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0.51KB ,
资源ID:100899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0899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孝感河流.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孝感河流.docx

1、孝感河流第六章 河道整治孝感河市境内有5级以上河流216条,其中长江流域202条,淮河流域14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条。主要河流有汉江、汉北河、府河(涢水)、澴河、大富水、竹杆河。北部山丘地区,河流蜿蜒山谷,亘古至今,河流走向变化较小。进入南部平原地区,无山川束缚,穿行沼泽洼地,河道走向蜿蜒分合,全为水势大小所变。查阅古志,图描记载,数百年间,志志各异,汛期河湖一体,江河相融,洪水漫溢于台地平畈之上,奔腾于旷野村落之间,田庐房舍尽埋波底,畜禽禾木皆为鱼饵。澎湃中常夺田改道,汹涌时每推砂荡泥,淤老壑冲新沟,主河道一年数变,朝东晚西,沟港交错,水分先后,相互夺道而行。汛后水寻凹地

2、,各自分流。水来人逃,水退人进,转碾于水陆之间隙,奔波于湖滨之边缘。治国先治水,安邦首安民,历朝历代,治水先当驯河。追溯至大禹治水时期已涉及孝感境内,司马迁河渠书载:“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一渠以引其河,自是之后,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汉魏六朝,孝感开始疏河港利漕运,至明朝开始筑堤垸御洪水,建涵闸滤渍涝的河湖治理事务。1949年以前,治理河道水域无流域统一规划,仅赖一县一乡各自为阵,且以筑堤围垸为主,疏浚河道为辅,偶有河道改道。疏浚中,因不解水沙关系,多呈“屡浚屡淤”之势。筑堤围垸中,多以利己而为,常有以邻为壑之举。河道改道起因漕运城防,也因迷信作崇

3、,官筑民掘有之,也因技术、材料所限,“屡筑屡溃”有之。古志记载,明代以后,汉川、应城、云梦、孝南各县市区,虽筑堤御水围垸防洪连年不断,但洪水仍年年泛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河道治理,进行全流域统一规划,综合治理。上游建水库拦蓄洪水,下游浚河道筑堤防,疏防并举。至今境内平原河道已稳定60余年,自1969年以后,汉江、汉北河、府河、澴河、大富水河道堤防无溃口发生。孝感河道整治,概括为两类:一是防守加固型,即河流护岸工程、堤防退挽工程、堤身加固工程;二是改造疏导型,即河道改线,裁弯取直。前一类型主要在汉江,后一类型为府澴河、汉北河、澴河下游、大富水下游改道等。第一节 汉江汉江亦称汉水,俗名襄河

4、,水经注中称沔水,是长江中下游最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577公里,总落差1964米。流域跨越陕西、甘肃、四川、河南、湖北五省,干流从天门市之芦林口进入汉川境内,上与天门接壤,右岸是仙桃市。汉江入境后流向由东南急转东北,沿汉川、仙桃边界经石剅、万福至脉旺后,干流全部进入汉川境内,又东北流经杨林、分水、蚌湖至城隍后折向东南流,过蚌湖后江道迂回曲折,经庙头、马口、城关、榔头至新沟出境,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汉江流经汉川境内长93.1公里,两岸堤线长161.06公里。蚌湖口以上河道相对顺直,蚌湖口以下至新沟河道蜿蜒曲折,河道宽度狭窄,两堤间最大距离不足500米,其中

5、汉川城区当码头处只有290米。一、河道变迁略考汉江进入汉川境内,考略史料,河道数次变迁。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汉川河道当在天门河中下游一线。沔水注记汉(沔)水:东得浐口,又东迳左桑,又东巨亮水,又东合驿口(干驿),又东合涢水(刘家隔东南),又东。汉水这一走向,基本是在今汉江河道以北,也与天门河中下游走向基本一致,这时期的汉江大约在今汉川刘家隔镇附近转南流入江。两汉水经注时代,汉(沔)水下游除主河道外,还有一条支律分流入江,即沌水。沔水注称沌水:“南通(沌)阳县之太白湖,湖车南江,又谓之沌口。”(按:沌口在蔡甸沌口镇西南)。 上述汉江下游河道为冬春枯水季节之情形,至于夏秋水泛滥之时,汉水下游汉川

