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82.34KB ,
资源ID:101145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145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水质试验.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水质试验.docx

1、水质试验实验一混凝实验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负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表面水化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不能依靠其自身的重力而发生自然下沉,而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通过电性中和或吸附架桥作用,而使胶粒脱稳,颗粒相互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混凝处理的效果不仅与混凝剂的投量有关,同时还与被处理水的PH、水温及处理过程中的水力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掌握水和废水混凝处理中最佳混凝条件(投药量、PH及水力条件)的确定方法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3、了解混凝过程中凝聚和絮凝的作用及其表现特征4、了解絮体的产生及其聚集增大的基本过程5、深入理解不同混凝剂混凝效果的差别及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二、

2、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电位,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电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胶体颗粒的电位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式中: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 系数,为3.1416;水的粘度(PaS),(此取); 颗粒电泳迁移率();H电场强度梯度(V/cm);D水的介电常数D水=8.1。通常,电位一般值在10-200mv之间,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的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以后,只要该电位降至-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

3、好的混凝效果,相反,电位降为0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效果。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的效果。投加量不足或投加量过多,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不同水质对应的最优混凝剂投加量也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向被处理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后,生成Al()化合物对胶体颗粒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影响,同时还受水PH的影响。若PH4,则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水解产物中高分子多核多羟基物质的含量很少,絮凝作用很差;如水PH8-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而生成带负电荷,不能发挥很好混凝效果的络合离子。水力条件对混凝效果有重大的影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发生

4、凝聚而脱稳,之后相互聚集,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最后长大至能发生自然沉淀的程度。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流的混合条件,在凝聚阶段,要求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使水流具有强烈的混合作用,以便所投加的混凝剂能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被处理水体中,起压缩双电层作用,降低胶体颗粒的电位,而是其脱稳,此阶段所需延续的时间仅为几十秒钟,最长不超过2min。絮凝(混合)阶段结束以后,脱稳的颗粒即开始相互接触、聚合。此阶段要求水流具有由强至弱的混合强度。以一方面保证脱稳的颗粒间相互接触的机率,另一方面防止已形成的絮体被水力剪切作用而打破,一般要求混合速度由大变小,通常可用G值和GT值来反映沉淀的效果,G值一般控制在

5、7020,GT值为104-105之间为宜。三、实验仪器、装置实验搅拌机示意图1电机2烧杯3搅拌桨4传动齿轮六联搅拌器、光电式浊度仪、1000ml烧杯6个、吸管(1ml、2ml、5ml)各6支、10L水桶1个、秒表、Al2(SO4)3混凝剂(10g/l)500ml、NaOH溶液、HCL溶液、滴管、精密PH试纸、普通滤纸若干、200ml烧杯6只、50ml注射器1个、原水水样1桶四、实验内容以及步骤:(A)、确定最佳混凝剂和最小投药量1、测定原水特征(水温、PH、浊度)2、取2个800ml烧杯,将其置于搅拌仪上,向烧杯中各注入600ml原水,启动搅拌仪,使搅拌仪处于慢速搅拌状态,向烧杯中投加已配置的

6、Al2(SO4)3和Fecl3混凝剂,直至杯中出现矾花为止,此时的混凝剂投量即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量。静沉10分钟,观察矾花的形成,并判断最佳混凝剂。(B)、测定最佳投药量1、取6个800ml烧杯并依次分别编号(16)并将他们按顺序安放在搅拌仪上。2、根据A确定的混凝剂的最小投量,取最小投量的为1号杯的投加量;取最小投加量的4倍作为6号杯的投加量。25烧杯为最小投量的1.0、1.5、2.0、3.0倍。3、各组用吸管一一对应将上述混凝剂量移入6个编号(16)的小试管中,备用。4、开启搅拌仪,使其使用搅拌的快速而剧烈的混合状态,同时将3中所备的混凝剂一一对应加入烧杯中,并同时开始计时,进行快速混合,

