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620.16KB ,
资源ID:101558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558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1、湖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1月22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湖南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部崛起机遇、大力推进“三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发展目标1、现实基础“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

2、针政策,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发展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加快体制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预计2005年 GDP达到6500亿元(“十五”数据均为预计数),年均增长10.2%,人均GDP达到1046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738亿元,年均增长18.1%,在200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成功跨越总体小康阶段,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1.3:39.6:39.1调整为19.5:40.8:39.7。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2207

3、亿元,年均增长12.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85亿元,年均增长25%。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37%。长株潭地区GDP占全省的比重达到38%,湘西地区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0亿元,年均增长17.6 %。交通、能源、水利、城建、信息等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相继投产,新增高速公路954公里,铁路270公里,发电装机471万千瓦,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0168公里,城市日供水能力190万吨、污水处理能力130万吨、垃圾处理能力5950吨,光缆12.4万

4、公里。整修加固长江干堤142公里,完成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5座。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市县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基本完成。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和除烟草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和投资的比重分别为48.7%和50.5%。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5年进出口总额60.1亿美元,年均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引进内资1778亿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实力明显提高,科技开发应用和高技术产业化机制初步建立,五年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4780项,取得首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应用型科技成

5、果转化率达到78%。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5以内。 表一:“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 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预计“十五”年均增长(%)GDP(亿元)5700650010.2人均GDP(元)8450104609.8财政总收入(亿元)50073818.1城镇化水平(%)3637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73008500(五年累计)17.6进出口总额(亿美元)38.560.121.8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423.316全省总人口(万人)680067330.65社会

6、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002370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320950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74031185.9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万人)200266(五年累计)城镇登记失业率(%)5左右4.6森林覆盖率(%)545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70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319.3人民生活稳步提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18元,年均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00元,年均增长9%。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55万人解决温饱或越过贫困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0亿元,年均增长11.7%,物价总水平年均上涨1.7

7、%。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持稳定。“十五”期间,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非典疫情等挑战,努力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变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些都为“十一五”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将保持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有利于我省在更大

8、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开放和进行国际合作。从国内看,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为又快又好地发展开拓了新的视野;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统筹区域发展,加强泛珠合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我省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主法制日益健全,将为加快发展营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我省人均GDP已跨过1000美元重要关口,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开始从温饱型向舒适型转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从注重量的增加趋向注重质的提高,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长株潭城市群不断壮大,湘西地区深度开发,将为协调区域发展开创新的局面;“三化”建设加快推进,基础

9、设施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投资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我省生产力还不够发达,“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差距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制约着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经济融合、贸易往来、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我省参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国内区域格局加速调整,各地区竞相加快发展的势头更加明显,我省拓展市场空间的难度加大。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加速上升,我省社会管理、公

10、共服务方面的支出及就业压力加大。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省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进入解决深层次矛盾阶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更高。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立足省情,着眼全局,抢抓机遇,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综合省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11、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努力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3、指导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必须始终把握5个原则:坚持不懈地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2、,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以众多的县域经济增长点,辐射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地区之间经济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做强工业,做优农业,提升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投资方向,增加有效供给,努力扩大消费,实现结构合理、和谐高效地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产业技术进步,促进资源集约使用,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

13、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不懈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行政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环节,着力建立推进各项改革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谐湖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心、体察民情、维护民安、丰富民乐、排解民忧,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4、发展目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专栏一:规划指标的属性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意图,体现了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

14、利益,其中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综合运用财税、货币、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引导配置社会资源,并通过正确把握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作出的承诺,是省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和省直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0年,总量突破1万亿元,力争缩小人均GDP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财政总收入达到1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6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00

15、亿元,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经济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44.5:4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3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缓解。所有制结构更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经济效率。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公共服务。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3年保留率超过95%,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和25%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80%。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比重力争达到

16、2%。应急体系比较健全,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表二:“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 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指标属性GDP(亿元)650010000以上10左右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738130012预期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300(五年累计)预期性五年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400(五年累计)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64.5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70416012预期性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6500(五年累计)13预期性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0.1100以上12预期性城镇化率(%)3745

17、左右预期性研发经费占GDP比重(%)0.7力争2预期性万元GDP能耗(吨标煤)1.411.13五年下降20%约束性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40.48预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880预期性耕地保有量(万亩)57245658约束性森林覆盖率(%)5557左右约束性初中三年保留率(%)89.895以上约束性高中教育毛入学率(%)45.775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325左右预期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万人)5288289.4约束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65.2(试点数)80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约束性全省总人口(万人)67337000以内0

18、.75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500133007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11841706预期性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左右。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水资源、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提高,全社会节约意识普遍增强。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税、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步缓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逐步完善。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

19、和6%。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300万人和400万人。更多的居民享有社会保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出行条件、健康保障等有较大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5、加快农业产业化方向: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心环节,紧紧围绕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5大产业链条,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等5

