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5.32KB ,
资源ID:101196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196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位名师谈好课的观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位名师谈好课的观点.docx

1、六位名师谈好课的观点六位名师谈好课的观点一、华应龙: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教育理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中学”,“玩中练”,秉承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风,化用苏格拉底产婆之术,教出三千名好奇心强、敢想会试的“心中有数”的学生,带出七十二位博爱有恒、激情四射的“目中有人”的教师。【教育名言】 教是因为需要教。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 真诚地向孩子学习,吸引孩子向我学习。好课的观点好课是师生共享的珍贵礼品,馈赠的场景令人久久回味有无相生,课之佳境。好课,教师进退自如好课,教师就像带着学生跳探戈,进退自如。教师的“退”是指,在凸显“差异”,在凸

2、显“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从观念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到:从主要的、主角和主导的地位勇敢地“退”到次要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地位,放手还课堂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天地,而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的“进”是指,在“退”出主角和主导地位的同时,教师要随时准备在必要的时候适时地“站”出来,重新走上讲台,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和“促进”,从而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退”首先表现在时间的占有率方面。我们要求,上完课的老师看看录像,掐掐表:一节课40分钟内,你说话占多少时间?如果整节课都是教师在喋喋不休地讲,那么“学生主体”的地位在哪里?“尊重差异”、“

3、分享差异”又如何实现?所以,“退”是首先要求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话的机会还给学生学生自己能说出来、自己能做出来的,老师一定不说,不做!其次,教师的“退”,表现在教师的站位上。课后进行录像分析时,我们要求老师看看:这一节课有多少时间是你站在“讲台”,这个主阵地上的?说学生是主体,老师如果牢牢地“守”在讲台,那学生就没法“主体”了。为此,我们提出:那讲台不是教师的,应该还给孩子。既然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天地,那么学生完全应该有权利、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引领同学的讨论再次,教师的“退”还表现在教师的追问和评价。当学生讲对了,如果老师赶紧抓住不放,立即进人主导的角色,问“听明白了吗”

4、,此时说“明白”的声音一定会大于“不明白”的,教师就失去了了解真实学习状况的机会。其实,如果老师不说话,依然由刚才发言的学生自己去询问:“我讲明白了吗”,“你们同意吗”,等等,那么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情景,很多学生可能就会很真实而直接地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于每位学生而言,才是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像这个时候老师一定是“多余”的,要把这个追问和评价的权利让给学生。但是“退”出来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站出来,走进来。那么,教师要在何时“进”呢?首先,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应来自于教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学习有方向,杜绝一味放手和全盘

5、“退”出而引发的随意性。其次,关键点的强化,有赖于教师的“进”。在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适时站“进”来,引导学生做总结。对于学生总结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补充,把一些该讲出来、该澄清、该拔高的地方再点出来。如果学生自己能总结得非常精彩,那么教师仍可以通过请学生重复的方式,暗示这些内容的重要性。注意:是借学生之口来讲,而不是教师自己说。再次,矛盾的澄清,错误的纠正,也有赖于教师的“进”。允许学生出错,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既然允许学生出错,就得给学生时间说、给学生时间做。但当学生的表达或者行为呈现出明显偏差时,并且没有得到同学的纠正和指出的时候,如果教师还不“进”来给以指导,那对学生而言就是不

6、负责任,就是教师的失职。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打断,要走“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提示等启发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甚至有时需要直接给出答案,或者补充要求。这就是有效的教师“引领”,对全体学生而言,都非常有价值。所以无论是“退,还是“进”,对教师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时机”和“度”的把握,该你说话你就要说,不该说时就不说了,千万不能走极端,这需要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尝试、感受和学习才能掌握到位,真正理解、做到勇敢地“退”出去,适时地站“进”来。二、黄爱华:关注细节、提升教学智慧【教育理念】倾情打造充满魅力的教学世界,努力使自己成为在教学的节奏、速度,问题引入的技巧,教

7、学艺术等方面有着极强的感受性和控制能力的魔法师。在课堂上,在与学生交融的数学世界里,吸引住成千上万在眼前或在课堂之外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极富魔幻色彩的世界里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教育名言】爱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内在动力,这种爱必然促使教师对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必然会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这种爱,是创造“教学美”的原动力,是教学艺术的灵魂。所有的教学创新,都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学的需要。倾听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的状 态是专注、耐心,尊重学生不完整的表达;倾听的核心是思考,对学生的表达作出价值判断,并想出“接下来该怎么办”。 一个人只有在状

