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32.85KB ,
资源ID:101616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616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针灸 苏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针灸 苏庆.docx

1、针灸 苏庆针灸学考试复习大成 名词解释: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灵枢 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2、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7、奇经八脉是指别道奇形、具有奇特功效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特点:a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b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主要作用:a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b对

2、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8、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9、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10、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11、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12、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人体的支脉。六合: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处(离),经过躯干深入人体腔与相关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像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

3、系汇合成六组,称“六合”。作用: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扩大了经穴的主治范围。13、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14、经络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14、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15、阿是穴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始见于孙思邈的千金方;来源于内经的“以痛为腧”。20、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

4、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1、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气至。意义:得气与否以及气至得迟速,不仅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借此判断疾病的预后。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气至而有效,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气至病所。2行针: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手法3、灸疮:在正常情况下,实施瘢痕灸(化脓灸)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出现的非感染性化脓现象,是祛邪的一种途径。是影响化脓灸疗效最重要的因素。4捻转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

5、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者为补法。先身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者为补法5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合后留有瘢痕者为瘢痕灸6天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者,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创疮。15十二经筋: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16十二皮部: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17气街 是经气聚集运行的共同通路,头,胸,腹,胫18根节:指经气的所起

6、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 四肢 三节:头胸腹19辨证归经:是指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证以及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20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1特定穴: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22五输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的腧穴23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24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25郗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阳跷和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26背腧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27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

7、腧穴2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29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的8个腧穴30 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 中府定位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主治 咳嗽、气喘、胸中胀痛、胸痛、肩背痛。尺泽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孔最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肘臂孪痛、痔疾。列缺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

8、不遂、口眼喎斜、偏头痛、牙痛。太渊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无脉症、手腕痛。合谷定位 在手背,第l、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 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经闭、腹痛、牙关紧闭、小儿惊风、鼻血、耳鸣耳聋、发热恶寒、无汗、多汗、瘾疹、疟疾。曲池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 热病、半身不遂、风疹、手臂肿痛无力、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腹痛吐泻、痢疾、高血压、瘰疬、癫狂。肩髃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主治 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

9、、瘰疬。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血丑口歪等局部病症。胆道蛔虫症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的凹陷中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等目疾病2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病症3头痛 眩晕地仓 定位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 主治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症颊车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主治 牙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症下关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裸状突前方,当颚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抠取穴 主治 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口角歪斜,齿痛等面口病症2耳聋,耳鸣等耳

10、疾 天枢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归来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病梁丘定位 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主治 胃痛、膝关节肿痛、伸屈不利、乳痈足三里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上巨虚 定位在犊鼻下6寸

11、,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胃肠疾病2下肢痿痹下巨虚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主治腹泻痢疾小腹痛等胃肠疾病,下肢痿痹,乳痈 丰隆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主治 痰多、哮喘、咳嗽、胸痛、头痛、咽喉肿痛、便秘、癫狂、痫证、下肢痿痹、呕吐。内庭定位 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主治 齿痛、口喎、喉痹、鼻衄、痢疾、泄泻、足背肿痛、热病、胃痛吐酸。公孙: 定位第一足石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三阴交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 肠鸣泄泻、腹胀、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赤白带下、阴

12、挺、经闭、痛经、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遗精、阳痿、早泄、阴茎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足痿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高血压、神经性皮炎、不孕。阴陵泉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主治 腹胀、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妇人阴痛、遗精、膝痛、黄疸。血海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主治 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瘾疹、皮肤瘙痒、丹毒、小便淋漓、股内侧痛。通里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主治 暴喑、舌强不语、心悸怔忡、腕臂痛。神门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主治 心痛、