7、转速约300r/min,1min快速混合结束后,调节搅拌仪转速至中速,转速约150r/min,3min。最后慢速搅拌,转速为50r/min,8min。5、关闭搅拌仪,静置5min,用50ml注射器,分别从烧杯中取上清液,立即永光电式浊度仪分别测定水浊度,并记录。6、分析浊度与投加量的关系,找出相应的最佳投药量。(C)、测定最佳的PH值1、取6个烧杯编号(16),分别装600ml原水水样,然后分别用10得HCL和NaOH溶液将原水的PH值分别调至3,4,5,7,8,9。2、取6个小试管分别装入最佳投药量的混凝剂,备用。3、将调节PH后的6个水样(800ml烧杯)置于搅拌仪上,开启搅拌仪,同时分别

8、将相同数量的最佳投药量的混凝剂加入各个水样中,并开始计时,安最佳投药量实验的操作步骤重复。4、关闭搅拌机,静置5min,用50ml注射器分别从各烧杯中取出上清液,立即永光电浊度仪分别测定其水浊度。5、作出PH与出水浊度之间的关系,试确定最佳PH值。五、实验记录:(A)、原水浊度_mg/L,原水PH_,Al2(SO4)3最小投药量_mlFecl3最小投药量_ml选定的最佳混凝剂_(B)、测定最佳投药量最佳投药量记录表水样编号123456混凝剂投量(mg/L)出水浊度(mg/L)根据上表知,最佳投药量为_ml。作出水浊度对投加量的曲线图:(C)、测定最佳PH值最佳PH值记录表水样编号123456P

9、H值出水浊度(mg/L)根据上表知,最佳PH值约为_。作出水浊度对PH值的曲线图:六、成果及误差分析实验二离子交换实验今年来,随着离子交换树脂的生产和应用技术的发展,离子交换处理技术在回收和处理工业废水也日益广泛地得到了应用。它可以去除或交换水中溶解地无机盐、降低水中硬度。碱度和制取无离子水。本实验主要进行离子软化和除盐的工作。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离子交换法软化和除盐基本理论的理解;2、了解并掌握离子交换软化和除盐装置的运行和操作方法;3、熟悉并掌握有关离子的测定方法和过程;4、加深了解离子交换树脂的理论交换容量和作交换容量的概念。二、实验原理:因时间有限,本实验仅进行离子交换树脂软化的实

10、验。离子交换软化就是利用H型和Na型离子交换树脂对含有硬度的离子的水进行处理。含有Ca等杂质的原水流经离子交换树脂层,水中的首先与树脂上的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最上层的树脂层首先失效而变成型树脂。随时间的推移、失效树脂层逐渐往下推移,直到所有树脂层都饱和。原水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床的交换处理后,硬度离子被去除而使水得到软化。其交换过程可表示如下(H型树脂和Ca2离子为例)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际应用中,为防止处理出水中含有过多的H+而使出水产生腐蚀性,常常采用树脂转型的方法使H型树脂变成Na型树脂,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离子交换树脂床经一定时间的使用失效后,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用510HCL或NaCL溶液进

11、行再生,使其还原为H型或Na型树脂而恢复交换能力。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实验装置1烧杯2锥形漏斗3离子交换柱4橡皮软管5止水夹6铁架台离子交换软化实验装置图2、仪器及药品1000ml烧杯、500ml烧杯、量筒100ml、量筒1000ml、滴定管50ml、锥形瓶150ml、10的NaOH溶液。药勺。钙指示剂、EDTA标准溶液(10mmol/L)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准备工作:(1)、离子交换软化实验装置的组装和EDTA滴定水中硬度的实验装置的组装,并检查仪器是否正常;(2)、有关玻璃仪器及实验药品是否齐全,所配化学药品是否可用;(3)、准备硬度测定所需药品;(4)、配置原水并测定原水的硬度。2

12、、操作步骤:(1)、调节止水夹,适当排放出离子交换柱的蒸馏水,并不断补充原水(慢慢的从锥形漏斗中注入,防止产生气泡,控制柱中的水位,防止注入的原水从柱口溢出);(2)、放水数秒后,调节止水夹。调节一定的出水流量时,开始用烧杯接取,并同时开始计时,保持漏斗中不断有原水注入。当烧杯中注入一定量软化后的水后,停止计时,记录出水时间,用量筒测出烧杯中软化水的体积并记录;(3)、不断的调节止水夹,调节不同的出水流量,重复步骤(2)(共四次);(4)、分别量取50ml不同流量下的软化水,注入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ml10的NaOH溶液和半药勺钙指示剂,摇匀振荡,此时溶液呈亮紫色;(5)、分别用EDTA标准