8、态中,才能享受到幸福。教师应该享受到的幸福是研究的幸福、学生和自己一起成长的幸福。教师不一定个个都当名师,但一定要明白自己需要提升。好课的观点好课,要从知识走向智慧!好课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学生喜欢在一个安全的课堂环境里学习,这个环境一定是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在这个环境里,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他们放飞心灵的天空

9、。(1)引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很小的差异是指对事物有无兴趣,巨大的差异就是指成功与失败。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将是其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大动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直接的内驱力。 如教学“角的大小”,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 A,B两个足球运动员要把球踢进对方球门,这时球在B运动员脚下,他为什么不射门,却要把球传给A?为什么在足球评说

10、中经常听到“下底传中”的战术? 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要是B射门,角度太小,容易被对方守门员封堵,把球传给A射门,角度要大得多,不易封堵,球容易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生活中有角,角有大小之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角的大小”。通过这一场景的设计,把一个角的大小的问题与饶有趣味的足球比赛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下底传中”这一足球战术的数学味,也让喜欢踢足球的学生把足球兴趣“转嫁”给了“角的大小”。这一原来看似“乏味”的数学内容。(2)启智充分挖掘教学素材的智力因素,把问题情境用“够”,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

11、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既能有效地巩固和深化新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这样一道题:“妈妈把一块月饼平均切成了10块,胖胖吃了其中的4块。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很显然,这道题是教师为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而设计的。学生很快答出是4/10.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议论,争相回答,得出爸爸和妈妈各吃了这块月饼

12、的3/10.正当学生享受思维成功快乐的时候,教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4/10,爸爸和妈妈各吃了3/10,谁吃的多?(胖胖吃的多)谁吃的少?(爸爸、妈妈吃的少)如果你是胖胖,你是自己多吃些,还是让爸爸、妈妈多吃些呢?(学生齐答:让爸爸、妈妈多吃些)那么,你认为胖胖应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能让爸爸、妈妈既吃的一样多,又吃的比胖胖多些呢?”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都想帮胖胖想办法,怎样做呢?积极的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出胖胖应吃这块月饼的2/10,爸爸、妈妈都吃这块月饼的4/10。主动、积极、投入的学生们获得了思维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原题的基础上,巧妙地两次设问,真正挖掘了教材

13、的智力因素,为学生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其间有效地渗透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单位“1”的关系,简单分数的加减法和大小比较等知识。虽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却成功地把“6/10”从“”和“4/10”之间找出来,再平均分成两份,得出两个“3/10”.在教师引导下进行4/10和3/10的大小比较后,又去重新分配单位“1”,(10/10)。当想到其中可包括1个2/10和2个4/10之后,豁然开朗,实现了探究的目标,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此时,学生的兴奋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实践证明,课堂练习题不是“用的不够”,而是“用得不够”。(3)应变面对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有些错误的想法,教师要抓

14、住有利时机及时给予引导、启发,巧妙地“纠正”,抓住错误延伸,诱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长x宽(ab)。接着,教师在图旁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回答:一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算面积;二是两边相乘(ab)。显然第二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师没有评判对错,而是肯定了这位同学运用了“类推”的数学思考方法。然后,从这位同学的错误想法引导开去,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教师巧妙地将平行四边形左移至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吗?(不一样大)哪个大?大多少?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发现图中

15、(如下右图)的阴影部分,就是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积大的部分。既然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这位同学的ab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不能)学生懂得了想法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时,学生发现应该用“底高”,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然后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道理,师生共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随机应变,点石成金。教师机智地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并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是很有技巧的。这种巧妙的“纠正”,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既可以培养学生自身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又可以深

16、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上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要肯定学生的长处,并以妙语相应。要不计学生过失,反而要灵活吸取他们的合理见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28836 5)台108台。可是,一位后进生在黑板上把算式错误地列成了“28836”。坐在下面的学生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几个胆大的孩子窃窃私语,

17、“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做错题的孩子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脸涨得通红。这位有经验的老师,先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转过身对那位窘迫的“后进生”说:“这道题你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老师这样一说,全班学生都愣住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在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后进生”明白了:(288 36)小时8小时,这一步求的是这个车间完成装配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小时3小时才能完成任务。还剩下没有装的台数是363)108台。这样,得出了这道题的又一种解法:36 (288 365)108台。这位老师还引导他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鼓励他选择比较合理、简便的方法。这个同学高高兴兴地回到