20、大关键环节,力促上规模、上水平,创品牌、增效益。重点:龙头企业,着力扶持隆平高科、正虹科技、亚华种业、唐人神等成长型企业,建设100个过亿元的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资源,引导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生产基地,继续巩固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建设益阳、常德、永州、岳阳、邵阳等国家级大型粮食基地,形成一批万亩连片标准粮田,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实施42个基地县、1200万亩超级稻、2个育种基地、1个分子实验室等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围绕龙头企业,建设12个高支纱棉花基地县、23个双低油菜基地县、18个柑桔基地县、16个优质茶叶基地县、4个优质苎麻基地县、35个外销生猪基地县、35个草食动物基

21、地县、16个淡水水产品基地县,形成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围绕生态农业,建设200个万亩以上的绿色食品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跨地域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建立加工、流通、金融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形成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互惠互利的合作形式。农业科技创新,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研制推广新型农机具和良种良法。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等5大体系。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设一批以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为龙头、年交易额

22、50亿以上、辐射周边省份乃至全国的区域性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专栏二:农业五大产业链建设方向1、粮油棉麻产业链。粮食,主攻高、中档优质食用籼稻,推广双季杂交稻、超级稻优良品种。油料,主攻“双低”杂交油料,进一步提高含油率,降低芥酸和硫甙含量。棉花,主攻纺高支纱专用品种和2200支以上的苎麻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实行“一地一品”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2、肉奶水产产业链。提高生猪瘦肉率、商品率和加工率,加大肉牛(羊)品种繁育和推广力度,加速家禽品种改良,发展精深加工。加快良种奶牛及繁育技术引进、推广,扩大良种群体规模,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奶制品质量。加快发展珍珠、虾蟹和出口加工名优鱼。3、果蔬茶产业

23、链。水果,以开发鲜食甜橙、蜜柑、柚类和橘瓣罐头、橙汁为主,同时抓好脐橙、冰糖柑、猕猴桃等特色水果开发。蔬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天然野菜和食用菌。茶叶,重点发展名优茶、有机茶。4、竹木林纸产业链。积极发展以松树、毛竹、杨树、桤木、杉树、桉树等速生丰产林为主的商品林及花卉苗木,培育壮大人造板、木竹制浆造纸、木竹家具地板、林产化工、森林食品、林药加工等6大林工产业。5、烟草产业链。优化烟草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扩大优势企业生产规模,做大做强长沙、常德烟厂。目标:“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稳定在2800万吨以上。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培育形成1000家示

24、范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紧密型农村专业合作社。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搞好村镇规划和建设,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标准化等一批工程和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电网、饮用水源、排灌设施建设改造,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沼气、秸杆气化、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加快发展农村通信,提高农村宽带信息网络覆盖面和使用率。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施农村改厨改厕改水工程,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整治村容村貌。启动“千村”全面小康示范工程。

25、目标:到2010年,新增通乡公路改造8000公里,所有县到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新增通村公路改造76000公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公路,70%通沥青(水泥)路。农村电网改造覆盖率力争达到100%。新增沼气用户150万户以上,解决50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7、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方向: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逐步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补助。继续加强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学校布局。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训,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

26、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县中医医院(民族医院)建设,突出抓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建设,提高生殖健康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着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百县千乡宣传文化”、“百万农户上网”等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完善农村特困户救济制度,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到2010年,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义

27、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杂费全部免除,县、乡、村三级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体系基本建立。80%的乡镇建成融科技、文化、教育、广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文化活动中心。8、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方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扩大农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逐步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重点: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百万培训工程”,重点建设10大劳务输出品牌、150个劳务输出培训基地。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实行保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政策,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和农村

28、,促进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目标:到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70元。专栏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粮食产业建设项目。在42个粮食主产县(场)建设标准粮田200万亩以上,年种植优质稻800万亩,配套建设病虫害预警与防治、种子繁育基地、优质稻生产基地、农机装备推进等项目。 现代农业新技术综合推进项目。建立农业新品种种苗选育机制,在水稻、油菜、茶叶、果品等领域推广新品种,推进环保型有机复合肥料生产应用;建设茶叶、果品等主要农产品深加工生产服务体系。 农村公路。新建和改造8000公里县到乡镇公路,实施76000公里通村公路通畅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21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设计

29、灌溉面积869万亩;139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设计灌溉面积630万亩。 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对47处泵站厂房、机电设备、进出水建筑物等进行改造,设备装机53万千瓦。 人饮工程。新建村镇供水工程7000处、改扩建村镇供水工程5000处,解决村镇饮用水困难和安全饮水人口500万人。 农村义务教育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800万m2,建设500万m2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扩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范围。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维修、改造、扩建农村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总建筑面积220万m2。 生态富民家园建设。全省户用沼气池发展到250万个,推广猪沼果、猪沼

30、鱼、牛沼草等多种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模式180万户。 农业信息与市场体系建设。建设省、市、县、乡4级农业信息入户工程,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批发市场50个。 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改扩建4个省部级中心,新建28个市级农产品、畜禽水产品分中心,50个县级检测站,300个基层速测站。 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新建市县两级动物防疫诊断与控制中心,建设市县乡(镇)三级冷链体系,新建重大检疫性病虫害监控网。 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改造500个乡镇中心计生服务站(所),建筑面积30万m2。9、全面推进农村改革方向:消除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重点: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着力化解乡村债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