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 提问是为教学服务的。为提问而提问是盲目的提问。盲目的提问无助于教学,只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现在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切入点不合适课堂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在运用提问,但并非所有教师的提问都是科学和有效的。有的问题围太广,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有的问题太长,往往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有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偏重于机械的盲目记忆;问题和问题之间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想到什么就
2、问什么。2问题水平偏低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不注重艺术性,问题水平偏低。诸如“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之类的提问,表面上营造了热烈的气氛,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偏重于结论,如“对不对”、“答案是什么”,而很少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思考的”,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的缺陷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思维水平难以提高。水平偏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水平。 3教师提问多,学生主动提问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之所以高耗低效,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提问主体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随老师的意旨学习课文,用老师
3、想听到的话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上表面热闹,实际上无论是语言训练还是思想感情冶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偶尔有学生发问,也只是问问词语解释,句子含义之类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4不充足的期待时间期待时间是指一个问题被提出之后与由这个问题引起的回答之间的时间量。大量研究揭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期待时间平均只有1秒,如果一名学生不能迅速地思考问题,教师通常会重复刚刚提出的问题,或重新表述这个问题,要么就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一再如此,学生就失去了使他们的思路趋于完善的机会。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的课题,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通过
4、对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能极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低负担、高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想1、根据皮亚特的学生发展认识论、理论教学理论。712岁期间为儿童思维发展的起步阶段,主要程度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2、根据认知迁移理论。问题意识的培养将会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正迁移。3、文教学中提问的艺术。课堂提问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而生的,已有相当丰富的积累,有很多可资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1、通过课堂调查研究,分析目前课堂上师生低效提问的原因。2、探索小学语文课堂师生有效提问的策略,加强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四、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选择1、研究对象为耀华小学三、四全体师生。2、研究方法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教育叙事法和课堂实录、访谈法。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容和预想策略(一)课堂提问的方法与预想策略1、直接性提问直接性提问,就是直接提出“为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预想策略:思维的出发点与问题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敏捷度。例如,学习趵突泉:“文中不知疲倦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我预想采用直接提问的方法。2、间接性提问间接性提问就是从与问题相关的其他问题入手,从而解决问题。预想策略:提问的方式灵活,能开拓思维。其功能在于训练思维的严密性、想象的丰富性。例如,学习趵突泉的“
6、不知疲倦”:我预想:“你整晚不睡觉会感觉怎样?”“趵突泉水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通过理解人,再理解泉,拐了一个弯,由易到难,容易理解。我在在教学长征时,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理解红军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巧渡金沙江,跳出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然后我再预想提问:“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想?你仿佛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稍后,进一步提问:“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 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先体会红军巧渡金沙江取得伟大胜利,再理解“云崖暖”,学生终于理解了“云崖暖”的意思。有一定难度、深度的问题,常用这种提问方法。3、跳跃性提问 跳跃性提问就是提
7、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或提问的思维出发点与问题之间思路的断裂。预想策略:我在教学燕子时,我引导学生理解“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个句子,提问:“这句话什么意思?”在展示一段五线谱后,再提问:“这会是怎样一支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由于燕子与音乐中间有一定的跳跃性,这样的提问也有跳跃性,而文字引起的联想就是架在其间的桥梁。所以,跳跃性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二)课堂提问的要求与预想策略。1、课堂提问预想“层层深入”预想策略:教师所提的问题比较杂乱,缺乏连续性,教师在提问时随意性较大,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不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师提问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过难,则会使学
8、生望而却步。 所以我预想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在设置或提出问题时应做到难易幅度不大,层次分明,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同时,问题要做到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有其在的逻辑性。2、课堂提问预想“启而勃发” 预想策略: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题太空洞,难度较大,学生不好回答,缺乏思维导向。我预想给学生构建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才能深入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时,预想采取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饰演文中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和我,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这一活动
9、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乘学生情绪高亢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父亲的话说的对吗?你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顿时,台下同学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人说:“我觉得父亲的话很有道理,他在赞美花生时,其实也在说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们人不能只讲体面,而要做像花生一样对别人有用的人。”有人说:“我觉得父亲的话不全对,为什么不能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这些水果不但外表漂亮,果实好吃,而且还有营养。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既讲体面,又具有花生品质的人。”正是这样的启迪引起了同学的勃发。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情境中,难道学生对课文的体会和领悟会不深刻吗? 3、课堂提问预想“
10、因人而异”预想策略:我预想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全面的、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分层要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让每个主体的作用都得以发挥。我预想针对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换个角度设计这些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也能够完整的回答出来。同时,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效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我预想设计问题时,难度稍微调高。比如“你读了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等等”(三)课堂提问的设计与预想策略。语文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11、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要在哪些地方设问呢: 1、在主要容上设问,预想设计富有整体性的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感到一读就懂,但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线索,因而对课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师从全篇的主要容入手,精心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可以预想提出这样的问题:亲人指的是谁?再见了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可见情谊非常深厚,课文是从哪些段落表现他们情谊深厚的?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从整体上看清
