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63.38KB ,
资源ID:101174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174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历史单元评估检测试题9.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历史单元评估检测试题9.docx

1、届高考历史单元评估检测试题9单元评估检测(九)第九单元(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2.(2012太原模拟)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A.水

2、利设施完善 B.农业非常落后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3.(2012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4.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C.连续性 D.脆弱性5.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3、)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6.(2012沧州模拟)下列图片所示文物分别是我国四个地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制作技术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距今最近的是( )7.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8.“因丝绸之利日扩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

4、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汉代“市”的出现与规范B.反映了唐代“草市”的兴盛与发展C.反映了宋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D.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景象9.(2012南昌模拟)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正确的有( )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A. B. C. D.10.(2012九江模拟)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80年)六月一日敕:“诸坊市邸店,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至九月二十日,京兆尹严郢奏:坊市邸店

5、旧楼请不毁。”这表明当时( )A.城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B.城市空间出现向立体化方向发展C.城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出现突破D.政府拆除城市违章建筑进展顺利11.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中写道:“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该词作内容不能反映出当时( )A.人口众多B.市民殷富C.商业繁荣D.雇佣关系出现1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 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6、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A. B. C. D.13.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依据材料可以看出,导致当时“田制为空久”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政治腐败 B.土地兼并严重C.土壤日益贫瘠 D.人口增长迅速14.(2012大同模拟)明代沈思孝曾说:“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其居室之法善也。其人以行止相高,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晋商主要靠专卖权致富B.晋商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特点C.晋商经营的票号业相当发达D.晋商中出现了雇佣关系15.(20

7、12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2012湖北名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

8、),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西汉司马迁史记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蜱脂肉滑,奚位眉眼明。”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固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库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

9、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中国古代商业概貌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淛五杂俎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8分)(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4分)(3)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4分)(4)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4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

10、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材料三 马戛尔尼访华并没有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对马戛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马戛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马戛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哪些商业发展方面的信

11、息?(6分)(2)分析马戛尔尼出使中国的深层次原因。清政府为什么拒绝马戛尔尼的要求?(6分)(3)材料三中马戛尔尼得出“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的结论,客观上是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A。材料列举均为农业生产经验俗语,从“农夫之辞”“妇人之语”“戍卒之作”等可说明古代农业技术的普及,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耕社会历史悠久,A正确。2.【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特点。从材料信息“治水与治田”可判断是重视精耕细作技术。【变式备选】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

12、(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解析】选B。阅读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生产要不误农时、认真施肥、适时耕种等特点,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技术,B项反映材料最全面。A、C、D三项均是片面地理解材料,故答案为B。3.【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业必备之生产工具,故D正确。4.【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小农经

13、济不仅遭受水旱等自然灾害的侵蚀,还受政府的横征暴敛,故出现了变卖田宅、儿女的现象,这说明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5.【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农耕方式反映的本质特征的理解。解答本题一要观察图,理解图中信息;二要抓住清代的时间限制,分析古代农耕技术未发生变化的本质。【解析】选B。观察图可知,清代仍为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说明中国的农耕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早在汉代就出现了,排除A项;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 D项说法是错误的。6.【解析】选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14、,距今最近的是珐琅彩瓶。7.【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是由于政府征税正急,老百姓就卖掉棉纱完成官租。A、B、C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中“织布人家罢缉麻”,说明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故D正确。8.【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状况的理解。据材料信息分析,描述了因居民激增,对丝绸的需求也日益加大,商人活动频繁,商品经济活跃的情况。从材料“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属于对市镇繁荣景象的分析, 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限制“市”的信息,排除A;唐代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或关津驿站所在之地形成的集市,称草市,材料中没有反映相关现象,排除B。材料中没有叙述

15、突破空间限制的信息,排除C。9.【解析】选D。宋代以前,设市用于商品交易,官府对其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及闭市;宋朝时坊与市界限被打破,早市与夜市昼夜相接,因此不符合西汉,排除含的选项。10.【解析】选B。由材料中“楼屋皆不得起,楼阁临视人家,勒百日内毁拆”,可以看出此时期的店铺出现楼阁建筑的现象,说明“城市空间出现向立体化方向发展”,A、C、D三项均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1.【解析】选D。由材料中“参差十万人家”描绘出当时三吴地区人口众多;由“钱塘自古繁华”可以看出商业繁华的现象;由“户盈罗绮,竞豪奢”看出市民殷富;但是D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来。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理解

16、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近镇各村”,“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可以看出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材料中的太湖地区、苏州地区、松江地区,景德镇的手工业有所不同,表明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符合材料含义。材料中看不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也不符合史实,排除。13.【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均田制遭破坏原因的理解。从材料看,人口增多,但政府手中没有更多的闲置土地进行授田,故均田制无法维持,故答案为D。土地兼并也是均田制无法维持的原因之一,但与材料不符,故排除。【误区警示】本题易错选B项,错选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理解材料的信息,同时没有理解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条件。均田制的实施

17、需要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土地兼并是对农民个体土地的兼并,土地兼并是导致均田制无法维持的原因之一,但据本题材料看,人口增长是导致政府均田制无法维持的主要原因。14.【解析】选B。阅读材料信息,主要说明晋商经营组织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表明了晋商组织的发展,答案为B。15.【解析】选A。材料信息表明,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于是“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可见清朝延续了明朝末年的闭关锁国政策。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主要是分析商业自身的因素,例如时机的把握等;第(2)题看商品功能及用途的变化;第(3)题分析两个商帮在奢俭上

18、的不同风格即可;第(4)题从社会环境、农业的基础发展程度等方面分析。答案:(1)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特点:战国出现大商人;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2)变化:由奢侈品到日用品。(3)不同:经营的商品有所不同;徽商奢侈,晋商节俭。(4)条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发展(或经济发展)。17.【解析】本题以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题要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和关键词进行归纳。材料一中主要讲到扬州,材料二中,联想宋代打破商业活动的限制等内容思考。第(2)题要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分析,联系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第(3)题可结合清政府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扬州是唐朝重要的商业城市,夜市繁荣;宋代商贩以歌唱的形式叫卖商品;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的地点;“草市”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 (2)原因: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经济上:中国是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政治上:大国心理,防范外来势力的干扰。 (3)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