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52.38KB ,
资源ID:101560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56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1、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相关读物童心说讲义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相关读物童心说“童心说”的提出者李贽李贽(15271602),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又字笃吾,号宏甫,又号温陵居士,是明朝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受程朱理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作了激烈抨击,他被道学家视为“异端”,自己也以“异端”自居,公然倡导“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他肯定人的欲望,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和“人必有私”的论断;他重视自我,提出了著名的“童心说”。李贽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

2、因此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遗世著作主要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李氏文集等。李贽死后,他的书多次遭到焚毁,但是他的思想却被广泛传播。“五四”前后,李贽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资源。李贽的思想还传播到日本,对明治维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所倡导的反独断、反迷信的怀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探索现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仍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当它被立为官学,取得了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以后,它就逐渐走向僵化,并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能背离程朱的规矩。永乐年间,三部大全

3、的颁定,一方面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同时也表明程朱理学开始走向衰落。明初思想界的沉闷,正是明中后期王学兴起的背景。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理学内部与程朱一派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其中受王学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学派,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和特点。李贽就是泰州后学当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想家。童心说是李贽公开讨伐假道学、假文学的一篇檄文,有着很大的震撼力。一、他以“童心说”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他们的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二、

4、他以“童心说”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理论。他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也不是愈古愈好。三、他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 “童心说”是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点。“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之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

5、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自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章节主要内容第一段阐释童心与真心的关系第二段探究人逐渐失去童心的原因第三、四段以“童心说”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 对应学生用书P63一、识字注音1遽失(j) 2.曷尝(h) 3.根柢(d)4笃实(d) 5.湮灭(yn) 6.褒崇(bo)7懵懂(mn) 8.渊薮(su)二、通假字1龙洞山农叙西厢 同“序”,作序2矮人何辩也 通“辨”,分辨三、一词多义1绝2假3安4辞5以6与7则8而9本四、古今异义1夫童心者,绝假纯真纯真2便失却真人真人3童心固自在也自在4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不行5决定目之为经矣决定6纵出自圣人,要

6、亦有为而发有为7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体格8随时处方处方五、词类活用1药医假病 (名词作状语,用药)2无人不文 (名词作动词,写文章)3而事假事 (名词作动词,从事,做)4决定目之为经矣 (名词作动词,看,视)5文假文乎 (名词作动词,写作)6笔之于书 (名词作动词,记载)7有闻见从耳目而入 (动词作名词,所见所闻)8道理闻见日以益多 (形容词作动词,增多)六、辨识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童子者,人之初也。句式:判断句,以“者,也”为标志。译文:儿童,是人最初的本真状态。2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句式:被动句,以“于”和“见于”为标志。译文:它被假人所湮没而不为后世所看到的。3便谓出

7、自圣人之口也。句式:省略句,动词“谓”之后省略代词宾语“其”,代“这些经典”。译文:便说(这些经典)都是从圣人之口说出的。七、名句积累1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2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3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4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对应学生用书P641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解读这句话谈“读书”对“童心”的影响。童心,即真心,人最初的心灵质朴本真,毫无造作,读书的目的是保护童心,使之勿失。但传统理学

8、经典,却使人盲从,失却了本心。作者无情地批判了陋儒对经书的迷信盲从,食而不化,甚至于文过饰非的丑陋现象。关于读书,最重要的是读什么书的问题。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一些人迷恋内容低俗的书,却置经典美文于不顾,长此以往,“童心”尽失,这是他们自己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因此,倡导同学们多读好书,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读书,还要学会思考,能够明辨是非。不盲从书本,迷信权威,盲目崇拜。要用自己的大脑,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多读书,才会有益处。2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解读“童心”是与“满场是假”的社会现实相对立的

9、范畴。李贽认为,封建伦理道德的义理灌输得越多,“童心”也就丧失得越多,最终导致“全不复有初”的人性沦丧,而成为说假话、做假事、作假文的伪君子、假道学,使整个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在李贽看来,儒家伦理的根本弊病就是一个“假”字,它不敢正视人的“童心”毫不掩饰的现实的人性,反而极力障蔽人的“童心”,把“童心”看成是阻碍人成为圣贤的最大障碍而必欲加以排除,到处充斥着假话、空话、大话,充斥着假人、假事、假文,特别是道学的假文章,充斥文坛。3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解读从“童心说”出发,他称颂抒发真性情的六朝诗、西厢记等为“天下之至文”;相反,作为“道学之

10、口实”的“六经”、论语孟子,则不可以为“万世之至论”。文学作品的体裁和风格是随时代变化的。因此,“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更不必说什么“六经”、论语孟子,只要“童心”未失,就自然会有体现人的至性至情的作品。1什么是“童心”说?李贽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童心”?明确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这种“本心”是最纯洁的,未受一点儿污染的,因而也是最完美的,最具一切美好的可能性的。“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实则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如果丧失了这种自觉的“本心”,那么,人就失去了个体价值,人就不再能以一个真实的主体而存在:“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11、。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和人性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2在文学方面李贽持有怎样的观点?明确李贽的童心说,是由读龙洞山农为西厢记所写的序言有感而发。童心是龙洞山农提出的一个概念:“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李贽就此认为,在文学上要重自然,重真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不管哪一种文学形式,即使是六朝骈文,徒重形式的举业八股文,以及不为正统文学家所看重的传奇、院本、杂剧等,只要出于童心,就是天下之至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贽的美学思想,他主张自然为美。他认为,自然的东西出于人的真性情,它在形式上是美的,在内容上是善的,自然的东西,就是真善

12、美的合一。3为什么文中说孔孟义理的道理闻见会障泯童心呢?明确由于孔孟的学说已经变成了假道学的道理闻见,而假道学的道理闻见的影响,致使人们从小开始就被外界的假人假言假事所左右,不断地掩饰自己的本真,从而逐步地丧失童心。李贽指出:一旦以闻见道理为心,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而不是童心自出之言,“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李贽讽刺当时社会上满场尽是矮人,盲目崇拜孔孟,犹如矮子观场,随人言说,“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进而明确地揭示了假人假言假事的来源,一针

13、见血地说:“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这无疑成为一颗重磅炸弹,轰塌了儒家经典及其义理神圣的殿堂,从而把“异端”的思想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有李贽的思想局限,完全排除孔孟的有益成分,尤其是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等方面,也是片面的。4李贽在童心说中呈现出了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阐释。明确一、语言锋芒毕露,针锋相对。开头引用颜山农说“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李贽则热情讴歌“童心”,“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快言快语,毫无避讳。二、警语迭出,发人深省。“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李贽批判人们虚伪,务必文过饰非以求虚名,丧失真性情,语言振聋发聩,惊世骇俗。三、调侃逗趣,亦庄亦谐。李贽写语孟乃是“迂阔门徒”“懵懂弟子”“得后遗前”,语言风趣,又大胆否定孔孟之道,让人忍俊不禁又深受其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