13、溶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为溶液由亮紫色转化为蓝色)每次记录滴定管中EDTA的起始体积和滴定后的体积,计算每次不同流量下的总硬度H;(6)、作出不同出水流量Q(滤速V)下出水总硬度H的联系曲线QH,并进行分析说明。五、实验数据记录次数1234原水时间t(min)体积V(ml)流量Q(ml/min)取样50ml软化水10NaOH溶液2ml半勺钙指示剂10mmol/LEDTA标准溶液滴定软化水中总硬度V0EDTA起始体积(ml)V1EDTA终点体积(ml)VEDTA溶液用量体积(ml)总硬度的计算:总硬度(H)(毫克当量/升)式中:H软化水样的总硬度(mg/L);EDTA标准溶液的量浓度(mmol/L

14、) 消耗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ml);水样的体积;A40.0g/mol总硬度Hmg/L作出总硬度H流量Q的曲线图:六、验成果及误差分析:实验三过滤试验过滤是通过滤料去除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细小悬浮颗粒杂质,而细菌病毒有机物也会随浊度降低而被去除。本实验采用石英砂为滤料。一、实验目的: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了解不同原水(清洁水、原混水及经混凝后的混水)过滤时,滤料层中水头损失变化规律的区别及其原因;3、深化理解滤速对处理出水水质的影响;4、进一步深化理解过滤的基本机理;5、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二、

15、实验原理:1、过滤本实验采用单层均匀石英砂滤料进行过滤实验,过滤过程中,原水从过滤柱的上部流入,依次经过滤料层、承托层、配水区、集水区,从滤柱的底部流出,在清水过滤过程中,主要考察清洁滤料层随过滤速度的变化,其各滤料层的水头损失变化情况。过滤过程中滤料层内始终保持清洁状态,因而在同一过滤速度下,各滤料层内的水头损失不随过滤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原混水的过滤过程中,滤料层通过对混水中杂质的机械截留时间而使水中杂质得以去除,滤料层中的水头损失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经混凝后的混水果率过程中,水中的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的途径而从水中得以去除,其滤料层中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类似于原混水过滤,但其随过滤时间

16、的延长而增加的速度要比原混水过滤时快,且其出水水质要比前者好。在过滤过程中,随滤料层截污量的增加,滤层的孔隙度m减小,水流穿过砂层缝隙的流速增大,导致滤料层水头损失的增加。均匀率料层的水头损失(H)计算:式中:K无因次数,取4-5d0滤料粒径(cm) 过滤速度(cm/s)L0滤料层厚度(cm) 水的运动粘滞系数(cm2/s) 滤料颗粒球形度系数,可取0.8m滤料层的孔隙度(=1-G/V/r,G为滤料重量,r为滤料的容重,V为滤料层体积)2、反冲洗为了保证过滤后的出水水质及过滤速度,但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以使滤料层在短时间内恢复其工作能力。反冲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原理是一样

17、的。反冲洗开始时,承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为使滤料层中截留的杂质在短时间内彻底清洗干净,必须使滤料层处于完全的膨胀状态,但滤料层的膨胀高度大小与反冲洗所需的时间、反冲洗强度及反冲洗的用水量等都有密切的联系,根据滤料层膨胀前后的厚度,可用下式计算出滤料层的膨胀率e:式中:L滤料层膨胀后的厚度(cm)e滤料层膨胀率()三、实验装置:过滤实验装置示意图1过滤柱2滤料层3承托层4转子流量计5过滤进水阀门6反冲洗进水阀门7过滤出水阀门8反冲洗出水管9测压板10测压管500ml烧杯,温度计(050),卷尺四、实验步骤:1、清水过滤实验采用衡水头变滤速的过滤方法,过滤开始前,先

18、测定衡水位的水面高度,并记录。(1)、打开清洁水源,用清洁水冲洗滤料层,使其冲洗干净;(2)、关闭冲洗水阀门,打开过滤进水阀门,调节50l/h,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后,读取各测压管中的水位值,并加以记录;(3)、增大过滤流量,使进水流量依次为50l/h、100l/h、150l/h、200l/h、250l/h,重复步骤(2),进行读数和记录;(4)、用卷尺测量各测压管间滤料层的厚度及滤料层的总高度,记录;(5)、根据测定结果作出滤速与各测压管水头损失值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2、滤柱反冲洗实验(1)、量出滤料层的原厚度;(2)、慢慢开启反冲洗进水阀门,使滤料层膨胀率为10,待滤料层表面稳定后,记录

