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74.21KB ,
资源ID:100915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915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纪地貌学.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纪地貌学.docx

1、第四纪地貌学第二章 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第四纪:第四纪是指约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3、显著的地壳运动 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与前第四纪相比,第四纪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气候发生了显著的降温,并出现明显的冷暖波动第四纪分期:是指约240万年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其中,全新世又分为全新世早期Q41、全新世中期 Q42 和全新世晚期 Q43 :全新

2、世早期:117.5Ka BP全新世中期: 7.52.5Ka BP全新世晚期: 2.5现在2、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 1、岩性松散,第四纪沉积物形成时间短,成岩作用微弱,绝少硬结成岩。 2、成因多样,由于第四纪气候、外动力和地貌多种多样,所以成因不同。 3、岩性岩相变化快,由于形成时动力和地貌环境变化大,所以沉积物的岩性岩相结构变化也大。 4、厚度差异大,剥蚀区厚度小几十厘米到十几米,堆积区厚度较大几十米到几百米。 5、具有不同程度的风化,由于沉积物多出露于地表,受到冷暖气候交替变化影响,时代越老风化越深。 6、含有化石及人类文化遗存,在有的第四纪陆相堆积物中,含有大量的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成

3、因标志:沉积学标志: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和沉积体形状等特征属于沉积学标志。岩性: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的岩性研究,除运用沉积岩石学的方法和经验外,针对第四纪沉积物松散、成熟度低、易风化和成岩作用微弱等特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综合分析。1、砾石:对大于2mm的砾石或角砾,应尽量在野外统计研究其砾性、砾径、砾向、砾态、外表特征和风化程度。2、砂和粘土:小于2mm砂土在野外可根据其外貌和物理性质分为砂、亚砂土、亚粘土和粘土。应采集部分标本、通过室内粒度分析粒度特征研究、颗粒外表电子显微镜扫描特征研究对野外命名补充修正。沉积构造:沉积物结构有大、中、小不同尺度特征。大指沉积无变形变位和接触关

4、系。中尺度指砾石和砂的排列特征。小尺度指镜下沉积颗粒的排列和砾间关系等。1、流动营力结构:定向结构叠瓦式排列、非定向结构离散式、弥散式无数细小角砾散布在砂土中、填充式巨砾间填充无数细砾。2、非流动营力结构:定向结构冰楔式、多边形式,非定向结构架堆式、层间式3、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 地貌标志:1、直接地貌标志:根据堆积地貌的形态可以判断堆积物的成因,如洪积扇、河流阶地分别指示起组成物属于洪流成因和河流成因。如堆积地貌破坏严重,则要先恢复起形态特征。2、间接地貌:利用剥蚀地貌推断起相关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相关沉积物:外力作用在剥蚀区塑造剥蚀地貌的同时,将破坏下来的岩屑搬运到相邻地区堆积。

5、 环境标志:环境标志有物理环境标志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化学环境标志有关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和区域地球化学性质和生物环境标志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植物化石和遗迹三类。第四纪沉积成因类型及其分类:一般划分为残积物el、崩积物col、滑积物dp、重力堆积物、坡积物dl、洪积物pl、冲积物al、湖积物l、沼泽沉积物、海洋沉积物、地下水沉积物、冰川沉积物gl、风成沉积物、生物沉积物、风积物eol、人工堆积物等成因类型,火山碎屑沉积物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每一种成因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不同亚类,如湖泊沉积物根据湖水的矿化

6、度可划分为淡水湖沉积物与咸水湖沉积物。不同的成因类型间还有一些中间类型或过渡类型,如三角洲沉积物是一种冲积+湖泊沉积物或冲积+海洋沉积物,冰水沉积物是一种冰川+河流沉积物等。地貌形态: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地貌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具有不同坡度的面,地形线 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地貌的分类: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扇形地、阶地、斜坡、岭脊、洞、坑等。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山岳、盆地、平原、沙漠等。 高于周边形态的称为正形态,反之为负形态。地貌的相对等级:相对等