6、境内则多呈漫流状态,并与长江洪水交搏在一起,形成一片汪洋。水经注,沔水篇记述当时的汉水下游状况云: 沔水又东得浐口。其水承大浐、马骨诸湖水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潭巨浪,萦连江沔。故郭景纯江赋云:“其旁则有朱浐,凡漅”是也。 隋唐至宋初。汉水下游汉川河道,当在今东荆河一线,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鲁西奇所著的汉水中下游河道变迁与堤防一书中用大量详实的史料证明了这时期汉水下游河道由汉魏六朝时期汉水下游河道南移至今东荆河一线(大致位置与走向),主泓道既已南移,汉魏六朝时期在今天门河一线的汉水故道乃渐失汉(沔)水之名,而被称为“川水”。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汉水下游两河并存,北支大约在今汉水,

7、是主河道;南支,相当于今东荆河,是支流。两支河道大约在今潜江北境分汊,在蔡甸东南境复合流,之后入长江。方與胜览卷27湖北省路江陵府“漕河”条下引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省札”称:“江陵城下旧有河漕,若略加开淘,则江陵城下纲运顺流从江汉直达襄岘。契堪本府漕河乃晋元帝建武放所凿,至罗堰口出大漕河,由里社穴、沌口、沔水口,直通襄、汉二江。”此言襄汉二江,正反映出当时汉水下游存在着两条河道。 明代汉水下游已在今河道位置上,部分河段略有不同。嘉靖二十五年的汉阳府志卷2地與志总叙汉阳府境内山川情形云:今考水自乾滩镇入汉川田二河,经张池口、两河口、县前渡、下涢口,然后经蔡店、临嶂山、郭师口、又北出大别山

8、后,南入于江者,汉之正流也。 万历湖广总志卷33水利二对汉川河道的情况有更多详载,其汉江堤防考略称:潜沔之间,大半江为湖渚,复合流至乾镇驿,中分:一由张池口出汉川;一由竹筒河出正德以来,潜沔湖渚淤为平陆,上流日以壅滞。而竹筒河复湮浅十余里。按:竹筒河曾是汉水的一条支律。明万历湖广总志水利二称小河口水经渔薪河、内台河、牛角河出风门,会竹筒河,复至涢口与汉水正流合。 汉川县堤考略复云:县东至汉阳,南至沔阳,西至景陵,北至云梦,正当汉江下流,故有长湖、观湖、龙车、小松等湖以蓄水,又有城北、南湖、鱼湖、蓼湖、西岗、水洪等垸以御水,且汉江至此分流:一由张池口经县治,一由竹筒河出刘家隔,二水复合出汉口嘉靖

9、汉阳府志卷2地與志臼水条云:“在县治南七十里,自大河口出。又支流经凤凰山至系马口,入臼子河,与汉水合。今水道已塞,惟春夏水泛,可通舟楫。”据同书卷,凤凰山在县治南四十里,系马口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所谓“大河”当指上考之狮子河,则此臼水当是狮子河支流,东流汉川境内;臼子河则是联系汉水与臼水的一条小河。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系马口臼口堡留下“臼口阻风十日”律诗一首,诗曰:“洪涛白浪塞江津,处处邅迴事事迍,世上方为失途客,江头又作阻风人。鱼鰕遇雨腥盈鼻,蚊蚋和烟痒满身,老大光阴能几回,等闲臼口坐经旬。”反映了诗人受贬之后,又因在系马口汉水、臼水风浪太大,舟楫不通,闲等旬日的焦虑心情。 麻埠港。嘉靖湖广图经

