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303KB ,
资源ID:101072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1072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整理广州中考物理年报.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整理广州中考物理年报.docx

1、整理广州中考物理年报2010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报告物理科一、试卷与命题1命题的依据和原则201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教科书和201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以下简称中考指导书)为命题依据,本次考试力求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各项指标。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进行较全面的考查;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否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重视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问题认识的评价。根据物理学科的

2、特点,题目中的物理情景要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试题注意联系实际,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适当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不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2试卷结构2010年物理试卷的满分为100分,全卷共六大题,25小题。其中选择题12题(共36分),填空题4题(共16分),作图题3题(共9分),计算题2题(共15分),问答题1题(5分)实验探究题3题(共19分)。物质16分,运动和相互作用45分,能量39分。科学探究融入上述内容。3试卷的特点(1)以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为本,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2010年广州市物理中考试题体现课程标准各项要求,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考查基本

3、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着重对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如受力分析、电路分析、物体平衡条件、机械运动、机械能、能量守恒、电功率、欧姆定律等)进行全面的考查。但题目都不是简单定位在知识记忆与再现的层面上,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试题考查了考生的科学素养,如考查考生是否会从各种图线、图表、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第3题要求考生从“人、蝙蝠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的图形提取有效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第4题要求考生从两人跑步的图片判断所给的s-t图线的正确性;第5题要求考生通过观察人手拿眼镜的照片判断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还是远视眼;第19题要求考生

4、根据题目所给数据描绘m-V图线;第20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画出滑轮组的绕线等题目都考查考生是否会提取、处理信息,考查考生是否能对信息的有效性做出判断。考查学生是否能用不能的方式表达自己观点。(2)突出物理学科特点,注重实验、科学探究的考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试题注重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考查了初中常用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基本仪器的读数及使用。又如第6题电磁感应现象,第15题有关气体扩散实验等试题考查了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是否能正确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所需要的器材,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第18、23题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这些题目

5、的素材都源于课本,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分析实验数据及根据物理规律评估实验结果。只有在平时真正动脑、动手做实验的考生才能正确解答这些考题。(3)题目的情景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是否能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试题贴近生活和生产的实际,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较多的题目取材于学生平时接触的生活实际,如通过观察照片中眼镜所成的像判断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用于矫正近视眼还是远视眼;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画出学生常见的一种玩具猫的电路图,利用杠杆平衡条件估测球的质量等题目,都是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素材,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些题目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现象,并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6、,这样的考查也有助于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试题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及时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应用。同时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要闻。如上海世博会安装的太阳电池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展区内喷射水雾降温的原理;都是考查了学生是否能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对媒体的热点报道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二、试卷各题考点分析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风能 B核能 C石油 D天然气考查的科学内容:“能量”主题,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试题特点:本题是识记内

7、容。考察的内容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科学常识内容。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本题是一道易题,但仍有5%的学生选了核能,4%的学生选了石油,4%的学生选了天然气。从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学生可能不清楚可再生能源的定义,科普知识贫乏。另外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做单选题的技巧。2图1所示的电子体温计通过流过半导体制成的感温头的电流来反映人的体温,这利用了半导体 A良好的导电特性 B良好的绝缘特性 C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电阻随光照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考查内容:“物质”主题,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试题特点:本题以教材在第四章温度计一节的“科学世界”介绍了电子温度计;在第六章电阻一节的“科学世界”介绍到“温度、光

8、照、杂质等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到半导体的性能”为素材 。考查了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术语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这是一道常识题,但有6%的学生认为是利用了半导体良好导电性;有4%的学生认为是利用了良好的绝缘性,说明有部分学生从题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3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了解乐音的特性。试题特点:本题考查的内容虽然是识记内容,但并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而是以教材中的一张图

9、片为素材。着重考查了学生是否能从提供的信息里提取有用的信息,对所给的书面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比。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错选A(4%)及错选B(4%)的学生估计是无法看懂题目所难的图表,错选D(5%)的学生估计对频率、振幅等概念不清晰,而且不能正确读懂图表中哪引起是人、蝙蝠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4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试题特点: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若两物体运动时间相同则比较其运动的距离;若

10、运动距离相同,比较其所用的时间。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推出结论,并用图线的方式解释、呈现数据;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错选B的学生是错选A的学生两倍,从这反映大多数学生知道相等时间,乙通过的距离比甲大,但不懂如何用图线呈现信息,错选C的学生(15%)反映出他们只是记住匀速运动是一斜线,但无法正确理解图线。错选的学生部分是不理解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意义,另外缺乏了一个基本的读图能力,就是在图线上选取同一时间,比较两物体的距离,或读取不同时间对应的位置。5图5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

