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4.63KB ,
资源ID:101196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196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形势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形势doc.docx

1、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形势doc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形势发展成绩(一)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一是实现了由农村副业向农业主导产业地位的转变。按当年价计算,2009年全省畜牧业产值由1978年10.79亿元增加到1084.87亿元,增长89.23倍;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2.8%提高到35%。农民人均牧业经营收入964元,在农村成为仅次于种植业的支柱产业。二是畜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6年,在全省一、二产业的44个生产部门中,按当年价计算,湖北畜牧业产值523.79亿元,占全省工农业、建筑业总产值4505.49亿元的11.63 %,居第4位,仅次于农业种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业。三是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畜产品、兽药、饲料三大市场。2008年,畜产品加工值131.81亿元,饲料工业产值75.06亿元,兽药产值1.24亿元。四是畜牧业收入成为农村重要收入来源。据省统计局统计,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畜牧业收入353.3元,比上年增收96.7元,增长37.7%,增收份额占一产业的36.3%。2008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从一产业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为1006.88元,同比增加136.17元,增长13.5%。其中畜牧业人均收入347.17元,同比增加107.37元,增长43.2%;在一产业收入增加额中,78.85%的贡献率来自畜牧业收入的增长。(二)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饲养量

3、增加。改革开放后,湖北畜禽饲养业得到全面发展。2007年全省生猪饲养量由1978年的2625.56万头增加到5422.2万头,净增2796.64万头,增长1.07倍;牛饲养量由343.48万头增加到526.02万头,净增182.54万头,增长53.14%;羊饲养量由194.21万头增加到775.85万只,净增581.64万只,增长3.0倍。家禽年末存笼量则由1980年的7702万只增加到23752.6万只,净增16050.6万只,增长2.08倍。畜产品产量增长。据统计,2007年全省猪牛羊肉总产量由1979年的53.21万吨增加到257.96万吨,增长3.85倍;禽蛋产量由1982年的20.0

4、7万吨增加到110.3万吨,增长4.5倍;牛奶产量由1979年的1.95万吨增加到15.51万吨,增长6.95倍。供求向买方市场转变。1979年前,湖北城乡市场肉蛋奶供给短缺,长期实行凭票定量供应。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肉蛋奶有效供给迅速增加,城乡市场肉食、禽蛋自1985年起先后实现敞开供应。1981年后,全省畜牧业生产持续20多年稳定发展,使肉蛋奶供给水平显著提高。按总人口计算,2007年全省人均占有猪牛羊肉42.5千克,比1979年增加31.01千克,增长2.7倍;人均占有禽蛋由1982年的4.18千克增加到18.17千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由1978年的0.43千克增加到2

5、.56千克,增长4.95倍。这不仅结束了肉蛋供应“短缺经济”时代,而且促使畜产品供求结构实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为畜产品的安全、优质、多样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三)畜牧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步伐加快1、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显著提高。到2009年,全省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5%、70%、90%。2、畜牧养殖基地发展迅速。2009年,全省出栏数为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数量为10191个,比2005年新增7981个,年递增46.54%;出栏头数1802.71万头,比2005年新增1370.19万头,年递增42.88%。2009年出笼万只以上的肉鸡场数量为5628个

6、,比2005年新增4043个,年递增37.27%;出笼20616.94万只,比2005年新增16835.02万只,年递增52.80%。2009年存笼万只以上的蛋鸡场为2617个,比2005年新增2316个,年递增71.71%;存笼蛋鸡5913.21万只,比2005年新增5244.68万只,年递增72.45%。3、规模加工企业的数量增加。全省现有生猪加工企业120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以上的龙头企业8家、5亿以上的企业4家、10亿以上的企业1家;肉禽加工企业26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以上的龙头企业6家、5亿以上的企业1家;蛋禽加工企业主要有45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5亿以上的企业1

