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4 第四单元之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讲练解析版部编教材九年级中考复习专题04 第四单元之划分段落层次,理清作者思路【第四单元基础梳理】一、字音字形1.殉职()2.狭隘()3.拈轻怕重()4.鄙薄()5.纯cu() 6.热chn() 7.派qin() 8.见异思qin()9.极dun() 10.m()不关心 11.晋察j() 12.坍塌()13.刨根问底()14.薄荷()15.干涸() 16.呼xio() 17.chu()劳 18.废x() 19.chu()穿20.微b() 21.滚tng() 22.水q() 23.流tng()24.沉默gu()言 25.帐peng() 26.硬lng(
2、) 27.哄堂大笑()28.晕眩()()29.恍惚()30.附和() 31.灼() 32.扒住() 33.参差不齐()()34.突兀() 35.抽y() 36.惊慌失cu() 37.shn yn()() 38.lng()乱 39.png png()() 40.安wi() 41.k()热 42.厌jun()【答案】1.xn2.i3.nin4.b5.粹6.忱7.遣8.迁9.端10.漠11.冀12.tn13.po14.b15.h16.啸17.酬18.墟19.戳20.薄21.烫22.渠23.淌24.寡25.篷26.朗27.hng28.ynxun29.h30.h31.zhu32.b c34.w35.噎3
3、6.措37.呻吟38.凌39.怦怦40.慰41.酷42.倦二、词语理解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热忱:热情。忱,情意。鄙薄:轻视。不足道:不值得一提。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取。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溜达:散步,闲走。刨根问底:追究底细。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抽噎:一吸一顿地哭
4、泣。突兀:高耸,高低起伏的样子。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三、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回顾】一、课文主旨及写作特点1.纪念白求恩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并号召全体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同时也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的深深悼念之情。写作特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运用对比。2.植树的牧羊人通过描述在荒芜的阿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高原,一位牧羊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数十年来一直心无旁骛地种树,使一处荒地蔚然成林的故事,赞美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
5、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写作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抓住细节,刻画人物。3.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莫顿亨特(美),入选初一语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上不去下不来。杰利引着父亲找到了他,激励他一步一步地走下来。亨特信心大增,一步一步地爬下来,终于脱险。作者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的困难解决,就解决了一大困难。写作特点:小中见大,哲理深刻。4.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
6、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写作特点:短小精悍,思路清晰。正反对比论证。二、诫子书(知识梳理)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重点词语释义(1)夫(f):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4)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6)明志:明确志向。
7、明:明确、坚定。(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8)致远:达到远大目标。(9)广才:增长才干。(10)成:达成,成就。(11)淫慢:放纵懈怠。(12)励精:振奋精神。(13)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14)治性:修养性情。(15)与:跟随。(16)驰:疾行,指迅速逝去。(17)日:时间。(18)去:丧失。(19)遂:于是,就。(20)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21)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2)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二)通假字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通“冶”,修养。(三)古今异义1. “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 古:指安静