19、此时反冲洗进水流量;(3)、重复(2)增大反冲洗进水流量,使滤料层的膨胀率依次为、25、45、60和90,待滤料层表面稳定后,读出相应的进水流量。(4)、作出反冲洗流量与滤料层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并加以分析。五、实验记录1、过滤。滤柱管径:_滤柱截面面积:_进水流量Q(l/h)过滤速度V(m/h)最高测压管水位h1(m)最低测压管水位h2(m)水头损失h(m)50100150200250流速水头损失h=h1-h2作出清水过滤水头损失与滤速关系曲线h-v图:2、反冲洗实验滤层厚度_,半径_反冲洗膨胀率e()1025456090反冲洗流量Q(l/h)作出反冲洗Q-e的曲线图:六、实验成果及误差分析

20、:实验四自由沉淀实验沉淀是水污染控制中用以去除水中杂质的常用方法。沉淀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成层沉淀;压缩沉淀。自由沉淀实验主要确定悬浮固体的去除效率与时间的关系,从而推求沉淀速度与去除效率的关系。本实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测定沉淀柱底部不同历时累计沉泥量方法,找出去除率与沉速的关系;第二种为通过水平取样口,测定不同时段下的去除率。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用累计沉泥量方法计算杂质去除率的原理和基本实验方法;2、比较该方法与累计曲线(或重深分析曲线)法的共同点;3、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杂质的沉降规律。二、实验原理:若在以水深为H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见下图21)实

21、验开始时,沉淀时间为零,水样中悬浮物浓度为C0mg/l,此时沉淀去除率为零。当沉淀时间为t1时,能够从水面到达和通过取样口段面的颗粒沉速为,而分布在h1高度内沉速小于u01的颗粒也能通过取样口断面。但是h1高度以上的沉速小于u01的颗粒又平移到了h1高度内,所以在t1时取样所测得的悬浮物中仅不含有沉速大于、等于u01的颗粒。令t1时取样浓度为C1,即得到小于沉速的悬浮物浓度为C1。是沉速小于u01的悬浮物占所有悬浮物的比例。令,便可依次得到u02、p02、u03、p03,把u0、p0绘成曲线就得到了不同沉速的累计曲线。利用u0和p0的关系曲线刻意求出不同临界沉速的总去除率。按照这样的实验方法,

22、取样时应该取到沉淀柱整个断面,否则若只取到靠近取样口周围的部分水样,误差较大。同时绘制的u0与p0关系曲线应有尽量多的点。无疑这是一种非常麻烦且精度不高的方法。图21自由沉淀示意图如果把取样口移到底部(如图22),直接测定累计沉泥量Wt,则是计算总去除率的较好方法。例如,取t110分钟,测得底部累计沉泥量W1,而W1与原水样中悬浮物含量W0之比就是临界沉速为时的总去除率。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凝聚沉淀,它避免了重深分析法中比较繁琐的测定、作图、计算过程。三、实验装置与设备沉淀实验装置示意图沉淀柱、溶液调配箱、水泵、烧杯、浊度仪、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启动水泵,把调配好的水样送入沉淀柱。待沉淀柱内水位上升到2m时,关闭沉淀柱进水阀门,关闭水泵。2、从沉淀柱取样口,用烧杯取适量水样,立即用浊度仪测量此时浊度。3、经过10、20、30、40、50分钟,分别从取样口取样一次,测量其浊度。该浊度代表该瞬时液面的剩余浊度。时间越长浊度越小。4、由沉淀时间与相应的浊度推算相应的沉速。由各时间的剩余浊度与原水浊度求得去除率。确定沉降速度与去除率的关系,并作曲线表示。5、由曲线得到所给表面负荷率对应的去除百分率。五、实验记录:原水浊度:_mg/l时间(min)01020304050浊度(mg/L)绘制残余颗粒百分数与沉速之间的关系曲线:六、成果及误差分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