7、级:可分为5级 .巨型地貌 地球外表可以分为两大地貌单元:大陆、洋盆 大陆: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大陆壳组成,平均海拔875m。遭后期破坏严重。目前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洋盆:由单一的硅镁层的大洋壳组成,其上覆盖松散沉积物。地貌因受水体保护,形态原始。洋底平均深度-3794m. 大陆边缘:是陆壳的延伸部分,具有与大陆相似的结构,包括大陆架、大陆坡。 .大型地貌 在巨型地貌基础上进行划分。大陆又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地成因分类:由山岭和山谷组成。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冰川山地、岩溶山地等)。 平原成因分类: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大面积地貌组合。成因分类包括构造平原、剥

8、蚀平原、堆积平原。.中型地貌:山地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河谷、分水岭 .小型地貌:河谷分为谷坡包括阶地、谷底。 .微型地貌:在小型地貌中更低一级的地形起伏。地貌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内外地质营力。基础岩石和地质构造。地貌旋回说: 美国地貌学家 提出侵蚀旋回学说,即指假定有一地块,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剥蚀程度,分为: a.幼年期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 b.壮年期(“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c.老年期(起伏微弱而无限延长(指时间),山坡消失,在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形成老

9、年期的时间需很长。)幼+壮老年期。老年期发展的终极状态,即成为准平原。这些只代表其阶段性,不反映时间关系。第三章 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堆积物: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 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残积物主要特征:1 残积物岩性:风化越深,细粒越多。1原岩岩屑 :岩块、角砾、粉砂级颗粒 2风化残余矿物 :抗风化能力: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卤化物 。溶解度:食盐石膏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绿帘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石英 3地表新生矿物 :主要是粘土矿物和胶体矿物。2 残积物结构构造:由于风化作用具有从地表往下随深度增加而

10、减弱,使残积物显示分带现象。1全风化带 :主要是原岩全风化为高价铁染红的粘土。2半风化基岩带 腐岩,地下水通过裂隙进入岩石一定深度,使岩石沿裂隙风化成泥质产物3未风化基岩带:保存原岩岩性、结构,构造等特征。3、残积物厚度和产状:残积物一般保存在平坦的分水岭上,厚度变化大,产状极其不规则。崩塌及崩塌堆积物: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滑坡及滑坡堆积物:斜坡上的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做整体下滑的现象,称为滑坡。滑坡要素:1滑坡体: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

11、部分土体或岩体。其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称为醉树醉汉林。 2滑动面滑动带:滑坡体沿斜坡主体滑动的面。一般呈向上凹的圆弧形。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几个。滑动面上有磨光面和擦痕。有时有滑动面上下明显的扰动和拖曳褶皱现象,构成滑动带。3滑坡壁与滑坡阶地:滑坡体与坡上方未滑动岩土体之间的陡崖称为滑坡壁。滑坡壁是滑动面露出的部分,它的高度代表下滑的距离。滑坡体下滑时,由于滑坡体各个部分移动的速度差异,产生分支滑动面,使滑坡体分裂成为几个滑坡阶地。由于滑坡体沿弧形滑动面滑动,因此滑坡阶地原有地面都向内倾斜呈反坡地形。 4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体前缘常呈舌状突出,称为滑坡舌。在滑坡体移动过程中,滑坡

12、舌前面由于受到阻力挤压而鼓起,称为滑坡鼓丘。 5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滑动后,在滑坡壁下部和滑坡台阶的后缘,即滑坡台阶的反坡处,常常形成滑坡洼地。有时因地表水或地下水出露而形成滑坡湖。 6.滑坡裂隙: 滑坡形成条件I.岩性条件 :滑坡主要发生在含有亲水性粘土矿物,易于吸水加重岩体负荷,可塑性强,使岩体易于变形滑动的区域。II.地质构造条件 :滑面常沿层理、节理面、断裂面等界面发生。III.地貌条件 :具有一面临空,坡度在20-40 间的斜坡IV.气候和水分条件 :大量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V.地震 VI.人工活动:人工开挖。使岩体失去支撑。坡积物: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

13、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 坡积物岩性 :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坡积物结构构造 :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 1、平面上:近坡部分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 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 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 2、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外表常发育古土壤。 坡积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 第四章 流水、湖泊和沼泽地

14、貌与沉积物河流阶地:过去不同时期的河谷底部河床及河漫滩部分,由于河流下切作用的加强被抬升超出一般洪水面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 冲积物: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冲积物的成因:冲积物碎屑来自上游的集水区、河底及河岸基岩、谷坡上的重力堆积物、坡积物、老冲积物和冰碛物。冲积物的特点:砾石成分复杂, 往往具叠瓦状排列。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分选性较好。 磨圆度较高。 层理发育,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河流阶地的分类与特点