11、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试题特点:课标“声与光”主题例8是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本题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素材,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从“物理”角度多观察,力求用物理知识解释问题。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错选A(18%),错选D(13%)这近31%的学生估计只是凭直觉或经验选择答案,只是认为这是近视眼镜,并没有真正从图中读取信息。6如图6所示,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

12、与螺线管连接的导体棒ab,当ab棒水平向右运动时,小磁针极转至右边可使如图6所示位置的小磁针N极转至左边的操作是图7中的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试题特点:小磁针的N极指向与螺线管的电流方向有关,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由导体棒切割磁场运动方向及磁场方向决定。本题把“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探究实验与“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的探究实验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清晰而有条理地把不同领域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有32%的学生错选D,说

13、明不少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控制变量这一实验思路。7在探究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时用了图8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R3,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A1为0.3A、A2为0.15A、A3为0.45A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考查内容:“能量”主题,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试题特点:本题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及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结合实验的电路图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上述的概念。科学探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要素,其中一点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要素,其中一点要求是“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本

14、题考查了学生是否会读电路图,正确分析、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只有7%的学生错选A,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意识:若电流表的读数不同则一定不是并联,但有24%的学生错选C,11%的学生错选D。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真正理解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及欧姆定律。从学生答题情况还反映学生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8如图9所示实验,试管口木塞冲出过程 A试管口出现的白雾是水蒸气 B试管口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内能增加 C能量转化情况与内燃机压缩冲程相同 D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考查内容:“物质”、“能量”主题,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

15、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试题特点:课标在相关内容分别列举以下的例子:“ 实验:试管中的水蒸气把橡胶塞弹出(实验时注意安全),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了橡胶塞的动能,这时,水蒸气做了功”。“了解蒸气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及这些发动机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作用”。课标指出“让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成就感。这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的具体体现。探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16、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学习物理应尽可能联系各种自然现象,突出基本的物理原理”。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18%的学生错选A,17%的学生错选B,16%的学生错选C。从这些数据可以推知,不少学生对此课标列举的案例,课本的实验十分陌生,对内燃机的基本原理也十分陌生。9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17、试题特点:本题考查学生是否知道物理概念的含义,并能用相关的物理原理解释物理现象。题目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只有3%的学生错选D,说明学生能根据题干的“白光”与D选项的“黑色”判断不选D,但从有12%学生选B,15%学生选C说明还有不少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白光色散的现象。若学生亲身经历过白光色散实验的,在考试时则能比较容易回忆相关内容。1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10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

18、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试题特点:课标在“过程与方法”提出的目标之一:“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的情景学生很熟悉,考查学生根据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说明、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3%的学生错选A,3%的学生错选B,说明学生都能从运动轨迹或直觉知道小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从有12%的学生选择D,说明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受力分析学生并没有很好掌握。1160kg的人站在跷跷板某一位置时,跷跷板处于如图11所示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估测球的质量约为 A20kg B30kg C60kg D120kg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

19、主题,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试题特点:课标提出:“时间和长度的估测很重要”。对时间及长度的估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题考查了学生是否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实际的测量很多都是估测。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19%的学生错选C,11%的学生错选D,说明有30%的学生无法根据图给的信息(球到支点的距离大于人到支点的距离)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对小球的质量比人重,还是比人轻都无法做出正确的估计。另外本题有不少学生无法估测出支点到球的距离是支点到人的距离的二倍。12如图12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

20、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 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 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 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试题特点: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能检测学生力学的一些易错概念。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有13%的学生错选C,说明“力使物体运动”这一想法在学生脑子里根深蒂固。学生并没有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帮助自己减少犯错。13甲站在0.5m/s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0.7m/s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中动能_ (选填“增加

21、”、“不变”、“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13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_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_乙的机械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此时上行的扶梯突然停止运动,甲会向前倾,原因是_.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主题,理解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试题特点:课程标准对动能、势能及惯性的要求属于“理解”水平。本题考查学生能否分析一些实例中物体具有动能、势能是否会变化。考查学生根据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改卷抽样分析,本题得分最分率最高是第四空,最低是第三空。第一空的得分率比第二空低。估计学生在做题时没有按“分别比较物体的质

22、量、速度是否相同则可判定它们的动能是否相等,分别比较物体的质量与离地面的高度是否相同则可判定它们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否相等,再根据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这和来比较它们具有的机械能是否相等”这一思路解决问题。只是凭一种直觉或平时做的题目填写答案。特别判断动能时学生认为向上运动的物体与向下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会不一样或把本题的情景与火箭升空和小球滚上斜面事例混淆。另外学生不清楚动能、势能、机械能是一个状态量(某一时刻、某一位置),容易把“上升”、“下降”这些描述过程(一段时间、一段距离)的词与动能、势能的大小“拉上关系”。14(1)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值实验如图14所示,当时的大气压强等于_mm高水银柱