10、志书卷3汉阳府“山川”栏称:“在(汉川)县东南五里,其源即汉水支流,下复与汉水合。夏秋泛涨可通舟。”乾隆汉阳府志卷9地與志“山川”栏云:在县东南五里,(自)即汉水支流。自戊子圻分,下流仍入汉水。夏秋泛涨可通舟楫。按:大河自庙头曲流至县城三十余里,而此港仅十里,最为便道,崇祯中尝浚之。现在麻埠港旧蹟仍在,港堤村因此而故名。 清代汉水下游汉川河道的变迁。清代汉水河道与今没有多大变化,汉川北境的支流变化较大。 牛蹄口逐渐淤浅后,其汉江分流既少,遂导致各支流加速淤垫湮塞。道光中,重石河通往张池口的支流就已淤塞,咸丰中田二河复绝流,竹筒河之水源泉亦不再以牛蹄河为主。光绪汉川图记征实第二册水道称:“竹筒河

11、旧为牛蹄水经张池口分流达涢要津道光间,张池口筑;咸丰初,牛蹄口湮,汉水无缘经之,以泄渍涝。”招儿河亦节节湮塞。汉川北境水系渐至紊乱。 汉川南境。自鄢家湾分流之水在长埫口又东南分出一支,称“展翅长河”。光绪沔阳州志卷2云:“展翅长河,现名产芝河。自邑长埫口起,永丰闸,达汉川新河,出刘家湖入南河渡,汇蔡店出襄河。”据汉川图记征实第三册“南河”条记载,南河自殷家角入汉川境,东南流径纸角马、田家湾、打雁集、东北流经西江亭、细鱼垸,转东南流经接生桥、南河渡、观音阁,至官桥与长河水汇,分道入江出汉。 清代汉水下游汉川河道有两处变化,一处是分水嘴“裁弯取直”;一处是葫芦颈改道。汉川分水嘴“裁弯取直”。同治汉

12、川县志卷7山川志“义漳河”条云:“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汉水自脉旺嘴入境(按:清代脉旺属沔阳管辖)至分水嘴北缘,由此经三汊潭东下,南岸为车柱港。康熙间,襄河夺港南徙,故道遂湮。”同书卷“车柱港”条:“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康熙间,汉水徙,成河。”光绪汉川图记征实第二册水道“汉水”条称汉水迳分水嘴南,“汉水旧由此分东,北流:东为正流,北为义章河,汇六湖。又分二派:一北出富春口越响水港,绕汈汊潴松湖;一东南出三汊潭与正流会。康熙间,汉水夺乐柱港而南徙,义章、六湖两道遂成平陆。”则今分水镇附近汉水河道原本北折,形成河曲,康熙间夺车柱港,裁弯取直,方成今河道。 汉川葫芦颈改道。同治汉川县治卷7山川志“涢口”条

13、:“涢口旧为溠、涢诸水入汉之口,道光初,汉水夺葫芦(泾)颈东趋,徙于下五里汉阳境之新沟入汉。”光绪汉川图记征实“涢水”条亦云:涢水原在涢口会汉达江,“道光间汉水直决新沟,襄河易道,(涢口)镇败。”则道光前汉水河道本当在河道之北,大约在今曹家口东即直趋涢口,合涢水后复折南流。道光中改道后南徙约五里,改道之原因则是:“(江)汉水逆洄,淤塞二十余里,至涢口一带浅狭不通。” 从清代后期至今,汉江汉川河道除一些河段因走滩、崩岸进行移堤退挽外外,再无大的变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汉江整治汉江上游,河行谷中。至钟祥后,河出山谷,山尽水泛,主河道常变迁。人们筑堤为屏,形成河槽、滩地、堤防组合型河道。

14、汉江汉川地段堤防最早开始于明宪宗成化庚寅(1470)年,完工于成化癸巳(1473)年。名吴公堤,又名和公堤。南起甑山(今索子垸的一段),北至刘家隔。后因河道几经迁徙,吴公堤原址已无从可考。汉江沿江堤防的至明末清初已经形成,但由于沿江筑堤,束水入槽,每遇洪水,常漫堤溃口。汉江汉川境内现有堤防保留最早的堤段为新沟至汉川城关段,距今约150余年。汉川汉江堤防,清光绪汉川图记征实和中华民国汉江工程局堤段一览表中,南北两岸堤防的起讫地点和桩号相符。但迨清末,朝廷腐败,堤防随之倾圮。清末旧志云:“目前堤防几至于无足持矣”。清政府也曾拨银修筑堤防,但地方不肖官吏从中舞弊,苛派勒索,清政府也曾下令整顿堤务,企

