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51.52KB ,
资源ID:101675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675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对冲基金全透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对冲基金全透视.docx

1、对冲基金全透视对冲基金全透视一、对冲基金全透视近日,美国对冲基金潘兴广场创始人威廉阿克曼大胆预言香港将改变近三十年来港元盯住美元的汇率联系制度,港币将大幅升值,明年香港选举换届会是一个契机。他还表示自己已经买入港币对美元看涨期权。阿克曼对香港汇率制度的公然叫嚣或许是大多数人对对冲基金的印象。又或者大众眼中的对冲基金是“传奇”的代名词。魔鬼和天使总在一线之间。那么,对冲基金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1949年,阿尔弗雷德琼斯拿着妻子的10万美元,和其他3个合伙人创立了A.W.琼斯公司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公司。阿尔弗雷德琼斯确立了对冲基金架构,并延续至今。一是20%的业绩提成:基金管理人的激励与基金业

2、绩相挂钩;二是私募形式:把自己的钱也放到对冲基金里,这样基金管理人会更关注亏损;三是对冲:可以做空;四是杠杆:用杠杆去放大确定性比较大的收益。10年迅猛发展从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是对冲基金的创始时期,虽然当时取得的业绩较好,但发展缓慢,并未引起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注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金融管制放松后金融创新工具大量涌现,对冲基金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HFR的数据,1990年初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仅为389.1亿美元,1993年突破千亿规模达到1677.9亿美元,1999年年底达到4500亿美元。2000年之后对冲基金进入了迅猛扩张阶段,2005年突破万亿规

3、模达到1.1万亿美元,2007年达到1.87万亿美元。2007年对冲基金开始掀起了上市风潮。2007年1月,两家大型对冲基金公司Brevan Howard资产管理及Polygoan Investment Partners在交易所挂牌;同年欧洲最大的对冲基金GLG Partners在纳斯达克上市。但2008年对冲基金规模急剧缩水,降低至1.41万亿美元,当年资金净流出达到1544.47亿美元。从2009年开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对冲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至2010年末超过2007年的历史规模达到1.92万亿美元,2011年一季度末突破历史纪录达到2.02万亿美元,三季度末降低至1.97万亿美元。“如

4、果未来没有大的经济危机的话,对冲基金的规模仍会保持上升态势。”HFR亚太区研究总监谷佳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表示,金融危机之后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银行业的风险,对冲基金并没有像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样带来系统性风险以及给主流经济带来很大冲击。“从这种角度来说,对冲基金的风险和银行体系的风险有很大区别。”富可敌国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对本报表示,如果市场的资金都集中于对冲基金而不是银行,会更好。一家大型投资银行的倒闭带来的影响比对冲基金倒闭要大很多。谷佳还指出,美国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中对投资银行经营对冲基金业务进行了限制,但投资银行可以成立独立于银行账户之外的对冲基金业务公司。“这部分的剥离其实可能增加了

5、私有对冲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值得注意的是,对冲基金的资产管理总额总是持续集中在少数几个对冲基金巨头身上。根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业的统计,在 2003年时,最大的 100只对冲基金规模约占全体对冲基金规模的54%,但2007年已增长至75%。2008年年初390家对冲基金资产管理总额占比80%。全球投资占主流从对冲基金注册地来看,开曼群岛是对冲基金最普遍的注册地。根据HFR的数据,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33.38%的对冲基金注册在开曼群岛,百慕大占4.2%。离岸市场之外最热门的注册地则属美国(大部分注册于特拉华州),占24.97%。对冲基金大多注册在开曼一方面是为了回避监管,另一方面则是开曼的免

6、税政策。对冲基金经理大多选择在离岸市场之外设立营运据点。北美是全球对冲基金最大的聚集地占46.7%,欧洲占6.19%。新兴市场占3.67%。另外,约有22.28%的对冲基金在全球均设有运营据点。从资产配置分布角度来看,全球投资依然是主流。根据HRF的数据,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对冲基金全球资产配置占比高达45.78%,北美地区紧随其后占39.1%,西欧占4.96%,新兴市场占2.72%。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依然引领着全球对冲基金的潮流,大多数知名的对冲基金也都来自美国。不过根据IFSL的数据,对冲基金中美国从业者的比重有降低的趋势,2007年美国从业者占67%, 2002年高达82%。欧洲的从