7、家;肉牛养殖企业16家;蜂产品加工企业30家。4、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畜产品市场逐步集中,畜禽产品市场数量由2005年的2310个逐步递减到现在的2058个;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数量由2005年的0个发展到现在的1329个;年交易畜禽量不断提高,年净调往省外的生猪数量由2005年的468.8万头提高到现在的1214.4万头,生猪出口数量由2005年的52.04万头提高到现在的94.83万头。5、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湖北初步形成以江汉平原为中心的猪禽肉和禽蛋产区、鄂中北的牛肉产区、鄂西南和鄂西北的肉羊产区、武汉城市圈和宜昌市牛奶产区,优势畜产品生产布局正朝专业化、区域化、产业化、商品化的方向

8、转变。截至2007年末,湖北肉猪年出栏50万头以上的市(县)有22个、肉用牛年出栏3万头以上的市(县)有12个、肉用羊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市(县)有9个、家禽出笼1000万只以上的市(县)有11个、年产禽蛋3万吨以上的市(县)有14个。畜牧业商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大大加快了畜牧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前,全省肉猪商品率不足50%,禽蛋商品率仅为30%左右;到2007年,全省肉、蛋商品率均达到75%以上。(四)畜牧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改革开放前,湖北省发展畜牧业强调“猪为首”,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在95%以上。1979年起,湖北各级政府开始转变观念,通过调整畜牧业内部的构成比

9、例,在抓生猪数量发展的同时,提高肥猪出栏率和头平肉重。着力提高牛、羊、兔等草食动物在畜牧业中的比重,以草换肉、以草换乳,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湖北畜牧业结构按照区域特色与比较效益的原则,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畜牧业生产基本实现与自然资源、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畜产品生产朝着品种多、风味美、质量优的方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1985年至2007年间,全省猪肉产量由96.71万吨增加到235.2万吨,增长1.43倍;牛肉产量由0.38万吨增加到20.36万吨,增长52.58倍;羊肉产量由0.73万吨增加到7.06万吨,增长8.67倍;禽肉产量由3.8万吨增加到50.

10、7万吨,增长12.34倍。在2007年全省肉类总产量中,猪肉比重由1985年的95.2%下降到76.2%,减少19个百分点;牛肉比重由0.4%提高到5.1%;羊肉比重由0.7%提高到2.3%;禽肉比重由3.7%提高到16.4%,畜牧业可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畜禽生产结构的配置渐趋合理。(五)畜牧业科技贡献明显1、出栏率提高。改革开放前,湖北养猪是“一瓢水、一把糠”,养牛是“一头牛、一根绳”, 饲养水平较低,生产发展不快。改革开放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逐步摒弃“片面追求牲畜存栏头数、饲养高消耗、经济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转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畜禽生产性能和劳动生产率。2007年全省肉

11、猪出栏率由1978年的55.4%提高到147%,增加91.6个百分点;牛出栏率由2.7%提高到33.7%,增加31个百分点;羊出栏率由27.4%提高到122.9%,增加95.5个百分点。2、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完善。改革开放30年,我省坚持大力发展畜牧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事业,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全省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建立健全,省级成立了湖北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全省17个市州有10个设置了推广站,55个县(市、区)设置了推广站。全省畜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到60以上、畜牧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78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50左右,使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3、新成果、新技术广泛应用。一是适度

12、规模养殖模式推广:“十一五”期间,为提高农户畜禽养殖水平,引导农户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经总结推出了标准化养猪“150”模式,标准化蛋鸡153模式、标准化养羊1235模式、标准化肉牛165模式、标准化蛋鸡153模式。二是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我省从2007年开始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猪生产和肉鸭生产,目前养殖舍总面积达到511406平方米。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实现了粪污的零排放。三是万头养猪场标准化养殖技术推广:制定了湖北省省级标准化养猪场(小区)建设标准,新建养猪场达到了标准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的目的。在场址选择、场区布局要求、建筑及环保要求、养猪场规模、养猪场防疫和管