18、座位上。在学生“脸涨得通红,站在黑板前手足无措”的时候,教师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机智,想方设法把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面”地坐下去。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爱心激励爱心,用自由唤醒自由,以一颗真诚的童心去接纳每一位学生,培植学生的创造欲。(5)唤醒引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思考和创造,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人真正思考的创造境界。教学“约数和倍数”时,下课的铃声快要响了,教师没有按部就班地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面对全班40名学生,从容地说:“同学们,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9、”(学生齐答:“好!”)“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动脑筋离课堂,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张卡片,如果你的学号数是卡片上数的倍数,你就可以走开。走的时候,必须先走到讲台前,大声说一句话,再走出教室。你说的一句话,可以是几是几的倍数、几是几的约数或几能被几整除其中的任意一句。”游戏开始了,教师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2 ,学号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一个个走到讲台前,学号是4的学生说:“4是2的倍数。”学号是6的学生说:“ 2是6的约数。”学号是8的学生说:“8能被2整除。”全班有一半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说出了一句话,得到在座学生的认可后,高兴地走出教室。接着,教师慢慢地拿出另一张卡片1/2,有3名学生

20、立即站了起来朝讲台走去,走了一半又回到原位。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都不走了?学生结合整除应具备的条件说明了理由。教师接着又分别出示卡片 3 , 5 学号数是3,5的倍数的学生走出教室,(其实学生们都没有走远,都在门、窗外看着呢)。最后剩下学号是1,7,11,13,17,19,23,29,31,37的学生,这时,教师不再出示卡片,而是问学生:“你们怎么不走呢?”学生回答说;“我们的学号数都不是老师拿出的卡片上的数的倍数。”“那么,老师出示哪个数,大家就都可以走了?”学生积极地思考后,异口同声地说:“1”“这说明什么?”学生回答:“任意一个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意一个自然数的约数。”这时,教师出

21、示一个大大的卡片 1 ,10名学生在下课铃声中欢快地离开了教室。新颖有趣的“动脑筋离课堂”游戏,巩固了知识,检查了效果,还进行了纠正错误和个别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举多得,灵活巧妙。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已不仅仅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进人了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其间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后进生,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创造的欲望。(6)欣赏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时

22、,力求尊重学生的选择和想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真诚地欣赏学生尚为幼稚的创造萌芽。师生在交往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师:我们反思一下刚刚的学习过程,有不懂的问题吗?有新想法吗?生:生活当中有百分数,有没有千分数呢?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有想法,有创新。生活当中的确有千分数。猜一猜,千分数长得什么样呢?生:我想千分数肯定和百分数相似,也是分子后面挂一个千分号。师:你能通过百分数联想千分数,很了不起,千分号又长得什么模样呢?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千分号,好不好?(学生设计千分号,并陆续将作品画到黑板上。部分作品如下:)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黑板上的作品,先请第一

23、个同学说。生:我想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应该有三个圈。第三个圈没地方放,就放在斜线上了。 师:(教师欣赏地点了点头)有意思!是啊,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不就 有三个圈吗!我们看看有几个同学设计三个圈的? (师生共同欣赏。) 师:看来比较多的同学都认为千分号和百分号一样,圆圈应该分别放在斜线的上边和下边。第三个圆圈有人放在斜线上面,有人放在斜线的下面,有人干脆放在斜线上或斜线顶端,还有的圈外套着圈,很有个性。(指着其中两幅作品)这两位同学把三个圆圈串起来,或者全放到右边去,我想也有他们的道理,免得分子和后面的圆圈混淆。(指着)这有四个圆圈,好像是 生:我原来也打算画三个圆圈,但是看起来不对称,我

24、觉得还是再加一个美观。(掌声)师:与众不同,有创意!生:黄老师,我画“糖葫芦”也是有讲究的。第一个圈比第二个小些,第三个圈比第二个大些,颜色也不一样,串起来像个糖葫芦,记忆很方便。又因为10后面只有一个零,比100小,1000后面有三个零,比100大,所以,斜线上的圈一个比一个大。(热烈掌声)生:我画的千分号,斜线方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三个圈都在斜线的右边,记忆起来也很方便。三个圈就好像从山坡上滚下来的一样,我想从山坡上滚下来一定很爽。(笑声,掌声)师:这么多的老师给你掌声了,我又一次想到了你们学校大楼上的八个字:张扬个性,体验成功。过瘾吗?生(齐):过瘾! 师:开心吗? 生(齐):开心!师:

25、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设计意图,很有道理,非常棒!如果这些作品都采用就不统一了,不统一肯定不方便。百分数和千分数的内在含义还是比较接近的,只不过把一个量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而已,人们设计千分号的确是在百分号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圈,这个圈增加在哪里呢?请大家注意看(教师出示:市的人口增长幅度逐年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5 36)(指一名学生朗读。)师:这句话里就有一个千分号,和黑板上哪一个一模一样?(学生指第4个。)师:这个同学是谁?(该生站起) 师:送点掌声给他!(掌声)师:再送点掌声给在这里设计许多图案的其他同学。(掌声)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的世界,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成长,为