7、业者在这期间从12%上升至22%。透明化是趋势金融危机毫无疑问重创了对冲基金业,而麦道夫丑闻无疑让该行业“雪上加霜”。要赢回投资者的信心,业绩无疑是关键,而对冲基金本身的透明度也是重要手段。“金融危机之后,对冲基金的透明化程度更高。”谷佳指出,一方面现在很多对冲基金已经开始通过独立管理账户来管理资产,对冲基金经理只有交易权利,没有处理资产的权利,由第三方来对净值定价,管理资产;另一方面,对冲基金开始根据投资银行的信用评级来挑选经纪服务商,避免像雷曼兄弟这样的经纪商倒闭事件对对冲基金造成的重大损失。此外,对冲基金还在其他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欧洲最大的纯对冲基金GLG Partners在200

8、9年赢得了运作30多亿美元新资金的委托。据了解,其收费结构较平常水平低。汤森路透理柏对冲基金全球研究主管Aureliano Gentilini表示,减少单一经理、下调对冲基金收费都是可能的创新。此外在收费结构模型的基础上,一段时期资产的滚动投资或提供折扣费用,以换取更长的锁定期也是可能的替代办法。另一方面,政府也在加大对对冲基金的监管。美国颁布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管理资产在1.5亿美元或有15个客户以上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在SEC登记,并公布相关信息,同时定期接受SEC的检查。欧盟的UCITS旨在向合规的资产管理公司提供“欧盟护照”;2011年热议的UCITS 在基金信息披露、注册手续与基金合

9、并等方面进一步简化。“监管人应该站在投资人的角度,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理解对冲基金监管。”谷佳表示。二、对冲基金策略60年变迁:从宏观主导到多策略并驾齐驱随着宏观对冲策略传奇人物乔治索罗斯宣布告别活跃了40多年的对冲基金舞台,很多人认为,对冲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策略并驾齐驱的新时代。各种策略的历史变迁从1949年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Alfred Winslow Jones)创立世界上第一只对冲基金到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被称为对冲基金的幼年期。其间,对冲基金管理人都是使用股票多空策略,且业绩保持着非常高的私密性。20世纪80年代,在索罗斯的引导下,对冲基金行业突破单一的股票多空策略,朝

10、着货币以及商品等各种资产扩展,逐渐步入青年期。全球宏观策略的基金管理人并不十分在意其资产是否经过对冲,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进行杠杆交易,进行方向性的赌注,并以此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个时期,另一些投资人则希望通过市场中立来寻找更为稳妥的方式获利,于是相对价值套利策略也就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冲基金已经达到200余家。有分析人士预计,当时采取全球宏观策略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200亿美元,占对冲基金总资产的70%。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对冲基金从青年期向成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对冲基金行业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首先,股票与债券开始区分开来,各自成长为独立的行业,其次,对冲基金的

11、投资扩展到可以采用任何的投资策略,交易范围也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一些行业基金开始出现股票多空策略和全球宏观策略在新兴市场寻找新的机会。此外,量化交易开始初露锋芒。成长也伴随着剧痛,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于1998年破产,一大批对冲基金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亏损。但是这一时期对冲基金资产已经较10年前增长了19倍,总规模达到4000亿美元。宏观对冲基金执掌的资产依然占全行业的半壁江山。2000年2002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致使市场进入熊市周期,而对冲基金也开始蛰伏,为向成熟期转换而作准备。2002年之后,对冲基金行业再次进入惊人的增长阶段。但之后,宏观对冲基金在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开始每况愈

12、下,目前却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而其他策略则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统计数据显示,19902007年间,对冲基金业的整体回报率达到了14%。五种主要的策略根据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全球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可以分为五个主要的类别,其中包括股票多空策略、全球宏观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相对价值套利(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以及可转换套利。自金融危机开始,这几种策略的投资收益表现形成了一个交相呼应的局面。瑞士信贷/特里蒙特关于对冲基金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表现最为糟糕的策略是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全年共下跌40.3%,表现其次差的是可转换套利策略。而同一时期,表现相对较好的是专门做空股票的基金。不过自2009年3月开

13、始,随着市场在经济复苏和美元贬值的双重刺激下强劲反弹,可转换套利则成为2009年最为亮眼的投资策略。与之相比,专门做空的对冲基金则又沦落为2009年表现最差的策略。可转换债套利的基本策略是捕捉公司可转债和股票之间的价格偏差。短期,当可转债价格被低估的时候,借入并卖空股票,同时买入可转债,迅速将可转债转股归还,从中赚取利差。另外,还可以通过长时间持有可转债,利用可转债波动较股票小的特点,在合适的时间转股。2009年随着信用市场信心的提升,这一策略盛行一时。可转债套利基金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贾布里资本(Jabre Capital Partners)的创始人飞利浦贾布里(Philippe Jabre)。