15、图减少修堤中腐败现象,道光十七年(1887)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期间,曾对堤工积弊作了整顿。当年他与湖北巡抚周之琦联名向朝廷奏报改除堤政积弊情形:“湖北江汉堤防,延袤三十余州县,岁修需费甚巨,而生息款项有限,不得积费于民,查历年收费修堤,或官征官修,或官征民修,或民征民修,三者皆不能无弊,若费征于官,则必假手胥吏。征于民,则必委权于董事。胥吏之多舞弊,固不待言,而董事若不得人,也难驾驭。”(林文中公奏议)中华民国时期,对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成就无几,故经常决堤溃口水灾屡见。特别是京山钟祥一带,堤防溃决,洪水建瓴而下,危害惨列。1931年大水后南京国民政府设置流域机构,专司汉江堤防修防事宜,修筑汉江

16、钟祥遥堤减少了上游来水,同时也修建了沿江部分集镇坦坡,加陪重点险工,对汉川境内堤段有所改善。但因各自为政,且政治腐败,督修者多贪污中饱,修堤敷衍,视质量低劣而不见,多以浮土松堆而求量,更有甚者筑堤裹以草梗而代之。人们对堤防修筑有“堤上见土,堤外无坑,挖堤做堤,剥皮见新”之民说。日本占领8年,不仅不治河修堤,反而在堤防上挖战壕,建碉堡。堤防隐患丛生。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汉江治理1951年,脉旺镇及其附近村塆从沔阳划归汉川,汉江汉川堤防总长为159.46公里,其中左岸新沟至芦林口,桩号45+000138+100长93.1公里;右岸谢八家至脉旺南街上,桩号41+640108+000,长66.

17、36公里。汉江行至汉川河段,为单一的弯曲型河段,河弯半径小,河曲带的摆幅大。河床窄深。该河段堤防具有险工多,弯道多,堤基不良多,无滩堤段长等特点。丹江口水库枢纽建设前,汉川河段堤防整治的重点是:放宽河距做退挽,移堤还滩除陡岸,大削大帮搞加培,守点固线做护岸。丹江口建库后,大洪峰流量减少,中水位历时加长,小流量稳定且加大,清水下泄,河道泥沙主要来自河床的冲刷。随着水、沙条件的改变,河道随之产生了新的造床过程,引起了河道的再调整。汉川河段出现的情况是,全河段河道自然裁弯16处弯道普遍崩退,顶冲点下移,中水期沿程切滩严重,长达10余公里,凸岸边滩上切下延、潜水土矶增多,护岸设施被淘刷等现象, 198

18、5年长办(现长江水利委员会)对汉江河道地形测量的成果与1983年对比,汉川河段纵向普遍切深0.27米左右,横向变化加剧,一般主泓槽移动1080米,局部河段达200米,除上述情况外,近岸冲刷也特别严重。针对河势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汉川河段实施了下列工程措施:1.放宽河距,移堤还滩和退挽工程。如上陈垮、东岳庙、汪家码头、张池口、石家咀、永大、尹家咀、汪家河等。2.加强护脚工程。如黄家咀、新横堤、刘家榨、竹林、泗牌、杜公河、魏家垸等险工,崩岸均长达100200米左右,造成崩岸塌方,护岸基础工程被淘空,使工程失稳,对这类险象,均按需要进行了河外抛石固基,保证了原有的护岸护脚工程的完整和有效的整治成果。