13、理标准等方面做了严格规定。全省共新建了200个生猪标准化万头养殖场(小区),共吸引社会资金24.40亿元,新增猪舍建筑总面积215.19万平方米,购置设备6万台套。(六)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日益加强1、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006年以来,全省畜牧兽医系统自上而下建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监管机构和队伍配置日臻完善,基本形成了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落实到岗、任务明确到人的管理格局。同时,畜产品安全监管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监管装备明显改善,培训力度大大提高。2、推行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据统计,我省目前已有荆州等11个市州、夷陵等54个县市区通过法定程序,整合执法资源,集中行政处罚权,执法能力明

14、显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果明显好转。3、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2005年以来,我省开展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形成了市、县级快速定性监测,省级标准定量监测的模式。2009年全年省级共完成日常监管检查7次,抽查畜产品样品1800批次,覆盖全省17个市州、42个县市;完成农业部例行抽检任务4次,涉及8个市州,抽查畜产品样品525批次;排查奶站73个,参抽查生鲜乳样品196批次;同时,专门举办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技术培训班,推动了全省速测技术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的应用,扩大了安全监测的范围。4、开展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2005年以来,全省开展了无公害畜禽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

15、省无公害畜禽产地531个,无公害畜禽产品数量达到505个,分别占总量的25%和20%,为提升我省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七)疫病防控能力不断提高1、建立责任目标管理体系。省政府与17个市(州、区)政府签订了湖北省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2009年在规模养殖场(户、小区)、屠宰加工场、活畜禽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管工作责任制,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2、建立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强制免疫疫苗、动物标识、扑杀补助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一类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全额由省级财政承担;建立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妥善解决基层

16、动物防疫人员的报酬问题。3、建立防疫队伍保障体系。组建了“乡镇防检监督员、村级防疫员、村级动物疫情观察员”三支基层防疫队伍。4、建立工作制度。2004年以来,全省对猪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羊痘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性免疫,建立了“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免疫制度。5、建立疫病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机制。按照湖北省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建设方案,湖北省重大动物疫情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每季度对我省重大动物疫情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确定预警等级,及时发出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通报。6、建立冷链体系。达到了“市县有恒(低)温冷库、乡有低温冰柜、防疫员有保

17、温箱”的建设目标。七是建立健全防控应急管理机制,不断修订完善湖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建设,与卫生部门、工商、商务部门建立了联合管理机制,达到多部门协作互动、联防联控的目的。(八)总结探索出养殖污染治理方式方法1、推广粪污干湿分离技术。推广干清粪工艺,排水系统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改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为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在养殖场的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畜禽尸体焚烧炉

18、。污水采用格栅、厌氧、多级沉淀等工艺、流程处理,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推广“果园、山地、林地养鸡”、“畜禽沼气果树”等一系列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粪便、尿液全部回收利用,实现零排放。3、粪污沼气发酵技术。4、微生物发酵技术。饲料采用科学配方,提高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的吸收效率,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生产量。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酶制剂和植物提取液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物排放。目前,全省畜牧业污染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各个大型养殖场都有粪污处理设施和设备,污染处理能力比“十五”期间提高了3倍以上。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不够1、产量。畜牧业发展迅速,但与周

19、边省份比较差距很大。2007年,全省猪、禽、牛、羊分别出栏3790.35万头、4.33亿只、139.68万头、431.43万只,肉类产量406.63万吨、禽蛋144.34万吨、牛奶15.51万吨,畜牧业产值758.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7%,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96.7元。与周边四川、河南、湖南比较,我们差距仍然比较明显,生猪出栏四川、湖南、河南分别为10040.31万头、8330.29万头成和6970.48万头,多年来居全国第1、2、3我省居全国8位;肉类产量四川、河南、湖南达到1116.15万吨、818.46万吨和703.91万吨,分别居第1位、第3位和第4位,我省居全国第9位;畜