26、学生的进步喝彩,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渲泄和释放上面的教学案例,在学生展示、汇报自己“杰作”的过程中,黄老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独特并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学生拥有和体验着做人的全部尊严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奇妙的情趣,奇妙的思维,奇妙的想象,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师生之间弥漫、充盈着一种和谐氛围,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三、刘松:坚持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教育理念】教育必须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关于好课:好课如其人。好课观点:和

27、谐、激好胃、创新一节好课有很多评价的标准。结合自己近20年教学的体会,我以为有三点尤为重要。1 和谐与学生握手先说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1997年,为了做教材实验研究,我接了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像我这样的男老师任教一年级在当地是很少见的。一个月后的家长会上,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妈妈提出一定要和我合影留念,这让我这个刚刚交上女朋友的小伙子着实吓了一跳。细问缘由,她告诉我,我刚接班的时候,她的宝贝女儿回家撅着嘴、很伤心又无奈地说:“真倒霉,我们班来了一位很难看的老师,还是个男的。”因为在她幼儿园及学前班阶段,全部是年轻漂亮的女老师,从没有男老师给他们上过课。可没过多久,小姑娘却很认真地趴在妈妈的

28、耳边小声地说了一句话,让她妈妈吓了一跳。小姑娘说的是:“妈妈,我们那个数学老师要是我爸爸就好了。”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让她妈妈很是好奇,于是才有了要与我合影留念的想法。事后想想,我也没有对她女儿有过丝毫的特殊关照呀,为什么呢?她的宝贝女儿名叫陈伊雯,是我们班上发言最积极又最有创意的小姑娘。每次当她有精彩的、与众不同的表现时,我总是紧紧地握住她的小手,真诚地称赞她说:“你真了不起!你真棒!你提出了老师都没想到的问题,老师要向你学习”诸如此类的称赞,让小姑娘充分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正因为我甩掉了教师的权威和架子,和她平等交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她感受到

29、了尊重,享受了快乐,她自然是越来越喜欢我的课堂,继而喜欢上了我这个人。一个好的课堂,必定是和谐的课堂。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的基本色调,也是好课的重要标准,因为我们的教学必须要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很生动地说明教学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的道理。有一次讲演,陶先生带去了一只大公鸡和一把米,把它们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逼它吃米,可公鸡就是不吃。他又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但是公鸡还是不肯吃。传统的教学就跟喂鸡一样,把学生看成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对象,且应该绝对服从老师的要求;现代教学则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一个需要教师引导的

30、正在成长的人,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未成年公民,教师和学生之间理应是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当然,民主、和谐课堂的表现形式可因个人风格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自己更习惯于与学生握手。近20年来,我与学生的真诚握手成了学生们每节课上最喜欢、最期盼也是最幸福的事情。2、激情先感动自已教学是艺术。何为艺术?震撼心灵也。我们的课堂如何才能做到震撼别人的心灵?除了先进的理念、准确的理解、精妙的设计等以外,有一点,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执教者的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绝不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力,而是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激情课堂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收获和喜悦,而且也会给

31、我们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多年来,不用别人说,我自知某节课上的成功与否,我凭什么去判断呢?那就是上完课后身上微微冒汗的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因为我在全身心地投入,和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兴奋,一起活动,一起思考,一起欢呼。德国的大数学家、教育家希尔伯特曾说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和学生一起进入思考的前沿。”这就提醒我们,课堂上我们也要积极认真地思考,真正投入进去,先陶醉自己。试想一下,一个连自己都觉得没意思的课堂,我们凭什么去打动别人,更谈不上震撼心灵了。所以,我每上完一节课,尤其是公开课总是先反问自己,感动自己了没有。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电台节目、电视节目有着同样的本质属

32、性。按照传播学的理论:信息源发出的信息,如果有百分之百的激情度,则能正常打动受众百分之八十的感觉;而如果信息源发出的信息仅有百分之八十的激情度,则观众只能感受到百分之八十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只能感受到百分之六十左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与电台节目主持人在播音间、歌手在录音棚、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镜头前一样,要拥有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这样才能高效地打动观众咱们的学生。当然,这份激情也不能过度,太过了也会适得其反。正如前面所言,上完课身上微微冒汗是好的,但如果满头大汗,一定是一节失败的课。很多老师可能都觉得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前两维目标经过努力,都可以达成,而第三维目标有点虚无缥缈,数学课似乎不像语文课那样容易达到。的确,相比之下数学课不太容易落实,但并非不能落实。我认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激情,恰恰能打开落实的突破口。如果我们的老师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思辨之美、理性之美、逻辑之美、变化之美难道我们的学生不会受到感染吗?而这不恰恰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