14、该基金在2009年赚取了70%的利润。不过,今年以来,形势又发生了较大变化。瑞士信贷/特里蒙特关于对冲基金的业绩指数显示,截至10月31日,事件驱动下跌了12.40%,为所有策略中表现最差的基金。其他所谓的“事件驱动型基金”主要是围绕收购、IPO或破产等特殊事件进行交易。保尔森公司(Paulson & Co)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事件驱动策略基金公司,也是今年损失最为严重的事件驱动策略基金。该基金管理着360亿美元资金,因2007年豪赌美国次贷市场而一举成名。据传闻,该公司旗舰基金优势增长基金Advantage Plus今年前9个月净值下跌近46.73%。而据彭博新闻社报道,该基金今年以来赎回比例达

15、8%。当下,除了那些专门做空的对冲基金之外,采取股票多空策略的投资收益也不甚理想,年初至今已下跌7.33%。摩根大通(JPMorgan)旗下的股票多空型基金高桥资本(Highbridge Capital)缩水9.2%。对于宏观对冲基金,慕荣投资的创始合伙人赵众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表示:“根据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的数据,从1991到2010年,全球宏观类对冲基金除了在1994年亏损外,其余19年都是正收益,远远超过标普,今年基本不赚不亏。”赵众解释说,今年对于任何一种策略来说,都非常的艰难。而对于全球宏观策略来说,赚钱的难度源自于政策干预。相关的政策起伏一直在那里变化,政策有很多东西不可预见

16、。人为干扰因素过大就造成了误判。比如前一段时间瑞士央行对瑞郎的干预就造成了很大影响。不过,一些宏观对冲基金还是能够在市场的波动中赚钱。旗下掌管320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最大的宏观对冲基金布莱文霍华德(Brevan Howard)最近利用全球市场的动荡获利近15亿美元,据接近该基金的人士称,其投资收益来源于“押注于全球经济放缓”。同质化倾向严重?对冲基金自金融危机过后,在某知名对冲基金经理看来,对冲基金中出现了一种他在金融危机之前没有出现过的现象,那就是投资标的趋于一致,而这有违对冲基金追求“个性”的特征。高盛高华近期公布的一份对冲基金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对冲基金集中持仓的十只股票分别是苹果

17、公司(Apple Inc.)、微软公司(Microsoft)、谷歌公司 ( Google Inc.)、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 Co.)、辉瑞制药(Pfizer Inc.)、高通公司(QUALCOMM Inc.)、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思科系统公司(Cisco Systems Inc.)、雅虎公司( Yahoo! Inc.)以及富国银行( Wells Fargo & Co.)。其中,在苹果公司、微软公司以及谷歌公司中拥有头寸的对冲基金已经达到了209家、158家和156家。据统计,对冲基金仓位密集度最高的20 只股票中有8只股票是可选消费品板块,消费板块

18、则成为了今年来对冲基金配置最高的行业。对于这一现象,赵众告诉记者,好的公司有聚集效益,现在效益好的、收益高的都是在行业中领先的大企业。从资金量的角度看,货币宽松政策实际也是拉大企业的贫富差距。这样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因此,现在符合对冲基金投资标准的企业可能比较少,所以投资标的也相对较少。另外,赵众还指出:“现在市场对某类事件聚焦程度非常高,如果一个对冲基金经理要做不主流的东西,流动性就会有问题,因此还是做能看得比较清晰的东西比较实在。想自作聪明,说不定就会踩到地雷了,就像曼氏金融那样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三、宏观对冲基金:“没落”的王者仍无可替代?宏 观对冲策略基金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股票

19、、货币、利率以及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杠杆押注获取高收益的基金。曾是对冲基金中运作最成功、最引人注目的基金,这类基金声名鹊起主要依赖于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成功运作,其中包括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和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在对冲基金业的发展历史上,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宏观对冲基金的黄金时期。1991年宏观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45%;1992年平均收益率超过25%;1993年更是超过了50%。其经典案例就是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宏观对冲基金对英镑的狙击大获全胜。20世纪末21世纪初则是宏观对冲基金“败走麦城”的阶段。1998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宏观对冲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都没有超过两位数

20、,2000年的平均收益率不足2.5%。经典案例就是老虎基金的关闭和量子基金的重组。索罗斯当时说:“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意识到,像量子基金这样的巨型对冲基金已经不再是管理资金的最好方式。市场变得如此极端不稳定,风险价值的传统测量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2008年宏观对冲基金的表现却出现了一个扭转。当时全球市场整体跌幅达20%,所有策略都是负增长,只有宏观对冲基金上涨了4.83%。HFR研究主管和亚太总监谷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当时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策略交易的资产和股市相关性不是很大,所以当市场崩盘时,宏观策略起到了避险的作用。2010年,曾协助索罗斯做空英镑而名声大噪的对冲基金经理斯坦利德鲁肯