8、,精力集中。今:指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2.“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 古:轻薄。 今:危险,不安全。3.“淫慢则不能励精” 慢 古:懈怠。 今:指速度缓慢。(四)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3.非志无以成学 志: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4.非学无以广才 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五)一词多义1. 学而时习之: 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君子之行: 结构助词,的2. 静以修身: 介词,表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志向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4.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非志
9、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中考能力培养记叙文阅读之理清作者思路一、记叙文的线索(定义及作用)1.时间线定义: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2.地点线定义:以地点变换为线索。作用:是文章脉络清晰。3.情感线定义: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4.人物线定义: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由他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二、实战练习(一)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我在山东曲阜车站上车时,看到十几名士兵,身背各自的行装,排成一列,按照车站工作人员指定的位置,安静地等候上车。列车进站后,检票进站的旅客从各处涌来,把排队的士兵们冲得七零八
10、落。士兵们几次重新自动排好队,但车厢门口被争先恐后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列车只停三分钟。士兵们脸上淌着汗珠,头上冒着热气,在旅客们都挤进车厢后,终于在列车启动的瞬间,全都上了车。古人曾传“妇孺与王师争道”,我想此言不虚。我跟在士兵们身后,在已经启动的列车上,寻找坐席。正巧,按座号我和这十多名士兵坐在一个区域内,比肩而邻。我的对面,已经坐着一位带孩子的年轻女士。她看了看我,又对正要坐在她身边的一名士兵皱了皱眉,把头转向窗外。士兵们静静地安置好各自的行装,像执行统一规定一样,脱下厚外衣,整齐地叠好放在座位上,坐在上面。我对面那个聪明活泼的男孩儿,努力挣脱对面那位女士的束缚,跑到我身边那位士兵身旁,去
11、抓他的军帽,那位士兵在叠外衣,见状就把帽子给他。孩子把军帽戴在自己头上,接着又去抓士兵的外衣。士兵直起腰,裂开干裂脱皮的嘴唇,朝他笑笑,看了看他妈妈,把叠好的外衣打开,披在他身上。孩子转回身去,欣喜地跑向脸冲着窗外的妈妈,他妈妈从从窗外转回目光,看到孩子的装扮,吼道:“谁让你穿的?快脱下来!脏!有味!”车厢里的其他士兵都红着脸低下头去。我身边的那位士兵接过孩子的妈妈扔给他的帽子和外衣,羞愧地无地自容。他转过身去,舔着刚才因对孩子笑而干裂流血的嘴唇,嘴里呼着粗气,用布满冻疮裂痕的双手,认真按照衣服原有的印缝,仔细叠自己的外衣。外衣叠好后,他抱在怀里,悄悄看了看四周,闻了闻衣服,自言自语地说:“这
12、衣服发下来俺都没舍得穿,今天第一次穿,新的,咋会有味来?”其他士兵谁也没有说话。我想起多年前我在青藏高原当兵时,每年发下新军装,总也舍不得穿,只在重大活动或探家时才穿。问起来,这些士兵果然是去参加部队的重大活动,他们是从各连队选拔出的优秀士兵,到师部驻地参加对抗演习。他们激动得昨天夜里没睡好觉,今天一早换上新军装,赶了很远的路来坐火车。乘务员推着盒饭餐车走过来,有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许多乘客起身围观,询价挑选。这十多名士兵见状,默默地把脸转向窗外。正是午饭时间,我的肚子已经叫了,对面的母子把盒饭一打开,味道闻起来诱人。我注意到身边的士兵们,虽然尽量让目光远离诱人的盒饭,但他们很多人却
13、在悄悄地吞咽口水。这些十八九岁的大兵!正是见了食物就会感到饿的年龄。我问身边的士兵:“为什么不买盒饭?不吃午饭吗?”士兵腼腆地一笑说:“太贵,一盒也吃不饱。等到了部队再吃。”说着,红了脸低下头。我想起有次我步行几十里从连队到县城出差,因县城的饭菜贵,舍不得买,饿着肚子赶回连队的情景。那天是星期天,连队吃两顿饭,我赶回连队时已过了下午开饭时间,结果饿了一天。我起身走到车厢后部的餐车,告诉餐车人员:我买二十元一份和三十元一份的两种盒饭,各要十六份。我把八百元人民币递给餐车人员,悄悄对他说:“这些盒饭是送给前面车厢里那十六位士兵们吃的,请你告诉他们,这些盒饭是本次列车专门为他们订的。他们还都是孩子,