20、牧业产值四川、河南、湖南分别达到1317.4亿元、1299.1亿元、808.3亿元,分别居全国第1、2、5,我省排名11位。2、畜产品占有量。我省人均占有牛、羊肉只有4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0%;人均奶类占有量2.3公斤,是全国人平水平21.7公斤的近1/10,与临近的河南省比较,差距十分明显,河南省肉牛出栏全国排名第1位,达到832.3万头,是我省的近7倍。年人均肉、奶、蛋产量(千克)国家或地区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牛奶鸡蛋全世界15.089.991.8610.9880.068.36中国33.724.222.089.806.1515.08莫桑比克0.712.020.161.973.280.77加

21、拿大64.3853.650.3934.63263.0311.61美国28.9242.530.4158.15269.3717.69巴西10.5937.890.6335.33129.898.22印度0.562.840.690.5730.631.77以色列1.995.630.8322.51197.6815.23日本9.994.169.4466.8819.73韩国20.135.690.068.7748.019.95丹麦321.2432.890.3837.97839.2914.66法国39.8431.232.3635.95420.1717.73德国48.5316.750.5410.12346.5110.

22、73希腊13.383.5811.3114.5172.5710.37匈牙利66.725.720.8040.13209.7717.76荷兰123.3024.901.3244.94680.7941.60罗马尼亚27.909.672.9912.92200.5513.37俄罗斯8.5914.611.074.85216.9212.83英国17.5611.356.1925.29242.509.86澳大利亚19.33121.0737.8332.50584.3310.45新西兰13.23148.76138.1728.323179.9913.50在本表中各项数据列前3名的国家第1名丹麦新西兰新西兰美国新西兰荷兰第

23、2名荷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荷兰丹麦日本第3名匈牙利加拿大希腊匈牙利荷兰匈牙利资料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3、龙头企业不强。我省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其他强省相比,存在企业规模实力不强,辐射带动作用不显著,农产品基地与龙头企业不够配套,农副产品深加工开发不够,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等问题。中国肉类最大的加工企业-河南双汇集团,每年可消化生猪2000万头,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屠宰加工业形成260多亿元的产值,吸纳150多万农民走出农村。这种全国知名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极强,而且通过在全国范围设立2000多家专卖新鲜肉制品的“双汇连锁店”,对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速度也是湖北省龙头企

24、业望尘莫及的。湖北省的畜牧业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都不多,作为产后的生猪加工业,湖北更是落后。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2004年全国实际屠宰生猪20万头以上企业有45家,湖北仅有“黄石联海”一家,而河南就有7家。四川省有各类生猪加工企业151家(其中国家级加工龙头企业11家),60多家企业通过香港、俄罗斯、欧盟、新加坡注册,出口15万吨分割肉,占全国的1/4。湖南省已有各类生猪加工企业150家,其中湘潭市有加工企业17家,加工能力300万头,养猪及相关产业的年销售额95亿元,仅次于钢铁产业,位居第二。消费带动加工,加工促进生产,目前我省生猪发展速度不快,根本原因是缺乏

25、大的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4、组织化程度低。当前我省生猪生产稳定增长,猪肉总体供应充足,但猪肉消费增长速度低于猪肉生产增长速度。生猪价格波动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在生猪产业链中,养殖环节严重亏损,承担了大部分的市场风险,养殖户成为生产大起大落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养殖利益得不到保障,增收形势严峻。这充分说明我国生猪产业仍是一个弱质产业,行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能力依然较弱。畜牧业分散的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协调和调控。同时,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育,现有的养猪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利益联系紧密

26、的屠宰加工企业,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要改变畜牧业养殖户的弱势地位,必须完善和健全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降低养殖户的市场风险。(二)生产要素制约当前,我省畜牧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制约畜牧业发展的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畜牧业生产要素供给不适应现在畜牧业发展需要,已经上升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1、资源约束。一是土地资源约束。土地资源稀少。湖北省土地面积为185897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4%。人均土地4.79亩。耕地面积5023.88万亩,人均耕地0.87亩;畜牧业用地性质不明确。农业用地