19、3.削矶顺流,制止崩岸发展。如回流垮、黄家咀、朱家口、赵家台均因潜水土矶影响,成为险工,发展到危及堤身安全。对这类险工,采取了“四子”整治方法,即“削咀子”将土矶挖掉,“拉槽子”枯水以下围埂挖槽,挖至水下34米,然后拆除围埂,以便中水期通流,减刹回流水势,“填窝子”将冲刷坑用块石铺底,防止冲刷坑愈演愈烈,“挑台子”作内平台,以便汛期抢险,增加工作余地。同时为保证堤身免受冲刷,将滩岸削坡砌坦。4.改善堤基。汉川河段两岸多系冲积层,绝大部分堤防筑在冲积层上,地平上层为粘土、亚粘土和粘性沙壤土,一般厚度在48米,下面是青沙层和粉细沙,这些土层大部在水面以下,当外江水位较高时,常产生管涌。为了防止渗透

20、变形,降低渗透压力,采用外截内导,内压措施。外截临河陡坡不易处理,内导几年后易于失效。内压是最佳办法,加厚覆盖层,平衡渗透压力。如杜公河、石碑台、下陈垮、尹家咀、泗牌等按其土壤特性,堤身状况经过在堤防内做土平台压渗,均满足了渗透压力的要求,没有出现险情。5.削整滩岸。有滩河岸,由于沙层较高,粘土和壤土覆盖较薄,土质松散。退水时,水位骤降,而排渗不畅,常形成外脱坡险情。如胡家台、赵家台、邓家垮、杨家老台等,已经形成的条崩和临河壁陡的滩岸,都采取削坡减载,平顺岸线,降低崩速,效果较好。6.加培堤身,改善堤质。1972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确定:汉江以1964年的洪水为防御标准,汉江汉川城关堤防顶

21、部高程按1964年洪水位31.16米再加1.5米的安全超高。并按照“整险加固,填塘固基,消除隐患,改善堤质”的治理方针,全面进行“三度一填”,即高度、宽度、坡度,即离堤脚100米以内的塘堰填平。堤面以下45米全部内筑压浸台。1991年地区(市)水利局以孝堤字(1991)18号文,提出汉川汉江干堤建设标准:“以汉川城关67公里碑处,堤防高程33.19米,防御31.69米洪水。1998年汉江汉川城关洪水位达到32.09米,汉川汉江堤防安然无恙。到2007年底,汉川境内汉江两岸河道堤防尚处于稳定状态。第二节 府澴河治理历史上只有府河、澴河之称,府澴河系1959年实施人工改道的河道,1959年以前府河

22、在云梦的隔蒲潭南下入汈汊湖水系出汉江。澴河干流在1959年以前从白沙陡岗涂河南下,绕孝感城东折经三军台李家茨林至王庙,分为两支,东支经武汉碪家矶入长江,西支经过鲢鱼地、塘口至大陈潭进入武汉市东西湖注入沦河。1959年实施府、澴河下游改道工程。新改河道,府河从护子潭起东流,横穿云梦,孝感南部,在卧龙潭与澴河新道汇合,自此以下,改道以后的新河称府澴河。卧龙潭以上,涢水仍称府河,澴水称澴河。府澴河东流至孝南杨家晒湖后,纳沦河与捷泾河相接,沿老河道至武汉市岱家山,分为两支,右支在碪家矶入长江,左支江咀入长江。河道全长349公里。流域面积14455平方公里。一、府澴河变迁略考府河在云梦黄岗以上,受山丘制

23、约,主河道变迁较少。过云梦城以南,古称云梦大泽,方八九百里。故河道随云梦泽变迁而变迁。考云梦县志、孝感县志、德安府志、汉阳府志等志书史料,府河过云梦城关以后,大致变迁过程如下:水经注载,“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槃基所跨,广圆一百馀里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涢口也。”说明公元6世纪北魏时,府河经过云梦以后分为左右两支流,右支流入汉江,左支流折东经孝感市南部,汇合沿岸诸湖泊,于黄陂滠口入长江。清光緒14-15年1888-1889 德安府志“涢水于黄港口(现黄江口),历高楼山,逶迤云梦泽中,过刘家隔,汉口新河口,与澴水合,出滠口,而由