23、所产生的压强.(2)某地大气压强为1105Pa,作用在0.02m2面积的大气压力为_N.(3)如图15,将薄纸片置于下唇底部,沿着纸片的上表面吹气,纸片升起,可知吹气过程空气对纸片上表面的压力_下表面的压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证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_.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试题特点:科学探究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要素中提出: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在“分析与论证”要素中提出: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本题

24、考查了学生上述能力。第三小问要求学生能从现象中经过因果推理归纳出科学规律。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第一空是本题得分最低的。不少学生不会看图,不能根据所给的信息得出答案,而只是死记硬背标准大气压值。课标要求是要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而课本也有托里拆利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课标要求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就应包括知道其基本原理及正确读取数据的方法。抽样发现本题只得一分的学生,只有20.21%学生是从第二空得分,这说明学生压强公式记忆混乱,基本的运算能力较弱。抽样发现本本题得一分的学生只有5.59%做对第四空,得二分的学生只有47.97%做对第四空。学生主要的错误有:. 分析:完全不理解,脑海凭记忆想起什么

25、词就填什么词。. 分析:完全记反了,说明在学习时硬性记忆,而且也没有理解什么叫正比。. 分析: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因果关系弄反了. 分析:不理解什么叫反比,以为一个量大,另一个量小,两个量之间就成反比。. 分析:可能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控制变量法强调较多,学生习惯性的在结论前面加上自己认为的相同条件“同一标准大气压”“同一压力下”加上这些前提条件,造成结论前后矛盾。.分析:不理解题意,公式记忆混乱15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选填“A”或“B”)瓶根据_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

26、象说明气体分子_若实验温度分别为0,4,20,30则在_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主题。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试题特点: 课标在相关内容给以下的例子:观察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科学探究中“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要素,其中一点要求是“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本题考查了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能力及简单的因果推理能力。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做对第三、四空的学生较多,做对第一、二空的学生较少。科学探究明确提出“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

27、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的要求,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在真实的实验情景下没有考虑影响两瓶气体混合的因素,所以不知应把哪瓶气体放在下方或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密度大的气体放在下方。另外课标解读在这知识点上明确指出“从可以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的事物,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但从学生的答案情况分析不少学生将可感知的宏观现象,与微观的分子运动混淆。不理解第二空所指的“现象”是用肉眼看得到的、可观察的;很大部分学生用肉眼看不到的、不能观察到的, 如“分子运动”来答题。同时也反映出学生死记硬背物理规律的现象。16.弹簧测力计挂着一重为3N的物体A,物体A浸没并静止在水中,如图17所示(1)图

28、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N物体A所受浮力是_N(2)如果测力计不拉着物体A,A在水中会_(选填“下沉”、“上浮”、“悬浮”)判断的依据是_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试题特点: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最基本方法:明确研究的物体。对其做受力分析。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应用物理规律,并把不同领域的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特定情景的能力。学生的答题情况及分析:本题第二、四空的得分率明显比第一、三空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部分学生能记住概念或在有提示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但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力还是比较弱。如学生未能掌

29、握用称量法测量浮力,对三力的平衡不理解,误以为测力计示数就是浮力;有学生对“悬浮”“漂浮”等概念不清楚,认为物体置于水的中间位置就是悬浮,不会从分析物体的受力角度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因此部分学生第二空错填“3N”;第三空错填“悬浮”;第四空错填 “浮力等于重力”, 有部分学生第四空写成“被水压沉”“浮力大于重力”等。另外部分学生用物理术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比较弱。有相当部分学生能理解题意,但在用恰当的物理语言描述时会出现错误,如:第四空写成“物体的重力大” “物体浮力较小”“物体质量大过浮力”等错误答案。17(1)如图18所示,作出:水桶M所受重力的示意图;以O为支点,力F的力臂.(2)

30、画出图19中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3)根据图20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考查内容:“运动与相互作用”主题,了解重力,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画力臂。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试题特点:对于力的图示,课标解读提出的要求是会看、会画示意图,也就是知道箭头的方向是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是力的作用点、同一张图上箭头越长表示力越大。作图时不要求箭头的长度与力的大小严格成比例。第(2)小问,学生可以根据光的反射规律作图,也可以在光线上任选一点假设为物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专业方式,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的能力。学生答题情

31、况及分析:本题画力臂及根据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得分率最低。18一只玩具猫外形如图21所示,猫体内有电池,猫手相当于一开关,向下压猫手,猫脸上的两个小电灯会一齐发光.把你猜想的猫体内的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考查内容:“能量”主题,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试题特点:此题以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玩具为素材,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答题情况及分析: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而且不能用物理知识检查自己的答案,如下图的学生答卷,若按学生的答卷操作,开关断开时,两灯能发光,开关合上,虽然电灯不发光,但电源会被短路。若学生能理性分析,则可减少出错。还有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死记硬背答案,答卷上是一些电学实验的电路图,如上图。19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