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设计教育统计与测量教学大纲(自编)教育系(教育学教研室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编写组)课程名称:教育统计与测量 英文课程名称: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of educational课程编号:04404110学时数:72 学分数: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程包含教育统计学和教育测量两部分容。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是高师院校教育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描述测定的一门科学,是心理学、统计学
2、、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以及师教育各专业的大学生都应懂得一些必要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分析方法,以便独立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数据、直至科学决策。二、指导思想及编写原则 本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依据教育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的实际贯彻国家素质教育方针,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研能力,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能够正确地选择、运用统计方法。 本课程应贯彻因材施教、启发式等教学原则,同时应突出每种统计方法适应条件及不同方法之
3、间的区别与联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教学容适当安排一些教育统计方面的实践环节,以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三、学时分配表(共72学时)章节章 节 名 称学时数第一章教育统计概述2第二章描述性统计4第三章概率论基础与随机变量的分布6第四章 推断性统计16第五章 方差分析8第六章回归分析8第七章教育测量概述 2第八章测验的质量分析12第九章考试设计与试题编制4第十章测验分数的转换与组合8第十一章项目反映理论简介2合计72四、课程的重、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以及难点共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统计部分的推断统计,推断统计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的统计量对总体指标参数做出的推断和判断,假设
4、检验是指对于一个假设判断假设成立与否的方法。是教育统计学的中的核心部分。第二教育测量部分的是测验的质量分析部分,主要包括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可靠程度,测验的效度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正确性,测验的难度和区分度主要是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数量性指标,这也是测验质量分析的基本容。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选用:新平、存侠著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 主要参考书: 敏强.教育与心理统计学.人民教育山版社, 93.12 叶佩华.教育统计学.人民教育山版社, 198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大学,1985王孝玲编著.教育测量(修订版).华东师大学,2004年版敏强著.
5、教育测量学.人民教育,1998年版王德清主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西南师大学,2000年版王汉澜主编.教育测量学.大学,1987年版戴海崎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1999年版戴忠恒编著.心理与教育测量.华东师大学,1987年版戴忠恒著.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中国科学技术,1990年版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华忠著教育统计与测量.辽师大社六、各章节主要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教育统计的概述主要容:一、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二、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三、总体把握教育统计学的容教学要求:l、认识统计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理解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意义。2、认识学习
6、和运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问题。 3、了解统计学及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及该学科的发展趋势。 4、理解随机变量、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次数、频数、概率以及统计量、参数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术语等。第二章描述性统计 主要容:一、数据收集1简单随机抽样2分层抽样3等距抽样二、频数分布1数据类型:离散型数据、连续型数据2频数分布表、累计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图三、集中量数1平均数2众数3中数4集中量数比较四、差异量数 1极差2四分位差3平均差4标准差5差异系数教学要求:l、认识统计方法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理解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意义以及运用教育统计学应注
7、意的问题。2、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理解编制次数分布表与次数分布图的意义,能熟练掌握次数分布表与次数分布图以及累积次数分布表制定。3、认识集中量数的概念、种类及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中的地位与作; 4、熟练掌握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术平均数的优点以及计算使用条件,并能综合运用算术平均数于统计分析之中; 5、理解中数、众数及其他集中量数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于统计分析之中;能区分集中量数的适用条件和应用围等。 、理解离中趋势和各差异量数的概念及意义;6、熟练掌握方差、标准差的一般计算公式,并能综合运用方差及标准差进行统计分析,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程打下基础;了解标准差的其他计算公式,加深对标
8、准差意义的理解;第三章概率论基础与随机变量的分布主要容:一、事件与概率1事件2随机事件的关系3概率、随机事件概率、古典概率4概率性质二、随机变量及常见分布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常见分布(1)0-1分布列(2)二项分布2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常见分布(1)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常见分布。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三、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四、抽样分布定理1抽样的基本知识2样本分布及统计量3三大抽样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三大分布的查表 教学要求: 1、理解事件、概率的基本概念、公理系统、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等。掌握概率的分布类刑(离散分布与边续分布、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基