24、五通口入于江(沈志)。 德安府志图舆载,府河主流自,云梦城西的桂花潭南流至隔蒲潭,再东流至甶子潭(今护子潭)折南流绕应城长江埠,再东南流过道人桥(今云梦道桥),至汉川螺蛳港过刘家隔,经涢口入汉江。主流其间有四条汊河入孝感,一为县河,“云梦境内,遶城南曰县河。府(德安府)南六十里。通志,涢水自北河口数百步,分流而东,环绕县城至县南稍东,汇为碧潭,又东南流,为洛阳河,又东迳青石桥入孝感澴河达于江汉。”二为小龙河,“东南二十里曰小龙河,府(德安府)南八十里。通志,在云梦东南,由隔蒲潭北分流入孝感澴河。”根据图载,该两河之间尚有两条河分流,一条在漏灌口,一条在陈袁口,这两条分流河在擂鼓桥汇合入石羊湖,

25、再过土皮岗经潘家榨,至练港走孝感八埠口入澴河。1959年以前,府河下游干流自丘陵区进入平原湖区的黄江口起,经隔蒲潭过长江埠至道人桥下,分支入汈汊湖,汈汊湖再分别从新沟、曹家口、乌柏口、牛蹄支河四口入汉江。府河隔蒲潭至汈汊湖间,港汊沟壑纵横交错,流向极不稳定,比降平缓(12万),河道弯曲狭窄。黄江口至入汉江的新沟,直线距离只有36公里,而河道长72.28公里,各河段断面堤距,黄江口280米,隔蒲潭200米,虾巴咀180米,护子潭长江埠附近锁口160米,莫上村堤距最窄仅90米。河道愈下愈弯曲,每到汛期,水流壅塞,宣泄不畅,极易造成堤防溃决。1954年7月11日,黄江口水位达33.72米时,同一天就

26、有云梦4处、应城2处溃口。澴河,澴河在孝昌白沙以上,受山丘制约,主河道变迁较少,南出白沙以后,:澴水之南流者,经赵师埠(现名赵寺埠)黑龙漖注入响水潭后分为三,其一高埠潭经涂家河。其一注上沙港至沙港口合沙港之水南流经李家嘴,又经陶家嘴后河之水注之,乃与东流澴水会。进入孝感城区后,属于平原河湖交错地区。古志载,“孝感河流极为纷歧,每至夏涨,洪水漫延,目穷汪洋。”汛后沟汊纵横,公元6世纪北魏时澴河纳府河东支东经孝感市南部,汇合沿岸诸湖泊,于黄陂滠口入长江。至清乾隆年间,湖北通志图载,澴河与府河分开,主流经孝感城南的十洋湖、朱湖后,西南走四汊河,至涢口入汉江,其二东南流入长江。至1925年,孝感城南除

27、十洋湖、朱湖没有被围垸以外其他各处均建有围垸垦殖。澴河分支颇多,沿各垸落间走马溪河、沦河、汇合捷径河挨童家湖纳灄水在谌家叽入长江。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治理府澴河下游,为沼泽荒湖,夏水冬陆,冬有河槽,夏无定岸,人烟稀少。上游洪水所挟带泥沙,在此地带泛滥沉积,泛滥频繁,沉积迅速,地势逐抬,土质肥沃,适宜于开垦。人生产于河阶台地,水来人退,水退人进,人水拉锯。古代治河始于漕运与城防,治河之举,皆以筑堤、疏浚之工。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第七载:“乃厮二渠以引其河,自是之后,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从其文述,是在汉水和云梦泽之间修渠连通,但此渠具体走向、经过地点俱不详,撰志难及详考,只好收

28、集记载,待后人参考。府河:安陆县志载:章水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流入涢,涢水又迳新城南。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晋大司马桓温筑涢水又会温水。按:根据德安府志,温水应城温泉,从地势上分析“筑涢水又会温水”之说似乎不对,或古时水系名称与现在称谓变化,但作为早期河道治理,故仍然录入。明景泰间(1450)藩封就国,王舟由大河入,日行不数里,诸随从暨往来商贾,另疏巡检司,历冯家滩一带小港,以取一时之便。“明嘉靖五年(1526),云梦知县潘渊以北河舟楫不通,筑塞新河,疏通正道未几,为土人盗掘(德安府志)。”万历丁巳(1617)甘孝廉洁筹,误执刻舟之求,开严家州上为小河,取道朝金桥迳碧霞台而会於清发(水

