化:心理活动抽象概念机能的形成和发展整体化:各种心理机能相互作用并重新整合。个性化:心理活动愈发突出的个性】 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观: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景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学应走在发展的
10、前面。 婴儿期1、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0-3岁,婴儿动作大致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2)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3)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4)婴儿动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2、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头尾原则;远近原则;大小原则。3、婴儿发音的三个阶段:简单发音,连续音节学话萌芽。4、婴儿三岁末左右:婴儿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婴儿掌握母语语法。关键期在是1.5-2.5岁。三岁末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基本能用复合句进行交流掌握1000个词汇量。5、巴斯把婴儿气质分四种:即情绪型、活动型、冲动型、社交型。托马斯把婴儿气质按维度分
11、:即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6、婴儿兴趣的三个阶段: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2、相似性物体再认阶段、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注:活动性气质儿童表现为(积极探索环境,偏爱运动性游戏婴儿 。婴儿兴趣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7、婴儿笑的发展阶段:笑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自发性微笑(0-5周)(2)无选择的社会性的微笑(5周-4个月)(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8、婴儿分离焦虑经历的阶段性变化是:悲伤求助,愤怒抗议,尝受失望、情感冷漠、无能为力之下超脱焦虑困扰,企图适应新环境。9、婴儿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依恋”依
12、恋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10、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 18、婴儿哭的发展:婴儿的哭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反应,并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是出生就有的并较早出现分化的)。最初的哭声多属于生理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的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 11、婴儿啼哭的原因有:饥饿 瞌睡 身体不佳 身体不适 无聊1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13、婴儿的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
13、。14、婴儿期的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15、婴儿的深度知觉:吉布森等通过视崖装置的试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有人发现2-3个月婴儿能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16、婴儿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17、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
14、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18、言语发展的理论(1)后天学习理论,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又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2)先天成熟理论:其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19、恐惧的发展: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20、社会性的依恋; (1)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2)婴儿依恋的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21、自我意识是个人作为主题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
15、认识。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515个月)和客体我(1524个月)。22、关注婴儿的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母亲的教养行为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 幼儿1、幼儿期是3-6、7岁。游戏是他们的主导活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在于:促进认知,实现自我价值,培养健全人格。增强体质。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联系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2、幼儿的儿童游戏的特点(象征性游戏)。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幼儿期游戏主要以象征性游戏,童年期主要是规则性游戏,4、幼儿的记
16、忆发展:其特点: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迅速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5、无意识记;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形象记忆也词语记忆(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记忆薄弱)6、幼儿的记忆策略:5岁之前没有策略,5-8、9岁,经过指导能运用策略、但不会主动运用策略。10岁之后,能主动运用记忆策略,7、幼儿能主动运用的策略有:视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8、幼儿思维的发展:具体形象性思维逻辑性思维开始萌芽。9、幼儿思维一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的可塑性具体形象的动态性 二、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片面到比较全面由浅入深。三
17、 、自我中心现象: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发现幼儿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观点。四、有一点的计划性和预见性。10、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 1、幼儿的想象: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2、幼儿创造想象特性有: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性3、言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言语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境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幼儿词汇的发展:3岁词汇量为1000左右,6岁
18、词汇量为3000个,7岁达到4000个左右,其中3-4岁儿童的词汇量发展最快,幼儿期每天增加数个词。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13、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从词量少的短句到次数多的长句。14、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15、幼儿语用技能包括:沟通的手势听的技能说的技能.16、幼儿期个性的初步形成可以从以下说明: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17、幼儿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是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
19、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自尊、羞愧)发展的。18、自尊是最值得重视的幼儿的情绪体验 其特点:自尊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19、影响幼儿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因素。20、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及对儿童的发展意义:产生认同 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认同带给儿童归属感和成就感认同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认同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1、幼儿认同的对象:对父母、老师、自己喜欢的叔叔阿姨、年龄差别大的哥哥姐姐。对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对象认同或效
20、仿,增强自我强大感。22、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性;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23、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玩具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24、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主要的反抗对象主要是父母及其他养育着者。童年1、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2、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学习是主导
