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3 ,大小:977KB ,
资源ID:10168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6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为本站会员(b****9)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读《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ppt

1、序言解 读,2,内容提要,历史背景序言主要内容学习体会,3,一、历史背景,(一)写作和发表时间 1.写作时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马克思为他在1858年11月至1859年1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所写的序言;2.发表时间:文章发表于1859年1月。,4,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立场的转变和学术研究的发展4.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吸收,(二)时代背景,5,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 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激化(3)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开始爆发(18

2、25年,英国),6,2.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1)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英国256万人,法 国173万人)(2)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工人阶级出现大量的失业工人;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对下降),1848年欧洲工人运动,7,(3)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的斗争逐步发展 首先,工人破坏机器;其次,工人开展要求提高工资的经济斗争;最后,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如“三大工人运动”。(4)工人斗争的经验“三大工人运动”先后失败,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一个坚强的工人阶级政党来领导,没有一个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就是适应于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来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8,3.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立场转变和学

3、术研究的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立场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都出身于富裕家庭,马克思的父亲是德国著名的大律师,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个资本家,他们两人都先后背叛了自己的家庭出身,投身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实现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9,(2)马克思、恩格斯学术研究的发展,10,亚当.斯密的最大功绩是创立市场经济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最大功绩是创立劳动价值理论。但是,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他们又极力掩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其原因是他们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运用唯心史观看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他们的

4、资产阶级立场和唯心史观,吸收了他们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4.马克思、恩格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吸收,11,1.这篇序言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独立的科学意 义,其中对唯物主义历史观作了精辟的说明,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下了经典的定义;“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这篇序言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正式诞生,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走向成熟的标志。,(三)写作意义,12,二、基本内容,3-6自然段,13,基本内容,(一)、序言的写作情况,(P96-1)“我考察资产阶

5、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前三项下,我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分成的三大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其它三项的相互联系是一目了然的。”,14,基本内容,1.马克思他考察的对象是“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制度。,2.这种考察是按照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和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顺序进行的。其中前三项考察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三大阶级的生活条件。“三大阶级”也应当看成:马克思的那个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就是工人、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15,基本内容,(二)、序言的部分写作计划,P96-2“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

6、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16,基本内容,1.第二段所说的“总的导言”,是指马克思为他当时 计划写的庞大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 而写的总的导言。,2.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体 现了马克思的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 法。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商品 货币 资本)通过理解生产的社会性质,看 到生产之中人与人的关系。,17,基本内容,P96-2“我把已经起草好的一篇总的导言压下了,因为仔细想来,我觉得预先说出正要证明的结论总是有妨害的,读者

7、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不过在这里倒不妨谈一下我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的态度:他认为“预先说出需要证明的结论是有害的”-然而这恰恰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教条主义。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的只是它的结论,至于这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往往并不关心。而在马克思看来,结论并不重要。相反,论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实践。,18,基本内容,(三)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原因,经济原因(三件事),莱茵省议会关于林木盗窃法和地产分析的讨论,莱茵省总督沙培尔就摩塞尔地区农民状况同莱茵报展开的公开论战

8、,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马克思出于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丝毫没有退却,而是知难而进。恰恰是这三件难事,成了马克思去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19,基本内容,政治原因:这就是他谈到的“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带着微弱哲学色彩的回声”。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贯认为,英国的经济(现实)和经济学(理论)、法国的政治(现实)和政治学(理论)、德国的哲学是当时世界最发达的文明形态,但三个国家都带有片面性。所以马克思主义需要融合当时整个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注:法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指当时法国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20,基本内容,(四)序言结论 第四段是整个序言中

9、最重要的一段,也是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引用率最高的段落之一。它可以看成两个部分:,21,基本内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在的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四)序言结论 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部分,22,基本内容,P97-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结果”可以概括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

10、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注:法的关系是指政治上层建筑,“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基础。),23,基本内容,几个概念,指上层建筑(不再赘述),24,“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法的关系和国家的形式一样,一方面应当从它们自身来理解,另一方面应当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国家和法属于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是思想上层建筑的特殊表现。)黑格尔的上述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因为他是从“绝对精神”出发来看待一切的,而整个宇宙被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展开,也就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绝对精神,而国家和法等,仅仅是绝对精神展开的一些环节。(注:所谓绝

11、对精神,是指一种理论化的上帝。),25,“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的概念 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糟粕,把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建立在物质的经济基础之上,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内核,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26,“物质的生活关系”概念注意以下几个环节:,生 活,生活关系,物质的生活关系,所谓“生活”,不是指日常生活,在马克思的语境中,“生活”指“人的生命活动”,“生活关系”实际上是指人与人的交往,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一般而言,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生活”,本身就是指个人的生活。因为“生活关系”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正如生

12、活指“人的生命活动”包括多个层面一样,交往关系也包括多个层面,其中,物质层面是最基础的层面,所以马克思才把“物质的生活关系”独列出来。它指的就是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即生产关系。,27,“市民社会”概念“市民社会”是前面所说的“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这里的“市民社会”可以用“经济基础”的概念代替,国家和法的形式则可以用“上层建筑”概念代替。“经济基础”指“物质的生活关系”,正如上层建筑指“法的关系和国家形式(关系)”一样。由此就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他不是把“法的关系”和“国家的形式”看作是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而是把它们看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而这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根植于物质生产

13、关系,换句话说,国家、法等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28,基本内容,(四)序言的结论 历史唯物主义 部分,(1).阐述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还是精神生活决定物质生活,或者说,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对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29,基本内容,(2).阐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在序言里把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几个范畴作了科学分析,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

14、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指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要从经济基础方面去寻找原因,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从生产力方面寻找原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30,基本内容,(3).阐述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马克思在序言里深刻地阐明了发生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无论是政治革命、思想革命,还是经济革命(生产关系方面的革命),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31,P97-4“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总的结果”并不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理论的一个简要概括,而是通过对资本主

15、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研究对象并不是整个人类历史,而仅仅是资本主义历史。,32,基本内容,马克思在序言中,把他从184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P97-4“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 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 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 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 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就是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33,基本

16、内容,1.马克思所谈的是“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主要是指物质生产,不是黑格尔所讲的精神生产。2.在这样的视野中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它们涉及的都是生活的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生产力作为生产能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也被马克思看作一种社会关系。所有这些“关系”,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展开,是这种展开的一些特殊环节。,34,基本内容,3.这句话把“生活”分成了四个层面: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然后,它把“生活”与人的社会存在联系在一起。最后阐述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注:所谓社会生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比如:家庭婚姻生活;狭义的社会生活仅仅是指其他的社会生活。),35,基本内容,97-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1.不能把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混同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因为马克思所说的“存在”是指人的社会存在,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展开,马克思所说的“意识”是指人的社会意识,即对“生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