15、:1、侵蚀阶地:阶地的阶面和阶坡由基岩组成,阶面上保存有不厚的冲积层或残余冲积砾石。2、基座阶地:阶面和阶坡上部为冲积物组成,阶坡下半部露出基座。以上两种阶地是在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流都深切到河床冲积层以下的基岩中并使其露出于水面以上。3、堆积阶地嵌入阶地、内叠阶地、上叠阶地、掩埋阶地。泥石流:泥石流是洪水侵蚀山体,夹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沿着陡峻的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A、地形条件:大面积的汇水区;沟谷具有一定的比降,一般1030%,最小3.8%,最大一般不超过50%,太大或太小的比降都不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B、物源条件:源区或沟谷有丰富的松散岩块、岩屑。 主要

16、来源:a。构造破碎带提供 b。崩塌、滑坡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碎屑物质 d。高山区的厚层冰碛物 e。人工弃渣、矿产弃渣C、水源条件: 强降雨或其他水源补给。 a.强降雨 b.大量快速的冰雪融水 c.湖水或滑坡坝溃决此外,泥石流的形成尚与沟谷流域面积、流域高差、切割程度等因素有关洪积物:由洪水堆积的物质,简称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洪积物的特征:洪积物具有明显的分带现象,在洪积扇顶部,堆积有粗大的砾石;在洪积扇边缘,沉积物主要为砂、粘土,并具有层理。在扇顶与扇缘之间,沉积物既有砾石,又有砂及粘土。洪积物这种分带现象是粗略的,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洪积物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其物质成

17、分较单一,不同冲沟中的洪积物岩性差异较大; 洪积物分选性差,往往砾石、砂、粘土混积在一起; 洪积物的磨圆度较低,一般介于次圆状和次棱角状之间; 洪积物的层理不发育; 洪积物在剖面上呈现出多元结构。砾石、砂、粘土的透镜体相互交叠.坡积物与洪积物区别:由于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另外坡积物中砾石含量少,一般为细碎屑物,如亚砂土、亚粘土等,常见到小的砾石透镜体,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坡积物的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坡积物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砾石的棱角较明显; 坡积物略显层状,不具洪积物的分带现象;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分布较广,构成坡积裾地形,但其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地

18、貌,厚度较大。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岩溶形成条件:1、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和结构岩石的结晶颗粒的大小、结构类型及原生孔隙性、构造。2、岩石的透水性:1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2厚层的可溶性岩石较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3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褶皱和断裂作用使岩石的破裂程度加大,透水性增强。3、水的溶解性:水的溶解性主要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含量越高,溶解性越强。4、水的流动性:滞留的水容易饱和,溶解能力有限,流动性越好,不容易饱和,溶解能力强。各种岩溶地貌:一地表岩溶 :1、牙沟和溶沟。2、石林与岩溶漏斗。3、峰林、峰丛与溶蚀洼地。4、孤峰与岩溶平原。5、盲谷

19、、断头河与干谷。6、落水洞与竖井。二地下岩溶:1、溶洞。2、地下河、伏流与地下湖。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冰川的类型: 1山岳冰川 A冰斗冰川及悬冰川 冰斗冰川:冰斗雪线附近的椭圆型洼地内发育的小型冰川。 悬冰川:冰斗内积雪量大于消融量,冰从冰斗挤出,呈小型冰舌悬挂于冰斗口外的陡坎上。 B山谷冰川:冰斗口外的悬冰川不断伸长到达山 谷中,并沿山谷流动形成山谷冰川。 C山麓冰川:一条或几条巨大的山谷冰川从山地 流出,在山麓扩展或汇合成广阔的冰川2大陆冰川 A冰原 在微弱切割的分水岭及高原上,发育面积较大,地面平坦或下凹的冰体。面积几百Km2。 B冰帽 随着冰雪的积累,冰原外表由下凹转变为穹形