21、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宣布退休,并关闭经营了30年的对冲基金公司Duquesne Capital Management。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宏观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他掌管的Duquesne基金在30年的时间里从未取得过负收益。而他退休的原因是对自己在2010年市场波动期间的表现感到失望,并称对市场上互相矛盾的信号感到困惑。2011年7月,索罗斯宣布旗下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将会在年底之前,返还外部投资者近10亿美元的现金。“宏观对冲王者”陆续挥手告别自己活跃了数十年的舞台,更让不少人重新开始担忧宏观对冲基金的未来。根据HFR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在对冲基金全行业指数上涨

22、0.76%的态势下,宏观策略指数基金却下跌了2.22%,在所有策略中表现最差。不过今年三季度在对冲基金全行业指数下跌6.2%的情况下,宏观对冲策略指数却上涨0.6%。“宏观对冲策略最近业绩表现欠佳可能有两方面原因。”好买基金研究员孙文迪对记者表示,一方面宏观对冲基金主要做宏观经济趋势型判断,这需要宏观经济走向表现出一定的持续性,而且持续周期比较长。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宏观经济波动性比较大,体现出的经济周期比之前短,另一方面,过多的对冲基金采取了宏观对冲策略也会降低宏观对冲策略的收益。从资产规模来看,虽然2011年前三季度宏观对冲策略基金资产规模都在不断增长,但其占全行业的比重却是“江河日下”。上世

23、纪90年代,宏观对冲基金执掌的资产占全行业的半壁江山,现在的份额却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而且这已是从2000年谷底大幅回升之后的水平。但富可敌国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此前对记者表示,宏观对冲策略很难被取代。“宏观对冲基于基金管理人对宏观形势的分析,这不像量化投资依靠计算软件就可以取代,需要的是人的主观分析,其实很难被替代。”从这种角度说,也许未来还会出现像索罗斯和朱利安罗伯逊这样的“王者”重启宏观对冲新时代。乔治索罗斯乔治索罗斯1968年创立第一老鹰基金,即量子基金的前身。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世界性股灾时,他预言东京市场跌幅将比纽约跌幅更大,因言中而在国际金融

24、界声名鹊起。1992年狙击英镑大赚20亿美元, 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商掀起一股抛售泰铢风潮,这被认为直接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时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称其为“潜伏在金融市场中的狠毒的野兽”。不过索罗斯1997年出击香港金融市场沽空港元和恒生期指,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反击下,以失败告终。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反射性”,简单说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朱利安罗伯逊朱利安罗伯逊1980年以800万美元创立老虎基金,老虎基金是最著名的宏观对冲基金之一,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可谓并驾齐驱。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朱利安准确地预测到柏林墙倒塌后德国股市将进入牛市,同时沽空泡沫达到

25、顶点的日本股市。1992年他又预见到全球债券市场的灾难。1993年,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伙同量子基金)攻击英镑、里拉成功,并在此次行动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在1998年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高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1998年下半年,老虎基金在一系列的投资中失误,从此走下坡路。到2000年3月31日,罗伯逊在老虎基金从230亿美元的巅峰跌落到65亿美元的不得已的情况下宣布结束旗下六只对冲基金的全部业务。布鲁斯科弗纳布鲁斯科弗纳是最成功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之一卡克斯顿(Caxton Associates)的掌门人。肄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科弗纳早年曾寄希望于活跃政

26、治舞台,无奈政途并不顺利,而后转向资本市场。1983年他成立了卡克斯顿基金。该基金就是通过观察在多个经济和政治区域的宏观经济周期的性质,捕捉每一个经济周期的特性来交易这个地区的资产类别。他和许多国家的财政部长都有私交,这使他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各国将采取什么样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这对保护其在外汇市场上的头寸是十分受用的。保罗都铎琼斯保罗都铎琼斯1984年以150万美元创立了都铎期货基金。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可以说是投资人的梦魇,他们亲眼目睹了全球股市重演1929年崩盘的历史。但是,就在同一个月份,由琼斯所管理的都铎期货基金,却赚得62%的投资回报。琼斯在股市崩盘前已经建立了大量股指