12、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2、在矛盾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不少课文从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在此发问,会促使学生思维兴奋,弘扬自主探求的学习方式。如穷人一文,先写古老的钟嘶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说“睡觉还早”。已经深夜,睡觉还早吗?在此预想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对矛盾的探求中,进一步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在这样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对出海打鱼未归丈夫的牵挂之情,担忧之心。 3、在课题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
13、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在揭题时预想设问,鱼总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巧设悬点,欲扬先抑。又如落花生一文,简介作者时,告诉同学们文章的作者许地山,笔名就叫“落花生”为何用自己的笔名来做文章的题目呢?简洁的问题恰到好处,为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打下了伏笔。再如草船借箭一文题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偏偏用“借”呢?这不但表现了诸亮的神机妙算,也暗示了这些“箭”在以后的对作战中是要“还”的。抓一字而动全篇,一石激起千层浪。 4、在反复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许多课文,作者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和深沉。在这里设问,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感情涵,也可促使学生体会悟情
14、,提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如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写这几个字,怎样读这一句话,光复之前,孩子们不能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他们的心怎样,他们会怎样去做?再如林海一文中。三次出现“亲切、舒服”一词,分别表现老舍先生不同情境下的感受。教学中,我预想紧扣反复处发问,既可突出重难点,又能进一步感悟文章思想容,5、在关键处设问,预想设计富有统领性的问题。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教师若抓住教材的关键,在关键处设问,提出富有统领性的问题,则教学事半功倍。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这就是我们新中国
15、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样让学生很容易的感悟到课文主要写了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俭朴两方面的容。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长叹一声“诸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紧扣“神机妙算”设问,诸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则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以及预期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时间为1年,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形成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4月):课堂教学实验阶段,老师上研讨课,及时反思,再次进行研讨课,在不断反思总结中,逐步完善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第三阶段
16、(2013年4月6月):在不断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研究论文或其他形式与其他老师交流,部分老师上展示课、示课。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1、本课题组的教师均是学校的三、四年级教学骨干,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的经验,肯钻研,上进心强,具有很好的团结协作精神。2、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 使本课题的研究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有很强的组织保证。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
17、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课堂提问的不良现状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逐步趋向简洁、目标性强。但是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家常课”上又是怎样的呢?在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中,我发现多数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老师们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1、 问题随意,指向性不明。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类似于口头禅,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在哪里呢”诸如此类。因为这些口头禅提问的存在,使得
18、问题数量很多,但线索不清,课堂重点不能突显。有时候,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学生会一下子没了声音,即使是指定回答,也常常会答非所问。这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意图不明导致的。2、问题难度控制不当。有些教师的提问超过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难度太大,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这样,学生在接连答问失败后失去学习积极性,抑制了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焦虑、胆怯的心理。而有些提问学生无须多思,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了,这些都是课堂提问难度控制不当的表现。这种现象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或思维停留在原地得不到发展,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3提问缺乏互动性。很多语文课堂上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
19、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有的教师问题一出来就急忙让学生回答,打击了一些习惯思考成熟再举手回答的学生的积极性。三、造成教师提问质量不高的原因。1、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研究。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对教材深入研究,没有对所要提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所以导致在课堂上或提问随意性大,或所提问题过难或过浅,或所提问题不知所云的想象,导致整个课堂呈现出无效的状态。2、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提问。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出去听名师上课,一些很精彩的提问拿到自己班里来用,却怎么也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不如我们平时的课堂精彩。这是因为,每个教师的经验是不一样的,面对
20、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情况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来,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思考、完善,需要教师的反思、互相的交流。问题的有效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问题设计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3、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观念淡薄。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观念淡薄,忙于抛出一个个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教师提问根本无暇深思,时间久了,学生自然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往往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建构愿望。四、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
21、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为了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提出的问题要体现两个“符合”:要符合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要符合