20、上凸,称为冰帽。面积最大可达5万Km2 。 C冰盖 面积超过5万Km2的冰体称为冰盖。山岳冰川剥蚀地貌:(1)冰斗定义: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型基岩洼地。 组成:峻峭的后壁、深凹的斗底、冰坎。 研究意义:古雪线位置、古温度波动的重要标志。 (2)刃脊、角峰 刃脊:相邻的两个冰斗冰川或山谷冰川的后壁或侧壁发生节节后退,使两相邻冰斗或山谷之间的山脊变得越来越窄,形成两侧陡峻、顶部尖锐的山脊。 角峰 :当3个或3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冰斗,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冰斗的后壁不断后退,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最终围成一个尖锐、似金字塔形的山峰。(3)冰槽谷与悬谷 冰槽谷: 山谷冰川塑造的线型谷地。 A纵剖面上

21、:起伏较大,冰蚀湖盆,串珠状湖泊 B横剖面上:呈“U”型 C平面上:较平直 D谷壁:光滑,形成三角或冰溜面,其上发育擦痕或刻痕。 悬谷:支谷冰川谷底高悬于主冰槽谷的坡上,称为悬谷。 (4)羊背石 冰槽谷的底部和大陆冰川的冰床上,由于冰川的磨蚀作用与拔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 冰碛物:由冰川直接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冰碛物冰碛物的特点:(1)岩性 ,既有远源成分,又有近源成分,以近源为主。(2)粒度 ,粒度差异悬殊,分选差,频率曲线特征不服从一般的正态分布。(3)结构构造,岩块和砾石无定向排列,杂乱无章,亦无层理,有时具有粗略的分层 (4)砾石磨圆度,冰碛物磨圆度极差,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少数具有较

22、好的磨圆。 (5)砾石形状及外表特征 ,砾向,砾态,擦痕。石英砂外表特征 ,棱角状 壳状断面 ,圆形的刻蚀坑槽或擦痕。 冰碛地貌:1底碛基碛及底基碛地形 ,底碛丘陵、鼓丘 当气候转暖,冰运物随着冰前的后退广泛堆积在冰床上,这部分冰碛称为底碛。 1侧碛堤 当气候条件稳定时,冰川将冰运物源源输送到冰前堆积,形成弧形的垅岗,称为终碛堤或终碛垅。2终碛堤 山谷冰川的两侧在冰川退缩时,可堆积成侧碛堤。冻土: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的降水少,温度低年均气温零度以下,气候干冷,不足以形成冰川的地区,地面仅有不厚的雪层,土层持续大量散热,地温不断下降,地面形成的冻结层。冻土类型:类型 :季节冻土每年冬冻夏融 永久冻土

23、多年不融 结构:活动层、永冻层。 冻土地貌 1石海、石川和岩屑坡 A、冻土地区常年处于负温,物理风化强烈,岩石长期处于负温条件下被冰劈作用破坏,地面广泛裸露冻裂的岩块和碎石,称石海。B、岩块受重力作用往沟谷地集结成带,因冻胀、收缩和春季底土解冻等石块整体往下蠕动,称石河。C、不对称谷地缓坡上的寒冻风化崩解岩屑,沿坡下移,堆积成岩屑坡。2冻融泥流阶地3冻胀丘和冰核丘 A、由于冻土区内土层粒度和水分的分布不均匀,含水多的细土比周围土层具有更高的冻胀率,形成局部隆起的丘状地形,称冻胀丘。 B、土层冻结时,假设土层中的某些部分不断接收冻结层间水或层下水的补给,将形成一个地下冰核,冰核使地面隆升成丘,叫

24、冰核丘。4热熔地形第七章 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风蚀作用aeolian erosion):风以其自身力量和所挟带的沙石对地表岩石、松散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地貌的类型:1风蚀小形态风蚀壁龛:风沙吹蚀岩壁所形成的蜂窝状小形态。 风棱石:由风沙流长期磨蚀形成的由几个磨光面组成棱角明显的砾石2风蚀垄槽雅丹在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而裂隙发育,风沿着裂隙不断地吹蚀,形成垄槽地形。3风蚀洼地和风蚀湖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吹蚀而形成的洼地。4风蚀谷和风城风沿着暂时性洪水所形成的冲沟吹蚀,使谷地进一步扩大,形成风蚀谷。 在较软弱的水平岩层分布区,风蚀作用常形成一些平顶层状山丘,类似断壁残垣的千载古城,