14、一定是今天一早就赶来乘车,可能早饭都没吃。”餐车工作人员听了,睁大眼睛,怔怔地看着我。当餐车人员把两种盒饭分别送到每个士兵的手中时,士兵们眼里流露出孩子般的惊喜。过了一会儿,列车长和一位乘警,在那位餐车人员引领下,来到我的座位前,请我到餐车去一下。在去餐车的路上,列车的音乐广播中断了,列车广播告诉大家,本次列车有位不愿留下姓名的乘客,为乘坐本次列车的子弟兵买了盒饭。广播员刚说完,走在我前面的列车长转身指着我大声说:“刚才广播里说的,就是这位乘客”话音刚落,我经过的车厢里响起热烈的掌声。一位旅客站起身和我握手,对我说:“我也当过兵,三年前退伍,在外打工,现回家过年”他手心里夹有一张一百元的钞票。
15、见我发愣,他说:“给战士们买盒饭也算我一份,我挣得不多,只能表示一点心意。”接着,又有几个人上前和我握手,每人手里都握有一张钞票。面对众多旅客的热情,我想起古书上所说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那句话。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广大人民,都尊重和爱戴自己国家的军人,这个国家就一定立于不败之地。到了餐车,列车长让我免费点一份喜爱吃的午餐。我把刚才经过各车厢时许多乘客塞给我的钱铺开数了一下,总共一千九百块钱。我让列车长在广播里,替我感谢刚才给我钱的乘客,并请他把这些钱转交给那十六名士兵,让他们在接下来的途中买一些食物。途中,列车长告诉我,士兵们没有要那些钱,他们说要把这钱都留给了火车上更需要的人。列车到达下一
16、站前两分钟,我身边的士兵们静静地收拾好自己的行装,排队悄悄走向车厢门口。列车停站后,他们鱼贯而出,列队跑向车头方向。当列车开动时,乘客们从车窗里看到,这些士兵们面对开动的列车,致以庄严的军礼。(文章来自网络,有删改)阅读文章,依据文章内容填空。情节我的回忆或联想妇孺与王师争道士兵因衣服“有味”受到年轻母亲的鄙夷在部队出差舍不得花钱吃饭的经历我给战士买饭,乘客争相拿钱买单【答案】等车的士兵们被旅客冲散 自己在部队时对军装的爱惜 士兵们舍不得买盒饭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解析】文章开始写了“士兵们几次重新自动排好队,但车厢门口被争先恐后的旅客挤得水泄不通”“在旅客们都挤进车厢后,终于在列车启动的瞬间,全
17、都上了车”,此情此景让我不禁联想到“古人曾传“妇孺与王师争道”;上车后,士兵出于对小孩的关爱,于是将衣服和帽子交个孩子,没想到却招来了孩子母亲的嫌弃,此时“我”“想起多年前我在青藏高原当兵时,每年发下新军装,总也舍不得穿,只在重大活动或探家时才穿”的情景;到了开饭时间,“我”了解到士兵不买饭是因为饭菜太贵,于是“我”想起了自己在部队出差舍不得花钱吃饭的经历;最后“我”出钱给战士买饭,结果乘客们知道后争相拿钱买单,让我想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那句话”。据此概括作答。(二)阅读带伤的美丽,完成小题。带伤的美丽梁衡如果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游内蒙古乌梁素海时
18、,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实际上是一个湖,当地人称湖为海子,乌梁素海是“红柳海”的意思。红柳是当地的一种耐沙、耐碱的野生灌木。单听这名字,就有几分原生态的味道。而且这“海”确实很大,历史上最大时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同纬度的最大淡水湖。每当船行湖上时,我最喜欢看深不可测的碧绿碧绿的水面,看船尾激起的雪白浪花,还有贴着船帮游戏的鲤鱼。而黄昏降临,远处的乌拉山就会勾出一条暗黑色的曲线,如油画上见过的奔突的海岸,当时我真觉得这就是大海了。那时,市场上物质供应还比较匮乏,城里人一年也尝不到几次鱼,但这海子边的人
19、吃鱼就如吃米饭一样平常。赶上冬天凿开冰洞捕鱼,鱼闻声而来,密聚不散,插进一根木竿都不会倒。那时,每当外地人一来到河套,主人就说:“去看看我们的乌梁素海!”眼里放着亮光,脸上掩饰不住的骄傲。这次我们真的又来看乌梁素海了。7月的阳光一片灿烂,我们乘一条小船驶入湖面,为了能更有效地翻动历史的篇章,主人还请了一些已退休的老“海民”,与我们同游同忆。船中间的小桌上摆着河套西瓜、葵花籽,还有油炸的小鱼,只有寸许来长。主人说,实在对不起,现在海子里最大的鱼,也不过如此了。我顿觉心情沉重。40年前打鱼,是用麻绳结的大眼网。三斤以下的都不要,开着70吨的三桅大帆船进海子,一网10万斤,最多时年产500万吨。打上
20、鱼就用这湖水直接煮,那才叫鲜呢。现在,这水你喝一口准拉肚子。海上泛轻舟,本来是轻松惬意的事,可是今天我们却无论如何也轻松不起来。这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们今天坐的船真的由过去的70吨三桅大船退化成像一只蚱蜢似的舴艋小舟。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自流灌区之一。黄河自宁夏一入内蒙古境,便开始滋润这800里土地。经过总干、干、分干、支、斗、农、毛七级灌水渠道,流入田间,又再依次经总排干、排干等七级排水沟,将水退到乌梁素海,在这里沉淀缓冲后,再退入黄河。所以,这海子是河套平原的“肾”,首先起储水排水的作用。同时,又是河套的“肺”,它云蒸雾霭,吐纳水汽,调节气候。所以才有80
21、0里平原的旱涝保收,才有和北面乌拉山著名的国家级森林保护区的美景。但是,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工厂增多,农田里化肥农药增施,而进入湖中的水量却急剧减少,水质下滑。你想,排进湖里的这些水是什么水啊?就是将800里平原浇了一遍的脏水。河套农田每年施用农药1500万吨,化肥50万吨,进入乌梁素海的工业及生活污水3500万吨,这些都要洗到湖里来啊。所以,当地人说,乌梁素海已经由河套平原的肾和肺,退化为一个“尿盆子”了。抚今追昔,虽清风拂面,还是拂不去心头的一怀愁绪,我便到后甲板散步。只见偌大的湖面上,用竹竿标出二三十米宽的一条水道,我们的这个“舴艋”小舟只能在两竿之间小心地穿行。原来,湖面的水深已由当年