13、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痴呆、癫狂、痫证、目黄胁痛、掌中热、呕血、吐血、头痛、眩晕、失音。少冲定位 在于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 心悸、心痛、癫狂、热病、中风昏迷、臂内后廉痛。后溪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 头项强痛、耳聋、热病、疟疾、癫狂、痫证、盗汗、目眩、目赤、咽喉肿痛。听宫:(定位) 耳屏前,下颌骨裸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等耳疾。齿痛睛明:(定位)目内呲角禾肖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病症 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 心悸肺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

14、开15寸。主治 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鼻塞心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咳嗽、吐血、梦遗、心痛、胸背痛膈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小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肝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黄疽、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背痛。脾俞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腹胀、泄泻、呕吐、胃痛、消化不良、水肿、背痛、黄疸。肾俞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 遗精、阳痿、早泄、不孕、

15、不育、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喘咳少气。次髎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主治 腰痛、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遗尿、下肢痉痹。委中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呕吐、腹泻、遗尿。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穴 主治涌泉 定位足趾拓屈时,约当足底前1/3凹陷处 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等急症以及神志病2头痛头晕目眩失眠3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病症4大便难,小便不利5奔豚气6足心热太溪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

16、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照海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 痛证、失眠、小便不利、小便频数、咽干咽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内关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 心痛、心悸、胸闷、胸痛、胃痛、呕吐、呃逆、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中冲定位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主治 心痛、昏迷、舌强肿痛、热病、小儿夜啼、中暑、昏厥。中渚定位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热病、手指

17、不能屈伸。外关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痛、上肢痹痛。肩廖: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隅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 翳风定位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额角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瘰疬。耳门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裸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齿痛颈颔痛 风池定位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肩井

18、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主治 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不下、瘰疬。日月 定位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 主治黄疸,肋胁疼痛等肝胆疾病2呕吐,吞酸,呃逆等肝胆犯胃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黄疸,肋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2 膝肿痛 下肢痿痹 麻木等下肢疾患,小儿惊风太冲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眼喎斜、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章门定位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主治 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期门: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

19、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肋胀痛,呕吐,吞酸 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疾病,奔豚气,乳痈 腰阳关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命门定位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痛、手足逆冷。大椎定位 在后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 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风府定位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主治 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百会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20、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 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泄泻、阴挺、健忘、不寐水沟: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 处主治昏厥中风等急危重证2癫狂等神志病3鼻塞,口歪,齿痛,牙关紧闭关元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 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中风脱证、虚劳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气海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主治 腹痛、泄泻、便秘、遗尿、疝气、形体赢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中脘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主治 胃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黄疸、癫狂。膻中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

21、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中脘:主治1脾胃疾病2黄疸3癫狂脏躁中极:主治 1泌尿疾病2男科3妇科神蹶:主治1元阳暴脱2肠道疾病3水肿小便不利 刺灸法各论 中风辨证分型1中经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喎斜。2中脏腑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或昏迷,半身不遂。二者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神志改变。治疗 (1)中经络治法: 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配穴 :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足三里、血海、气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

22、池;口角喎斜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悬钟、太冲;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水道、归来、丰隆、支沟;复视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尿失禁、尿潴留加中极、曲骨、关元。操作:内关用泻法;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佳;三阴交用补法;刺极泉时避开动脉,直刺进针,用提插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胀和抽搐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余穴按虚实补泄法操作。方义: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

23、疏通肢体经脉。(2)中脏腑治法: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及督脉穴为主。主穴:内关 水沟配穴: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操作:内关、水沟同上。十二井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关元、气海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直至四肢转温为止。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托。面瘫 针灸治疗本病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为原则,处方以局部及邻近选用阳明、少阳经穴为主,远道常循经用庭侧合谷穴。针刺手法用

24、平补乎泻法,尤其韧起不它过强刺激,包括早期不宜用电针法。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故又称口眼喎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病因病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少阳脉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 辨证分型 本病通常急性发作,突然一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栈,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则不能作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和噘嘴等动作;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耳下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病程延久,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治疗