9、本随机变量分布与抽样分布) 2、理解正态的概念、特征、熟练掌握正态分布表使用,了解正态分布表的编制原理和是否正态分布的检验方法。 3、能熟练运用正态分布理论对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作统计分析;以及标准分计算运用等; 4、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适用围及具备的条件,理解二项分布的特征、性质、二项分布的平均数及标准差等。能运用二项分布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5、正确理解样本分布的理论,理解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样本方差、标准差分布的类型及分布的统计量及其算。 6、了解分布表的意义与特点,掌握分布表的使用及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差等; 7、了解卡方分布的概念、特点、卡方表的使用等; 8、了解F分布的意
10、义与特点及F分布表的使用等。 第四章推断性统计 主要容:一、推断统计的概念及理解二、参数估计1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2点估计的概念及理解3评价估计的标准4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三、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1总体方差已知,求平均数的置信区间2小样本,总体方差未知,求均数的置信区间3大样本,总体方差未知,求均属的置信区间4二项分布,总体参数p的区间估计5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四、参数假设检验 1假设检验的一般概念2 Z检验3 t检验4 卡方检验教学要求: l、理解点估计、区间估计及际准误的概念,了解判断估计量优劣的标准:理解置信区间、置信水平的概念及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2、理解总体平均数估计的意义,掌握平均数
11、估计的一般步骤,及有关情况下的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方法;3、理解标准差及方差区间估计的意义、步骤及几种不同情况下方差、标准差估计的方法;4、理解假设与假设检验、两类错误、单侧与双侧检验等概念,掌握假设检验的一般方法;5、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的意义,掌握并能综合运用该检验方法于总体正态和非正态大样本下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6、理解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掌握两总体正态分布时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及两总体非正态时检验方法;7、了解方差的差异检验方法,理解其与平均数差异检验的异同;第五章方差分析 主要容一、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1什么是方差分析2组差异3组间差异二、单因素方差分析三、双因素方差分
12、析1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2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教学要求:1、理解方差分析的般思想;识记方差分析的概念,理解变异的可加性和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2、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方法。3、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无交互作用的帅因素分析的检验方法,理解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检验方法。第六章回归分析 主要容:一、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与评价三、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教学要求: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识记:(l)回归方程与回归系数的概念。(2)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及主要容;(3)回归方程YeabZ中的a及b的主要意义。
13、理解:(l)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2)元线性回归方程YeabZ中求a、b的平均数法;(3)一元线性方程中,用最小二乘法求a、b的基本公式;(4)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b与相关系数R的关系;(5)元回归的基本假设。应用:能从已知的数据计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与评价。识记:(l)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与评价的意义;(2)测定系数的概念。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的步骤及其与回归系数显著检验的关系。应用:能对求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作出检验和评价。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应用。识记:(l)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应用意义;(2)样本回归方程的进行预测或估计的含义;(3
14、)真值的预测区间。理解:(l)用样本回归方程进行估计或预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应用的注意事项。应用:(l)用样本回归方程进行真值的点估计或预测;(2)根据己有回归方程,求真值的预测区间。第七章教育测量概述 主要容:一、教育测量的概念二、教育测量的工具测验三、教育测量的误差四、经典检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要求:1、识记测量的定义,理解教育测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的几个要素和教育测量的特点。了解教育测量的有关量表2、识记测验的定义,分类;了解教育测验的作用和实施方法。3、掌握误差、真分数的原理,理解误差的来源。4、了解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理解方差分数的关系。第八章测验的质量分析
15、主要容:一、测验的信度1信度定义2再测信度3复本信度4分半信度5同质性信度6评分者信度7信度的应用8提高测验信度的途径二、测验的效度1效度定义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3容效度4结构效度5效标关联效度6提高测验效度的途径三、测验的难度1难度的意义2难度的计算3难度的转换四、测验的区分度1区分度的意义2区分度的计算教学要求:1、识记测验信度的定义,掌握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测验信度,理解提高测验信度的途径2、识记测验项目效度的定义,理解效度与信度的关系,掌握不同类型效度方法,理解提高测验效度的途径。3、掌握测验项目难度的计算方法,理解难度对测验的重要性,掌握难度的转换方法。4、掌握测验项目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16、,理解区分度与测验的影响 第九章考试涉及与试题编制一、考试的标准化 1传统考试与标准化考试的区别 2标准化考试的主要环节二、考试的设计1考试项目的分类 2考试大纲的制定 3双向细目表及其要素 4试题设计 三、试题的类型与编制 1试题类型 2各类试题的优缺点 3试题的编拟要领 4客观题猜测的误差四、题库的建设1题库的概念2题库的建立教学要求:1、理解标准化考试和传统考试的区别,理解标准化考试的主要环节。2、了解考试目标的分类,掌握考试大纲的制定及相关要素,理解试题设计的具体容 。3、掌握试题的基本类型,理解各类试题的优缺点,了解试题的编拟要领。4、识记题库的定义,理解如何建立题库。 第十章测验分
17、数的转换与组合 主要容:一、分数的转换1原始分数和导出分数2标准Z分数3其他标准分数4正态化标准分数与标准九分数5百分等级二、测验等值1、测验等值的含义种类和特点2、测验分数等值的方法三、分数的组合1加权求和法2其他组合分数的方法教学要求:1、理解原始分数和导出分数的不同。掌握标准Z分数和其他标准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正态化标准分数和标准九分数,掌握百分等级的计算方法。2、了解测验等值的含义、种类和特点。掌握线性等值的计算方法。3、掌握加权求和法,了解其他则和分数的求法第十一章项目反映理论简介主要容一、项目反应理论的产生二、项目反映理论的数学模型三、参数估计与信息函数四、项目反映理论的应用教学要求:1、了解项目反应理论产生、发展以及在的特质理论2、理解项目特征曲线和项目反应理论的优良特征。3、了解题库建设与题目参数等值,理解自适应测验的编制和目标参照性测验的编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