27、规划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用地被排除在农业用地之外;现有畜牧业用地政策限制较多,严重制约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草地确权一直不能到位。二是畜禽品种资源约束。据2006年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统计,我省80%左右的地方品种群体数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个品种几乎已经灭绝。同时,地方畜禽品种开发利用不够,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保护与开发利用严重脱节。三是饲料资源的约束。畜牧业饲料原料玉米、小麦和豆粕、鱼粉,受制于人是我省畜牧业典型特点,饲料原料的短缺已成为我省畜牧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2007年,我省肉类产量达到406.63万吨、禽蛋144.34万吨、牛奶15.5

28、1万吨,按集约化养殖饲料转化效率分别为5:1(肉),3:1(蛋)、1:3(奶)计算,全省畜牧业年消耗精饲料2471.14万吨。按照玉米占75%比例计算,我省畜牧业全年要消耗玉米1853.355万吨,饲料、兽药、疫苗等投入品的供给能力,直接影响畜禽养殖生产及其成本。在饲料生产上,我省全价饲料生产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难以与外省大企业相抗衡。如全国30强饲料工业企业,山东有“六合”,四川有“希望”、“通威”,湖南有“唐人神”、“正虹”,我省没有一家。饲料能量原料玉米,主要靠从北方购进,主要蛋白原料豆粕,我省是空白,完全靠调入,每遇国际大豆市场波动,冲击最大的是湖北养殖业。另外,我省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均

29、以外采为主,质量难以控制,给养殖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而且还直接影响肉食品的安全。2、资金短缺。据统计,2006年国家对畜牧的投入仅为畜牧业产值的0.047%,远低于农业的0.12%和种植业的0.14%。畜牧业投入渠道窄、资金少,手续复杂严重制约了畜牧业发展。造成资金匮乏原因是:一是农民自身积累少,难以筹措到如此巨大资金,虽然农民有养殖积极性,但面对如此巨大投入束手无策。如兴办一个万头养猪场需要600-800万元投入,兴建一栋150标准化养猪猪舍,每年出栏450-500头肥猪,需要25-30万元资金投入。二是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难以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为5万元,

30、与规模化养殖需要的资金相比是杯水车薪,并且贷款手续繁杂。三是农业银行支农功能弱化,目前规模养殖尚处于蓬勃兴起阶段,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难以达到农行贷款条件,抵押担保难。四是农村资金分流严重,削弱了对畜牧业的信贷投入。第三、人才技术缺乏。目前,全省畜牧兽医系统有职工总数25326人,其中在职人员17531人,在职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12706人,占职工总数50.2%;离退休人员7795人,非专业技术人员4825人,离退休及非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49.8%。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335人,占在职人员1.9%,中级职称3554人,占在职人员20.3%,初级职称5646人,占32.2%,技术人员31

31、82人,占在职人员18.2%。以上数据反映我省畜牧兽医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全系统退休及非技术人员接近一半,包袱很重。二是现有技术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权威的专业技术人员,叫得响的知名专家越来越少。(三)环保压力加大1、水体污染。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粪便、污水、恶臭、粉尘、病原微生物、噪声等;但主要是粪便、污水处理利用不当对大气、水源和土壤造成的污染。目前,湖北省水体环境形势不容乐观。2007年,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水质较差符合类、类标准的断面占到7.8,水质污染严重为劣类的断面也占了7.8;湖泊、水库污染也日趋严重。2007年,主要湖泊、水库中,水质较差符合类、类标准的占了36.4,水质污染严重为劣类的占了13.6。从定量数据看,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2.69万吨年,目前全省排放量已达到3.56万吨年,已超过环境容量32。畜禽养殖业的粪污排放被认为是造成水体污染的元凶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畜牧业所面临的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2、土地污染。由于养殖数量的大幅增加,粪污排放量的不断上升,土地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