25、1刺灸法 治则: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处方:攒竹 阳白四白 地仓颊车 颧蓼 合谷 方义:本病乃风中经络,气血痹阻,经脉失养,纵缓不收所致,取太阳、阳白、地仓、颊车疏调局部经气,温经散寒,濡润筋肉;翳风疏解风寒;合谷循经远取,亦有面口合谷收之意。 随证配穴:人中沟歪斜配地仓透水沟,体弱者配足三里。风寒加风池,风热加曲池,乳突部疼痛加翳风,目合困难加鱼腰 昆仑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亦可温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 胃痛:导致胃痛的常见原因有饮食不调、情志郁怒、素体阳虚和外感寒邪等,其发病机理是胃气失于和降,气机郁滞不通而痛。临床辨证当分清虚实、寒热,同时审证求因。针灸治

26、疗以理气和胃为基本原则,取胃之俞、募穴和下合穴为主,随证配穴。实证、热证针宜泻之,寒证、虚证则宜灸之补之。 概述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经常反复发作性疼痛为主的症状。由于疼痛位近心窝部,古人又称作心痛、胃心痛、心腹痛、心下痛,明代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后世医家对胃痛与心病,有了明确的区分。胃痛,病位在胃,而及于脾,与真心痛等发生于心系之病证有本质不同,临床应加以区别。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均属中医胃病范畴。病因病机 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常,或过食肥甘。食滞不

27、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胃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可导致脾阳不振,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辨证分型:胃痛辨证,当分虚实。 若寒邪客胃,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泛吐清水,口不渴喜热饮,或伴恶寒、苔薄白,脉弦紧;若为饮食所伤,症见胃脘胀满疼病,嗳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疼痛减轻,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若为肝气犯胃,症见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心烦易怒,吞酸太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苔薄白,脉弦;若胃痛拒按,痛有定处,食后痛

28、甚,或见呕血便黑,舌质紫暗甚或有瘀斑点,脉细涩,则为瘀血停滞,以上胃痛多属实证。虚证多见脾胃虚弱,症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纳差神疲,甚或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苔薄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疗 1刺灸法 (1)实治则:疏通瘀滞,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 内关 足三里 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内关宽胸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胃气,导滞止痛。 随证配穴:寒邪犯胃配神阙、胃俞,饮食停滞配下脘、合谷、天枢,肝气犯胃配太冲,气滞血瘀配太冲、膈俞、公孙。 操作:毫针刺灸,或背俞拔火罐 (2)虚治则: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处方:中脘 脾俞 胃俞 足

29、三里 方义: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升降失常,取胃之募穴中脘,健运中州,理气止痛;配胃俞,俞募相合,和胃健脾;脾俞乃脾经背俞穴,温运中焦;足三里为胃之合穴,调理脾胃,理气止痛。 随证配穴:虚寒甚配气海、关元,胃阴不足、虚火上炎配内关、公孙、梁丘,脾胃虚弱配章门、太白。 操作:毫针剂,用补法,亦可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腰痛 治法 活穴通经,以局部啊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啊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加腰阳关;淤血腰痛加膈俞;肾虚腰痛肾俞。督脉腰痛加腰家脊,后溪。膀胱经腰痛加志室,昆仑,腰骶部痛加次缪,腰俞;腰眼部痛明显加腰眼。 操作 主穴均采用

30、泻法。寒湿证艾灸;淤血证加刺络拔罐;肾虚证配穴用补法,肾阳虚加灸法。 方义 啊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血气,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头痛: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列缺 内伤头痛:百会,头维,风池 咳嗽:外伤咳嗽:天突,中府,肺输,列缺,合谷 内伤咳嗽:天突.肺腧,太渊,三阴交绪言:1、现存最早的针灸文献: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2、灵枢又称针经,标志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难经提出八会穴。3、魏晋时代的皇甫谧编撰成针灸甲乙经,共收入了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在针灸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4、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广泛收集前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