21、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3、学生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兴趣;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啦。4、童年期儿童的记忆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记忆策略:包括: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 。【注:复诵策略是指有意识的重复、朗诵所要记住的信息。组织策略是指把所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进行识记。系统化策略是指对记忆材料
22、进行信息加工,将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组成知识系统以帮助记忆的策略。巧妙加工策略是指要识记的刺激信息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要用联想、谐音。拆分、重组等加工方式使其变成活生生的意义。5、童年期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的一个质变;意义记忆是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记忆策略是复述和组织(归类和系列化)。 11、道德情感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心等12、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对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他律阶段(儿童认为
23、规则规范是权威人定的,不能改变,对好坏的评定,只根据后果而不根据行为者的动机)自律道德阶段(认识的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对好坏的判断标准着重于主观意图或动机,而不只是后果)13、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行为是以习得的道德准则为指导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14、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趋向。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和敌意型攻击(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欺负的行为有三种:一是直接身体欺负,二是直接言语欺负、三是间
24、接欺负15、实施亲社会行为需要具备的条件:道德动机的发展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者着想的能力需要具备亲社会行为能力。16、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17、童年期儿童友谊的发展:一、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的基础上的个体间持久的密切关系,友谊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18、亲子关系的发展: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后)儿童自己做出更多重要决定。19、童年期亲子关系的特点:从幼儿期父母对其行为的单方
25、面控制盒调节为主,逐渐转变为由父母和儿童一起做决定。20、儿童伙伴集体形成: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即团伙现象)。21、家长和老师应坐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三方面。 青春期1、青春期年龄大约在11、1215、16岁。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也是第二发展加速期。生殖系统是人体各系统中发育成熟最晚的,他的成熟标志着人体生理发育的完成。2、青春期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心理生物性紊乱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
26、3、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霍尔是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4、少年期的记忆: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 对各种材料的记忆成绩都达到高值。青春期思维发展:一、形式运算阶段思想的特点:思想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假设演绎推理能力发展。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5、青春期思维的形式与内容分离是指根据命题的逻辑形式在头脑中直接进行逻辑推理,使形式从内容总解放出来。童年期逻辑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思维形式不能脱离思维内容的支持。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正是从青春期开始的逻辑思维的
27、主要特征之一。6、青春期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婴儿期是第一个飞跃),具体表现有: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特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7、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特点:一、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面少,消极面较多,情绪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青春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二烦恼增多为在同伴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而烦恼、为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感情疏离而烦恼孤独感和压抑感增强8、少年期自我中心的特点:独特自我假象观众9、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反抗中的矛盾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
28、滞后。10、两个逆反期的异同:一、共同点在于(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二、不同点在于(第一逆反期所要的独立自主在于,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其重点是要求行为,动作自主和行事自由,第二逆反期是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 12、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帮助儿童度过逆反期父母要做的有(要理和认识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父母要正确面对逆反期,父母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父母必须正视少年独立自主的要求。13、青少年期面临的心理问题:一、网络成瘾(其原因网络游戏本身的特征,青少年本身的特点和个体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不良和学校压
29、力过大)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表现为思想紊乱不能控制情绪人格混乱扭曲现实或与现实脱离。原因为:遗传因素青春发育期身心迅速发展带来的种种不适、不平衡或危机感青春期性机能迅速发展和成熟,初恋失恋等诱因而导致患者有对性的幻想)14、造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心理障碍家庭环境学校的强大压力不能面对个人遭遇问题15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犯罪率增加,二、犯罪年龄下降趋势,三、犯罪性别上有女性化增加趋势,四、未成年人作案特点日益成暴力化,团伙化趋16、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有些家庭成为滋生儿童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的温床,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自身因素。 青年期1、青年期的年龄在17、18
30、-35岁,是人的黄金时期青年期的一般特征: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成人社交,承担社会任务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结婚。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修正自我意识中,个体表现为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两种形式。2、青年期的思维能力继续发展到个体思维发展的高峰期,并达到成熟。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思维)是思维发展的最高水平。3、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元论阶段(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4、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方式(初中一年级已经掌握辩证逻辑思维,初三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重要转折期,高中发展到到趋于占优势的地位)5、影响青少年辩证逻
31、辑思维发展的因素: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6、青年期思维控制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迅速发展,速度比小学儿童快的多,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良好的计划性。准备性、方法性和反馈性,已经接近成人水平。7、青年期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自我概念更具有组织性和整合性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8、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的自我发展水平:尊奉者水平公平水平自主水平整合水平影响自我发展水平的原因:年龄因素受教育水平认知水平发展自己。 9、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10、(自我同一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