22、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儿童的思维活动大多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有关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他们记忆的特点是:有无意识记到随意识记由机械识记到抽象识记。教师熟悉这些特点,了解他们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学生思维“点火”,“加油”,“导航”,“铺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发展。具体地说,设计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1 适宜性原则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太深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浅则无思维价值,不利于发展治理。一般控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一位老师在试教全神贯注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问题提出后足足两分
23、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课堂氛围顿显沉闷。见状,老师又说:“不如我们来做一道填空题吧,( 谁 )全神贯注地( 做什么 ),结果( )。”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尽管两个问题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第一种问法概括性强,没有一点提示,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显然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水平。而第二种问法则降低了难度,只要认真读了课文,就不难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2 明确性原则 即提问要明确。意义是否明确,与提问是否适时及措辞有关,主要是提问的容要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提问应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有所思,确有所得。疑而不问,思维没有起点和目标;问而无疑,难以形 成学生思维的驱动
24、力;疑而过深,新旧知识无法建立适当联系,等于无疑而问。以下是两位老师在执教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因斯坦的话“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所设计的不同提问教师甲:(出示爱因斯坦说的容)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很长时间无人举手,反复启发后)生:我知道了爱因斯坦很认真。生:我知道爱因斯坦爱动脑筋。其实,老师甲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爱因斯坦做了三个板凳,这三个板凳都不太好,但是一个比一个好,从而体会到爱因斯坦肯下功夫,不怕失败的精神,但是学生都没有答到点子上。教师已:(出示爱因斯坦说的容):同桌
25、两人读一读,讨论一下:划线句中的“它”是指什么? “强”的意思是?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读后交流。)生:这里的它指第三个板凳。生:强的意思是就是好。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第三个板凳比第一第二个好一些。出示: 第三个板凳虽然不好,但是比第一、第二个好一些。有些问题出来,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指向性不明。学生不知道你要他回答什么?就像这两个片断中,教师甲让学生读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回答什么,所以出现了冷场,即使经过启发,还是答非所问。教师已把要求改成:句中的“它”是指什么? “强”的意思是?整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
26、一来,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讨论回答时能够有的放矢,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由此可见,问题设计不仅要考虑难易,还要考虑是否能让学生听懂。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1. 趣味性原则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问题时,要充分顾及这些心理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切不可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至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要借助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回答问题是光荣的、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这样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尤其要把握好这一原则。如跳
27、水一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结合课文,认识联系的发生和发展,教学时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船上的人是怎样逗猴子的?可爱的猴子又是怎样逗孩子的?人与猴子互相“逗”的结果怎样?提问紧扣一个“逗”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4 启发性原则 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带有启发性,多设计几个平台,即大问题后面有小问题做铺垫。如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总结时,老师一般会问: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若有困难,老师可接着问:鲁迅先生对待劳苦大众是什么态度?对敌人对旧社会是什么态度?对孩子又是什么态度?5 科学性。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
28、。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涵,老师问题的语言要规,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教师抓住教学容,科学地设计问题,还可以增强这些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程度,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如将相和的开篇第一句话“战国时候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写与不写有什么两样?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老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思考:它与“王接到信非常着急”有什么关系?与“蔺相如机智勇敢”又
29、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后容深入思考,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在联系。五、小结: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涉及的围非常宽泛。但在这其中,老师提问的有效性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毕竟,小学的语文课还是以老师的点拨、指引为主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课堂提问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提问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课堂的殷切呼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有效提问的原则,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问就像是简洁明了的指路语,能让学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迅速明白目前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走的方向,从而用
30、较少的时间达到目的地。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必须对教材有深入地研究,必须对自己每一个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总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病,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面对如此状况,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相应的教材教法出发,做到提问用语的正确、提问难度的适当,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在实施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通过我前段时间的研究,发现课
31、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我发现自己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浮光掠影,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
32、教学中,我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对一声不吭者,抱之以冷漠;对答非所问者,送之以摇头。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学生的智慧大门是无法开户的。那么,该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提问,使提问更有准备呢?我通过查找了相关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驾驭问题,以学习钻研为基础。 教师在问前切实钻研功课,积极而又认真地“磨刀”是十分必要的,更是值得讲究的,教师个体的业务修养和课文深入的钻研,是善于提问的坚实的基础。(二)设计问题,以学生思维为中心。 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及思维特点,是在提问时做到有的放矢的关键。因此设计问题要注意两个“符合”。一是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二是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因此,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认识规律,像攀登阶梯一样,步步升高,逐渐推进,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