29、经注涢水亦名清发水),旋浚旋平,终无裨益,嗣后,熊中宪应元王明府宗孔合云梦士民,区分力作,云梦十之七,安陆十之三。编竹为筐,盛以巨石筑堤于新河,而瀹(疏通)旧干河口之淤。顺治间(1644)以巡检司下数百武,亦旧河故道两筑两决。明正德年间(15051521)德安府志载,“县南涢水北马家塆至肖李埠一带,岁罹水患,而隔蒲潭尤甚,明正德知县余权筑堤捍之,久渐溃” “明嘉靖中,知县郭德贵筑堤捍之覆决,知县王廷佐重修复决。明万历三十四至三十八年(16061610)云梦知县崔允中,浚河以开水利(云梦县志)。清康熙四年(1665)知县高翔(德安府)同(云梦)知县邵嘉胤修筑,雍正初年(17231727)知县叶居

30、仁清仗沿河土堤自泰山庙(今云梦县玻璃厂对面)下达螺丝港一百二十里,计长二万四千一百六十二弓”。1914年府河堤由白鹤口延至邱聂村。澴河:1573年(明万历元年)知府马文炜修建黄丝垸。自始,垦荒移民渐多,人们各据地形自行围筑堤垸不断增加,少数小垸随水系演变,开始联堤并垸,以御洪水。随着沧桑之变,府河、澴河堤防在清代已具雏形,据湖北通史(嘉庆志)记载,“邑有垸田五十六处,皆西南一带与云梦及汉川相连接,逼近河湖,县人筑土为堤,溉而为田,堤固则绿畦千顷,决即泽国”。民国期间(19121949),河道整治,堤防虽关系国计民生,地位重要,但既无规划也无设计,纯民间自发筑堤建垸,盲目围垦,湖泊蚕食,河道无势

31、,堤身低矮单薄,水灾频频发生。政府治水,虽也固堤防守,但府河、澴河属于民堤民垸,少有补助,难起杯水车薪之效。1938年熊福如等32人联名呈文,县、省政府,“拟以沿河中心,冷岳、维新修筑大同垸。”省主席何成睿怕“垸众意见参杂”,横起纠纷“而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河道堤防建设地方政府曾予以补助建设。1947年孝感县补助工款202万元工粮9万斤对澴河堤垸进行修培完成土方6万7千余立方米。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治理1959年以前,府河、澴河各为水系,其治理主要是云梦、汉川、孝感(现在地孝南区)对其下游围垸进行合垸并堤,加高培厚,畅其水流,提高堤防防洪能力工作。澴河:从1950年起,孝感县

32、对澴河局部堤段进行退挽改道,截弯取直治理,对童家湖、八埠口、协和境、新垸一带合堤并垸,加高培厚,1951年将朝阳店以下至河口(汪窑)以上分别在箍河垸、田家河、七里垸张家塆进行退挽工程,使河道水流畅通泄洪能力加大。同时在全县对澴河堤防进行加高培厚,并修建由王家塆至杨家咀直线堤防2740米。1954年大洪水以后,结合堵口复堤,重点加固沿河堤防。到1956年澴河堤防一般高程在2729米城区重要堤段高程为30米左右。为了根治汉北地区水患灾害,1956年9月,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了府河流域治理规划,并通过水利部批准,是经水利部批准的我国第一条中小河流规划, 1958年湖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了 “汉北地区水利综合利用规划报告。”府澴河改道工程是汉北地区水利综合治理关键性工程之一。府河流域规划包括府澴河改道工程包括下游的河流改道、老河道疏浚工程和上游建设水库拦蓄洪水工程。主要措施有:开新河从云梦黄江口至汉口碪家矶注入长江,全长83.8公里(其中利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