27、期货空单,除此之外,他还在债券方面获得收益。琼斯回忆当天情形时谈到,“在股市崩盘当天,我手中持有我有生以来最大的债券仓位。由于当时债券表现实在差劲,因此我也不敢大量持有多头部位。后来,在最后半小时的交易时间内,债券突然开始上扬,于是我马上跟进,结果大赚一笔。”四、事件驱动型基金:独立于市场,追求聚沙成塔在 对冲基金收益逐渐与指数趋同的背景之下,事件驱动型基金或许可称之为对冲基金当中的“独行侠”,它们的表现与指数相关性极低,同时走势也相对平稳。统计数据显示,事件驱动策略对冲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达13.5%,远高于世界股票指数7.2%的年化涨幅,也高于对冲基金13.3%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近年来,事件驱

28、动型基金在全球对冲基金份额中的占比也在不断提高。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的数据显示,1990年至2005年期间,事件驱动型基金的资产规模一直稳步增长,并在2006年和2007年迎来大规模发展。2005年底全球事件驱动型对冲基金的规模仅有2136.06亿元,2007年事件驱动型基金的资产规模已经高达4360.38亿元,两年内就扩容一倍以上。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事件驱动型基金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2008年资产规模就缩水了23%。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事件驱动型基金资产规模达到4886.16亿元,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规模的24.83%,而在2005年,事件驱动型基金在全球对冲基金中的占比还

29、不到20%。“事件驱动型基金在本质上与指数的相关性极低,因为一般来说单一的企业事件与大盘几乎没有正相关关系。”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卢加西表示。事件驱动策略投资于发生特殊情形或是重大重组的公司,例如发生分拆、收购、合并、破产重组、财务重组、资产重组或是股票回购等行为的公司。并且,由于事件驱动型基金一般会保持与指数极低的相关性以及相对平稳的走势,同时收益相对不高,因此该策略对杠杆的使用比较普遍。事件驱动型基金的业务可以分为两块,一是投资不良债券,事件驱动型基金会通过对发行不良债券企业的深入研究,利用折扣买入企业债,待市场对企业恢复信心后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出获利。另一类则是从事并购套利(也叫风险套

30、利)以及特殊事件投资。基金充分利用公司的并购机会,寻找收购价格与企业目前股价之间的差异,评价该阶段下的风险收益,当存在相对确定的套利机会时交易。并购套利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最早运用这一策略的是高盛套利部门的古斯塔夫列维(Gustave Levy),目的是希望从合并和收购等交易的特定价格变化中获利,该策略相对简单,虽然价差通常很小,但是由于一年中有很多类似的交易成交,年化收益率非常可观。但在70年代中期以前,并购套利策略并不引人注目,直到80年代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靠风险套利赚钱,他依靠内幕消息而投资将要被并购的公司的股票,最终锒铛入狱。另一受牵连的投资家迈克尔密尔肯(Mi

31、chael Milken)则掀起了用垃圾债券为杠杆收购提供融资的行为。这两个事件的发生,让并购套利策略逐渐浮出水面。虽然一些并购套利涉及内幕交易,但大部分只是利用专业投资技能来对并购发生的可能性及条款进行分析进而获利。迈克尔密尔肯事件驱动型策略真正兴起,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包括互助基金、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等大多数投资者都不愿意接触垃圾债券,因为他们担心可能会遭受违约损失。而当时仍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上学的迈克尔密尔肯(Michael Milken)改变了投资界的这一偏见,掀起了垃圾债券投资和杠杆收购狂潮,这也是事件驱动策略最早轰动市场的事件之一。迈克尔密尔肯在对垃圾债券的细致

32、分析之后认为,投资者对劣质债券的厌恶是过分的、缺乏依据的。他发现,大多数劣质债券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处于违约的边缘。事实是,在被列为低等级或无等级的债券中,有些正处于暂时性的财务困难,而大多数则仅仅是因为不被人所了解或者不是拥有很多有形资产。根据密尔肯的计算,劣质债券的低价格和高收益远远超过了补偿其违约风险所需。随后,密尔肯建立了一家证券公司德雷克赛本海姆(Drexel Burnham),不断地向人们推销他的劣质债券理论,向被他说服的人销售劣质债券。在他的推动下,80年代的美国兴起了一股公司收购热潮,并大举通过发行垃圾债券进行融资。密尔肯对垃圾债券出神入化的操作使得他一度被追捧为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但受到伊凡博斯基(Ivan Boesky)内幕交易案的牵连,最终被判处入狱10年,并被处以6亿美元的罚款,这是美国商业史上对个人的最高罚金。詹姆斯迪南在过去20年的市场动荡中,约克资本管理公司(York Capital Management)的掌门人詹姆斯迪南(James Din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