25、称之为风城。黄土侵蚀地貌:1黄土区大型河谷 2黄土区冲沟黄土潜蚀地貌:(1)黄土碟 黄土碟平缓的黄土地面上的一种碟形凹地,深数米,直径1020米,称为黄土碟。它是由于地表水下渗浸湿黄土后,在重力作用下黄土发生压缩或沉陷使地面陷落而成的。(2)黄土陷穴和暗穴 黄土陷穴是黄土碟进一步发展、沉陷、形成深度大于宽度的负地形。3黄土井 4黄土柱和黄土桥 黄土柱分布在沟边的柱状黄土体。它是由流水沿黄土垂直节理潜蚀作用和崩塌作用残留的黄土部分。黄土柱有时可高达十几米。黄土桥两个陷穴之间或从沟顶陷穴到沟壁之间由于地下水作用使它们沟通,并不断扩大其间的地下孔道,在陷穴间或陷穴到沟床间残留在顶部的土体就形成黄土桥

26、。第八章 海洋和陆海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河口区:入海河流与海水相互作用的地区,称为河口区。河口区通常可以划分为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近口段:从潮区界到潮流界的河段;河口段:从潮流界到口门的河段;口外海滨段:从口门陆上三角洲的边缘向外海到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近口段尽管受到潮汐的顶托,但仍然以河流作用为主;河口段河流与潮流共同作用,双向水流和河床不稳定是河口段的特点;口外海滨段以海洋作用为主,除潮流作用外,还有波浪和海流的作用。 三角洲:在河流与海洋或湖泊的汇合处沉积形成的平面上大致呈三角形的堆积体。第九章 第四纪沉积物年龄测定与古环境参数研究方法概述一物理年代学方法 概念:利用矿物岩石的物

27、理性质如热、电、磁性等测定沉积物年龄的方法。 种类:古地磁法:古地磁学方法是利用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与标准极性年表比照,间接测量岩石年龄的方法。、热释光TL、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这是基本原理相似而测试对象及方法不同的3种年代学方法。 基本原理: 三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TD是通过不同的激活手段加热、光照、加磁场使其释放出来的。 裂变径迹法:可以利用径迹密度和长度的变化特征,恢复样品的受热历史,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古地温及构造热史等方面的研究。 等。二放射性同位素年代法利用矿物和岩石中含有微量放射性同位素的自行衰变计算年龄的一大类方法。1、宇宙成因同位素法14C法

28、等 2、非宇宙成因同位素法:K-Ar法、U系法 3、人工核放射性沉降法。三其他方法历史考古法 沉积学方法 树木年轮法 第十章 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标志1 宏观气候标志 1岩石气候标志 2地貌气候标志 3生物化石气候标志 2 微观气候标志(1)氧同位素O18/ O16 测温法 冰期: 海洋沉积物中 O18/O16 _高 极地冰盖中 O18/O16 -低 (2)粘粒分子率: SiO2/Al2O3、SiO2/Fe2O3 比值低湿热、比值高干冷 (3)CaCO3:海洋中:冰期CaCO3高 间冰期CaCO3低 4微量元素 在温暖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繁茂,植被生长过程中从土壤水溶液中

29、吸收部分微量元素,并富集在土层中。 干冷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势衰,土层中大部分微量元素流失。 5粘土矿物:高岭土湿热 伊利石干冷 6沉积物粒度参数 7磁化率:磁化率大温湿、 磁化率小 干冷冰 期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 特点:1、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 2、大陆冰川从高纬向中纬扩大;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 3、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从高山向低地迁移。间冰期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但有大量的新生种产生。 第十一章 第四纪生物、古人类与生物地理区古文化按照原始人的生产工具划分的发展阶段。 文化遗存原始人使用的工具、村社遗址、用火 痕迹等。 文化层含有文化遗存的地层。 文化期和一定的文化相适应的时代。第十二章 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划分比照的原则与方法:一局部地层层序相对顺序的拟定 1.自然分层 根据第四纪沉积物的颜色、岩性、粒度、风化程度、磨圆度、镜下特征、结构面不整合面等变化进行自然分层,只要有变化,就可将其分成不同的层。 2.层序的拟定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比照的原则与方法 1.生物地层学原则 基本原理 利用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间断性阶段性对第四纪地层进行划分和比照。 方法 用哺乳动物化石,其他化石作为辅助手段。 用哺乳动物群组合而不是“标准化石”。 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