22、的平均40米,降为不足一米,要行船,就只好单挖一条行船沟。我再看船尾翻起的浪,已不是雪白的浪花,而是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半腐半活的水草,如一团团乱麻在水面上荡来荡去,再也找不见往日的碧绿,更不用说什么清澈见鱼了。乌海难道真的应了它的名字,成了乌黑的海、污浊的海?只有芦苇地发疯似地长,重重叠叠,吞食着水面。主管农水的领导说,这不是好现象,典型的水质富营养化,草盛无鱼,恶性循环。现在如果你不知内情,远眺水面,芦苇还是一样地绿,天空还是一样地蓝,水鸟还是一样地飞,猛一看好像无多变化。可有谁知道这乌梁素海内心的伤痛,她是林黛玉,两颊微红,弱不禁风,已经是一个病美人了,也是在强装笑颜,强支病体
23、迎远客。我举目望去,远处的岸边有些红绿房子,泊了些小游船,在兜揽游客。船边地摊上叫卖着油炸小鱼,船上高声放着流行歌曲。不知为什么,我一下想起那句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墙犹唱后庭花”。受伤的海子,焦渴的大地,我为你祈祷,祝你早日康复,找回昨日的美丽。本文围绕“乌梁素海”展开行文,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对美丽却带伤的乌梁素海的整体感受。今昔乌梁素海的强烈反差。抚今追昔,愁绪满怀,期盼美丽再现。【解析】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第1段写对美丽却带伤的乌梁素海的整体感受。第26段写今昔乌梁素海的强烈反
24、差。第79段写抚今追昔,愁绪满怀,期盼美丽再现。(三)阅读文章,完成小题。温暖心窝的话语包利民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当时我写字极潦草,来新学校上学后,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
25、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我把重新写好的作文交上去,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是班上写得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只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
26、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从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
27、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填写“我”对“老师”心情的变化的表格时间顺序刚接触王老师王老师要调走以后的岁月邂逅林老师心情变化(1)
28、 (2)(3)(4)【答案】害怕 黯淡 温暖 感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心里黯淡到了极点”“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四)阅读文段,完成文后各题。石榴花我喜爱石榴,但不是它的果,而是它的花。石榴花,红得锃亮,红得耀眼,同宇宙间任何红颜色,都不一样。古人诗:“五月榴花照眼明。”著一“照”字,
29、著一“明”字,而境界全出。谁读了这样的诗句,而不兴会淋漓的呢?在中国,确有大片土地上栽种石榴的地方,比如陕西的秦始皇陵一带。从陵下一直到小山似的陵顶上,到处长满了一棵棵的石榴树,气势恢宏,绿意满天。可惜我到的时候,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只见树上结满了个头极大的石榴,累累垂垂,盈树盈陵。可惜红花一朵也没有看到,实为莫大憾事。遥想旧历五月时节,花照眼明,满陵开成一片亮红,仿佛连天空都给染红了。那样的风光,现在只能意会神领了。在我居住最久的两座城市里,在济南和北京,石榴却不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济南南关佛山街的老宅子,是一所典型的四合院。西屋是正房,房外南北两侧,各有一棵海棠花,早已高过了屋脊,恐怕已是百
30、年旧树。春天满树繁花,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嗡嗡成一团。北屋门前左侧有一棵石榴树。石榴树本来就长不太高的,从来没有见过参天的石榴树。我们这一棵也不过丈八高,但树龄恐怕也有几十年了。每年夏初开花时,翠叶红花,把小院子照得一片亮红。院子是个大杂院。我们家住北屋。南屋里住的是一家姓田的木匠。他有两个女儿,大的乳名叫小凤,小的叫小华。我决不迷信,但是我相信缘分,因为它确实存在,不相信是不行的。缘分的存在小华和我的关系就能证明。她那时还不到两岁,路走不全,话也说不全。可是独独喜欢我。每次见到我,即使是正在母亲的怀抱里,也必挣扎出母亲的怀抱,张开小手,让我来抱。按流传的办法,她应该叫我“大爷”;但是两字相连,
31、她发不出音来,于是缩减为一个“爷”字。抱在我怀里,她满嘴“爷”、“爷”,乐不可支。这时正是夏初季节,石榴花开得正欢。有一天,吃过午饭,我躺在石榴树下一张躺椅上睡午觉。大概是睡得十分香甜。“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可惜,诸葛亮知道,我却不知道。不知道睡了多久,我朦胧醒来。睁眼一看,一个不满三块豆腐干高的小玩意儿,正站在我的枕旁,一声不响,大气不出,静静地等我醒来。一见我睁开惺忪的眼睛,立即活跃起来,一头扎在我的怀中,要我抱她,嘴里“爷!爷!”喊个不停。不是别人,正是小华。我又惊又喜,连忙把她抱了起来。抬头看到透过层层绿叶正开得亮红的石榴花。以后,我出了国。在欧洲待了十一年以后,又回到祖国来,住在北京大学中关园第一公寓的一个单元里。我床头壁上挂着著名画家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